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

一早起来,读孩子们从各地发来的《日知录》,非常丰富!大家身处不同的地方,都长势喜人!多好啊!这两天,在都昌、在武宁、在南昌,与各地朋友交流,大家对国家要求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双休日”,都有点不适应。家长们虽然也希望孩子们轻松些,但回到家里,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放松,不知道怎么带着孩子玩,都有点苦恼。

哈哈!所以,我们从那个天真烂漫的小朋友,长到这么大年纪,为人父母了,却变得无趣了,不会玩——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感谢孩子们给我们成年人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复归于婴儿,复其见天地之心。“文化”不是概念,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不是所谓教育专家的理论,而是真能活出来,能化育自己,化育他人,从而化成天下。

昨天上午,巧英开车,还有淄博幼儿园的徐云霞老师,一同去了都昌县旁边的武宁县,与这边“小房子绘本馆”的家长朋友们交流。中国这么大,八百多个千年古县,生机无限!我鼓励大家胆子大一些,可以用家庭互助的方式,给学龄前的孩子办“儿童之家”,给7-12岁的孩子办“小学堂”,给青春期的孩子办“夸父班”,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家都很受鼓舞,跃跃欲试。

下午两点,参观了武宁县博物馆,很有收获。武宁从商代就设邑了,名为“艾”;改名为“武宁”,是从唐代开始。这里南北都有大山脉围护,水系发达,故很少有战乱。不过,岳飞在此诛杀过叛将,闯王李自成最后也被剿灭于此。更重要的发现是,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也来过此地,并留下美文《涌翠亭记》。或许,明年可在这大美武宁办一期“十一礼乐生活节”。

晚上,在南昌孝谦传统文化中心,与当地朋友交流。其实,教育很简单,只是我们被“现代人本主义”观念束缚住了,常陷入二分。回到传统文化的语境,天人合一,凡圣不二,从阴阳互生的整体观来看待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怎么会焦虑呢?

“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要知天时,顺应民心,就如自然之风,不费劲儿的,此之谓礼乐教化,而非道德说教和心理救助。正如白玉蟾祖师在《涌翠亭记》一文中写道:

若夫风开柳眼,露浥桃腮,黄鹂呼春,青鸟送雨,海棠嫩紫,芍药嫣红,宜其春也。

碧荷铸钱,绿柳缫丝,龙孙脱壳,鸠妇唤晴,雨酿黄梅,日蒸绿李,宜其夏也。

槐阴未断,雁信初来,秋英无言,晓露欲结,蓐收避席,青女办装,宜其秋也。

桂子风高,芦花月老,溪毛碧瘦,石骨苍寒,千崖见梅,一雪欲腊,宜其冬也。

呜呼!四季轮转,大明终始,出生入死,人人都可以做活神仙!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4月1日)】

今天是假期的第四天,在这几天当中还是非常充实且饱满的,干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复习了长笛,之前老师教过的曲子,在反复练习之后,相比于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

这次回来发现自己比以往更愿意静下来去聆听了。以前对于奶奶说的话,向来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觉得太负面了,今天奶奶又开始和我聊一些琐事,耐心的听完后,反而对自己有些启发。

奶奶说在生活中与他人辩理时,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只往那个方向去说,对方提出的反问不要去管,不要被他绕走,继续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观念就行,根本不给对方插一嘴的时间。奶奶一生要强,她说自己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输过。

这么做肯定是不太好的,如果两方情绪都很激动的话,不听对方去说,很容易打起来。不过对我有所启发的是,其实我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也一定要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地往那个目标的方向去走。而中途遇到的困难可能曲折。有的困难是诱惑,有的是亲近之人的疏远和不理解,但是只要自己足够坚定,方向足够明确,不随着乱语漂流,那么总有一天会有收获!但是自我对目标的坚定,不能等同于不听他人的建议,不然会很容易走向极端。(如上,如果两方都不愿意听对方说的话,给对方时间,就没法继续再沟通。)

◎今日妈妈带我去看她童年住过的地方,这是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老房子,他们在这孕育了七兄弟姐妹,我外公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老小叔带我们看了房子后,又去向护佑这方土地的各处神明进香:先是陈氏祖祠拜,那是我们来到这里始祖第八代,传至外公已是第十六代。又去拜“百公”就是土地爷,拜天公地母,拜大锋老爷,拜关公父子仨,拜玄武北帝,各方“老爷”——三山国王、福德老爷,或是庇佑一方的无名英灵。香火缭绕。供奉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神明,而是熟识的长辈,会听人间疾苦,会解邻里纷争。  

午后去了舅舅的田地。桑葚熟得发紫,木瓜圆胖可爱,番茄藤蔓间还藏着几颗黄黄的果子。弯腰采摘时,偷偷吃了几颗,酸甜中夹杂着几分土味。小腿因久蹲而发麻,倒也尝到了几分耕作的辛苦。

土地与神明,原来都在教人用最朴实的方式,活最尽兴的人生。

◎今天假期,下午闲得无聊,爸妈带着我到北京城里的五道营逛了逛,刚一下地铁,我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很没见识地、好奇地望着周围,不由得说“哇塞,这是北京啊,那我住的地方是什么?原来北京街道这么繁华的吗?”

