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明所欠缺的,便是人类的精神力量和对责任感的知觉。
——蒙特梭利(1870-1952)

早上醒来,一直在下雨,山居岁月,清明自得。

慧安老师的潮阳小分队,昨天下午就开始正式学习了。塗库笛套乐社就在灵沙宫内,当地老师很用心,十分感恩!我们到哪里,都有神明护佑,所以民间的小传统,我们也要尊重。慧安老师发来一些照片,灵沙宫的供桌和香炉上写着“天父地母”,门板上写着“阴阳/受福”、“圣德/无疆”,壁画上写着“贤踪/仙迹”。与鬼神合其吉凶,人怎么会孤独呢?

编辑完下面的《晋卦》,还剩十四卦了。从明天开始,放慢点步子,每天只整理一篇,否则,我们还未回到玉泽园,整本《王镇华老师讲易经》就编完了。

我想,待全部过一遍之后,我再编辑整理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有主有体做大人》,像《凡夫菩萨行》一样,内部流通,免费结缘。

祝福所有的大人,以及未来的大人!感恩镇华老师!

参阅【王镇华老师《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与详解《晋卦》选编】:

【编者注:蒙特梭利的观点值得参考,但也不要迷信。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同时笃行之。笃行最重要!】 

蒙特梭利谈文明与道德:

“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自然界中的一切转变为更加完美和有用的过程,也是善于运用自然界的神奇力量的结果。这是真正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超自然’(super-nature)。此一‘超自然’包括在生物学和化学方面的进步,以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的进化,令人不禁要对人和神的伟大赞叹不已。”【评:在传统语境中,就是“天工开物”。人工法天工,蒙特梭利用的这个词“超自然”有点意思,但要小心,现代人的骄傲,就是在于迷信科学的成就,认为自己可以超越自然力。很危险!】

“文明的理想典型是:从自然环境中开展出来的文明,应该能提升这些‘社会新鲜人’的品质。就好比自然界能经由人的劳动达到美好实用的较高层次,因此人也必能将自己提升到自我更高的层次。”

“人类有一种天赋的工作本能,透过工作其环境方得完美。工作是人类的特性,文明的进步与想要创造一个更轻松、舒适生活环境的多种能力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开拓了一条生活的自然途径。然而这个新创的环境却不能被称为人工的环境。因为它超越而不是代替自然,将它描写为‘超自然的’可能最贴切。人类日益习惯这种超自然的秩序以致它成了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要素。”

“现在,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论形态。社会生活使道德固定成某一确定的形式。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形式也是由人们一致同意所建立的,以便造成普遍的影响力。【评:就是集体意识的一部分。唯有穿越所有的意识形态,才能得大自在。】

宗教上也是如此;甚至连偶像都是征得社会上的同意。宗教不仅是以人与人之间对某些概念有了相同的想法为基础,毫无疑问地,它也是来自人类精神上的需要——崇拜的需要所产生,并不只是在理智上接受某些信念而已。原始人由于惊异于大自然的奇妙,所以就崇拜大自然中较感人的某些现象,而且,除了惊异之外,他们也心存感激与畏惧。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致地对于团体所认为神圣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

不仅这些神圣的事物刺激了想象力,心智也会将这些神圣的事物综合起来(就如同心智从感官的印象中获得抽象的概念一样);从一个基本的心智活动,就可以识别出事物的本质。但是,在此,由于潜意识的作用(正如导致崇拜的所有经验一样),我们以抽象的方式将事物的本质表达出来,也就是利用象征来表示它们的人格化。这些象征必须被公众所接受才能成为社会的象征。于是,我们看到了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即崇拜行为、仪式、它们在团体生活中扮演了固定的角色。”

 “一直要到后来,孩子的社会意识才会觉醒,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责任感。到那个时候,孩子才须要有人引导他走世上的路,帮助他建立个人良知。

