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随笔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刚收到贞常老师邮件,她说:“几日未能听闻读书会,还是有些想念一起读书的劲!在冀州,每日读日志,读易经,很是欢喜。摘录了一些自已有感触的句子。 日日有点累积,自已很高兴。”
我回复:“真好!所以,学习最养人:)”下面选摘贞常老师有感的部分句子:
◎这个台面,这个现实,这个地球,最美的就是信任。没有信任,没办法谈事情。
◎在社会,不要太动用让人感觉很好的言行,要讲实话。“刚中”,是大原则。
◎做个决定,我到底要不要面对生命整体?那个大生命体、主体确定了,就是文化的同志。现在讲同志有点怪,就是真正志同道合。
今早四点半出门,驱车去波阳县金盘岭杨家坳村,为我祖父迁坟。祖父去世下葬于此,是1974年,我当时2岁。祖父应当是见过我,可我却没有一点记忆。祖父是穷人出身,年少时拜师学习厨艺,后来勤俭持家,积累了一点钱财,在波阳中学旁边盖了很气派的宅院,故建国之后被批斗、下放农村。并死在下放之地。
祖母是我读初中的年龄过世的,葬在波阳县城的公墓,亲戚们总想着两位老人能有合葬团圆的一天。所以,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六点整,将祖父的尸骨从墓里捡出来,然后浇上柴油,烧成骨灰,重新装殓。我作为家父(家族中最德高望重之人)的代表,捧着骨灰盒,乘车回到县城公墓,将祖父和祖母重新合葬。这个过程,是特别重要的学习。
祖父长眠地下,整整五十载,而世间多少风云变幻。捧着还有些微烫的骨灰盒,我心里很平静,很欣慰。中午聚餐时,主持此事的大姐发言:公公、婆婆今晚总算能住在一起了,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很开心!
平日很少回老家。每次回来,能见老老少少许多亲戚,这就是血缘。血缘于情,道缘于性,中国人之所以深情而文明,就在于没有落入两边、顾此失彼,而是性情中人。
环顾酒桌上的老老少少,与我流淌着同样血液的亲人,既陌生,又感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大概没离开过一个狭小的生活圈,每天关心的就是琐琐碎碎的家长里短。但他们安分守己,无害人之心。
而“我”短暂的一生,一定不囿于血缘之亲,而是与圣贤为友,与天地同齐,喜交天下道友。“我”的生命无始有终,而人类的大生命,无始无终,与天地同流。故,所有的“我”都很卑微,但“我”心甘情愿,投身于无限(借用蒙特梭利的话)。
参阅【王镇华老师《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与详解《贲卦》选编】:
【编者注:不是镇华老师的推荐,我大概不会重视蒙特梭利这个人。现在藉由镇华老师的视角,阅读蒙特梭利,发现此人真不简单,是我们的知己,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大人!】
蒙特梭利谈《成熟期和独立的人》:
“教育的重心是生活本身而非文化,因为文化含有许多吸引人的诱因。想得到文化的协助和感受其对追求完美、成功和精神幸福的必要性,这就是读书的最大动机。”
“如果我们仔细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所谓文化的获得,大部分只不过是在接受观念而已,但那并不能构成生活的全部。事实上,生活的活力就是主动致力去了解人类如何创造外在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活着却是能够读书的必要条件。”
“文化不论是被传播、被接受或是被同化,都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性格需求。人需要情感表达的管道,要不然会造成内心的冲突,并影响精神状态和心智的清明。”
