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文字 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元毓
昨天主课,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个问题:一、你给《哪吒2》评几分?二、这部电影给你最大的感触或感动是什么?三、影片给了你什么启发?四、关于该片,你有何保留意见?或者说,哪些地方可以有所改善?
大家讨论得比较充分,共四个组,前两组给的分不高,平均分为70和72(折算成百分制);后两组的评价要高得多,平均分为95和87。孩子们很真实,好几位同学说这个电影有点难懂。——这不难理解,因为这部动画片压根儿就不是为孩子们拍的。如果说电影《封神》系列是一本正经地拍娱乐片,那么至少《哪吒2》(《哪吒1》可能不算)是用极夸张、极娱乐的方式在表达某种声音,或可称之为《今日中国崛起之宣言书》。
有同学说,这部电影有太多的现代意识,传统文化的精神不多。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其实“传统”或“传统文化”往往是我们头脑里的某种概念,一部电影或一部文艺作品要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它一定是“活”在当下的,即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魔丸”投胎的哪吒,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开创一个新世界,并得到了底层民众的拥护,这像极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因为在旧世界的统治阶层来看,毛就是妖,就是魔,是无法无天的造反者。
当然,与中国历史上的“汤武革命”相比较,毛领导的革命,更多的是从“法国大革命”中寻找思想根源。“枪杆子里出政权”和“阶级斗争”,其杀伤力和后遗症是巨大的,故中国的现代革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走到历史的今天。电影里,同样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是陈塘关的普通军民、海底炼狱里的那些小妖小兽。——与女儿讨论该片,女儿说该片的票房成功,暗合了这个时代一种普遍压抑、想要挣脱和突破的情绪。有的外国观众解读为“是有色人种对种族主义者的反抗斗争”。
在孩子的世界里,善恶分明;但在人类的集体意识中,总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简单地用善恶去评价真实的人事物。就如电影里的哪吒,亦正亦邪,美丑参半。那么在真实的生活现场,该如何行事?何去何从?——离不开一个“义”字,义者,宜也。你的行为是否适宜,你的好恶说了不算,而是由祂(道心,或曰明德,或曰良知)说了算。故由道心来指引,谓之“道义”。天下自有公道,回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人观”,就一目了然。

那些口口声声代表“正义”的名门正派,未必是真的正义的化身,很可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因为只要你一直执着于某种意识形态,就很容易走到它的反面。譬如,强调“自由至上”,其结果往往会变成某种“双标”,即“你的自由”就是对“我的自由”的妨碍,故要维护“我的自由”,必须对“你的自由”有所限制。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尽管他俩代表的不同党派的利益,争得不可开交,但面对美国之外,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美国例外”。就如那位苦口婆心的仙界秩序的维护者“无量仙翁”,他总是可以不择手段。
就中国而言,“哪吒的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但就世界范围内而言,“哪吒的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如何从“法国大革命”的政治遗产中超越出来,不是砸烂现有的世界秩序,而是将“两难”变成“两全”,这需要古老的中国智慧。
历史总是曲折前行的。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对现代中国而言,革故是为了鼎新,20世纪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为摆脱千年以来的心理阴霾和道德枷锁扫清了障碍,但只有恢复那份根本自信、接续王道坦坦,王道荡荡的文化命脉,才能告慰那些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普罗大众、冤死的亡灵。
愿我们都成为和平勇士,为人类文明新的千年,助一臂之力!
祝福所有!感恩不尽!

附一:【《寻找中国帆》小分队日知录选摘】
■ 01
【元毓老师最新报道】
在潮阳翼坤生态基地学习和生活,多亏陈总照顾,慢慢有了相对稳定的节奏。晨起读书,或爬山,或行走,一日之计在于晨,阳刚提正。
今天大家将囤积多日的衣服清洗,又照惯例行前共议出行目的地,临近中午才到达“汕头开埠文化陈列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阿灿老师介绍的,大家都想通过这个馆,对汕头港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全图景的了解,果然不虚此行。晚上的总结会,大家各自分享参观的感受,有的同学表达一个“开埠”对人及城市的发展影响真大,“天机”是最大的时机,对了解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则看得特别仔细,关心海洋文化形成了一批“侨民”,当他们回乡返哺投资时,多投资轻工业(自来水、电力、制药、玩具等行业),思考在新时代下汕头经济转型,未踏在时代热点的脉搏上——高科技,在众多经济特区中,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有的同学则关心在开埠大历史背景的苦难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偿,被迫开放,中国人毫无尊严,被当成“猪仔”倒卖,这么艰难,为什么中国文化的精神还能流存至今?

