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昨天下午的飞机,从南昌至济南。一上午安排得很满,七点与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一位老同事共用早餐;然后,与那位天才少年交流,整整谈了近两小时。
大学毕业,在南昌工作了五年,那时正是迷茫、颓废的时期,做了许多荒唐事,今日想来,十分汗颜。所以,特别感恩!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能够死里逃生,捡回一条慧命,这就证明圣人之言是真实不虚的呀!人人皆有自觉的可能。所谓的教育,其核心都是自我教育。
与高二学生赖嘉勋交流,十分愉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来历。他的父亲(我的中学同学)为人谨小慎微,总担心孩子天资聪慧,却将时间都放在胡乱读书上,考不上北大清华。而孩子从六年级,就自学哲学,目标清晰,要进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孩子这么懂事,这么优秀,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人人皆有天命,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是身不由己地胡乱活,怨天尤人,糊涂度日,不仅耽误自己,也很耽误自己的儿女,何苦来!
呜呼!“民间兴学,恢复中华”,兴的是家学,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不离“慧命”二字。尽人事,达天命,圣人之教,不过如此,并不深奥和玄虚,只要真做,一定有真体会。
中者,天下之大本;华者,生机华发,就是贵为“天人”的本来面目。“恢复中华”,在这里,不是政治理想,而是反求诸己,从每个人做起。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也要真诚地面对,不要本末倒置,耽误了孩子的慧命,也耽误自己的慧命。
惟有祝福!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4月4日)】
◎清明假期转眼间就已接近尾声。一周的假期,收获还是非常多的。为父母做了几顿饭,做饭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今天是回到玉泽园的第一天,园里的花全部都盛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这些花,无比开心。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玉泽园骤然间又换了一副新衣裳。和新老同学再会,便又是欢声笑语。再后,大家一起收拾打扫。墙面钉满照片,灰尘抹去,整洁清爽。
再回来,状态算比较平淡,但也有稍显浮躁,更多时候更想把注意力转向内,稳定内核,也同时对外敞开心扉,多包容接纳,用这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的一切。顺其自然。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游学,终于回到了熟悉的玉泽园。穿过大堂,一阵花香四溢,满园的花都开了。深深地吸了口气,还是熟悉的味道,回家了!
丁亮老师讲的“出去了还要回来”,是时候将心收回来,好好梳理这一个月的收获了。其实,最大的感受是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在外面跑,心很容易散,你要面对各种人和事,学会如何自理,如何做主。没有父母或老师提醒,一开始可能会有点紧张,后来慢慢明白了紧张的缘由,心无法安住,也是不够自信,知道了这点,反而心安了。你身处天地之间,做好自己,有什么不自信的,更没什么好怕的。只要精神在,天就永远护着你。这点在打英歌时深有体会,你是什么样的心念,什么样的人就会靠近你。在潮汕更没什么好怕的,大家都有信仰,很少有人做坏事,就算做,心也会不安。
终于回来了,就收收心,安心学习,回到平常的生活当中。
◎又是一次返校日,我们依旧从五湖四海而来,奔往同一个地方。园内有了春天的气息,抽芽、长叶、生发,薄薄的一层浅绿。
在以前,一个人有姓、有名、有字。姓来自宗族,名是父母长辈取的,给子女的祝福、冀望(一般只在阁中叫,也只有家人可唤)。而字,可以是父母、长辈、师长取,也可以是自己对此生的祝福与志向,自命也。
我的名是父母取的:“如”寓意着万事如意,《说文》曰:“如,从随也。有律以如己也。”安分守己,不妄作。《康熙字典》:“又往也,至也。”涵,因为我五行缺水,便有了“涵”,望我有涵养、内涵,心胸广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文》:“水泽多也。从水甬声。《诗》曰:僭始既涌。”我的字是之前黄老师取的,摘于《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五十:“由慧胜故,且说十力,慧为自性。”故“开慧”十分重要。非常受宠若惊地有了字。很欢喜!名与字便是我的命,应将它充分地活出来,尽其性,定不辜负上天、祖先、父母、师长给予我的性、命,唯有感恩!
