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之美,充实之美,群性之美

昨天是三月初六,是雷神浮游三界的日子。含章老师下午抵达潮阳,代表我们大家慰问潮阳小分队。而潮阳的四位同学,由慧安老师带领,在充实的笛套学习之余,生活开展得多姿多彩,下面是他们的日知录选编:

【潮阳小分队日知录选编】

◎在潮阳的周末,我们去看海、爬山,晚上跟潮阳的年轻人过“夜生活”。

潮阳的海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有人游泳,有人捞生蚝,还有各种渔船。想看更广的风景,就上了一座妈祖庙,能见到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坐在石头上,海浪、风林、云霞、山石……感受着大自然的脉搏,无需多言。祂在直接教我们生生不息之道。

晚上见识了潮阳人的“天人生活”。笛套、舞狮、英歌舞同时热火朝天地进行,那简直太帅了!女生就去学笛套的锣鼓和乐器,小伙子就去舞狮和跳英歌,我们想到了男有分女有归,虽然有些不太贴切,但那场面就是盛世啊!家长拉着自己家小孩满心欢喜的来学礼乐,给他们买小版的狮头和棍子比划。第一次见英歌舞,阳刚而不失活泼,有血性,真性!

礼乐的重建,后继有人!

◎昨天下午发了一篇《参悟祂的态度》,给我感触很深。“吐槽老师伙食,说脏话”,自己一定常干。现在虽会比以前安稳许多,但其实仍没有回头看清自己的这些习气与行为。在读完这篇日志时,我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一样,心中无比惭愧。头一次如此清醒的意识到“醒来”的重要性。一个人要通达,要成圣!必超“超拔猛醒”(一定不要把它停留在概念上),回头认下自己犯下的所有错误,并对此做深深的忏悔。“忏悔”一定是将自己良知诚恳改过。但同时,也不要为此而自卑,“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再次对天道、良知和你的独立一体的人格肯定,你就仍然可以堂堂正正做大人,要有无限的信心。

前天去参加了塗库“星期五班”的笛套排练,昨天又去看了当地英歌舞的排练,深深被笛套的韵味和英歌舞的精神所打动。这些平时在校刷题的学生和精神不振的“社会青年”,一玩起礼乐,一下子就如变了个人一样,精神焕发。尤其在看英歌舞时,那就是尽人之性啊!这就是礼乐。无论你之前是多么浑恶,在礼乐面前,它一定可以调动你心深处的纯阳。因此在欣赏笛套、英歌舞时,你非常喜悦,因为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副天地人和的生命大图景。

昨天也是第三届青少年礼乐共学营开营的日子,下午三点半,与共学营家长见面会,晚上七点半,是共学营的第一次班会。然后,与几位助理老师回顾当天的感受。为期四周的“大工作坊”拉开了序幕。每天二十四小时的生命“工作”,就算“我”短暂的休息,而祂却永不止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下面是夸父班和共学营同学日知录选编:

◎昨晚回到玉泽园,模糊的夜色中,隐约看见园中长出了许多叶子。清早出门,果然园中春意盎然,满园的花香,门口的紫藤萝也开了,美不胜收!春季,万物复苏,不仅百花齐放,还有树生出新芽,春意渐浓。

晚上开班会,老师也重重地敲打了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来到夸父班,没有一个人是“准备好”才来的,而是在夸父班里淬炼、成长,成人入世。记得之前宿舍门口贴了“护国道场”四字,的确!玉泽园是一片净土,一个选佛场、养龙池,人人都要成龙,要珍惜。回想自己诸多不足,很惭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正身!班会共读并讨论镇华老师的易经讲记,很感动,句句真切明了!

——生命的箭,他象征什么?我们往下看,这是非常生动的,涣奔其机,用拯马壮。“悔亡”,连后悔都没有,最浅的是“内咎”,其实是很重要的心理征兆。一个人,心里面过不去,小心!有事情了,不要假装没有警告。老天爷这一生随时在我们心头,陪我们过一生,信不信?说:“祂没有告诉我啊!老天爷在打瞌睡啊!”说谎。【是啊!老天爷祂一直都在,三尺之上有神明,祂遍在。】

——德是心本身,道是自然本身,位就是切身。那一条生命之舟,下篙啊要贴紧自己的船。去戳别人的船,去戳旁边的环境、批评,先用好自己,才变成一块有用的人才,要不然大材小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先搞定自己,再向外开展。】

