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疆首届“道安礼乐生活节”之后,“道大”(道安礼乐大学)就进入了一个新学年;而为第二届天水生活节(暨第九届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招募的“大美志愿者”第一次集结地,就在落在美丽的白茶产地——福鼎西昆。
西昆村是孔子后裔的一支南迁定居于福建的古村落,至今存有“孔氏家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近年来每年都有隆重的祭孔活动。西昆还有一所令人尊敬的民办小学——德成学校,创办人张腾万校长十六年来,悉心守护着这片精神家园,不仅培育当地孩童,而且带头兴“敬老”之风,因此,每年9月28日的祭孔典礼,同时也是西昆的敬老节。
此次,我们在西昆举办为期两周的共学活动,一是向德成学习,二是研讨生活节“老年孝亲营”如何办得更好。



● 9月15日(周日),报到日
● 9月16日—20日(为期五日),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2:30-4:30,钟鹰扬老师工作坊《太极与养生》。
● 9月16日-27日(为期十日,周末休息),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2:30-4:30,田孝梨社长工作坊《集贤鼓乐入门》。
● 同期,为随行的老人安排了《白茶体验沙龙》和《京剧体验沙龙》。主持京剧沙龙,正是首届新疆生活节带领京剧学习的王新刚老师及团队。
● 在西昆的两周,还与夸父班草原班孩子,一起过“中秋节”(9月17日),参与“祭孔大典”和“敬长礼”(9月28日)。
● 第二周,道安易俗社的尹君群老师等还将举办沙龙,分享以往举办“大美成人礼”、“大美敬长礼”、“大美婚礼”(即“大美结婚纪念礼”)的经验。
● 周末将组织大美志愿者和成人学员携父母去附近太姥山游览。



《太极与养生》工作坊带领老师:

钟鹰扬 老师
太极拳非遗传承人,执业中医师,《太极文化:中国人的修身之道》一书作者。
研习太极拳近二十年,传授杨氏太极拳、太极拳哲学十余年,师承任刚老师。自小好武,从香港负笈欧洲大陆,仍念兹在兹。旅德期间,获全欧洲少林流空手道比赛亚军,并获咏春拳教练资格,与各方切磋,拳艺渐长。21世纪之初,因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究,有缘结识南公怀瑾先生,并依南公建议回到大陆学习中医,成为执业中医师。
《集贤鼓乐入门》工作坊带领老师:

田孝梨 老师
田孝梨,男,1961年生。陕西省周至县集贤镇西村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安鼓乐(集贤鼓乐)传承人。2000年起师从堂兄田中禾学习集贤鼓乐,2001年任集贤西村鼓乐社社长至今,熟练掌握集贤鼓乐两套坐乐曲谱韵唱和打击乐技法,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集贤鼓乐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多次带队参加国家层面的鼓乐展演并相继前往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2014年起以北京辛庄为中心开始鼓乐进校园传承活动并逐渐辐射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数十家学校,目前已有三所学校成立了鼓乐社团学习、传承、演出鼓乐,使中华礼乐文化不断深入人心!
礼序乾坤、乐和天下。
《京剧沙龙》带领老师:

王新刚 老师
新疆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级舞美师,新疆中小学优秀传统文教育家,新疆财经大学特邀声乐教授,新疆老年大学、兵团老年大学特邀戏曲声乐教授。

此次共学活动,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邀约已申请第二届天水生活节“大美志愿者”的朋友参加,鼓励陪父母同行。“三一”项目学员若有空,也欢迎参加。其他朋友,若感兴趣,可报名参加:每人学费2000元,鼓励陪父母同行(老人免费)。由于西昆村接待能力有限,故需及早报名。
联络人:元毓老师
微信:nanny007
主办单位:大美生生
协办单位:道安易俗社
【附录:阅读材料】
如何支持父母过好晚年生活?
文 | 中霖
一早读到这么一篇网文《20万人抱团养老,各种自由各种疯,最后竟成“狂野性爱不夜城”?!》。本来吃完早餐,有点睏,读完此文,有点惊醒了。
现转载该文如下:
如果说养儿防老是父母辈的终极理想,那么“抱团养老”就是年轻人的定心良药。
美国就有一个“全球最快乐”养老村,近20万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一起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每天都有享受不尽的娱乐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个养老院就是: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北部的“The Villages”(群村)。提起这个养老社区,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在这里你都感到不快乐,那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你都不会快乐。”
但这座“乌托邦”在引来羡慕的同时,却也一直被人抨击,甚至还传出了“性爱不夜城”的坏名号……
群村,并非是自然发展而成。而是由亿万富翁莫尔斯家族,专门为美国退休老人打造的养老社区,占地面积高达57平方英里,比曼哈顿还大,而且仍在不断扩张。
若你在这走一圈,一定会感慨:这哪是一个社区,简直是个小型的国中国。这里分区清晰,有居民区、娱乐区、教育区以及生活区,还有不同级别的公共娱乐中心、室外活动场地和3个宠物公园。3个大型商业中心及延伸出的商业街,各种城市设施应有尽有,包括超市、银行、医院、酒吧、学校、律师事务所、治安部门以及星巴克等等……生活便利、资源丰富,有人住进来之后就再没出过社区一步。