【《寻找中国帆》小组学习小结分享(4月4日)】
◎回望《寻找中国帆》的学习,已告一段落。清明假回到家中沉淀,沉淀这段时间的学习,真是收获满满,每天都过得充实、饱满。刚开始,申请参加《寻找中国帆》项目,以为是要天天写一堆文章,到处架个相机去采访老师,但实际是更切身的走入生活,走入各种港口和渡口,跟着老师学习日常洒扫应对,更重要的是回到自己。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问了很多和自身有关的问题,收获颇深。在离开前的总结会上,彼此互相照见,都有些成长。之前,自己一直很担心所学的这些东西,很难落到真实的生活场景,怕自己做的不好,总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老师总是说“干,就完了,不要想太多”,自己慢慢尝试去做,哪怕还是会在意那点面子,但会更加主动的参与日常的洒扫,更细致地观察当下这个场,“我”可以做点什么。在做事的时候,更加的用心,做事不仅是做好,慢慢去做到位,“做到位,围绕在身边的声音便消失了”。
在这期间,从夸父班固定的节奏、固定的位出来,走入天地间,主动找到自己的位,做该做的事,不要想太多,好好活在当下。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我此次最大的收获,我还是会选择“诚”。
首先是天地那份天诚。这次从学校走到天地之间,真的让自己从里到外都打开了。有一天徒步走到海边,看海上金红色的太阳缓缓升起。那一刻,天地无言的大美,全部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可以演给别人看,甚至自其欺欺人,但如此的至诚,就像一面大镜子一样,你怎么欺骗祂?那一刻所有硬的戒备也好,恐惧也好,都不存在。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就自然进入我的身体。那种纯粹,天下至诚。
其次是对自己诚。那次贝壳老师对我的提醒,真的是让我看到自己不成熟的地方。这些都是自己以前不愿意面对的。就像王镇华老师说的,抓别人很容易,唯有抓自己是最难的。不能轻易放过自己。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真诚地看见自己的不足,才能够有转化的力量。
最后是对身边的人诚。以前很讨厌参加社交活动,觉得每个人都在讲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包话这次《寻找中国帆》刚开始的时候,服务别人也是一种为做而做的状态。反求诸己,其实还是自我封闭,对别人缺乏一份该有的信任。后面尝试先把自己打开,真诚地去应身边的每个人。真是这样才能觉察到当下场域里能量的流动,隔阂也慢慢化解掉。最后一天吃烧烤的时候,做事那种自然而然,真的就像长出来一样!
◎这两周《寻找中国帆》结束了,但好像才刚刚开始。从第一天和贝壳老师见面,就觉得这一次不简单。
本来想的采访是像电视台一样,把一大堆问题列出来,拿着麦克风加上摄像机对脸拍,所以说刚来的第一天还是很担心的,害怕自己搞不好,有一点畏难情绪,但还是觉得先干再说,也就松快了很多。
前几天没什么难度,几乎每天都在玩。那天在潮阳港,我们一起从海边找到一艘旧船,捡了两只浆就划出去了 只是回来的时候费点劲儿,其他的都还好,最后配合得也变得默契了很多。当然这不止是玩,还顺便把海边泡沫筏的结构研究了,计划以后我们自己造一艘当训练用。之后,开始第一轮外交——和渔民商量上渔船看看。虽然说没成功,但至少是知道了以后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时机,还注意到海洋渔业的问题。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几艘船在卸货,好多不能吃但被网捞上来的小鱼都被扔在地上了。以前渔民自己打上来的鱼都自己吃了,多了就分给邻里乡亲们,也不会浪费。现在打鱼都是看经济价值,虽然说是要把船的油费赚回来,但未免有点贪多了;可如果不赚这些钱,那每个渔民靠什么养家糊口。放到自己身上,就是要清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采访的老师们经历的都很多,听他们分享他们的故事都很精彩,往往都能得到很多可以参考的地方。其中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村里的老先生可以免费教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回答,但根本的东西是没有变的,就是信。当地人都很信神的,每个村都有老爷庙,这不是做样子,而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能通过有形的神去坚定自己无形的想法,来确定自己想干的那件事情的那种描述不清的感觉,可能也是当地“拜拜”文化兴盛的原因了。这样的环境氛围是那边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而把这样的氛围接下去是我们的事。我们不仅要让它延续下来,还要让它发扬光大,重新回到中原大地。
这两个周下来,竟然发现自己会说话了!之前都是别人问什么我就回答什么,但现在我可以去问别人我想知道的问题,还可以保证不冷场,顺畅地聊下去。但不是用假笑来缓和气氛,而是用心去会对面的人,去会他的心,这样聊起来真的很开心,感觉有能量在传递,不会纠结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不会精神内耗。经历了不同的事情,会发现自己的另一种面貌,这种面貌本来就有,只是等我们与发现它。
干什么事情之前,只要这件事情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干的,就坚定的去干,不用管后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只要认真去干了,那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也可能是为下一件事情铺路。“使命,使命,就是要拿命换的。”
这两周收获很多,也算是为下一期探清了虚实。无限感恩!
【修立书院同学日知录分享(4月3日)】
◎昨天下午离开书院,中途在合肥转车有三个小时,于是一路逛了包公祠、李鸿章故居还有逍遥津公园,张辽墓也在公园中。三国时逍遥津之战张辽,为破孙权合肥之围,率七千人迎击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率十万中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非常钦佩,在中国的历史上,文人和武将是一体的,能察时几者方可用兵。
今天上午火车穿过群山,下午到达重庆。一上火车就被熟悉的方言和“川普”包围,像一下回到家了一样。车上跟冲哥聊到最近的台海局势和特朗普实施“税率对等”,还有马斯克宣布辞职,不禁感慨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何其重要,也很感恩,此生能来到中国。无论是共和党代表的“民族资本”还是民主党代表的“金融资本”,它们当中任何政策的改动、语言的冲撞,其实质都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逐利,而底层民众自始至终就是选票的筹码和政治的附带品,因为美国的建立本就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效率部”裁员带来的内部矛盾和特朗普向世界各处放话树敌,无不预示着美国一国独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而这次从潮阳到深圳再到广州,最大的感觉,就是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将重兴礼乐教化,把世界导向和平。“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该如何配合这个时代?就是去了解真人、真事,一以贯之。知时,是为学最大的课题。当日在广州塔上俯瞰夜色中的万千灯火,不禁泪目。天道之下就是礼乐啊,在人心中生之活之。
一江春水向东流。
(慧安、元毓、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