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课堂,山海育赤子

莲花朵朵(作者拍摄于上陵村)

学习日志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文字  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昨天上午,从昆明飞抵厦门。在距离厦门机场不到一小时车程的莲花镇上陵村,与贝壳老师及李梁大哥等朋友见面。周二才分别,相隔两日又见面,分外亲切。

人世间,一个“缘”字不可思议。对此,《瑜伽师地论》讲得最透彻:“毕竟空,宛然有。”世俗主义者容易攀缘,喜欢经营人脉,不懂得“缘起性空”,故常常为人际关系烦恼,患得患失。而不少学佛者,又容易走到另一端,即“顽空”,似乎看破一切,陷入虚无。皆非中庸之道也。

莲花朵朵
如有神助
道安永兴

中庸,非平庸也,而是极高明,又不离平常。这一周,我不在玉泽园,请慧安老师替我带主课,每天和孩子们共学《中庸》。孔门圣学之伟大,就在于“合外内之道”,即“内通外顺”——庄子所言“内圣外王”,大家容易有压力,其实,人人都可以做生命的王者,如“乡下的奶奶”,一辈子在村里待着,与家人、邻里和睦相处,她相夫教子、围着灶台转,那就是她此生的外王事业。

而受过知识教育的现代人,活动范围可以比乡下奶奶更大,可以帮助到更多人。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奴隶,作茧自缚。昨日下午,在上陵村的山谷玩耍,大家对贝壳老师野外生存能力叹为观止。像贝壳这样的老师,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宝贝,他在十六岁之前是不识字的,可一点不妨碍他走遍世界,广交朋友,而且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若有机缘,十五六岁的孩子跟随贝壳老师和他的“政委”金晖老师学习三至五年,比上什么大学都要值得。

仙人谷
可亲可敬的贝壳老师

这里专程来上陵,是为“贝壳青少年生活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做前期调研的。有东山岛的海洋生活基地,永春的生态农庄,再加上上陵乐活村,三点一线,在东南地区(包括闽南和潮汕)建设的这个“青少年生活实践基地”,将利益到更多需要支持的孩子。而这是当今时代最稀缺的教育。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自然之子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下午鼓乐课,跟田社长学完韵曲后,与祎凡学长在湖边的小亭子学习打击乐,微风拂面,很惬意。与同学们一遍遍练习开场鼓,开始有些地方还不会,经过学长的指点,每样乐器都基本会了,很开心!“乐由心生”,本意就是如此吧。

晚上与同学过了几遍侗歌,突然发现,每日学习的音乐本质都有相通的地方,只要肯下功夫,是会有成果的。就像侗歌与鼓乐,把心用在背词、背谱上,是能够记住的。真正为自己而学,学进心中,很饱满,很喜悦。

■ 02

这几日主课,老师都会带着我们一起共读《中庸》节选,结合其中的文字,看到当下的生活,用心去会。中华文明,不会讲什么都要“满”,而是有那个“度”在,有那些规则在,但更多的东西,是“活”的。如田社长鼓乐课上讲的“律是乐曲的骨骼,其中的韵,是乐曲的血肉,缺一不可。在一起才有神!”每个人的性情都有所不同,而乐曲也是如此。每日读这些圣人之言,不只是读读而已,在生活中印证。以这样的文字,来开展一日的学习,有所敲打,才不会滑过去,慢慢去体会,这些精微的用心之处。

晚上听家一同学分享他的一些感受。之前总觉得他的自言自语,让人费解,讲话东拉西扯,但当静下来,认真去听他说话,他所讲的没什么难理解,不仅是他有那份天真在,对他来说什么都能直接应上去,直接与它相交感。每个人都是一颗行星,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直接去开展,尊异求同,相互包容,便与四时、天地和谐,做自己。

各美其美–玉泽园开得正艳的巧玲花

■ 03

今天的主课从日常小事中讲起,感触很深。学习要贴紧了生活,小事当中“见(xiàn)光彩”,显精神,其实背后是满满的祝福。成长是自己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带着阴暗的东西,沉重的东西上路。难得同道一场,每位同学都可以长成堂堂正正的大人!“直道而行,向阳而生。”

下午开始了生物衔接课,高中的知识会比初中的涉猎范围广,内容更精细,也有很多“科研成果”令人心悸。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服务于这个时代,不能自已在分科之学当中节外生枝。要回归正常。

——“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传统知识和经验,都遭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 04

麻雀在紫藤花架上穿梭,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而柳絮飘零,又仿佛在春天下了场鹅毛大雪。

“可以说假话,做假的事,心灵真实的事只有你自己知道。”就是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洒扫应对中,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以文化之,天之道也。“抓的必修课,把生活丢掉了”,生活是生命中的“必修课”。

这几天集贤鼓乐课上都在韵曲(包括鼓札子),渐渐体会其中“律有数,韵无穷”的感觉。律是骨骼,韵是血肉,缺一不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而鼓札子同样也是“韵”,虽有点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其中轻重缓急,就要靠“韵”出来,那就是社长说的“有板有眼”。而一个人做事、为人也要有板有眼。凡事将其“韵”出来,再行出来。

课间和课上的开小差,在抄白石道人的《诗说》,边韵边唱,越发觉得鼓乐亦是首诗。“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思有窒碍,涵养未至也,当益以学。”“沈着痛快,天也。自然学到,其为天一也。”“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诗乃尽性、达意、载道,乐何尝不是呢?“通透性明,自然而然”是韵曲,作诗、习文同样没有区别呀。

——我们培养了一批走向世界的音乐家,但更应该培养真正懂得音乐的人。(刘森老师)  

乐由心生–夸父班集贤鼓乐课堂


九州之首,鼓舞中华!
欢迎各地朋友五一汇聚冀州,回归“天人生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共学详情)


感受刚健的精神,活出中国人的真性情!
英歌舞+大锣鼓共学营
对外招募30位青少年,组建近百人的英歌队,
将于5月17日参加清华大学国际文化节的展演!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共学详情)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瑞芳、元毓、雨麦等大美行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