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4年4月23日星期二
【写在4月22日下午4:32发车,从衡水北去南京南站的高铁上】
周六上午,接到一位大学同学短信,告知另一位同学猝死的消息。有点突然,毕竟才五十出头;但又不觉得特别意外,不少人糊里糊涂来到世间,又不明不白的离开。故“正命”二字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天命者,都不能算是正命。
毕竟同窗一场,而且曾经是足球队共同“浴血奋战”的兄弟,所以,与南京的同学约好,今晚到南京,明天一早的高铁到上海,上午十点与同学的遗体告别。下午,去看望一位曾经的老领导,然后回冀州。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一个人只有离世了,才可以对他有一个整体的评价,这叫作“盖棺论定”。是非功过,都留待后人评说,你想为自己辩护,一切都来不及了。但一般人没有历史感,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使命,故都是跟着感觉走,跟着个人好恶走,风雨飘摇,身不由己,一辈子跌跌撞撞,从来就没长大过。
我这位同学就是如此。他是北京人,在中关村长大,家境很好,但在班上成绩一般。能去南京大学读书,主要是沾了北京户籍的光。进了大学,自由快活,这位同学很快成了足球明星,他块头比较高,故大家亲昵地称他“胖子”,其实,他并不算太胖,不属于臃肿的那类。
“胖子”早早地就有了女朋友,两人感情很好,所以,毕业之后,就随着女友去了女友的家乡杭州工作、结婚,并一度两人去了东欧,回国之后就一直在上海发展。早年我常去上海出差,还常和“胖子”见面。这些年见得少了,最近一面是去年八月,“大学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聚会时,“胖子”喝酒很节制,说要赶回上海有事儿。
这短暂的一生,应该如何“活”?——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真问题。我对余华的小说《活着》评价不高,就算是乱世,人也应该正命的。藉着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讽刺政治的荒诞,这样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养成没有任何裨益。
毕竟是曾经很亲密的兄弟,填词一首,为“胖子”送别。
《渔家傲·追思》
年过半百风景异,故人西去无留意。
青春挥霍不拘礼,醉梦里,漂泊不定皆游戏。
玄酒一杯接天梯,投胎再来须仔细。
南管悠悠送兄弟,人不寐,少年白发英雄泪。
【仍在高铁上,经过徐州东站,4月22日下午6:59】
中午读书会,大家对镇华老师的语境越来越有感。圣人之心,人皆有之,可为何我们达不到帝尧、孔子的生命状态呢?——首先,是缺乏“勇”啊。这个“勇”,不是对外用强,而是对内的自我检视。
你能不能让人家心悦诚服,从心里面认同你,而这个认同不是说你最伟大,不是!我要跟你一样,用德的心,走道的路。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至少我敢肯定英雄。用我们中国的话讲,你走这条路,我要像你一样。所以真正对别人最高的称赞,是我要跟你一样,没别的话。而这个话,他自己是什么?主体人呢!连这个都肯定不起,我们敢称赞别人的真善美吗?不敢!(摘自昨天日志《镇华老师讲小过卦》)
此世,生于中土,有缘听闻圣人之教,无比殊胜!我们与帝尧、孔子一样,“平凡的心”里,都有“天的心”,这是普世大同的。但我们与往圣的差别是,他们懂得将那“平凡的心”好好定位,尊卑自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很中肯地看待“我”。
清明节假期之后,让两位同学在家闭门思过,自我反省。反省,不等于自我批判。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以表示痛恨自己和改过的决心,完全不必!过于自我中心的人,很难中肯地找到“我”的位,要么得意忘形,要么表现得很局促、小心翼翼的模样。过犹不及,皆非中道。
所以,这次我故意为难这几位同学及其父母,是很重要的提醒。若不能及早摆正“我”的位置——面对神明;面对师长;面对同学,而是侥幸过关,今后就会滑落更远,要想“正命”就难上加难。
一辈子晃过去,很快的。毋自欺!同学诸君,慎之!慎之!