初入博物馆,贝壳老师讲了一句话,令人振聋发聩:“一艘船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国土”,曾经的汕头港是“楼船万国”。馆内前言介绍:“汕头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到城市设立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前沿,从昔日开埠的被动开放,到建立经济特区的主动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全面开放,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开放的基因与特质,已深深烙印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时之义大矣哉”,现在的世界,今天的中国,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就如当年身处汕头港的人们,面对时代的难问题、硬问题,迎难而上,文化的火种,如侨批、电影、报刊、左翼联盟等势如破竹,星火燎原。开放的港口,革命的潮汕人,积淀了这片忠义之魂的热土,多元音乐文化的留存,护住了中国文化最后这一点,“活出来”的法脉。有幸参与以海洋文化载道奉元,时也,运也,无限感恩!
祝福中国!
■ 02
今天一早起来,贝壳老师带我们读了一下《蒙卦》,每人读两段。早上人的精神很好,读出声也对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其中读到一段,我有些感受——“六五,童蒙。吉。”其中的一句话,如何把两难转变成两得,就是靠德道的德。你有自己的充实,你知道怎么相处。
我觉得把两难变成两得很重要。学会自我转化,自我消化,就那个“点”格一下,也许就通了。往往有些事情无需精神内耗,难事就可以转化为两得。

■ 03
今天花半个小时读了《有主有体做大人》中的“蒙卦”,“山下出泉”,泉水从山下流出来,会遇到一些障碍。“匪我求同蒙,童蒙求我”,就像贝壳老师说:“不是我们去玩大海,而是让大海来玩我们。”这种足够放松的状态,在我们面对阻碍时绕着就过去了,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就交给上天,等待那个机缘的到来。
傍晚贝壳老师请我们看《哪咤2》,很精彩。最后都是大笑着离场的。是魔是仙就在一念之间,人人出生都是一样的,要避免刻板印象的产生。现象并不是永恒的,就像哪咤在天元鼎中的经历一样,经历了苦难的那一刻,火候到了,也就蜕变了。不经历过,怎么知道。
睡前总结,每个人把自己想象成领队,去绘制寻找中国帆的蓝图,都很精彩,与性格相仿。在过程中首先要会“吹牛”,然后把吹的牛落到地上来。而在团队中,只要相互体谅别人,多去服务,总能学到很多。

■ 04
今天早上醒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去晨练,而是先围坐下来一起晨读《有主有体做大人》。老师选读了“蒙卦”,每人两段,虽然中间多少有些卡顿,但也如同一口气顺下来,也如同对生活的一种照应,无比通透。早上便将心中的这片天地撑开,这一天便在其中去开展,去切实地将文字应照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蒙卦》“六三”中的一段话感触很深,你敢把心释放,那个自明的觉知就是天心,时时有根线拉着自己,不要放掉、散掉了。这也是一个对自己的提醒。有的时候,在这样宽松的环境,心有时候不在,就滑过去了,心就散了。所以,时时带有一份觉察,紧贴心去做,祂一直都在,回头认,便是了。
下午,去汕头参观了开埠文化陈列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到这个海洋城市的变迁,会发现一个海洋城市对人的影响是很真切的。还有那份民间的信仰,哪怕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在其中也能看到祠堂,或是供奉老爷的庙,可见这些神明就与老百姓们生活在一起。看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正的去民间看,在生活中学习。
晚上总结会,谈到大胆去想,去做你想做的事,遵循内在的声音去做。当你的信念,愿力够大,够纯粹,不论事情大小,整个宇宙都能听到,整个宇宙都会为你开道,只要“我愿意”。

