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叫魂,为民族续命!

祭神,如神在

昨晚,在后溪文化大楼,举办了一场大美谢师宴。同时是“大美礼乐团、道安易俗社潮阳英歌舞研习基地”的授牌仪式,暨孩子们在潮州、潮阳学习四周的成果展示。

一整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还有二十多位大美志愿者,都很忙碌,很尽心。后溪理事会也很重视,特别增设了祭拜妈祖的“三献礼”环节。当主祭和参与祭祀的所有人员到位时,司仪念诵祭文,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那么入心。司仪的声音清亮,是在为中华叫魂!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难深重!一代一代仁人志士的发愤图强,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但同时有许多人迷茫,陷入了精神信仰的危机——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工作的动力从哪里来?生活的动力从哪里来?

确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如考大学、找个待遇优越的工作,为了房子、为了车而奋斗,这些外在的追求,对如今的大多数青少年而言,都显得不是那么迫切和必要。既然衣食无忧,几辈子啃老的财富积累也不愁了,那么为何还要那么努力学习和工作呢?

乐知天命

所有这些困惑、迷茫背后,其实是良知的提醒。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会迷茫、烦恼,而动物不会迷茫、烦恼,它们活得很安泰,一切随顺自然。学习语文,最核心的一个字是“人”。现代汉语的语境,是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为背景的。故《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里赫然写道:“人是生活在地球上,会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对“人”如此定义,必然会导致人的工具化和精神的虚无。也正是今日那么多年轻人失去活力、那么多党员干部容易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

而在中国传统语境,“人者,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解字》),“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礼记》)。人不是动物,尽管人与泥土、植物、动物一样,都是天地孕育出来的一种存在,从根本上是一体的;但人又有一种特别的能力,那就是人可以为自己做主,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

“命运”二字,在古书中常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但大家日用而不知。“命者,使也,人所禀受。”一个人来这个世界,从无忧无虑的娃娃,慢慢长大成人,要想真正为自己负责,必须要“受命”;若不能活在“天命”中,皆非“正命”。“运者,动也,天造曰运。”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主动的人,而不是处处被动,不得不上学,不得不上班,不得不活着,不得不面对死亡,必须要“知天命”,从而“尽天命”。

感恩我们的先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祖先,他们将“立命”、“正命”这件事说得多明白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开篇)一个人想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无可奈何地活着,必须要通过切身的学习,逐渐“知天命”,从而充分地去开展你的天命。

而这件事情没有秘法,也不需要祈祷,因为上天已经将最宝贵的礼物安放在我们心头,圣人为其命名,曰“明德”;即不经过后天学习就本有的“知”,亦称“良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篇)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学习,莫过于此。而今天中国的主流教育,移植于西方现代知识教育体系,它只提供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最大的困惑——“我”为什么要活着?

孩子有了这个大困惑,不用担心,恰恰是好事,因为他/她开始想为自己负责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会有这样的烦恼——这个烦恼是人生成长必经的烦恼。有烦恼,才能转菩提。

“天命”这件事,与个人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你的“天命”同时又与你的父母、你所属的家族、民族乃至人类整体命运有关。自他不二,人类从来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家人。我们既要接续我们祖先的荣耀——那么灿烂的古代文明,又要接受他们的耻辱——被伤害、被侮辱、被征服的集体记忆。

时代在变化,一代一代的人,其命运也在周流,如车轮般,终而复始,而独立清醒的“我”就身处其中,何去何从?惟有“复性”,惟有“正命”!

文起千年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惟有感恩,惟有祝福!