◎“知道德行该怎么做,而没去做,心里有病。”真切啊,落到自己与身旁的同学,多多少少都有知与行的不一。王镇华老师讲解的《涣卦》非常生动,“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yǎn]其不善而著其善。”而人们忘了有个始终注视着“我”的祂,在祂面前,“我”无任何秘密可言,不如活得坦荡。总是藏着掖着,以为别人不知道?他们看得一清二楚,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人总会得意忘形,会放肆,这就是不懂得生命的开展。与道合一的人,不会有一刻放肆,可离非道也,而他又不会非常拘谨,自然,极其放松的专注,妙不可言!《易》从来不是概念,道不远人。

◎“孩子们理上写得通,悟得到,但总认为要去悟成一个‘大人’的模样,反而忽略生活里的小事,小举止,小小善意,小体谅,一个念头若能反转,马上释然,生命就得轻安。”日志上,看见慧远老师写到的这段话,引起了我很大的反思。作为一个15岁的人,在生活总是毛毛糙糙,小事做不好,丢三落四,很惭愧。下定决心,不只在于心中,更在行动。

镇华老师讲《涣卦》时问道:“有所悟才有所觉,还是有所觉才有所悟?”我第一反应是有所觉才有所悟。但镇华老师说,谁先谁快,不知道。有时,对某事实突然恍然大悟,有所悟,之后才慢慢对其有所觉,所以并不对立。

今天迎接了共学营的同学,接下来的四周,我将和他们同吃同住,相互学习,很高兴有这样一次实践的机会,让我的思想落地。晚上班会,大家“自我介绍”(分组了解,介绍伙伴),感觉很不错,大家都挺好的。选组长时,我自荐做组长,想学习承担更多责任,多切近生命,活出大美。

这个周末也是冀州中学放假的日子,故中午在“食为天”宴请泉州南音的诸位老师时,也邀请了几位曾在夸父班学习的学长,他们穿着校服,精神还不错,没有被繁重的课业压垮。晚上,也读到回到体制内初三的昀谦同学从金华发来的邮件:

老师好,近来安好!学期初时有些紧张,现在安定下,便想写封信了。确发现有许多的想念,周末有阅读日志,心中总会欢喜——分外觉得这段自如而充实饱满的时光可贵,总是这样的快乐呀。

现在初中班里也是平常生活。说来自己本想得很多,“体制内”是什么严峻环境之类、要用很大功夫“守住”什么之类,其实现可报之一笑。主要不论任何都为学问,不论任何学问都只真心对应,便不用避开什么,积极面对之总有其意趣。

能够实在地懂得同龄人,完全身处于大家之间,消除了我许多由于身处事外而生出的“不解”——这其实全然是大脑作妄,一亲感便作散。每天能清楚的感到有淡淡的不安在从老师到同学扩散,墙上贴了张倒计时,位置按着排名坐。每次考试罢都有同学急切地算自己的分数,希望着某所高中;也有大笑宣布要“没得上了”,说罢又不在意似的独坐的。

大家年纪相当。一次一位女生问我,是不是“你们那里”管得很严,是不是“教养好”而且不让说脏话。她说“我好想爱学习,有礼貌而且不说脏话啊,但我就是垃圾。”我很急切跟她说不是,无论如何都不是,而她笑着说“你真好”便走了。

总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善良。便不因为任何“道德感”或“归属感”,只是确确愿与大家在一起,且没有什么大不了。——现在便愿能说出令人知道自己不烂,且没有任何一个人烂的话,知道会因此而由衷喜悦。若有力量,便也源于此;若说这是责任,便是生就当有。会更自然些,是见愈来愈向正常去的世界,如听便般同向往。

昨天也收到各地成年朋友对两篇日志的反馈:“涣其丘!”“涣”很棒!不怕散,尽性开展!贞常老师在日志里写到对《丧失历史记忆的一代人》的读后感:

今天学习《丧失历史记忆的一代人》,读到摘录的《邓小平时代》第二十章,激起心头几多涟漪。作为当时的1989“历史中人”,反观初心——对国家命运的深沉责任感和青年人强烈的正义感,再看那代人的当下样貌,心中很多的遗憾,甚至沉痛。确如书中所言:“绝大多数学生运动的参与者都放弃了集体行动,一心追求自己的前(钱)程”,在此过程中,对汹涌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潮流丧失了警醒和清明的超越,或者随波逐利,甚或成为资本的帮凶,“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继‘文革’及毛时代历次政治运动之后,再次被阉割”,而且这次的阉割由内而发,习焉而不察,真要雷霆之力,“大势至”的力量才能复自道,才能重新挺立起精神的脊梁骨。“继志述事”“继往开来”需要“洗心革面”,刀刃向内,从而超越往者之屈,我们这些历史中人当仁不让啊!