《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我们看另外一卦,晋卦。有物质的需求,一定有冲突。物质需求的冲突,它的错卦,就是晋。而打官司呢,照理说应该赢得游戏规则,但偏偏明夷。打官司不永终,结果反而伤了彼此真正的感情,连打胜仗的都输了。所以这个错卦关系,让我费了一点头脑,你回去想想。打官司,就伤了中道、文明。晋,就是有文明,你才会上进。我们说一个人要上进,好像都理所当然。不然!我觉得每天饭也吃觉也睡,他有没有上进?这个是关键。他讲的上进,是指成长、生命的实践心得有多起来。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繁衍,庶就是众多,他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且,康侯得到皇帝的锡马,锡就是赐,这个应该是写白字,古代就叫作习惯、习以为常,就是贝字边的。“昼日三接”,以前我们都说一再的被赏赐。可是下面“颂鼎”,有一个鼎,说“享醴一觐,受册命一觐,觐宠又一觐”。三受,在这个地方是三觐,而非三次受赠物,这个比较合理。就三次来,不管是把礼物拿来、册命拿来,最后一次才是当面见皇帝,都算是觐见。康侯,有人就说是有这个人,他是武王的弟弟,封于卫地。但完全史实是接不上来,所以这个康侯只能是指文王本身,他是能够非常天行健、刚健的一个王者。

《彖》:“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下卦是地,上卦是明,所以明出地上。“柔进而上行”,这个明,六条线是柔卦,奇数的三画卦是阳卦。下卦是坤,六条线,所以是柔。内明不断的要往上,因为初六。这个文明要不断的长进,一爻一爻,每一爻都在进步。《大象》:“君子以自昭明德。”昭就是明,自明明德,也就是《大学》的“明明德”。这边就更清楚了,自明,明那个自明的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文明是怎么诞生呢?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这个文明才诞生的时候,他会遇到挫折,别人不但不相信,而且还说你在作梦。现在好像作梦有一点值钱,我父亲一再跟我说:“你只要做到大官,你讲什么,别人都会同意。”我就没听话,我还真的去作梦。可是走文明的路,那种梦境是真梦。我只知道真梦不远,但是偏偏切身的梦不作,作很多外在的梦。其实,中国梦就是中道梦,差一个字而已。如果我们这个国,是从中道诞生,不就成了吗?甚至有一个直觉,觉得这个革命起家的这个党,说不定还只能接受中道。要不然你怎么说服他?因为我们在讲中道的时候,不管哪一个党,甚至不管哪一个国、哪一个血液,通通是天赋的人嘛。你要进人中道,反而要把人心的任何一切,暂时放下,在中道上,才有大道可走。而那个德,大家才够平等。【评:多么恳切的话!其实,习先生讲“第二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中华文化相结合,就是回归中道。不远矣!镇华老师可以放心,尽管这中间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大势已定。】

“摧如”,你把文明讲出来,反而受到挫折。“贞吉”,你还是要坚持正。“罔孚”,别人不相信。孚,就是信。“裕无咎”,我找了很久,贾谊的《贾子新书》里面有一句话:“包众容易谓之裕,反裕为褊。”这个定义很好。我们要对大众有包容,甚至对走错路的人,都要包容。容易,不要讲得太艰深。那个易,很重要。生生之谓易,就是乐易君子、乐只君子的那个易。《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我们现在很奇怪,就是要相信那个很艰深的,尤其思想界,好像只能在西方哲学前面低头。讲的不够艰深,听的太懂,就不太相信。我要怎样把易经讲得难一点?讲到现在,只是自明自然而已。真的,他一定要难,他才相信,有点不懂,更好。我做不到!

