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随笔2025年3月26星期三
清明节前要回一趟江西老家,打电话问南昌的朋友,近期状况如何。我说,前段时间在广东各大城市走了一圈,原本以为疫情结束,大家都感受到了生机无限,谁知普遍陷入困顿,不少人更迷茫了。南昌的朋友说是啊,你能否来和当地的朋友聊聊,于是有了4月1日晚上在南昌孝谦传统文化学校的一场座谈会。
大家真的辜负了天意!三年全球疫情,背后是重要的天启:人类必须转变方向,不能再走过去几百年西方文明的老路了,必须顺应天道,回归正常。
教育的事情很简单,而我们受过去“分科之学”的观念影响,以为办教育一定要去读师范院校,学习一定要用国家编订的教科书。非也!我们并不否定体制内教育,只是注意力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是配合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这是必要的,而且新中国实行的普及教育,成绩斐然,使得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和高科技研发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但从生命的根本出发,教育要服务人,不仅是解决饭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切慧命。
读到一大早,元毓老师发来的《寻找中国帆》小分队的日知录,很是欣慰!
谁是孩子们最合格的引路人?就是像贝壳、金晖老师这样阅历丰富、又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十步芳草,在我们周围这样平凡的大人很多啊!他们都可以成为陪伴孩子茁壮成长的同行者和引路人。
“道安号”不只一艘,在生命的汪洋大海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建造一艘无形的“道安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愿大家携起手来,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心中久违了的那份天真,做点出格的事吧!
惟有如此,才值得孩子们效仿和跟随。才能像奔涌不止的海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还是祝福!
【《寻找中国帆》小分队日知录选摘(3月25日)】
◎今天一早读完《乾卦》,有幸请到周老师与我们共学。周老师武医双修,晨练时给我们讲了点中医以及教了站桩,桩名叫先天站桩,站桩时全身放松,双脚与肩同宽。想像头顶百会有根线提着自己,放松感受身体的变化与时时的不同。站完后有明显的感觉,身体轻了很多,也从没开始站时的手冷,变成站完后的手热。站完后很舒服,阳光透过屋檐射进来,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从潮阳离开后,我们一行人带着阿灿老师和一堆行李,挤上那辆“宝马良驹”——问界M7。先是一小时到诏安,见到给“道安一号”画图纸的林老先生。中午就地取材,配合林师母做了一顿大锅饭,配上榨菜,每个人都吃了两三碗,很满足。再开车一小时,到东山岛雪冬老师的民宿安顿下来。随后到南音社参加交流会,互相都不认识,但通过乐器这个媒介,也其乐融融。
上午采访阿灿老师,他今年26岁,但求学经历很丰富,每一次学习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只要“我愿意”都能干能成。没有路就闯出一条路来。过程中问到,为什么每个村的老先生都无偿教学?老师说与地方信仰有关。因为这边一个村几乎是一个大宗族,提到一村子,这个村的人就会很自豪。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村里有义务去教学且感到荣幸,或许是从他们先生那儿就是无偿的,所以就传下来。德艺双馨,每位老师的德行都很好,没有德行,再精的技艺,也无济于施。最后老师说,做事情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但干的时候是不能想着让别人对你好的。很感恩!
◎上午采访阿灿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在扫洒应对之中用心。讲到为什么许多民间的老先生愿意无偿的传授他,就是一举一动之中照见的品格——一次打饭时把饭菜送给等待的长者;一次饮茶时主动把茶具清洁干净……这些生活小事最是不可以为伪。诚于中,形于外,自己同样有缘向这么多先生学习,何德何能。一定要玩真的,深深海底行。全方位的学习,首先是学习做人,绝不能仅仅技艺超群而德行有亏。这十天的学习感触特别深。夸父班提供这样的机会,自己应该倍加精进,一是对得起自己,二是对得起这些先生在我身上的付出。
又回东山岛。这次跟着贝壳老师深入走访民间,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与潮阳不同,虽然也是烟火小城,但当地人心中仿佛都还有一块海洋般宽广的空间,无论做什么事都从容不迫。就像昨晚的南音,缓慢悠扬,声声入耳。
——不要问为什么。凭自己的良心去做。
◎昨日离开了潮阳,到潮州接上阿灿老师,便去到诏安。参观之后要造“道安号”的地方。林师傅给我们看了两艘道安号的手绘图纸,先坐小船开始,再到大船,过程中我们也能参与其中,十分期待。休息片刻,林师母就带我们到海边,收集海滩上的木头,自己烧柴火饭吃,特别香。做好了,大家就蹲在地上吃,基本每人都吃了两碗。这便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每天都很健康、欢喜。
上午,大家坐在小院里沐浴阳光,听阿灿老师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虽然阿灿老师与其他老师相比,年龄并不大,但人生经历却很丰富。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到隔壁村去教那边的孩子,教学乡长。真正感兴趣,只要遇到一位老先生,便一定不会放过。抓住各种机会,虚心求教。老师谈到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也解开了一个在采访期间的疑问,为何潮汕这么多的老先生都愿意免费的教学生,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不仅是学艺,而是去学习这么多老先生是如何做人的,日常的待人处事。这次跟着贝壳老师学习,也不只是为了寻找中国帆,同时向老师学习待人接物。这不同于在教室里的学习,而是落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的。只要真心去待身边的人,做真事,讲真话,只要是真的,够正,一定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就如“道大”在做的事,玩真的。
(元毓、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