再读到王镇华老师详解《涣卦》的文字,真可用心潮澎湃来表达。“就你成德,你就是王者”,即使如我们匹夫匹妇,只要认“主-体-位”,在你的位上修己安人,就是在做内圣外王的大事啊。每个人都可以知天命,这个天命不是之前以为的,当个科学家、艺术家、成功人士之类,而是成就德行,哪怕“执鞭之士”,也可为之。读到这里眼泪下来,感恩不尽。匹夫匹妇皆可为王者,用自明融入自然,尽量充实自己自然合一。感恩镇华老师把孔子的伟大和慈悲再次彰明。我们都可以是那个不随人扯烂,而是扭转生命,还原生命本色的王者

接着参阅【王镇华老师详解《坎卦》选编】:

德简曰

主、体、位、文化之至美人生:美顺自明之德——志气之美;丽从自然之道——群性之美;中行明然之位——充实之美。继明两代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人间至美,天地感动。

冬天读易经,滋味如何?春天读诗,夏天读什么?夏天不读?我只知道关公晚上读春秋,秋天读历史,冬天读易经。你要是看宋朝人画的冬天,“寒林图”,寒冷的冬天的树。他在画冬天,事实上要画的是春天,所以中国人早就对于自然现象玩过头了。他觉得直接画春意盎然、万物蠢动,没什么,就画冬天。他把万物含蓄在内的潜能,准备到春天勃发的那个力量,画出来。所以我们读易经,其实在读春天。读不到的,要注意了,你太现实,太注意台面的东西。真正的春天,就是王者【评:故《春秋经》开篇四个字:“春王正月”,多么博大、明朗的心胸】。万物全部接受春天的讯息,勃发,生意盎然,万象更新。所以读书不要忘了抬头,不要忘了融入大自然。

今天坎离这两卦,上个礼拜在准备的时候,深受感动。坎的错卦就是离,他不必综,综就是周而复返;离的错卦就是坎,也没有那个回来的过程。所以这两卦,不一样的卦,就是只有错,没有综。你要是能够体会危险,马上学到智慧,烦恼就是菩提。反过来,你懂得真理,没有去做,反而二度执着,比不懂真理的人还麻烦。你可能讲的比谁都清楚,但是照样错。二度执着,就是错。所以这两卦的关系,只有对、正反相对,但是没有周而复始,瞬间就是另外一卦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看坎卦,他特别说习坎。习,原意就是小鸟每天练习翅膀。这个是生命的法则,不要以为自己知道,就应该会,没有这种事情。但是人常常会以为是这样。以知为足,没有人例外。宗教更容易犯“以知为足”。

坎习,小鸟练习、一再的练习,这边指的是内卦是坎,外卦还是坎,不管充实的阶段,或是服务社会的阶段,都有危险。当然,最危险的是内在,外面的危险大家都知道。内在自己的执着,卡死了,才麻烦。被人家讲到,被太太讲到,会越埋越深,深到两个老人家就不谈缺点。不谈缺点,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更没什么好的,已经卡在那边互相看,就知道老毛病又来了。

“有孚”,所有的危险,这里面有真理,有值得相信的生命事实要呈现,所以光埋怨危险,而没有从危险中学起智慧、生命的法则,这个是太奇怪的一种收获。不只得不偿失,只受危险之苦,而没有得到危险之乐。

“利贞”,这个贞很重要,我们到了彖辞会更清楚。贞,本来就是正。正,原来指的是大自然来,我们的心怎么回应?要正。慢慢这个正,进一步,就把两个合起来,指正道。甚至再进一步,王阳明说“正不正”,他自己正,还要正别人的不正。(师母:“利贞”是离卦的卦辞,你现在在讲坎卦。)我讲到离卦去了?太太的作用就是纠正错误。

好,“有孚”就是危险,是真的,里面有可信的事实要呈现。“维心亨,行有尚”,可以说一辈子,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危险。我觉得死亡最大的功能,就是让生命活着,因为死亡而有一种警惕。如果没有死亡,随便受伤随便复原,那麻烦了。所以死亡不必想太多,反正他确保生命的某一种质地,让生命是活在警惕中,活在有自然的危险中。麻烦的是都市丛林,森林里面的危险,原始人很快就学到自然的教训;但是丛林,如果发生在都市,一失足千古恨,所以人为的环境,尤其过度文明,脑袋太厉害的人为社会。

