躺平无罪,挺立不难!

象天法地,立于天地间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越来越多的人活明白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来源:微信公众号 斯禾耕道 2024年12月09日】,其中谈道:“躺平”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也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与反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表达,透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与1960年代美国发生的“新时代思潮”(New Age)的历史背景有相似之处。那时的美国青年拒绝过与他们父辈同样的生活,他们不愿意每天打着领带、西装革履地去写字楼做白领工人,而是选择了到处“流浪”,穿着邋遢的牛仔裤;他们不愿意去越南战场,以“保护自由与和平”的名义去杀人,选择了游行示威和逃避兵役……

只不过60年之后中国青年选择了更温和的方式,他们没有走上街头,而是回家躺平。前面那篇网文,对此报以同情和赞许: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流社会价值观一直告诉我们:人生的目标是拼命赚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然后继续还贷款、养育下一代并努力工作。这种生活方式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轨道,谁没通过这条轨道,就会被视为“不成功”“不努力”“没有上进心”甚至上升到“不忠不孝”的人。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发现这种生活带来的不是幸福,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

躺平并非一味消极或懒惰,而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次挑战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自我的需求,拒绝被社会被资本奴役。在众多城市,房价已经高到普通人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的地步。以一线城市为例,一套房子动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靠着普通白领的工资去还30年的房贷,等于自己的人生卖给了银行和资本。租房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理性选择。与其背上沉重的房贷压力,不如租一套适合自己需求的房子,保持资金的灵活和生活的自由度。

“内卷”已经成为职场的常态。你加班,我加班,大家拼命加班,结果却是工作效率没有提高,个人幸福感却大幅下降。很多人,花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在工作上获得预期的回报,反而可能因为工作占用太多精力而失去家庭、健康,自我和朋友。于是,一些人选择不再参与这种无意义的竞争,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拿一份够用的工资,剩下的时间和精力来享受生活乐趣、发展个人爱好、陪伴家人。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上更加充实,在心理上也更健康。躺平并不是真正的不努力,而是选择把努力用在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社会标准的成功。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数普通人的辛苦劳作。然而,很多人发现,他们的努力往往只是让资本家更加富有,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昂贵的房价、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让他们意识到,在不断追逐财富的同时,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自由。

躺平,就是对这种剥削关系的裁决。与其为资本卖命,不如让自己慢下来,寻找一种更平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对工作和赚钱也有了新的定义,反正再卷也拿不到自己该有的待遇,再努力也挣不到钱,挣到钱也都要给资本忽悠走,不如躺平,把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和朋友,玩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读读书看看报。

何去何从?

的确,一个巨变的时代到来了。在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自己郑重作出选择之前,是可以给自己一个暂时停顿或退后一步的休整计划。所以,我也觉得有些孩子暂时办理休学手续,有些大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暂时“躺平”,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

上文作者善意地给出了他的建议:《躺平之后,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具体有:

1. 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上

当你不再被高房价和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时,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深入发展自己热爱的行业、投身公益事业、探索艺术、自媒体创作等。投入自己热爱的事情,不仅能带来成就感,带来事业,还能让生活充满乐趣。

2. 探索世界,开拓视野

旅行是拓展人生视野的一种方式。当你不再被工作的压力束缚,你可以去看世界上不同的角落,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幸福的定义远比你想象的更宽广,生活的可能性也远比你想象的更多。

3. 关注内在成长

内在成长包括情绪管理、心态调节、自我认知提升等方面。当你选择躺平时,你可以花更多时间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价值观。读书、冥想、写日记,都是帮助你了解内心世界、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

4. 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

躺平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懒惰,而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你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充足。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享受生活的基础。

选择躺平,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真正价值,放下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过一种简单而踏实的生活。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回归内在的平静

以上这些建议都不错,只是劲道不够。实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想通古今之变,我们的思维必须追溯到足够远,古老与未来不是截然对立的。回到天人之际——所有人类文明的源头,重新看待我们此生的开展。

如何培养整体观、全局观?在今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中国古人的“易”思维。易者,变易也,不易也,简易也,交易也,一也。这是真正能帮助我们化繁为简、融会贯通的途径。因此,此生投胎中土,遇此大事因缘,幸甚至哉!

《易》与天地准,只要将生命的两极撑开,象天法地,即可精神挺立。技术的革新、专业的成长,替代不了生命本身的成长。《易》乃天人之学,可全体大用,通权达变,能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这绝非虚言!故学习中国文化,必须要学易,不能越学越复杂。学易,不是易学。不必陷入各种占卜的算计当中,而是要向孔子学习,善易者不卜,便可乐天知命,道济天下。

——奉元,德简,道安,惟正命!