《小象》很可爱:“晋如摧如,独行正也。”天下风气的转移,就在于二三如。小水滴,有一天也是大洪流。独立不依,确然不拔。忠于自己,“代价即价值”。我写这五个字,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请你帮我想一想。是啊!哪有真理一出来,大家都全部赞同。没有这种事情!那种真理,是意识形态。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二,“晋如愁如”。别人不赞成,进一步,第二爻是中爻,你在中道上,还愁如,还是一样,“贞吉”,守住正道。“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这个兹,就是“斯文在兹”的兹,就是特指这个文化。介,就是大。而且这个大,介是石头,石头裂开,这边怎么凸,那边怎么凹,所以这种明是大分明。他不是从明夷过来的吗?他要建立的不是明吗?所以负面跟正面都有用。没有痛苦,你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在禅宗里面,有一个最经典,那个学生终于跟老师摊牌:“你再不讲怎么开悟,我受不了了!什么烦恼就是菩提,你让我体会体会。”结果那个老师一点不慌不忙,他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只是舍不得直接告诉你真理,要不然一听,我懂了,那不是自己悟的。“你去弄一桶水来,老师要崭露一点魔术。”结果真的拎来整桶水。“把头放进去。”“真的吗?”“真的,你才能体会道。”他头一下去,老师就按住,全部人都在紧张,他看差不多了,奄奄一息了,最重要的时刻放掉。他要跟老师打架,老师说:“我要让你体会道啊!”“在哪里?我差一点死掉。”“苦海就是净土,你刚刚差一点死掉,是不是很苦?”“的确很苦。”“现在呢?不是活过来了吗?这就是净土啊!”这招不要随便乱用,那个老师的心,能够跟这个徒弟,一个心,按的时间就会刚好,要不然……这是真的故事,以前那些禅师都很会借机说法。

王母是谁?王母就是皇母,跟皇考相对,考就是父,所以是王的主,也就是天命。古代很重视祖先,因为所有的人祖,就是天。所以我们重视祖先,不是祖先崇拜,是通天。【评:请注意这个脉络,中国人不是搞祖先崇拜,而是很清楚天道落到人道,是通过我们共同的文化祖先。没有圣王之教,我们都活在黑暗里。所以,这个华夏文明的大传统,“天-地-圣-亲-师”,一直到“我”,多么清晰的路径。】我还记得很清楚,开放以后,毓老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要去祭黄陵,还要祭伏羲人祖。我想毓老师是不是年纪大了,有点迷信的样子。等到我懂的时候,心里面的感受很强烈,他玩真的,而且刚好是中国文化。你知道你现在的年龄是多少?从亘古源头一直到现在,加上你现在的岁数。有一个祖先没有,有你吗?我们毓老师好像真的跟伏羲有关,而伏羲之所以诞生,就是天。人祖的上面,就是天。甚至在祭典里面,缔祭,祭祖宗源头的源头。去看,懂得谛祭的人,治天下如反掌。【评:如何通天?你都不尊重圣人,不尊重父母大人,不懂得感恩所有的良师益友,你怎么上达?我们都很卑微,也都可以上达,不难的,也无须骄傲。更不是什么秘法。】

《中庸》一章,《论语》有两章,你把那三章整合一下,我整合过。整完了,我还是研究中道,因为这两个都是天赋——德跟道。人祖就是天,王的祖先就是天命,也就是文王的德,够充分接天命。但是我们老百姓喜欢想,文王的母亲一定不得了。所以王母就是天,而王者的母亲就是天命。虞翻说是“周之先妣”,也就是天命。是他说的,所以虞翻的注解还有一些古意在里面。六二既中且正,“受兹介福”。我现在很喜欢每个字。介,光讲大还不够,还要大分明。反面正面,两相对照。反面可以凸显正面,正面可以显示反面,怎么反者道之动。

六三:众允悔亡。

六三,“众允悔亡”,到了第三爻,大家就认同了。允,就是相信、诚信,很真诚的相信。《小象》说:“志上行也。”你要重新恢复文化的那个心,立志的这个志,到第三爻才被相信。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第四爻,“晋如硕鼠,贞厉”。我以前很奇怪,就为什么好好的,老鼠出来,而且还出来一只大老鼠?这就是易经。你要抓住他,到底要比喻什么。王船山的解释:“首鼠两端。”而且,这个硕是大老鼠,这只老鼠能够变大,因为他每一次出来,两头看,有没有人?有没有猫?他才会大,不然早就被吃掉了。我在怀疑要不要用老鼠来形容文王啊?在第四爻的位置。要!在专制时代,怎么可以两个王呢!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到了第五爻,“悔亡”,连后悔都没有。“失得勿恤”,你要了解中道,第五爻用直的德,进入中道。你得到了这个直,直道而行。三代之民,去古未远,朴素心很厚。我们今天越走越远,文明的代价就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跟大根大本、源头活水断裂。“勿恤”,不要忧郁。这好像写给我看的。你们很难知道我最近的心情是什么,我每天都过的很快乐,一看电视,有点忧郁。你们来,要多笑一点,要不然我快受不了我自己。真的,这个很奇怪的一种心理,明明好好的,不就是这样子吗?不!我现在是看到背后去,什么事情都很深的伤感,但我还必须煞车。有一个动作(用手拍打自己的肩膀),自己鼓励自己。这个很可爱的一个动作,我昨天才学的。