“她是一个活跃的火种,知道如何开发人类未来生活的潜能,探索能力的极限并应有的责任。她的抱负不限于自身的利益。自己是摆在次要的地位。凡事着眼于全人类,她已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克服了各时期的问题。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她现在面临最后阶段的问题。文化的充实与教育,对她来说不再有界限和范围。她要自己决定如何为全人类的文化来奋斗。不管她做怎样的选择,她必须了解文化是没有止境的。”
“令人兴奋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独立感最能满足人类的心灵。这种强烈肯定的感觉,足够使人散发出这样的气质。无疑地,这也是社交生活的基础,因为当人觉得凡事都得仰仗别人时,便更加确信自己的无能,这样一来,他也不会费心地去帮助别人或和别人合作。”
镇华老师详解《贲卦》:
先帮助各位检查一下。最弱的一层,就是概念。概念的掌握,是假装锁定,没太大用处。一听,我听过了,那不行!我们听过的事情,不懂的,还一大堆,不要用概念掌握。进一步,变信念。这个有点力道,可是我们有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吗?信念是很严肃的,如果有,就不会有一个现象——心与愿违。日子过着过着,心与愿违。你的意愿,想这样子,可是那个心,每天是走那样子,甚至越追越远,为什么?心跟愿,不一样。所以还可以进一步,不只是信念,非常真切的自己告诉自己,他真的是我的认同,我听完也觉得我有主了。有主,马上要检查有没有体?有主有体之后,马上再看,我是往外用?还是对准自己?一旦对准自己,那个滋味难以言喻,改变自己的快乐,很少人体会到。这么多不幸的家庭,其实都是要别人变,自己不变。要不然,你真的改变自己,全家一定地震。背后都在讲,他的老毛病就是什么,互相盯来盯去,就是捉对折磨,一辈子不改。【评:镇华老师非常犀利,你在他面前装不了假,你以为自己书读得多、读得好,没有用的,他直心对你:你掌握的是“概念”?还是“信念”?还是求“认同”?看上去,一层一层,越来越认真,但若不回到本心,都是外求,自欺欺人而已。想想镇华老师德简书院三十载,苦口婆心,却不被世人知晓,他自己温良恭良让,要做君子,可是世人的心很粗糙,识不得君子的好,所以,我来做恶人,该骂的骂,不做滥好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都是自家的事,不要等着别人为你擦屁股!】
所以我们这课堂,上什么都不怕,只怕重复老毛病,看看这个老师他能不能看破我。因为我家里面通通没办法了,我到这边来,你是教易经的,怎么改变我。我更不敢讲易经办不到,对不对?还好,我们讲的重点是,你自己有主体,尤其那个体就是脊椎骨,得把自己承担起来。有主,就是明珠在怀;有体,一根脊椎承担自我。可是到这边才开始啊!我记得我们书院讲主体,永远四个名词。德,就是直心、觉知、心光、自明,永远四个名词,也都有经典的根据。直心,就是天心,就是自明。但是因为加了觉知,这个觉知,未必是佛教的名词,《诗经》里面就有,文王不知不识,以天为则。什么叫知识,他既不知也不识,其实都在讲,最大的秘密就是天心自明。我觉得宗教通通一次到位,直话直说,常言常行,这地球肯定有救,就是不肯直说。【评:真的就是如此。有人求道心切,被人利用,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敢把命拿出来,该磕头磕头,问题是对方受不受得住。只要发心勇猛,自有上天护佑,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骗子很快就露馅。我倒是很想见几个真的高人,可惜!可叹!】
体:自然、生命、脉络、有机一体
体呢,也是四个名词。德,最后是自明,明什么?体,也就是那个道,首先就是自然。自明跟自然,是最清楚的一对。大自然里面,最神奇的,就是人类的身体,几乎是上帝的杰作。可是我现在慢慢觉得,人的杰作未必那么好看。我们现在能看到深海里面,有没有?哇!那个难以想象。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世界,是以前的人想象不到的,我很喜欢看大自然从来没看过的。人会变得不太好看,是因为那颗心用的不太美。如果能够把那颗心,以直心为主,美感会保留。问题就是习气,十几二十年没见面,一旦见面,一开口,还是那个老毛病。这个时候,就准备说再见,很高兴看到你。我不能说假话嘛,对不对?我这些话,全部是针对我自己的,能够讲那么准,讲别人不厉害,要讲自己。