参阅《大小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天日志感触多,特别是读书会中黄老师的阐述,很是受益。
在意识中理解的小过,就是有一些小的过错,不至于太过度,太造成大的伤害和损失。但是,今天老师讲到却跟信联系在了一起:【“信不足,有不信”,这也是小过,当你信得小的时候,你的心在用这个信,一定有过】
原来信要立的是大信,不是小信,而大信是对天地自然万物之信,信万物不需要任何理由都能生长;信圣人之言,经典之书,可以启蒙教化人心;更重要的是信自已,平凡之人,虽成不了圣人,但是能行在成道成德的路上,并可以为之努力。
原来,当有一点小成绩就骄傲,就膨胀,这样的小信,会变成在“用信”,不善之信,当停止。
一直觉得自己会对某一类人比较容易亲近,不乏赞誉。但是心里会害怕别人认为是攀援,“你走这条路,我要像你一样”,这一句话,让我真正放下心中“攀援”二字。是因为,我想成为那样的人,一个有主体的人,一个有德有道的人,那个至上的人,那远至不可及的圣人。
我赞誉TA,因为我想像TA一样,由衷!
王镇华老师《易经的中道》摘录:
1、如果你信的东西太小,他是不到位的,不是直接受教于造化都跟祂给你的心,那么“信不足,有不信”,这也是小过。
2、我们虽然活在中道上,但没把握,经常滑出来。这个时候,要记得小过还是存在的。
3、心灵的活动,不要高飞,要低飞,大吉。
4、即便过去怎样,未来每一个当下,都是天机。机会,不是谁给你的,是天的中道始终在,等你去确认而已。
5、天道好还,其德不回。
◎看王镇华老师讲《小过卦》,很受触动。也许我们懂中道,甚至活在中道上,但也免不了一放逸就滑出去。是什么?是信不够,不把自己的心全然交给祂,小过不断。小过不可怕,怕的是这颗心不够诚恳,各种偏执。没有彻底的信心,就止步不前。听闻中道是很幸运的事,良知也是一直在的,可是一切都要到本身啊!“心灵的活动,不要高飞,要低飞,大吉。”不是什么伟大的事,也不需要骄傲。只有一步一脚印得来的德行,才踏实,才能修己安人。
晚上打击乐课,学了《四出莲》的调子,很好听。笛套锣鼓的配乐十分精微,每个铜器都不会是一直一样的,而是加入曲子的感情,丰富饱满。妙乐!
◎昨天去了汕头市,去曾宪乐学长家做了客,参观了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宪乐哥现在应该在读大三,看到他在大学生活中仍有一份饱满的精神状态,心里感动且佩服。
汕大里有一座号称“亚洲最美”的图书馆,里面书的种类分得很明确,有大学生在里面自习,非常安静,整体很有秩序。我们还找到了黄老师出的书,哈哈!
汕大里有一段路,旁边有一排墙,是中外名校的大学生画的学校特色,怎么说呢,里面可以说有99%的作品都呈现一种阴质邪魅之气象,心里挺不是滋味。如黄老师在今早主课所说,现代人大多数都太阴(没种),精神是垮掉的。这就是一个时代集体意识的心病。最近常感叹,当今时代总是爆发莫名其妙的战争,生出莫名其妙的大疫情,四五十岁的人莫名其妙地得病、得癌症甚至去世,到底是为什么?现在看来,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精神空虚所导致。健、康是法天地之精神,自己挺立起来。而现代人甚至都忘了头顶有天,脚下有地,那当然是蟲虫滋生,“健康”不得了。所以,如何才能不“死于非命”,活得光明正大?唯有回头承认天父地母和自己天之子的本来面目,这个不只是在笔头上的,更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带着觉知,活出来才是大人。
参阅【王镇华老师讲解《咸卦》《恒卦》开场白选编】:
【德简曰】
不动,是先止一下私心的感动、个人的冲动,如果既中且正,能代表团体,不只有何不可,且该坚持;分清直而不畏,不直而惴。
天人之间,一正一负、一致一离,动态观才是一。择善固执(小成),殊途同归(大成)。
双非双是还不是,真心实地活出来
李双泽在淡江举办一个歌唱会,那一天,他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唱自己的歌?”他觉得一个歌,里面的歌词,如果跟我们日常的口语不能够通畅,我们其实是在唱别人的意思。歌的旋律,整个曲体,根本是从别人来的,那这个国家没有创造力。当然,马上来的,是我们自己做的歌在哪里?他最后一年,一年之中,写了至少八九首。他一口气可以游三千公尺,他说否则不算游泳。可是因为去救一个溺海的法国人,结果把那个人救起来,他自己却因几天没睡而力气用尽。我去参加他的纪念会,还看到那个法国年轻人跪在他母亲前面。