“失得勿恤”,你懂得文明就大无畏,不会忧虑。“往吉,无不利”。往,是积极些,不要每天唉声叹气,连怨、忧、惧,都不要。外怨、怨外,内心是忧,对天下的错乱是惧,这三个通通不要,所以中国用射箭形容中道是有原因的。我一开始把“晋”的甲骨文写出来,两根箭射向靶心,所以这个肯定不是金氏纪录第一名的人。两个人都可以到那里,其实这个“两”,就是指大家在主体上是一起。所以我很坚持,我走的路,要大家都走得通的路。所以我看到别人去追金氏纪录,有点生气。天下最美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可以走的路,而不是只有谁特别厉害、特殊的功能、特殊的天才。不然!常常觉得天才很现实。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上九,“晋其角”。文明的晋,到了极致的时候,也就是文王六五、已经得天下,这时候天下那股气,“维用伐邑”,你可以更积极,连征伐、讨伐都可以。就大家都归顺了,终究会有几个小部落坚持,像周公带着兵去打崇,攻这个邗[hán],攻密须,三个小诸侯。文王伐邑,还有一个讲法,就是他筑了一个宫殿的台。伐,就是很积极的,大家一起筑这个高台。邑,就是村庄、都邑,也可以指台。“厉吉”,他好像劳师动众很危险,因为怨声就会出来。可是因为你得天下之后,众志成城,十天就把宫殿的那个台建好,吉。而且告诉你,“无咎”,你不会后悔。“贞吝”,所以你这个时候太正的话,反而进退两难,因为那个时候民气很强,对不对?大家愿意付出。这个,我们今天很难想象。

看右边的翻译,第二行,文明的治理、他的进步,受肯定的速度,难以想象。我记得台湾有一张邮票,就是孔子的大头像,下面有一句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我还以为是《论语》的,其实是孟子引孔子说的话。真正德行的扩散、流行,速度快过“置邮而传命”。古代最直接的就是邮件,宫廷里面要传命的邮件,那当然是五百里加速之类的,我们是很难想象。我特别要讲这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德,那个信心因为看不到,所以几乎不相信。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件事情值得提一提。不是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吗?我们现在相信的,请举手。你看,很难举吧!

那个君子在哪里?在这里啊!我的意思是这个,你做做看。我越来越倾向于忏悔自己德行不够,是真的。真的走上德之后,做自己,直接就是感动别人,中间没有间隔。而且,我们巴不得看到一个真的在做自己的人。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心情。刚刚那个明夷,五个圣人,第四个微子不一定,他是不助为虐。但是箕子的出走,是道存天下。我们常常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用这一句,把专制者拱一边去,还不够!箕子说,你这边乱掉,我再找一个地方,重新把道传下去。道存天下,气度多高啊!道,可不是凭空得来,明夷那一卦,讲的都是大人。我们是老百姓,很普通的、一个卑微的平凡人。偏偏我们的文化说,文化匹夫有责,你相信吗?他点头(指学生),最美的,就是这个时候。我再问一遍,你相信德的传播,比置邮传命还快,相信的,请举手。还很辛苦,但是已经数量增加了,我们才讲这几句话。

成德的人,应该就是大人;成道的人,应该就是圣贤。他不一定要在位,职位很大,不必。民间,你看那个人。你自己做做看,全家幸福,至少。刚刚讲,如果你太正,反而进退两难。可他现在反而觉得贞吝,还可以进一步解释。虽然你去筑台,或者攻还不服的小国,最后统一了。但是王气可用,还是有限。我记得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好大喜功之后,本来大家还蛮乐意的,打到最后很惨。所以虽然是正,也不可以持续太久,是关键。

