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六,我和振华兄重操旧业,去信誉楼等超市采购食材,为孩子们做一顿美食。孩子们吃得挺满意。

与老师们共进晚餐,酒过三巡,杜杰老师家的师母把打卤面端上来,并告诉大家,昨天是杜老师生日。大家都很开心,祝杜老师生日快乐!杜老师是一位忠厚长者,师母也同样朴实、宽厚。这就是辜鸿铭笔下的“温良、可爱的中国人”。心里不禁冒出几个字:“自明以惪,厚道可亲。

这个学期开学是在珠海屋边村,当时就和夸父班草原班孩子一起体会“礼乐”二字的深意。这次为期四周的“礼乐青少年共学营”,也不离这个主题。“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对颜回说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却可以体会一辈子。

“礼乐”之“礼”,非某人制订的规则、仪轨——这些“礼仪”(外在的形式)都会随时代而变,那个穿越古今、不变的“礼义”才是重点。有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譬如人活着就应当学习、劳作,“万物都在生长,而人要学习成长”(王镇华老师语);譬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理上的“性别”是老天爷规定的,而“性别意识”、“性爱意识”是后天慢慢形成的,这个形成的过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大,今天许多年轻人受网络各种色情信息的引诱、俘获,关注点放在“下半身”,而忽略了内在精神的充实。

记得当年离开南山华德福学校,在辛庄师范平台上办一个小小的愚公班,第一课,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性”,然后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什么?孩子们表情都有点不自在。我说,是不是想到了“性爱”?“性交”?“性别”?“性行为”之类的?在一个“性泛滥”的时代,孩子们过早唤醒“性意识”,这不是小事。当一个未成年人,主要精力放在追去生理上的快感,乐此不疲,精神“上达”的管道就堵住了。

我和孩子们说,我其实是想谈“天命之谓性”的“性”。我们有物质的身体,要善待、珍惜,尽管它会生病、衰老、消亡,是个暂时的存在;同时,我们还有精神的身体,更需要呵护好,它也需要成长,需要有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知己(跨越时空的心灵的伙伴)。谁是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主人?中肯地讲:应当是“我命在我,也在天”。肯定天命,就是肯定真正的“主体”,才能上“道”,才有真正的教育。【“天命之谓性”,接下去的两句:“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教育没有秘密。爱闪躲、爱说谎、爱隐匿的孩子,教起来会有些困难。《蒙卦》的彖辞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意思是说,求学者要诚恳,慧命的事情不是闹着玩的,若总是不当真、亵渎,慧命就没了。大明堂里有一幅对联,是从大原书院“借”来的:“匿病者不得良医,羞问者圣人去之。”(董仲舒语)面对天命,没有隐私,祂都知道。

上周约谈,有三位夸父班新生(男孩)喜欢说脏话,总是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屡教不改。我说,你们大概没有准备好进夸父班。他们表示愿意改。我说,真有决心改么?他们点头。我说,那需要用某种形式来证明你的决心够大。有个孩子就说,愿意接受鞭刑。第二个孩子迟疑了一下,说也愿意接受鞭刑。看着第三个孩子时,他眼泪掉下来了,很是犹豫。

其实,“鞭刑”不是必需的。我们曾经对三位男生动过“鞭刑”,目的不是惩戒,重点是鞭策和唤醒。好鼓不用重锤。我和这三个孩子说,周末和家人通话,把事情的来由和父母说清楚,看看他们的态度。果然,有家长回信:无法接受。

我不是暴君,从来没有以打人为乐的癖好。之所以将话说得这么重,是因为孩子若不懂得痛改前非,大概只能回家做“妈宝”了。

惜哉!叹哉!据说下周家长工作坊报名者挺积极,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妙招,有缘相见,说几句良心话而已。关键是每个人都是有主体的,要在慧命上过生活,才是真正的“人”(万物之灵长)该过的日子。

今天周日,带夸父班和礼乐共学营的同学去雄安新区参观。冬日的雄安,大概是寂寞的,但藉此触摸时代的脉搏,振奋孩子的精神,是有益的。不禁想起毛先生的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共学营同学日知录选编2023年11月25日星期六】

◎晚上,看了一部名叫《何以为家》的电影,感觉自己很幸运,可以降生在中国的这个时代,和平没有战争。也很感谢我的父母,竭尽所能的给我教育和温饱。

家,本是避风的港湾,但仍然会出偏差。懂事的小孩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逼的,谁不想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呢?十二岁的小赞恩,承受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苦,一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忘记怎么微笑,让人心疼不已。

“希望每个小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王镇华老师在《易经的中道》里讲,“若在看别人吃(拾人口惠),自己不亲身体验,其实虚弱。”若只停留在头脑层面,人生容易“踏空”,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实践中得到“心”(内心)的真感,才是自己的。好好生活,过好当下。

心量大小。面对生命之大,决定了大人、小人。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自肯,做到“真”深知,能改变的唯有自己。不要妄想改变别人,但可以把自己做好,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影响他人。

晚上看《何以为家》,内心五味杂陈。在那样的环境,能保持那份“清醒”,太可贵,心疼。我们常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多看看世界,心量也会变大。这世上不止自己心里的那一亩三分地。今天还有零食、蛋糕配电影!赞!

今日跟家人聊天,特别开心。期待明天!谢谢老师带我们也去雄安新区参观。

◎面对当今世界的“文明困境”、“国家困境”、“社会困境”,主动承担先祖的荣辱,迸发出新的生命,为人类文明开千年新局。在困境中迷失时,相信还有天道在,不随大流,要随天命。“有孚在道,以明”,用天的大爱化育天下所有苍生,离苦得乐。践行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尽精微而致广大!

【来自潮州小分队的分享】

◎今天听王镇华老师讲到《家人卦》,很亲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类是一家,都是一个祖先,共同的底色。在少年时,所谓青春,大家都想长大,努力地长,叛逆无非是瞎想。在这个时候,需要有大人们的引导,而不是乱长的,如此才对得起这个天地之心,天地乾坤,就在每个人身上,如保赤子,既广大而又谦卑,人人皆是少年。

早上看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视频,世界是如此喧嚣。每天在楼顶站桩,心静下来,四面八方都在喧闹着,工地、汽车以及远处的工厂,这是现代文明的窘迫,天人两隔。晚上回到祠堂,来看看晚上的练习,文乐不急不躁,从老到少投入在潮州音乐中,梁柱上挂牌匾“植槐堂”,后墙上挂着先祖画像。在这里,“新人们”茁壮生长着,“老人们”颐养天年,祖德落在每个人身上,很从容。圣人把“良心”的种子撒在这片土壤中,千年来不断开花结果,生于斯,长于斯,带着这个确信,“回家”吧。

◎在祠堂的一天。每周在祠堂像是“考试”,难免有点紧张,不过很快就玩起来。周六,村里变得热闹许多,我们也是其中一份子……捡捡垃圾、打打球。一起爬大榕树,偶遇熟人点头相问。

祠堂内挂着大牌匾“槐植堂”。王老师说从他小时候就在这里了。每每教锣鼓,都要在三山国王庙前带着全体师生叩拜,喝鸡血酒。就是让大家同心协力,互相帮助。

晚上再去,是村里的文乐练习。对音乐越发敏感了,品,心中触动。“百姓日用而不知”,便化与其中了。

此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