总之,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唱自己的歌?绘画也是一样,他写了一篇《台湾绘画三十年》,穿透力非常强,尤其他那一声“为什么我们不唱自己的歌?”可以把这个歌,换成绘画、哲学、信仰、做人、家庭模式,都可以,通通可以问这一句。到底他心中的少年中国、现代精神,是什么?这篇文章是六十九年写的。三十五年了,结果我去讲的时候,有答案。他对国父很认同,画了一张淡水马偕教堂做背景,国父担了一个沉重的担子。他当时就常常听《我的祖国》“一条大河”那首歌,所以他很妙,他是双认同。这个在他走了以后,当时他的朋友非常多,有统、有独、有蓝、有绿,通通有。可是大家那个时候在一起,不分的,我们曾经没有分这么多被政治一再的揭疮疤造成的对立感。所以,他的民族主义不是狭义的,德国、日本都是狭义的民族主义,非常危险。他是广义的、文化的,那个到底是什么?
黑板上这个对联,就是那一天我顺口讲出来的。跳得非常快,他的新梦就西化,旧梦就是拥抱传统僵化的那一套,都是梦。“只因有梦未醒”,这个梦是什么梦?上联:“双非双是还不是”。我们常常知道人类的二分,两端都不是。你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本身,只要你一分裂,就不是。整个大自然是一体感,而且还各自独立的活出自我、成长自己,这个也没办法替代,既独立又一体。所以很多人就分啊!然后呢,更滑头的,是两边压宝。我们的立法委员曾经蓝绿双方都购买,所谓购买就是投资,那个也不是。虽然财团的钱很多,左派右派全买,但是没有用。只要交易的,就不是真的。
下联:“真心实地活出来”。我们很难想象做一个人,真的要内真外实。内有德,是自明的;外有道,是自然的。你必须活在一点不假、一点不虚的德跟道的中道里面,所以一定是讲活出来。光说我能,不够!你要说我有德,是从主体、德道里面活出来的,那个是你实践心得,是你的德行的心得,这个跟一般知识能力不一样。
翻上去中道体悟,回头看自己的心;成长、自证、天成,心用觉思知欠在。
后来我在讲的时候,才发现跳得太远了,所以上联下联,我又补了两句话,会很清楚。这两个两边、两端,还要翻上去,那就是中道。我们已经讲过多次,理论太多了,各地的文化也太多了,到底我们做人怎么做呢?天给我们的,是整个大地万物一体的,而只有这件事情,唯一的一件事情,大生命、天道、天德,是真实的。所以翻上去,中道体悟。中国学习的“学”这个字,第一个意思就是要悟。所以各位在听的时候,不是说你听到什么,通过这个话,你自己那个觉知领悟了什么。“悟”跟“觉”非常微妙,我们的文化是讲悟,佛教是讲觉。虽然我们的经典《诗经》里面,也有“觉”这个字。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文化脉络,还是有所不同。不是一分绝对的,他就是重叠,偏重不同。早晚就得靠自己体悟,听再多,没有用。你只要往外依赖,那就是外乐。用外在,想肯定内在,办不到。
第二句,你有的时候真的有所领悟,发现自己进去了,就在中道里面。这个时候,不要忘记回头看自己的心,连开悟后,才是起修的开始。自己用这颗心,私心自用的心,还等着你去修理他。我觉得“修理”这两个字用在这边最贴切,别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刮别人的胡子。先刮胡子也不够,要修理。所以回头对主体、德跟道有所领悟之后,赶紧回头看那个原来的我,那个有私心习气的我,那个心还在那里。你不经过修跟养,还没有开始,只是知识的确认而已。那回头以后呢,你就发现三个东西(成长、自证、大成),一步都不能少。
成长,整个现实社会台面,缺乏的就是成长,甚至逃避成长,而成长无法替代。成长,是有了主体之后,你靠自己的真心实地、脚踏实地的实践,有心得,那就是成长。而这个成长的标准是什么?天成。万物都在生长,有夭折的,有生成的。而人,身体跟万物一样,就是这颗心需要成长,不能乱长。你读再多书,不等于你是那样的人。我们到最后的成长,就是说我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自证。但是另外一个可以确认的是,死的时候面对上天,你会跟祂感应,一刹那回顾一生,你所有的自我欺骗,一点用处都没有。
