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静气与雷霆之法

今日主课,提到“每逢大事有静气”;大明堂杜风雁大夫首讲,从“咳嗽”讲到“元气”(培元固本)。今结合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做些集注摘录,供道友们参阅: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题解:

太者,无也。上者,极也。说者,开化也。常清静者,虚无大道,自然生成,三才万物,古犹今同也。经者,心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邵子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李少微云:我即天地,天地即我。//刘天师云: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道本无魔,人心自障。

玉溪子云:自道分为我之元神,我之元神即大道也。//王鞵师云:心宁神灵,心荒神狂。

孔子问於老聃:敢问至道?聃曰:疏沦於心,澡雪於精神。

西王母云: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灵兮道不成。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意畅心宽,炁壮神安

《了真经》云:寡欲心静,忘情累轻。//老子云:其居也渊而静,其惟人心乎。

《水火真经》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泰宇生光,魔王束首。

烟萝子云:澄其心也。心澄神静,乱想不出,邪妄不侵,忧息咸消。虚室生白,惟在澄心也。

吕洞宾云: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能悟之者,可得圣道。○思曰睿,睿作圣。

张子云:真识根源,谓之知道。

朱子云:自古及今,恁地衮将去,只是个一阴一阳,是孰使之然也,乃道也。

邵子云: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自从悟得环中意,闲炁胸中一点无。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性天广大。下士好争。慧力无边。

老子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仙经云:守道一日,可夺天地一年之正炁。

萨守坚云:孤云长自在,野鹤任纵横。

太上老君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贪其所爱,不知休息。

《了心经》云:心为道宗,心为祸本。

前真云:夫人身贱罗绮,口饫珍馔,目惑邪色,耳乱郑声,所慕者荣华富贵,日就沉溺,焉知天地间有玄妙乎?

尹寿子云:迷云锁慧月,业风吹定海。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贵贱高低,死生平等。

裴清虚云:浊辱者,贪痴也。

老子云:知足不辱。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王盘山云:一念无生即无死也。

李华阳云:生死特一炁聚散而已。

郭璞云:死生聚散,变化无方。

玉溪子云:夫人心上有情,性上有尘,尘情般弄,生死不停。

前真云: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能出。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终。谨终如始,则无败事。

白玉蟾云:为君说此末后句,末后一句亲分付。普为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道本虚无,无中运有。故云妙有,亦曰真空。混茫莫测,奚以经为?然非经则不能明道也。故元始开图,敷落五篇,真文诞敷,发扬秘密,允为梯筏,溥接众生。惟《常清静》一经,实为要妙,还丹大道,至理昭然。夫所谓清静者,一尘不染,故谓之清,万缘俱息,故谓之静。人能常清静,自然与道玄同,直超彼岸。噫!世人着种种相,苦恼无边,虽欲超脱,耽玩此经,徒能诵言,而终莫能悟明其义也。一生狐惑,了无是处。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议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海琼白真人注曰:九者,阳数也,乃天道也。主于震宫,故东南有九炁之说也,即雷师出入之地也。天者,至大至圣,无极无为之炁也。应者,无物不承天命而生也。元者,至大也,又曰万善之长也,乃四时之首也,五行之先也。雷者,乃天令也,掌生生杀杀之权,动静人莫可测,万神之奉行也。声者,生也,万物得雷震声而萌也,又曰天不言以雷代言也。普者,上天下地、四维八荒、无形有形也。化者,天道阴阳运行则为化,又自无而有,自有而无则为化,万物生息则为化。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又云:以德化是也。天尊者,至大至贵之称也。说者,赞扬也,阐教也,解隐释奥也。玉者,天地日月之精华,阴阳水火之结秀也。润而湿,宝而贵,万载之不可朽灭也。枢者,机也,轴也,乃生杀之始由也。宝者,珍重也。经者,径也,乃修真入道之要路也。

天尊言: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窈,不在其他。尔既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有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

注曰:至道者不在其他,在自己也。尔既欲闻,若明自己之道,即是不必闻也。是云无闻者,是无闻有见,即是真道。若闻他人之说,自己有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皆不必闻见矣。若谓非有,既不闻道而欲闻,不可与谈道矣。

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注曰:道者,乃三界所由之路也。然入则有由,守必有方,其用固有理也。盖道乃天地无为之称,即人之真常也。诚者,端恪不移,无妄之理也。故惟以无妄之诚,而入于真常之道。然真常之道,悟者自得,故默识心融而后能守,雍容不迫而后能用。夫入不能守则非所谓入,守不能用则非所谓守。故用真实者,如愚而默,雍和而不刚暴,是亦如拙者何异焉?然其为愚讷拙也,特如之而已亦,岂真愚讷拙哉!人能入之、守之、用之,如是者则不特可与忘物,而亦可以忘我,至于物我俱忘,亦忘其所谓忘矣。何言乎忘形,我者心不之动,湛然常寂,无彼此之间也。知者识之,明者见之,真之谓也。入道而知止,守道而知谨,则固循于道而不离。用道而知微,则能反约,而不惑于远大。此其道体之本原,在是而一心之妙用所由生也。则凡所谓无所不通,无所不知,乃本性之所具者,至此亦复全于我矣。原其所自,则又皆本诸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定日久,聦明日全。天光内烛,心纯乎道,与道合真。抑不知孰为道,孰为我,但觉其道即我,我即道,彼此相忘于无忘可忘之中,此所谓至道也。至道在乎天地之间,而反不知其道之所在。要知道者,则凡有情之物我蠢动,无情之山河草木,岂出于至纯而不杂之外耶?其惟抱一为天下式者知此。凡人修真炼道,惟守一而不杂,则进德无魔,升举有日也。