惟正命,续祖德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在潮阳的学习快结束了,今天举办谢师宴。早上吃完饭,就到后溪文化大楼打扫卫生,我们组打扫所有卫生间,将三层楼的卫生间仔仔细细地干了一遍,连墙面也没放过。干着干着,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干活了,扫着地都元气满满。晚上回到酒店把衣服洗完,将该做的事做完,是那么开心!面对生活中的洒扫应对,真真切切,都在切身,就像居里夫人说的:“你每天做了你该做的事,全世界都不能对你有分外的要求,而这是通向幸福唯一的道路。”

学习就在洒扫应对中

■ 02

上午在后溪文化大楼做清洁工作。想到一句话: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去添麻烦,而是让它变得更美好。

下午有这四周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潮汕的每一天都过得特别饱满。不仅感恩老师们的教导,更是这片文化厚土润物无声的滋养,才有今天在舞台上的呈现。

润物细无声

■ 03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甚至有点刺眼,而就是因为这样,心情特好、舒畅。在文化大楼和天后庙前,做了点我们应该做的事(打扫卫生),有的找工具,有的拖地、扫地,还有爬到各种地方打扫高处的,也有拿着相机记录的;在阳光下洗拖把,地上的水闪闪发光,我们越晒越黑,感到特别安心。

三献礼,郑重。潮汕人对“神明”特别重视,但不是请求救赎,而是敬畏、感恩,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因此这次现场所有的人,从我们的同学、老师,共学营的小孩、成人,到后溪的理事、教练和在旁边观礼的村民,大家的心都聚在一起,十几分钟的定格、向内。英歌、大锣鼓的展示是献祭给妈祖的,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晚餐后,大楼外的天空有薄薄的一层云,远处闪电透过云层照亮了天空,龙王现身。屋内群龙共乐,是谓合德。

为自己的慧命负责

■ 04

今天下午,在天后宫前举行了一场祭祀,然后在后溪文化大楼里举办谢师宴,热闹非凡。荣乡报国,大化流行,非常感恩!

祭祀前嘉宾入席,大家的神意一下庄严起来。很赞叹!潮汕人的信仰是真正融入到生活里面去的,很放松,但充满敬意,像是心领神会,随时都可以“回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首先是人的至诚,尽人事,才能接天命。

心不在,祂还在;自己的心在了,你也可以传道,也可以活出天地的德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贤哉妈祖!坤德配天”,我们都是大人,巍巍荡荡,群龙共舞!

贤哉妈祖,坤德配天!

■ 05

“贤哉妈祖!坤德配天!”下午,本地的老师们带领我们祭天后妈祖,老师们很重视这场祭祀,从择时,到仪轨,都非常适宜。以前每到庙堂或祭奠时,都有些紧张,今日却很不同。一次次鞠躬、叩首,有种本应如此的踏实和恭敬,非常赞叹!天人不二,就落入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天后宫前跳英歌,打锣鼓,晚上以谢师宴,感谢在潮汕帮助、教导我们的师长。中国文化不是让人人都要有多么深刻,而重在一个“和”字,神人以和,其乐融融。

精神上要“认祖归宗”

■ 06

我们此次的潮汕共学营即将告一段落,今日下午我们便在天后宫前,以所学的英歌舞敬拜妈祖,晚间在后溪文化大楼摆水席,感恩所有教授我们的老师,以及大家心心相应的一份生命本有的深情。这一次学习英歌,在身心上都很有体验与收获,发现英歌真的很神奇,当新学的动作第一天练得累死累活还不连贯,第二天一做不觉间就成了。想来英歌对我而言,不是头脑上的理解,更是身与心的一份感受,那个东西只要一点一点去积淀,就会自然而然,重要的是去开始。

志在少年养

今日在妈祖前的祭礼也很触动,先上香、磕头,是与天地神明的一份连接、承诺,我们学这些、展演这些,不为了什么,就是活出来一份生命的“劲道”!这“劲道”本来就在你身体里,在你内心的“天地”中,只是一个确认,去做了,你就是祂。

天后宫棚子里暂放香炉的两侧有幅对朕:“圆缺人间万古情不及女神济世情,纷纭沧海千场戏不及韩愈渡江戏。”这便是大情大义吧!晚宴中,我们学生和老师,与在座男女老少共同合韵唱了《福德词》,人心皆是相通的呀,当掌声与韵曲声与老人家脸上的微笑合在一起时,十分感动。自先祖神灵到老一辈到我们,皆有一份对生命大美的诚心相连,最后又一同包容在天地,如此之情深,故是福德。

“德泽如春”,此行很受鼓舞,去发芽的勇气,在“根”。精神的“认祖归宗”,更是认了你自己的来处,无限广阔。

活出生命的 “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