天成,我本来只想到自证天成,后来发现这就是成长,不是多伟大的修行、多高的境界。我不是否认那个哦,我现在只讲我的,其他的,我有的懂,有的不懂,我不讲的。下面那一句,是真正考验的难处——心用觉。每个人心里面有这个佛性、觉知,但是常常不面对觉,还利用觉。这下子,朴素的人类开始复杂,而且复杂到没有人受得了。今天的不归路,就是心用觉。不面对觉,还以为他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排斥性的,绝不跟你谈宗教,你是外邦人。这个不可以。我们人类从天赋看,是一家人;从文化看,信仰不同了,或者信仰重叠了,那个各自负责,所以下面四个字——思知欠在。原来,思想、语言、知识,就缺乏实践。知行不合一,思想跟行为也不合一,讲话跟行为更不合一。所以这三个心里面的功能,被利用得很严重,尤其思想。你思想往外用,这个思想变成工具,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你自己的目的。
我到很晚才懂得目的性,不太好。本来我说:“谁生命没有目的,当然追求自己的目的。”不然!我们现在讲的目的性,特指你自己私心自用、起心动念,认定的一个目的。他会全自动的开始,用你的思想当工具,去完成这个自己需要的目的,所以思想往内用就不同了。你的心思、心田,有没有成长?思想要成长啊!是不是?心田有没有耕耘?你知道心田是什么吗?我们“思”,就是心田。心田,就是你的位。整个生命的位,要靠提升思想,提升实践力,提升实践心得的质量,然后才是质量。知识呢,很多知识并不是没有,你相不相信,我们现在对于心灵的知识、灵性宗教,甚至科学,真理已经太多了。
我有个朋友很早就跟我讲:“老王,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知道太多了。”我震到了,这是真话。但为什么不懂?可以想一想哦。知识,我们现在要记得,最普通的一个字,常常不同的脉络就有不同的内涵。你不要以为掌握这个字,你就懂了,没有这回事。最好的字,看你怎么掌握,怎么用。可不可能真理用得很邪?可不可能?可不可能歪理,但是这个人太笨了,他把祂理解成真理,他好好的去做,可能吗?所以思想跟知识,都不是存在。这个“在”,就是指生命本身才是存在。
好,这个头也未免开得太大了一点,但今天要讲这两卦,跟上个礼拜是一件事情。这两个合起来,就是一个“中”字,中道。德跟道,就是中道,都是天赋。德,就是天的心。整个大自然,道法自然,就是天的身体。这个德是天心,道是天的身体,只要你一起心动念用这个心,就变成你的私心自用,就是独特的你。甚至这一刻我怎么用心,下一刻我怎么用心,不一样。所以有时候我们人会看轻自己,有的时候又会太过自重。
台面呢,是人为的,所有的人为物都在里面。但是到天的身体,就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本身,没有经过人的污染。我们现在很多基改啦,把动物驯化啦,当宠物啦,那都是很残忍的动作。我们要看鱼,到河边去看。哦,我很厉害,我懂得海产,我已经把海深鱼类变成淡水鱼,很成功。但是从人类的立场看,你根本是把这个动物从它的生态抽出来,过一种疏离的孤绝的生活。很多事情,你只要换一个立场,清清楚楚。
我们今天前面要讲一点话,主要就是中孚卦。这个孚,就是在里面的信仰。中道,不是人言为信,是我们根本活在整个大自然、上天的怀抱,而我们心的背后,又有天的心、觉知在带领着我们。我们是真正活在中道里面,而德是真、道是实,一点不空的,这是唯一的大生命的境界,所以我们的文化——中,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别的文化要信什么,是他自己要负责。我们从文王之前就有了,到他身上,周易出来。之前归藏,坤卦是第一卦。连山,我们讲过多次了,良卦是第一卦。
向内、平等、本有;自由、独立、责任
我要简单说一下,稍微把人文信仰、中道的信仰跟宗教信仰,不完全绝裂哦,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但是人的宗教信仰更不能排斥天赋给全人类本来有的德跟道。虽然这两个字是中国字,但他所指陈的那个东西是天赋,没有人例外。如果一个宗教一开始就不能到位,彻底把源头——源头叫大始——说清楚的话,后面一定有取舍、有轻重,甚至有歧视,甚至不把别人当人看。有些宗教,他不跟你谈他的宗教。
我们为了做这个区隔,不得不说一点。你不要用已经有的宗教信仰,你不要丢掉他哦,你听了我们的,最主要是用他来对话,而不是取而代之,懂不懂?你暂时听听看,我们不做宗教推广,那是他的信仰自由。(教室)空气有一点紧张,最笨的人就谈宗教问题,其次是谈政治问题。我们老师的书院,一直以文化为主轴,是人文的中道信仰。我在十五年前,说一个正派的宗教,怎么判断?第一个,向内。向外,就是邪。中国字“邪”,就是外。你往外求,糟了!(生:老师,那个庙越盖越大呢?)