第二个,就是生命。我会讲生命本身,就是因为整个道,活活泼泼的生机盎然,就是因为里面有生命。第三个,脉络。生命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活在概念的世界,没有概念几乎不会思考。不然!大家还是有感觉的人,就是我们活在这个脉络里,这个脉络搞不清楚,很多脉络,家的脉络、社会的脉络、历史的脉络、宗教的脉络,还有到奉元书院来的脉络。你怎么会来?我也想象不到,不是那么容易想象的。【评:与镇华老师交往的第一天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脉络”二字,他喜欢读成“mòluò”。这里面就有历史感了,我们从来不孤单,无始有终,无量劫之后走来一个“我”,尽管“我”肯定会消失于虚空,但“我”活着,能见证天地之大美,见证人间的美善,多棒啊!难道还成天蒙头睡大觉、虚度光阴吗?太傻了!】
最后一个,这个脉络不只是各活各的,成长替代不了,吃饭替代不了,睡觉替代不了,对不对?没有替代的关系。偏偏他是大化,各自独立的活,却活成一个大生命体,有机一体,甚至芥子须弥。芥子,就是芥菜的种子,他跟整个宇宙是契合的。读了现代物理才知道,从波的状态来看,每一个颗粒,他的波的型态是跟万物的波,融合一起的。所以有机一体、芥子须弥,不是念咒,是真的。【评:今天中午回道友短信,说:在人世间深入体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独立而一体。人人都追求独立,人人也渴望一体感,可是极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独立,也从未达到过真正的一体。所以,要燃烧自己,不留余地;照亮他们,善巧随顺。】
这四句话都讲了,完了吗?还没有完!以明珠来讲,我很喜欢看一个人平平默默,灵光耀动。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大陆的音乐学者黄翔鹏,杨荫浏的学生,他到台湾来讲中国音乐史,就在汉唐乐府的演出场所。我通通听不懂,但是很奇怪,很专心,一共五场左右。但是,他有一个让我很注意的,他随时都安安静静,不讲话。你看他,他就那么自在,平平默默,灵光耀动,那个是一种状态。等到你一开口跟他讲话,他什么都想过。他下放的时候,住在那个放农具农药的仓库,拼命读书。【评:这就叫做“慎独”的功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是装成一个死人模样。】
毓老师常常说:“你不讲话,没有人觉得你是傻瓜。”第一次觉得被轰到一声,最痛。原来开口,真的会证明自己是傻瓜。你们没有见过毓老师,见过毓老师,你们没办法讲话的。到很后面,我拜年的时候,才几句话讲讲。我觉得最经典的,就是最后那一年,他说:“你们看我,老不老啊?”他什么都好好的,头脑还不糊涂,我赶快抓紧了问问题,我说:“老师,您怎么到一百零六,还不胡涂?”我早知道就不要问了。“你不想糊涂的事,就不糊涂啊!”还不是做哦,你不想糊涂的事,就不会糊涂。那做糊涂的事,肯定业力在身。那颗心,没有痛苦,而是很苦。【评:有感觉么?】
立人极,活出自己
其实,最后一个用心的状态,宋明理学有所谓的“立人极”,就是《大学》、《中庸》说:做人,要假设别人看你是透明的,“如见其肺肝焉”,你的心肝跟肺透明的。那这样要怎么做人呢?要“无所不用其极”,要用生命最大的潜力,活出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紧张?都是人嘛。他可没有要你面对别人,你要面对的是整个大自然、大生命。整个大自然,每一个生命体在活的时候,他是独立的,但他又是一体的,有没有?你只管自己,个人主义,太容易了,真的。只要有一点聪明的,一定骑在别人头上,没什么好骄傲的。