附二:【潮州留学同学日知录选摘】
学习了几天的大锣鼓,感觉自己的技艺和精神不断地长进和变化,每次站在鼓前敲响后,全身都鼓荡着一股浩然正气,整个人也自信了许多,精神面貌也在变化,刚健中带有柔和,鼓声大小也随着音乐不断变化时大时小,这就是打击乐器中的韵律。
附三:【福鼎留学同学日知录选摘】
今天弹《关山月》,结合之前的几首曲子,指法的脉络好像又清晰一分。整个曲子、整首诗是盛世背后的景象:“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当下不也一样?整个太平盛世,背后是多少人的托举、成全?否则此时身边是否如同俄乌战场一般呢?
今天母难日,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的祝福。很感恩于这样一个时代生在如此家庭,此生十六载光阴,整个国家几十载历程,乃至背后数千年的文明都是我的背景,往后便自觉开展生命吧,感激不尽。

附四:【玉泽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主课上分组讨论《哪吒2》,这部影片在技术方面已经十分高强,也就该往里面填充了。影片反映这个社会时代的风气,两个文化(中、西)合流到现在,拾回那个根本,打破世俗潜规则,不只是在做一个电影。“二刷”没有第一次那么激动,就可以冷静下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个好的榜样很重要”,在世间事物中找到支持我们前行的“道”。即使各样都学,都体验,最终还是要回去一件干一辈子的事儿。“我愿意”是从心中长出来的,生命的绽放,为自己而活。

■ 02
昨天全班一起去电影院看《哪吒2》,这种体验好有意思;朝会借此“辨明”。
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好看的,导演下了很大功夫,或许不只是为了票房流量,更是想表达传递其中的精神,“里面有中国人的性情,很草根,既有普通人的人情味,又有改天换地的壮志,豪迈的革命情怀”,令人感到震撼、感动,借由动画的方式,让更多人领会、受益。虽不能“文起千年之衰”,但对现在的人们会是很大的鼓舞,触底反弹的前浪,革故鼎新。
相比刚离开的南方,玉泽园仍是冬季,寒风刺骨。可路边的海棠树开始抽芽,草渐渐变绿,桃树上开满了雪白又泛红的桃花,是生发的季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没有纯善,纯恶。万物皆有两面。善恶美丑不对立。阴阳相生相长,无善无恶心之体。
——我们的父辈经历的是炼狱般的革命。
——我肩负父母的性命,陈塘关百姓的安危,受这点罪又算什么?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哪吒果然不认命!无视世俗之偏见,突破心之魔障。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是生命的大勇)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父王只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是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用父母的性命来要挟孩子自杀,你算神仙吗?你连做人都不配。
——给我,破!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 03
昨晚去看今年春节票房卖了 150 亿的电影《哪吒2》,效果很震撼。其中有中国人的性情,特别是一种冲破枷锁的生命力——“勇”,给人鼓舞,是一部积极向上的影片。
可能以前接触的都是美国大片,里面的许多娱乐、暴力、英雄拯救情节,使我认为电影就是一种消遣方式,对人而言没有好处。现在才发现,不是电影这种表现方式有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商业驱使下的消费生活的不正常而导致。因此反过来讲,当电影内容是鼓舞人、导人以正时,也可以发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实无法定义一部电影的“好”与“不好”,不过透过《哪吒2》这样一部作品,可以看到背后导演团队的意识形态:虽然片子里没有简单分“好人”,“坏蛋”,但其中的“善”、“恶”还是在“自由、平等、人权”下“对”与“错”的二分,没有清晰肯定人与生俱来的独立精神。但哪吒那句“我破”,也是反映百年以来的中国人想要重获新生的强烈意愿。最后哪吒与敖丙那一段更是表达了想革故鼎新的新的可能。
在目前这个阶段,感觉不止中国年轻人迷茫,西方国家也不知何去何从。此时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复古”,而是得其中真精神,给这个世界一种新的可能性。其中如“阴阳一体”,“天人合一”的许多思维方式,对生命的认识,正是需要以新的“文艺”方式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而《哪吒2》这部影片也体现了大众对此的渴望。
身处如此时代,首先需要“我愿意”而主动地活,有了这个信心,便可大胆尝试,做很多事。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慧安、元毓、雨麦、可妍等大美行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