逛了一圈再来,却发现,其实城里并没有多景气,街道上的人都不算多,不过那些宫廷的建筑和匾额倒是极为大气,阳光一照,泛起金光。好久都没来城里了,有些不太习惯,不过现在经济真的是没疫情前好了,街上虽然有人,但不算多,最多的还要数外卖小车。现在大多数人都更喜欢窝在家里,而不是出来散散心,跟最基础的蓝天和大地断开了,自然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一天到晚蔫蔫的,倒也很正常。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考清华北大拼命卷,而是为了看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遇见有趣的事,碰到难忘的人,多出来走走,做人该做的事情。

◎晚上抚琴,一开始心不静,弹几遍后就开始急了,静了好久都没有真正静下来。给自己定的标准太高,总在否定自己,其实想想我弹的不也挺好的吗,标准都是人自己定的,人被束缚在标准之内,越绑越紧,该给自己松松绑了(松,而非松懈)。

观自己的名:柯,茁壮成长之意。影,通景,人或物投射下来的阴影,一个参考。就像日晷,人们通过投射在上面的影子来判断时辰,传递时间的消息。但长得太茂盛的树,也是要修剪的,不能张牙舞爪是吧,舒展,畅达。望自己就像想刚刚萌芽的草木一样,舒展而畅达。感恩!

◎今天和妈妈讨论了一下我的名字,回来之前,黄老师也给我们讲过“名字”。名字可不简单,这代表着自己的命,也是父母对你的祝福。

我的名字在我看来很普通,可是和妈妈讨论后,才发现它们也有很深的含义——这还得从我的生肖开始说,我属的是兔,兔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月兔”,与嫦娥玉兔的神话相关,寓意得月神庇护,福泽深厚。这是“月”。而“含”,兔为食草动物,代表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含,字中带的“口”隐含包容之态,气合兔子的柔和性情。既有月光的温柔,又有玉兔的灵动,像月光的兔子一样聪明又可爱,未来会闪闪发光。——非常的深奥,从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之后也应活出我这个名字的样子,不能辜负父母!感恩!

◎今天在家继续整理历史,感触很深,中国人自古就很懂得文“化”,故不走宗教立国的路线,贯穿始终就是一个天下,周而复始,生生不已。故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是不同而和。这要感恩我们的古圣先贤,一个“学”字将礼乐文明下济于民间,使每个人能够承载这份道统。故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古今一人,从来没有断过。

“崖山之后,再续中华”——晚上听了直播,很喜悦,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教育完全可以“玩”起来,恢复其本有的生机。“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中国人很懂得养“生”, 很懂得与时俱进,每一个卑微的“我”也知屈伸之道,也可以活出龙的精神。

​(中霖整理)



【附录】《礼乐是什么》之三(4月2日):

笛套这种礼乐形式,在生活中少见,在潮阳独存。

它是一种雅乐形式,是风雅颂的传承。潮州大锣鼓是颂,表现节日的疯狂,光是欢乐。笛套就雅,带小锣鼓,有锣鼓的欢庆,又有月光似的雅,如《灯楼》十一段,音乐形式变化多。潮阳笛套简练朴素,不是诱惑人的、狂放的。它是理性的,回归自然、协和自然。不是用技巧诱惑你。平和,平凡中又有不平凡的精神,礼乐里面实际是精神的追求。它是一种特殊的套曲形式,带有诗意,带着情景交融的文化色彩、艺术情意的。

笛套一段锣鼓一段音乐,这是古代的形式,在中原个别地区民间也有保存,如集贤鼓乐,苏州常州也有保留。但礼乐生活没有了。笛套的价值,今天的艺术界看不上。艺术界不认可文化的历史存在感,他们习惯沉浸于技巧与炫耀的漩涡里。艺术的技巧可以迷人,以不同的形式构建超凡的形式,也有自认为的高度,但与百姓生活距离太远。人的心灵与岁月生活脱节,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可以谋取利益的形式。这是西方文化体系的价值观。

笛套是纯自然的,没有名利,有的是文化的自豪感,历史的纵深感。笛套艺人很认真。文化能够凝聚心灵,中国文化讲究凝聚力,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为祭祀,为光大礼乐文化,为天人合一。

笛套是雅,是欣赏人生、理解人生,是赞颂人生。

(刘森老师口述,贞元老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