你听完就不会有问题了。我是觉得真的,人类自己内在知道很多东西,但我们都处在一个非常粗糙、甚至肤浅的状态。吴哥窟,全球最大的一个庙宇地区,没有用几十年,人跑光了。我说过,大地是唯一老天爷的……你用什么形容词都不太准确,我们就活在道里面,这是我们真正的道场啊!可是现在我们一讲道场,就落到宗教。不一定!你的身体比任何教堂都神圣,他至少是一个小的天赋的道场,里面住的才是真佛,才是真正的圣灵,我们没有反对这个东西。
第二个,平等。不只平等,一体。你的觉跟我的觉,你的天良跟他的天良,是一个。那为什么不一样呢?是你这颗心怎么对待天良,那个不一样,不是吗?说:“我们一样啊!”你那么凶,就不一样。你讲话温柔一点,还可能像。是啊,人太厉害太聪明了,等到你知道真相,想要躲,一个窟窿都找不到。天地朗然,一切都对照得清清楚楚,只是不知道羞耻而已。偏偏这个东西,德跟道是天赋的,是本有的,不是谁可以给你。说我开启了你的灵性,那可以;说你的灵性是我给你的,不可以。懂了没有?我们一定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帮助不是替你打开天的心,不可能。玄关翻转,是靠自己。
这个是从宗教的三个特质(向内、平等、本有),正派的。邪门歪道一定是外法。这里面,如果落在人这一端,你的心意,意就是起心动念,你自己的心意应该有什么感觉,哪个宗教才是对的。第一个,就是自由。因为德是一定自由的,天心、天良、觉知,自由自在,超越时空。祂是唯一恒定的,比较不改变,只有你自己的那个良心会有损益。
第二个,是独立。我们讲的是易经的哦,不要把他落到政治上。在古代,就是慎独。再来,就是负责,或者说责任。负责是个人主义的名词,责任也有群体的责任。你要知道这些字都非常危险,单单自由,多少罪行假自由的旗帜而行,有没有? Liberty 跟 Freedom,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啊!所以要解放,小心!你到底是在讲自由,还是讲造反。
独立,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字就是慎独,他的名词反而叫中立,中道而立。不是像泰国的中立国家,不是!是中道而立。立本立大,你就在中道里面。我们刚刚才说你就活在中道啊,那个是天赋,而你自己这颗心要很清楚的确认。立本,我认同德;立大,我认同道。而且,有把握这颗心很诚实,跟万物一样诚实。然后,如果那个信仰的教主,台湾有很多新兴的宗教,到最后那个人自己受不了。你被多少万人信仰,你承受得住那个精神吗?现代禅就是如此,他最后想再回到圣严那边,可惜没有缘见一面,就走啦!