你骑在三十万人头上,我都不尊敬你。所以无所不用其极,是用生命最大的潜力,活好自己,跟万物契合。一口饭要吃得好,很难。我常常觉得自己吃饭,最近找到一招,就是用海苔包饭团,那样子吞下去很快。讲是讲什么慢慢的细嚼慢瞧,一有事情来,马上就用吞的。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是立体的,不容易。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我们还是回到本文比较好。请看贲卦。换句话说,我们所有讲过的,你们一定要回去消化,“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我们的态度。消化完了,没有所谓你的我的,搞不好你的体会比我更深,是可能的。
责、噬嗑,相对于井跟困,很有意思。井,是人为的事物。困,不管是困惑,还是困境,都会遇到,所以那个是指人心在做事时候的状况。相对的,是另外一端。贲,就是形式主义。噬嗑,活得很困顿的时候,因为那个生命里面有卡住的东西,要除间。倒不是排除间谍,而是排除卡在那边的,以前我们也叫梗。我发现现在的梗,是好的意思。你讲话里面要有梗,耐人咀嚼的东西。总而言之,形式主义是人类的短路,包括讲话都是,文字也是。越厉害的观念,越容易变成形式,只不过是高级的概念游戏。现在的学术会议,我已经参加到一点兴趣也没有了。那个地方这么多人,都是优秀的头脑,是真理公布最棒的场所。很奇怪,讲真话很难。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
噬嗑,噬就是咬,嗑就是合,有把他咬碎排除的意思。请看贲卦。贲,就是装饰、形式。我记得我们在黑板上讲过,形这个东西,一共有三种。就是有关主体的,通常他的形就是他的本质,形上形下是一件事。但他还是有一个形式,这个形式你不能说要排除,你一排除了这个形式,连本质都没有。第二种,就是我们人的心,很喜欢注意外表。我考取中学,妈妈就带我去钟表行买一个铁力士手表。我一辈子不挂表,妈妈的意思是爱惜时间。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又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我也不愿意,我觉得没有需要。但是呢,到今天,我看大家对衣服的重视,太超过了。我发现那个眼光扫过来,有点寒意,触到现代人的隐痛。好吧!就是人难免会用形式,甚至文饰。文跟质,在《论语》里面是相对的。文质彬彬,就在人为的世界里面,你两个都要照顾,比较常态。可到今天,“文”淹没了“质”,这是第三种状态。第二种,是文质分开了。第三种,就是连质都没了,全部是文。我们现在的书,很麻烦,你说他没有学问,他有啊!你如果去看那个大众心理学,一书架的书,吃早饭一本,谈判很多本,化妆一本,讲话很多本。反正你要按照大众心理学操作的话,全身都是小抄。
先了解,不是完全否定,更不是肯定的,就看是哪一种状况。这个,当然是要被排除的,比较偏文饰,“文”过其“实”,“亨小”。装饰、形式的本质,他能通一件事情,但通常是小的,因为他不是主体。建筑的雕刻,很重视所有的图案雕饰,不能把主造型淹没。这一句话,通通做不到。有时候雕刻太多,里面那个主要的东西,不见了!以一根龙柱来讲,鹿港龙山寺的那四根是厉害,有宋朝的风格,耐撞,造型非常简单、生猛。后来的龙柱,太琐碎了,琐碎到要用铁笼子把他保护起来,那肯定是过分的。动不动就是这根柱子里面一百只鸟,每一个去的人,就在那边数。可是怎么数?在铁笼子外面数。我讲的是哪一栋?都在我们身边。你想象不到一个时代的美学,没落了以后,就是以繁琐复杂为美,美的自信没有了。【评:明清之后的中国气质,就是琐琐碎碎,得了文明病,所以要恢复汉唐的野人气象!西方现代文明走到今天,病得更重,所以也要回到质朴,回归自然。】装饰就是装饰,“利有攸往”,你用得好,小小的一个装饰,也能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责卦的象辞,“柔来而文刚”。柔,是指下面的离卦。文刚,就是这一个离明,明白的明,离卦的卦性就是明,装饰在内,他要明白、文刚。外卦是阳卦,内卦是坤卦。