天尊言:吾今于世,何以利生?为诸天人,演此妙宝。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若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诸天闻已,四衆咸悦。

注曰:凡人生处,若土厚水深,地气多寒,万物晚成,造化之功厚,故多寿也。若土薄水浅,地气多热,万物速成,造化之功薄,故多夭也。此风土不同,禀受之异也。若人禀胎气清者,为人慈善,端正忠孝,智慧聪明,乐仙慕道之人也。禀气浊者,为人凶恶,邪佞狠毒,愚痴悖逆无道,不仁不义之人也。智愚不同,清浊之异也。气数所囿,如花木之开发,亦各有时,皆禀天地之气。天命所梏,乃天令施于桎梏。不善之人,长沦恶趣,不得真道也。愚者,可以智慧门化之。浊者,可以清浄门化之。愚者常自昏昏,浊者常自冥冥,此乃自然而然也,皆风土禀受之分配定矣。盖天地之生杀万物,亦随其四时之气侯也。若智人,得五行之气,阴阳之精,修之炼之,以保固其身命,便与天地同久日月齐明。愚人只知声色滋味,而不知反以害其命也。是以学道之人,当默而思之。

天尊言:吾今所说,即是玉枢宝经。若未来世,有诸衆生,得闻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一声,或五七声,或千百声,吾即化形十方,运心三界,使称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诸天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飞走蠢动,若有知,若无知,天龙鬼神,闻诸衆生,一称吾名,如有不顺者,馘首刳心,化为微尘。

注曰:夫玉枢者,即玉清之气也。玉为至尊至贵,故元始天尊称玉清,昊天上帝称玉皇,太上道君称玉晨,太上老君称高上玉帝也,三清之都号玉京神霄,真王称玉清。玉者,宝中之尊贵也。枢者,天之枢纽也。雷霆者,天地之枢机。天枢地机,枢阴机阳。天本阳,曰枢者,乃颠倒之理也。虽曰天阳地阴,盖天一生水也。北斗贪狼星,号枢星,贪狼配天元,乃七政之首也。如枢密院,亦朝纲之枢机也,总国之机密政务,掌杀伐之目也。玉枢之经,乃天府之雷文也。如有不顺之人,当刳心斩首,皆在雷司之主令也。

天尊言:吾是九天贞明大圣,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监观万天,浮游三界。若或有人,欲学道,欲希仙,欲逭九玄,欲释三灾,当命正一道士,或自同亲友,于楼观,于家庭,于里社,釂水馈花,课诵此经。或一过,三五过,乃至数十百过,即得神清气爽,心广体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注曰:天尊号贞明大圣。夫贞者,贞观其天地,贞胜其吉凶。而乃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吉凶垂象,圣人则之。夫易乾元亨利贞。贞者,四时为冬,四方为北,令亦属北。天一生水,玉清之祖气也。天尊每月初六及辛日下降。初六者,六阳降而生乾,六阴胜而生坤,消息升降,周流六虚,以为道极。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盖天地生数一,成数六。天地得之,润泽济世。六辛者,天之水数,天数当先号六辛。辛数,乾天也。天一生水,皆先天一气之义。万天者,自大罗清微禹余大赤王境之天。周遍诸天,无不监观其天人功过。至于三界,无不浮游察录其万灵功过也。若人诵此经者,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天尊言:身中九灵,何不召之?一曰天生,二曰无英,三曰玄珠,四曰正中,五曰子丹,六曰回回,七曰丹元,八曰太渊,九曰灵童,召之则吉。身中三精,何不呼之?一曰台光,二曰爽灵,三日幽精,呼之则庆。五心烦懑,六脉抢攘,四肢失宁,百节告急,宜诵此经。

注曰:九灵者,人身中之本神也。天生者,玄牝也。无英者,婴儿也。玄珠者,谷神也,正中者,泥丸。夫人子丹者,灵台神也。回回者,贵券神也。丹元者,心神也。太渊者,肾宫列女,水府神也。灵童者,主制五脏神也。台光者,男女构精,胞胎始荣。爽灵者,魂也。幽精者,魄也。凡为人,既知身中有此神灵,何不时时呼召,炼成一家,则学道希仙无诸障碍也。若五心烦懑,六脉抢攘,诵此经则身中诸神咸得以宁,则使人安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