这一个宗教的主,我们一写“教主”,就变成三大宗教。不是!我们就是指那个信仰的主持人,请问我们在座有没有?你是一群人的信仰的对象,有没有?到现在还不走的,就可能是。你的坚持,会让很多人相信。我很小心,我绝不做别人的偶像,我不需要信徒,我只是帮助别人,相信你自己里面的主跟体、德跟道,很简单。
这个“信主”,也有歧义,动辄得咎,是真的。这个要怎么说?就是你信的对象,你怎么样判断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也有三个标准。第一个,就是他对于往圣前贤、圣人跟前贤,有没有敬意。我知道某些新兴的宗教,动不动就把释迦牟尼佛抓过来,他境界太低了。我不点名,这个不要动摇别人的信仰,你也不要对号入座,你可以用他稍微自我检查一下,是真的。我最近对于郑成功的大将陈永华,他那篇一两百字的《文话》很欣赏。我从研究书院开始,就认同他那短短的一篇,台湾教化的第一篇。不能说之前没有人,但请郑经在台南盖孔庙的,就是他,他也是洪门的军师。
第二个,这个人他的“证量”,就他到底活到什么程度,他的境界怎么样。证量,他怎么处理他自己的境界。比如说,他有没有告诉你,他可以替代你开悟?用他力而不是靠自力,这个要小心!他让你依赖,他可以帮助你,但是不能替代你。这个宗教很重要,最后一步就靠自己。再来,他是不是写很多书?书几本是可以的,一多就麻烦了,他自己就困惑。你相不相信有人出书,大名鼎鼎,就是为了赚钱。凡是出书太多的,最后他会后悔,不只留下历史的把柄,而且暴露了你根本还没有得道。少则得,多则惑,是真的。他怎么对待自己的证量。
第三个,他有没有“衣钵”。六祖怎么处理他的衣钵?老师亲自送他到河边:“你赶快逃,多少年都不要出来。”他一共躲了十六年。还是有人追上来,有个将军,追上来以后说:“法!法!”六祖二话不说:“衣钵你拿去。”那将军说:“开玩笑,我要这个?不是!我要你传我大法。”看到没有?你的法,怎么可能在一个衣钵上?那个就算是法器,可能更引起争夺吧?外法。你内在的心得,已经达到精神层次,可以把他简化为衣钵吗?不需要!我十五年前就做这些思考,我到现在看看,还是对的,所以我没有后悔我前面做的心得整理。
这样子讲下去,有点麻烦,但第二个不能不说。进一步,你就记得“向内、平等、本有”,这很重要。第二步,其实宗教处理的是“主”这一块。他有三个联系,不能不清楚。首先,他跟你的私心的关系,不能得法之后,就不理自己平凡的心,不可以!开悟后,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只不过这七天啊,我平常的累积够,玄关翻转过来了,回头再看,那个人习气还在啊!但是等到你比较稳定的掌握觉性之后,你就读经、做人、做事不一样了。你信得起人要纯真要真实,老天爷随时在看着我们,是真的。所以第一个要回头,回头看自己的心。
第二个,其实德是天心,祂是不是就是天?也就是造化者?有一次,有一个宗教刊物,要我写那个年度的信仰领域的评论文章,我一共写了五六节,他要我拿掉第二节,就是我们讲的德就是造化者的心。他说:“你这段拿掉,我是为你好。”我说:“你要拿掉,我就不登了,很简单。”哪有邀稿要删减我写的内容?我也不是写邪门歪道啊!后来我一想,我也很喜欢跟别的宗教沟通,说:“可以,你拿掉可以,后面括号第二节省略。”你们去看,有这篇文章。他是出那个mook,就是把杂志用书的型态出版,我就留下这样一个痕迹。你看,要跟人家沟通,我还是主动的,我不是高高在上等别人来。不是!大家都一样。所以这一个联系(德/天心→天/造化者)很重要,我们人类只拥有天的心,我们并不是就是造化者啊!