柔来是指内卦,来是内,往是外。文刚,这个文是装饰,当动词用,装饰外卦,这样子才是通。“分刚上而文柔”,你要分清楚,刚在上面,形式的文在下面。“故小利有攸往”,要分清楚刚柔。到了象,有很明显的把阳看大,把柔看小。有的时候,大来小往,小来大往,指的就是阴阳。在卦辞里面,没有这个意思。我觉得下面应该有缺少一句话,“天文也”,否则连不起来。也有人说,所有这个上面两句,在讲卦辞的,就是天文。不然!天文无所谓把装饰这个文看得很小,不会的。但是下面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这个文明,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文,就是形式,这个形式能够凸显一个主体、一个本体,但是要懂得止。就是你的包装,要懂得包装什么,过度包装就完了。所以要止,用对地方,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化,永远是指大化。化成,我们常常说人文教化、人文化成,指的就是人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凸显大化流行,也就是道。【评:每个人的“我”,无始有终,只是历史长河暂时的一段,但主动化为无限,就是生命的升华,敢不敢玩这一遭?还是畏畏缩缩、委曲求全过一辈子?】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这是《大象》。《大象》一开始,一定把一个卦体,就是上下两卦,从整体来讲上卦下卦什么关系。照明山色丰富的那个火,就是贲的作用。“君子以明庶政”,用形式来明白,庶就是众,众人的事物。“无敢折狱”,折狱就是《论语》那句话,子路“片言可以折狱”。折,就是断狱,他只听一方讲完话,他就要判断。永远要双方,如果你接触过法律的话,一定要双方听完才做判断,否则没有不出错的。所以他把这个贲,解释成“明庶政”,很特别,跟下面那一卦噬嗑有关。因为我们在断案的时候,你怎么听,都是别人嘴巴讲出来的,你必须通过双方两造讲出来的话做判断。这个话,是不是文?你不能太过相信形式,就算不得不用形式,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至少你要听够充分的两方讲的话。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贲其趾”。又来了,从脚趾头讲起。这个现在不稀奇,现在有所谓的美指甲,脚趾头在上面画画的很多。其实他的重点是,一个才出生的生命,你要给他装饰,要小心。他举了个例子,“舍车而徒”。徒,就是徒步。这个有一个实际的例子,蒋经国从苏联回来,他爸爸把他交给吴稚晖。他第一天到吴稚晖家里,别人送吴稚晖一部黄包车,三轮车需要车夫,吴稚晖拿了一把锯子把那个锯掉。人家问:“好好一部车,为什么要把它锯掉?”他说锯掉就对了。锯完以后,吴稚晖把它放在客厅,当沙发用。这个给小蒋很大的震撼。吴稚晖说:“你有脚自己走路,怎么忍心让别人拖,你坐在上面。”这个叫从基层干起。很准哦,以前的老先生就有这个狠劲。【评:不能太方便。今天的人,就是基本行走的能力都丧失了,喜欢胡思乱想,不如跟我每年走一千公里。】
易经里面讲的最颠倒的事情,一个抬轿子的人,反而坐在轿子上,“负者乘”,另外一卦。负,就是应该抬的人,他却乘,坐在轿子上,事情是颠倒的。有关车子,我有很多个人的事情,不能在这边说。古代的衣服、车子、屋顶,都有形制,用它来表示名位跟身分,所以你要有这个历史背景比较容易了解。《论语》里面,弟子要孔子把他的车子卖掉,因为他很爱颜回。孔子拒绝,他说我还是一个身分,不得不有这部车子。从现代人的感觉,如果你真的爱颜回,卖掉有什么关系?你要知道,这个历史脉络不太一样。
六二:贲其须
