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天孚佑,中道归原乡

近日,因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全球国际贸易正在经历惊涛骇浪。面对美方对华无理加征的“对等关税”,中方坚决反制,宣布从4月10日中午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84%的关税,兑现“奉陪到底”的诺言,并展现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决心。

有台湾学者在访谈中表示,当他听到“要打,奉陪到底”这句话时,感动得几乎流泪,他说:“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啊。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一个大国,愿意站在确定的、和平的角度来发声:我们不惹事,我们也绝对不怕事。上下一心啊,全民合作,大家都一起拼上去,就这种感觉。”

的确,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不仅是对外贸易,还是智能时代的生产方式,对西方所谓“民主、自由”制度文明,乃至对所谓“优质教育”等各种社会现象,都将有一种颠覆性的认识。在教育领域,大家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是所谓“教育公平”。对教育资源稀缺的普遍担忧、在社会竞争中害怕落后、被淘汰,这些观念背后,其实都受到以“天赋人权”为标志的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人权平等”——这句话不错,符合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认同,但这句话并不够充分,其实,放在“天道-人道”两相对照的整体观来看待,应该是“天赋人格”【注:这四个字是王镇华老师的发明】,意思就是说,每个人来到世上,本有“天地人”的大格局;尽管个体有千差万别,有生有灭,但生命的实相是圆满的,周流六虚,与天地恒在。回到中华文明够大的背景,重新建立教育观念的基石,至关重要!

“天赋人格”,包含并肯定现代文明社会对“天赋人权”的价值追求;有所不同的是,在尊重人权平等的同时,对那个超越了一切先天、后天差异的“天德”有根本确信。这是对当前所有现代教育观念,包括所有现代心理学的重大突破。这两日,《道安文库》编辑小组的共学中,大家共读刘一明道长【注: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关于“先天阳五行”、“后天阴五行”的论述,对此有深切共鸣。

诗教,礼乐之教
–今日夸父班主课课堂

下午编辑小组的分享中,大家都很欢喜,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转向,以前觉得很困难的处境,似乎一下子就跨越过去了,就是这么简单。自然万物当中,惟有“人”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人能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植物、动物没有这个自主心,尽管它们很可爱,自然而然,但它们的生命是懵懂无知的,而人可以主动地向天地万物学习,尽性开展自己的天命。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而言,都很卑微,如一粒微尘,但因为有了“天心”自觉的可能,人可以活出天地的开阔和美好,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令人赞叹啊!

韦华校长最后总结道,无论是出版,还是教育,回到“先天之本”,才能开辟新天新地。这是最大的“教育公平”!由此出发,帮助更多人转化观念,轻装上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就是“道大”包括《道安文库》的天命。天时到了,我们只是尽力配合,不累的。

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有这么多可爱的道友!无限祝福!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道安文库》编辑小组共学掠影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4月10日)】

■ 01

晚饭后,与同学在园中散步,夕阳西下,无数小鸟飞过七彩祥云,自由自在;春风拂面,海棠花瓣纷飞,两三个羽毛球在其中穿梭,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幅优美、灵动的画面,沉醉其中,无需太多文字。

这几天因为上剑道课,没有学双节棍,在晚自习前便找同学补习了一下“龙飞凤舞”。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动不动就给自己来一下,到后来渐渐顺了下来。顺着它的势,越来越流畅,合二为一,在有了感觉之后,越发想练。当这股生发力出来时,便势不可挡。

■ 02

一周的共学营接近尾声了,这一周有很多收获。在刘道长的课上练习了鹤行步,在走鹤行步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仙鹤。每走一步,都是非常放松的,不仅心里很放松,身体也是非常放松的。在走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有感觉了。这一周感觉非常的充实,无论是剑道,还是侗族大歌,只要完全沉浸其中,用心去感受,而用心感受的这个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生发之势,随机而动

■ 03

晨练徒步回来,离早餐还有些时间,便到尊经阁,焚上一柱香,拨弄起琴弦来。正是春阳东升时,窗外湖面粼粼映着微光。弹一曲《醉渔唱晓》,与这春光互鉴。外边垂柳微拂,镜面荡漾,尽在指下起伏,好似泛舟于湖心一般。我猜千年前陆龟蒙与皮日休,也是对着一汪春水,感慨而作了此曲吧。更加确信这条文脉一定是通古铄今的。通过曲子,可以上溯到一位位文化的祖先。通过文字,可以直接与这个文明的古圣先贤对话。通过这满目春光,可以与整个自然交感。我心即古人心,即天地心,亘古不变,都是一个。弹毕一曲,复归宁静,香烟弥绕。

步进老师课上讲古今的文章,文字华丽的不在少数,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那个脉络的骨干,君子不器,是要剥落掉人为的文采,下学上达之路,完全在这个脉络中去学,去活。很感动,真性灵,就是好文字。

天地之心,澄明朗朗

■ 04

今天主课,邀请文耕老师分享他的教育方式,通过学习甲骨文去与文化的脉络连接,种下慧命的种子,那股劲是势不可挡的。这不就是文化的复兴么?春风吹又生,星星点点,从家中的“小学堂”开始。我们不必依靠外在的教育体系,事情做对了,一定是简单的。这“时”到了,应势去做就好了,有天地化育我们的精神,有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文”,尽其性,尽情去生长。

晚上自习,静下心来听经学课,连上文脉的那股气,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工具。学完,就要化到生活中,结合当下去与它交感,就像“句越短,意越深”的《声律启蒙》。拿出那股气势,“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在天地间撑开,正天命,正性,活出女子、男子该有的样子,刚健中正,读进去,就为活出来。

接文脉,续祖德
–赵文耕老师分享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