第三个最重要。这一个(心→德)要回头,这一个(德→天)不要僭越。天心可以通天,但不是天,非常重要。我觉得欧洲一千年的黑暗时期,他非但僭越了上帝,而且跟政治结合、勾结,天下黑暗。再来,就是德跟道,一定要接起来(德——道)。你打坐的时候最清楚,一松开这个念头之后,觉照万物,浑然一体。你要再沉得住气,继续一口气一口气的释放自己。放到最后,你觉照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充塞宇宙。这个并不奇特,好的打坐者,一定能体会。
我们换一个话说,德所拥有的是默会知识,默契、默会。就是德一定呼应默契万物的道,但是他这种呼应默契的了解,只是一点点默会知识,你还要通过你的“位”实践,才是明晰知识。默会知识,只足够判断是非,这个不好不要做。明晰知识就不一样了,你可以传,不只是客观主义的知识,他是主客合一的。这两个,心跟台是矛盾的,合不起来。你到社会当然保留一点,所以一定要过来(德→道),而且还要往“位”再过来。
我们刚刚只讲到这边(德——道)。这三个联繁(心——德;德——天/造化者;德——道),构成中道的特性,所以中道没得骄傲。完了以后,尤其这一个(私心),这个心要是不修不养的话,你的位是假的。既然有了这个箭头(德→道),也有了这个箭头(德道→位),你活在中道里面,当然最开心的就是我敢认错,我敢摆平我自己,我空虚的时候,知道每个当下我可以做什么。你单单当下可以思考,你就成长。这个时候,你的思考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我看了那个赫塞写的《流浪者之歌》,他说:“我可以斋戒,我可以等待。”他讲得没错。人心都急啊!他可以斋戒,甚至不吃东西。这本书里面的男主角就是悉达多,也就是佛陀。
第三个,就是我可以有效的思想。胡思乱想,越想越困住自己。思想节省思想,那是品质好,有感觉吗?我从小就觉得我父亲很奇怪,他怎么什么事情都知道?往往我们要玩一阵子才回家,我要经过他办公室:“站住,去哪里了?”我说:“没有,放学我就回来了。”“说谎!还说没有,你看你的膝盖,整个是黑的。”这个不打紧,我们兄弟有的人迷恋打乒乓,明天期考,今天还去决赛。我妈妈很简单,拿了一桶水在门口,一回来就一泼。爸爸就不一样了,晚上开家庭会议,跪在那边:“说,再来怎么办?”全家进入很严肃的状态,跟现在差不多。我现在看你们的眼神,我会有点害怕,只要讲错一句话,你的觉知马上就批判,所以要在几十个人面前讲话,你最好每一句从心里面流出来。结果,奇怪!他从来开会没几分钟就结束了,他怎么都知道呢?我发现上一个世代的父母跟现在的父母,思想的方式不同。他们的思想,是哪里痛,往哪里想,哪里隐藏,往哪里弄清楚,就这样。这个,会不会节省思想?【评:清晰而有弹性的思维,即如理作意。】
好了,这个不能再讲下去了,因为今天这两卦很重要,几乎是帮中国文化传道,不采取宗教的方式,而是采取人文的。人文的上面,就是天道跟天德。德是真心,道是实地。你要看自己的主体状态,只需要看看你最近有没有说“真实”这两个字。如果不敢说的,你已经跟他很生疏了。那常常说的,是吗?也不是!你还在说。那怎么样才是呢?既不是说太多,也不是绝不说,在适当的脉络说出来的,就是真实的真实。
上个礼拜我们谈中孚,你有心灵的信仰、有道的信仰,但还是会小过,因为你不可能照顾那么全,人类不是上帝,毕竟你是人。这个中,就是德跟道。德道就是中道,所以我们的文化,德道在位上,其实是义。但是义这个字,深了一点。做体当的事,多难!所以《尚书》里面常常看到“依中行义”,这可是“主-体-位”、“天-地-人”全部贯穿的一句话。但是我们现在看这些字很陌生,要怪就怪这一百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他们对传统有继承,可是比较薄弱。反而德先生赛先生,他们的德先生不是这个“德”,他们的德先生是台面的民主,在“台”这里。赛先生也不是“道”,是道的客观知识——科学。可是他们在文化上是反传统,这个必须修正。我们这一百年没有跨出五四的影响,中央研究院的学术主体是什么?不“德道”这两个,而是西方理性的学术主体。我刚刚一直要讲的,就是为什么咸卦。咸就是感嘛,下面这个心拿掉,就表示这种感是交感,是感通的感,可以觉照万物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因为感的状态不是用文字去思考,他是用你的内心的灵性、佛性,觉照万物。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