“贲其须”,胡须本身不会动,但是当嘴巴动的时候,胡须就动起来。《小象》把六二跟着六四的关系,用胡须来形容。我倒觉得,这是美髯客,是不是?虬髯?美髯也可以啦!就是于右任很漂亮的白髻子,记者欣赏之余,问了一个问题:“于院长,你这个晚上睡觉,髻子是怎么放的?”于院长说:“我没想过,明天告诉你。”再看到那个记者,痛骂一顿:“害我整夜失眠。”结果放在哪里,还是没讲。现在,我有这个资格,开始留白髻子。每一个字,要活着看。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到了九三,他用染布来形容装饰,因为颜色是装饰里面,效果最直接明显的。“贲如濡如,永贞吉”。濡,就是染布。染布,一定要从白布染起,不管是花纹还是颜色,才是正的。你如果想偷懒,像胚布,就是布的本色,不是白色,染了以后不是你要的。尤其多染几次以后,一定变成接近褐色,就有感觉了。褐色,是混了很多颜色以后的结果。这个是用染布,强调底布要白,这个时候慢慢凸显那个贲,会碰到本质要白,也就是朴素的朴。请看注解的最上面:“贲,无色也。”《杂卦》居然说无色,换句话说,在人世间,一定装饰、文饰过多,所以强调文饰的本质要白。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贵如皤如”。皤[pó],就是白髻子、白头髪。“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说这种装饰,最好像白头髪。有染髪的,注意了!按照他的说法,白头髪是很美的。还好,我没染。真的,我看到六七十以后,染黑很难看,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我到高雄一个学生家里,水槽旁边有一个破的茶壶,他用来放丝瓜精。那茶壶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唯有大丈夫,敢以本色面对世人。”我同意。我们学建筑的或是读中国文化的,对于朴素非常重视,他简直就是生命力的根源。你若不把朴素当回事,一定过度装饰。所以,我是看不得韩国的削骨,那很危险,那个生下来的孩子会被怀疑的。我讲很多话,只能讲一半,再往下讲,很痛苦。
“白马翰如”,所有的白马跟羽毛,都是指心灵。德,就是心灵。德的移动,白马翰如。你一有装饰,心灵动不起来,肯定是一个世俗的凡心。所以你要让人能够主动、自由,就要让心灵像白马一样的奔腾,如箭一样的飞出去,这是生命的本色,重点在心灵。他却用古时候的结婚、抢婚来作比喻,他说“匪寇婚媾”,这是真正来嫁娶的,而不是抢婚。换句话说,用抢婚来形容装饰。我们现在会不会过度装饰?让男女对方相信你这个人不错,家里面有钱,而且地位很高,学术也很高。按照易经的说法,都是抢婚。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到了六五,“贲于丘园”,山丘园林。在山丘的园林,一定是以山林为主,建筑为次要。城里面的园,就不一样,是在建筑群里放一些花园。山里面,一定是以山林为主干,装饰一点建筑物。他的背景就是说,钟鼎山林,各有天性。钟鼎,就是人的性向,喜欢到庙堂做事;山林,就表示尊重自然,自己自由自在。到了贲卦最核心的第五爻,到了社会,主爻就是第五,却用丘园作比喻,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个性是在山林,装饰是次要的。“束帛戋戋”,戋戋就是浅浅,这个礼,布帛很轻,但是心意够重。其实,你们要是懂得这个原则,送礼就好办,就是要注意心意。
送礼其实不好送,一个注意德行的人,不需要多余的东西。怎么表现心意?我们没有时间,要不然一学下去,就学到了怎么送礼。我们家,最怕送来糖果、甜的东西,那个考验很久。礼薄意诚,意重很重要。所以有的时候,不好意思拿出去,在这个脉络里,他就鼓励你,真是你的心意就表达,也不要说一大堆话,越描越黑。吝,就是穷。我们讲过了,三个层次,穷是最轻的。吝,就是应该拿不出去的这个意思,没办法,可是呢,“终吉”,一件美好的事情,还是被你请动。不管是结婚或者是出山,你要请那个接受礼的人出来参与,重要的在心意。
上九:白贲。无咎。
到了上九,终于《杂卦》的“无色也”出来了。“白贲”,没有装饰的装饰,用本色呈现,也是一种装饰,那是装饰的极致。我看到这边,就觉得易经深懂人心。没钱的,就好办了,对不对?“无咎”,还说没有关系。【评:真棒!活到最后就是朴实无华,最美!】
(慧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