由于居民几乎都是退休老人,群村还入住了很多财务管理师。还有少量提供医疗看护服务的介护式公寓可供出售,购买介护式公寓房屋的老年人可以得到24小时居家看护的专业付费服务,可以说是“量身特供”了!
走在里面,最大的感觉就是一切都井井有条,清净又不失热闹。湖泊温泉、树林广场随处可见,每天还会有很多工人检查环境、修剪草坪,让社区时刻维持最好的样貌。
和印象中安逸平静的养老社区不同的事,这里充满活力,每天都有着享受不尽的娱乐活动,快乐似天堂。这里大概有70多个游泳池,3000多个俱乐部,以及60个高尔夫球场,光数量就已傲视群雄。这里的娱乐中心就像是老年大学,给老人们提供200多种娱乐学习项目。他们可以选择做瑜伽、打乒乓球、练武术、花样游泳、空手道、肚皮舞、园艺、做手工艺术品等,只需每月交164美元的娱乐活动费,即可任意选择。
在村庄里,老人们也能很轻易地找到自己的同好。不管是喜欢披头士、单口喜剧,还是戏剧、写作、烧玻璃,都能找到自己的社团,还会偶尔组织一些老乡聚会,方便新住户结识更多朋友。
为了方便查询活动举办的地点时间,社区还开发了专门的APP。社区氛围总体也很友善,在社区论坛或脸书上发帖求助,哪怕只是“我想搭个便车去剪头发”的简单请求都会得到热情回应。这种有陪伴的氛围让人很难不羡慕,美国不少没退休的人都迫不及待想搬进来。
而且在这里,老人们被“纵容”可以没有时间观念。早上11点就开始的酒吧促销时间,高尔夫球场上随时可以打到心满意足,每周三晚上,会有“广场舞”时间,老头老太太可以尽情跳舞,不用怕被投诉。走在社区里,随处可见扎堆玩乐的老年人,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充满活力。
更别提这里还非常安全。居民说几乎没有犯罪行为,也就偶尔出现一次酒驾,在别的地区根本可望不可即。一名住户说:这里“没有犯罪也没有流浪汉”,“没有种族歧视也没有冷漠”,“没有其他城市常遇到的困境”。