附一.【正通老师学习日志选摘】

前后五天的差旅转瞬结束。相比于以往几年的出行,这次就不只是当作充实内质、兴发情气的书道游学,而是不小心触碰到年轻人由互联网革命而展开的对未来的联想,对以往科技手段催生的生活方式变化,有些触动。

下午收到黄老师邮件,本月将邀请王钧钊老师来到冀州开设《易经入门》课,同时将邀请南塘兴农合作社的年轻人一起来参加学习。在刚刚结束的南塘乡村建设青年论坛上,接触到一群来自互联网创业前沿的年轻人。他们手中忙碌的一类项目叫做DAO,但它不是中国文字“道”的拼音,而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英文简写。也就是说,眼前忙碌的年轻人们,在碰撞着他们眼中互联网世界里即将到来的,全新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与乡村建设的交集。仿佛眼前风风火火的,就是80年代、60年代、1930年代、1919年等等,那些内心澎湃的年轻人。下面是据称由AI生成的一段介绍:

南塘“乡村-青年-未来”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以上资料中,相关的背景还涉及去中心化、区块链、以太坊、比特币、web3.0等。

如果把以上互联网发展的趋向看作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灵诉求,所有参与者共建的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以及那些人工智能收集、处理的海量数据,似乎在逼近一个再造的宇宙。那么,开天辟地的一句——要有光——何时能点亮眼前这无边无际的混沌?

道和以太,巧合地对应着我们熟悉的语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之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兴农合作社大院有个大戏台,抬头见中央一块匾,写着“人间”。进入大院前,门口的对联也醒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天上午南塘村的五位老人来到会场,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已经69岁,他们全程非常郑重地听晚辈们讲着听不懂的“高科技”。杨云标老师大概因为坚定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自嘲他是年轻人口中的“封建残余势力”。看着他的坚定,和几位老人矍铄的精神,在这场乡村振兴的浪潮里,很显然我们没有看清是谁在振兴谁。就像西昆村圆通法师讲,不是道场需要人来维护打理,而是人需要一个道场。

生生之谓易

也就像此行去到湖南郴州,坐在百川幼儿园里,问起文峰老师为什么要做周末果行班,她淡淡地说“因为总要有事做”。就这样十多年前郴州有了第一家华德福幼儿园,两年前又诞生了这样一个“周末果行班”。周六清晨,我跟随果行班在郴州的街道和河边、山坡穿梭徒步,远远望见下个月将举办成人礼的濂溪书院,气象森然。徒步队伍出发前,还有一個气量颇强的男老师站在队伍前面高喊一声,出发!

扎根大地,笃行之
–向各地默默前行的大美行者致敬

附二.【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这两天上雅梅老师的课,学到了很多,比如骨法用笔、工笔画等,最重要的是在“画”中感觉“静”。在画工笔的时候,重在一个字——“静”。

■ 02

下午,雅梅老师的课,这回画的工笔与上次的大写意不同,一个很柔美,一个很大气。有人问老师:我是不是适合大写意,不适合工笔画?老师说:没有适合与不适合啊,它这两种画法,也是两种极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画法而已。

下午自己坐在那儿,与大家一起画工笔,别有一番滋味。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日日有所得

■ 03

今早,晨练时,外面结霜了,草地上和湖边的平台都是白色的,地上的落叶也少了。同学们说下雪后也差不多是这番场景,只不过会更白。想想银装素裹的玉泽园,又期待起来。

十二月的天气寒冷,冷到都有些不知如何加衣服了。但在室内就暖和了。听了颜老师讲的《中庸》课,上了丁老师的武学课,一整天下来,热气腾腾,收获满满。

时时面对自己

■ 04

早上主课,老师讲到“慎独”,时时有觉知,“自省”功夫要到位,不容易,对自己要能觉察到自己在干什么,才能活得明白。基于明德出发,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不只是在如今的“学生”时期,而该“活到老,学到老”。在大人之学上,父母、朋友也会分享他们这周的学习收获,在这件事上,大家都成为同修、道友,并一起走下去。

今天上颜老师的课,对“中庸”二字有些体会,它本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被“丢”掉了。它就要像要时时保持平常心一样,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回到平常,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时时保持平常心

■ 05

诚。

一天,心中有无数闪烁,从朝会到侗歌,到经学课,到习武,再到值日,是里面的“浮光跃金”,无以言表。

——人人贵为天子,同时脚踩大地。

——生命从来是一个整体,一阴一阳,有无相生。

——先学会,再忘记(变成自己的东西)。

熠熠生辉
–衡水湖的波光粼粼

附三.【来自修立书院的报道】

早上吃饭时李步进老师谈到“群文化”,如何表达能把握好分寸,敏于事而慎于言。一个“群”体现的就是这一群人的集体意识。不需要多么纠结措辞,唯有诚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李老师上午就要离开,于是早餐后便和李老师一起射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惟精惟一,才能允执厥中。每一箭都是终始于圆满,在“我”的控制中,损之又损,只剩下目的。越专注,越能感受其中的乐趣。

晚上与肖子鹏和渤璠兄一起重温了电影《天国王朝》,很感慨。几大宗教的“圣地”,无休止的征战却延续千年。今天的耶路撒冷不还是如此吗?敬天法祖,是让人的精神有成长的方向。回到够大的开始,人人都是天之子。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人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尽管当下加沙仍在发生残酷的战争,但往者屈也,来者信也,我们更要以华夏之文化拨乱反正,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

——唯有从圆满出发,学习才是有根基的。若从亏欠感出发,固执在“我”中,则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和平。


学习一定是回到自身!!
欢迎更多的“大美行者”回家!
道安礼乐大学《奉元班2025级》招募启示
(详情点击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