德简曰

最下面《德简曰》:晋,本义两箭射中靶心。引申为人人可进之道,也就是文明,文明的进道。箭道最接近德行:(1)直心,自明如飞箭。我们的觉知、心灵,就是飞箭。(2)身心周遭,条件需充分。射箭的时候,你的身体不够壮,像我们现在,弓都拉不开,拉开了,一直抖,那不行,所以箭道需要身体的基础。再来就是风向,还有就是旁边看射箭比赛的人会鼓躁,你射不中靶心,怪外在,一点用处都没有。射箭只能怪自己,为己之学、求诸己,这一点是很重要。我已经讲到(3)了,没中靶心,反求诸己。(4)成德,就是修己安人,人人可行之道。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德,用德阅读生命,比读经典还重要。蒙特梭利说:“所有真正生命的书,你必须活着,才是读经典的基础。”我觉得这个话,可以移到我们书院来讲讲,是真的。说:“有啊!我活着。”不是这个意思。有人活着,还以为没活着,辜负了活着。活着,有多少东西可以体会啊?贴紧生命,有吗?连经验过的,你有接住那个经验的心得吗?

我常常觉得生命像一只小舟,就在惊涛骸浪中。我们建筑界最重要的一位教育家葛罗培,就是包浩斯的校长,美国建筑学院的院长,他说:“我要不是始终忠于我自己,我这条生命的小舟,早就撞在礁石上,烂掉很多次。”原来忠于自己,西方也有,就是忠于德。毓老师说:“自欺就是欺天。”大家都知道。主是心本身,道就是生命本身。贴紧生命,靠船下篙。这只小船用撑的,在黑暗中,我们是靠一步一步去探索生命的真相。书只是参考,你懂很多书、讲很多,可能下一步一做,错了。观念的掌握,不等于亲身的体会。所以自己的小舟要往后下方撑,自己的船才往前进。如果你用觉往外撑,自己的船更乱,方向就错了。所以觉不能抓别人,好好管住自己的自主心。这句话,应该千言万语,告诉全人类,就是用圣灵、佛性、天良管住自己,要不然往外撑,自己都偏离了。而自己那颗平凡的心,你还没有去管他,他一发作,非常的无知。这个时候,变成二心。

怎么一心呢?就用自己的天心、觉知,管住自己很世俗、很平凡的心,尊卑自牧。所有教育的本质,就是自我教育。等别人讲,你还会合理化,还会自动闪躲、过滤,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不是说所有的人,是聪明的人、闯祸的人。总之,智慧、工夫、反省自己、同人,这四个,刚好是前面一二三四,简化为两个字。直心,就是你智慧的源头。工夫,就是你身心跟周遭诸多重要因素,都要练过。省己,打不中靶心,只反省自己,千万不要说那一天我刚好感冒了,你讲什么都来不及。同人很重要,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很注意不要把自己特殊化,说我是独一无二。你还真的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请前面先相信你的主体,跟别人的主体是一样的。然后你的位,就是你这颗平凡的心,怎么对待主体,每一个人都不同。甚至自己,有的时候自重,有的时候自轻。自重,不是放肆;自轻,不是自卑。所以人很难弄清楚,就是主体是普同,位是独立、独特。而你的心,怎么面对主体,每一个人都不同,甚至每个当下都不同。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靠主体带领自己不断成长,不管你几岁。所以同人很重要,同人才能大有。怎么说都是中道,主体一定同人,一定大有。这个时候,一致百虑,殊途同归。这八个字,讲的就是主体位。整体而言,一致百虑,殊途同归。真正小成功的人,他不相信殊途同归;而真正到位的人、位成熟的人,他相信每一个人都不同,不会想拎着别人、牵着别人鼻子走,让别人崇拜,没这回事。你内心的内当家——主体,是真正的生命带领者。【评:这么到位、这么明朗的话,镇华老师真慈悲!感恩不尽!】

天赋德道主体,天诺人格可成。天下大乱,我还是可以在痛苦中,把自己锻练成熟。我记得在毓老师这边听课的时候,民国六十六到六十八年,三年,台湾刚好经济起飞。下个礼拜我们就讲丰卦跟旅卦,物质的富裕,相对的就是人生如旅。我记得毓老师那个时候,常常要求我们严格训练自己,他说年轻人最不可以的,就是原谅自己。我听不太懂,就觉得我还好。“还好”这两个字,不太好,打马虎眼,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