群村,理想得就像是一座乌托邦,但与其说是退休天堂,倒不如说这里是白人富豪版的《楚门的世界》,背后更是隐藏着种种黑暗。
这里的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快乐也像是“被刻意营造出来的”。群村有自己的报纸和广播电台,但只允许播报好消息只播放欢快的音乐,只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连当地的救护车都会关掉警笛,殡仪馆的车也都没有标志。
每天早上,广播站都要用一句“又是美好的一天”开场。有一位坐在高尔夫球车上晒着太阳的男人这样描述道:“这里一切都非常积极,我看不到贫民窟,我看不到死亡、谋杀和破坏,你也看不到熊孩子在这里跑来跑去。”
而且为了这个“虚假的乌托邦”,每个人都被迫成为“演员”,扮演“天堂”的一部分。社区有很多细枝末节的禁令,房屋粉刷需要获得董事会的批准,颜色只能在规定内选择;每个车道不许停超过两辆车,每辆车每周只能用两次。禁止安装电视天线,卫星天线;花园的植被要按照规定统一造型,不能随意养喜欢的植物;每家只能养一条狗,体重不能超过 40磅。它甚至会要求每一个住户定期用漂白剂清理窗台。如果不遵守这些准则,将会被处以罚款,并成为邻居中的贱民,受到排挤。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能忍受的话,那等到老了住进这里,也还算“退休天堂”。但可围绕它的负面新闻也从未停止过,“生活糜烂”、“性爱不夜城”等名号也冠在这个曾经的网红养老项目上。
这里每天都像在上演美式校园电影,每晚都是无尽的酒精狂欢,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情人,派对整夜,醉汉倒成一片……在这里,他们纵欲滥交,甚至有人开始玩起换妻游戏……
在派对上,丈夫们会把高尔夫球钥匙放在一个碗中,然后随机选择钥匙来交换妻子,而妻子则在停车场等待着惊喜。在这里还有不少关于“性”的暗号,比如男性把丝瓜挂在高尔夫球车的天线上,女性穿红色纽扣衣服或者金色的鞋子,相当于告诉别人“你可约”。
比起享乐,这里道德似乎并不太重要。这个被外界描绘成“老年人迪士尼乐园”的村庄,是否真的是老年人的退休天堂,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就像群村里有些老人听到外界的批评,还会主动站出来“打假”。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称滥交什么的都是造谣,而其他的享乐行为,自己已经操劳大半辈子,老了想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能有什么错?
还有无数想要逃避现实的人,正在拼命挤入村庄,继续选择无知与幻想。就像《黑客帝国》那样,给出了人们选择一颗药丸吃下去的权利:有时会感到不安和残酷,活在现实中的“红色药丸”,保持愚昧,过着无知幸福的“蓝色药丸”,你会怎么选择呢?

不知读到这儿,诸君有何感想?
“现代文明的困境”,就是陷入“现代人本主义”意识形态,天人隔断,西方的宗教也失灵了,于是活着要么得过且过,要么纵情声色。如果不重建天人关系,不久的将来,中国出现类似的“养老俱乐部”一点也不奇怪。
这次新疆首届“道安礼乐生活节”,给我最大的启发和鼓舞就是80多位孝亲营的长辈。他们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而且都是曾经的奋斗者,按理说,他们现在无欲无求,可以放纵一下了,不!他们都很内敛、谦和。——这就是无形中被这块土地熏染的中国人的性情。如果像美国人一样,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活各的,年轻人只顾打拼,实现个人价值;年老了就住养老院,抱团取暖,那么这个社会就真的荒芜了。
有位志愿者给我的邮件里写道:
这次生活节,我们三羊班从加拿大回来的学长组织老人们聚会吃饭。餐桌上看着几位老羊们开心交流分享,我也很是开心。想着若过世的父亲能来,他一定会也很开心。长辈们的交流看到未来的我们,父母的眼界是儿女们的高度。现在的我们到他们这个年龄会和他们一样开心(学长补充,比他们会更好)。老人们相约相互串门玩,去辽宁佟号家、无锡传宝妈妈家,还有四川或者昆明傅洁叔叔阿姨家。都是热情、可亲的长辈们。
还有位志愿者,在小结中写道:
我的父母身体一直都特别好,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就总觉得死亡离他们很遥远(其实我老爸今年已经80岁了!)来新疆之前,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给老父亲读了《凡夫菩萨行》附录中梦参老和尚开示《了生死》,才发现其实老父亲对死亡是有一定的恐惧的,他们这代人深受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其实对于生死观是没有清晰的认知的,建议黄老师能为老人家做一次“生死观”的讲座!
我想,我是没有资格给长辈们讲什么“生死观”的。但从做晚辈的开始,告别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等“现代人本主义”的人生观,下学上达,开始叩问“天命”,是非常必要的。有两部日本电影值得推荐,一是《东京物语》,二是《入殓师》。面对人的老去,面对死亡,从年轻时——至少人到中年,就应该做好准备。而只有我们以我们的成熟,去对待我们的父辈,面对他们的老去和离世,我们才不至于慌张,不知所措。
9月中旬“西昆孔子礼乐文化节”是“大美志愿者”的第一次集结,主要是围绕“孝亲营”的议题,届时欢迎志愿者和学员朋友陪着父母去“江南孔裔第一村”,品白茶,游太姥,大家好好研讨一下:如何支持我们的父母过好晚年生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