我刚一直在讲“有孚”这两个字,因为社会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这边比较偏自然的生命,都有危险。后面两句是重点,“维心亨,行有尚”,就你面对天道、自然法则,前面有德,后面有德行,也就是你的位。主体位,中间就是道。前面你有德,至少有了解生命法则的智慧;位呢,面对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很自然你会用你的全心全意去活好自己的生命过程,不被外界干扰。所以我经常引用坎卦的卦辞,“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亨,就是通,你的德性、觉知,祂是觉照一切,呼应默契一切。自然的,不包括人的,因为人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发作,只要这个社会异常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生活的质量就会降低。社会成本最高的,就是旁边有孤独要发病的人,你没有帮忙。

“行有尚”,比较难解,我特别在注解写了“险乃砥砺行”。如果都活得欢天喜地,马上就会轻佻,太随意,太任性。以后要小心任性,天命之谓性,任性就没命。【评:我看今天很多的问题,重点不在性别差异,无论“男性”、“女性”,难办的是“任性”。】你再想想现在,有没有困住?困住,通常都被自己的任性困住。心用觉,就会困住自己,尤其遇到危险,人容易退却、侥幸。不要!不可空待,不要空空的等危险过去,你仍然可以以“德”上进。你就面对这个危险,甚至痛苦会转成智慧,至少。程伊川甚至建议,能够体验险,才能解险。整个社会,如果这一类的险,你为自己体会过,你不是普通的知道,你是明晰透彻的知道。所以知道,基本上可以分你的良知知道,那个是一种默会、默契的知识;再来,就是你的知识经验知道,你看过,并不清楚,但你知道这个会怎么样;最重要的是你实践过,这才变成明晰的知识。真的有德,就是实践心得。【评:故人生三观——“生死观”、“男女观”、“成败观”要有真体验,才是真知道,才能利涉大川,无咎。】

坎卦的彖辞第三行,“乃以刚中也”。因为二五两爻,都是阳爻。有的时候,刚中到了离卦,两个都是柔的。现在两个都是刚的,你只要注意内外。内卦,阳刚一点是棒的。到了外卦,阳刚一点比较麻烦,因为社会没那么容易率性。柔也是一样,你等一下就看到两个柔,他的评估是不同的。

这里面,值得提出来的,就是最后一句“险之时用大矣哉”。在彖辞里面,他有的时候提“时大矣哉”、“时用大矣哉”,有所不同。用,就是你遇到危险,尤其是大的危险,当然不太好,就看你的态度。逆来顺用,化腐朽为神奇,这个是大智慧。可是也不要养成把人生都看成危险一大堆,结果变成随时随地你都在警戒状态,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保护自己过度的人,最后一定自恋,没有办法跟普通人来往,更没有办法跟不好的人来往。其实我们都得跟所有的人来往,你千万不要绝交,有一天你就要把他认回来。时间长了,常“用”也会封闭自己,就是心防太重的人,觉得社会这么危险,心防很重,结果防了别人也关了自己,那就是心防的高墙。

做一个比喻,人生不要像破冰船,随时都把他想得很困难,危机重重,不需要!我们现在的思维,大家比较开放,比如说对于负向思考深有警惕,这个是对的。但是往往当真理呈现的时候,把人为的现实,形容得太惨,这个是不必要的。像苦海,我记得我一切放下的时候,老和尚问:“这个礼拜什么感觉啊?”我说:“好苦哦!”我自己都吓一跳,平常不觉得那么苦啊!那个时候想到什么苦呢?我到现在还不完全了解。我总觉得活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是非常美好的事情。现在,你要说苦?还是美好?还是苦?等一下一举手,苦的会超过一半。我们要平衡过来,一半一半比较好,甚至慢慢你会觉得连苦海都是净土,就深入其中了,不在浮面感受。所以,不要说自己对,就把外面都说成错。甚至你太对了,大真理、大发现,更不可以把人为的现实就说成完全不堪,那不可能。由凡入圣,你还要由圣入凡,看得到大家是有点苦啊!我其实有点怕说,苦……乐在其中。欸,这个话,我有点转不过来。没那么随意,但是呢,你要如实做陈述。如其所是,讲话就有意思了。我们现在二分太严重,其实是并存的,是重迭的。

《大象》:“水洊[jiàn]至。”洊,就是“再”。下卦上卦都是坎,卦性就是水,卦象是水。习坎,就是险之又险。“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你看他面对两个危险,还是把正常的人生说出来。非但你还是可以经常的德行,就是危险来了,学!而且呢,习教事。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佛教也一样,就教我们怎么处理面对苦、面对死亡。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dàn],凶”。非但是一个坑洞,窞就是洞穴的底部、更深的底部,因为你在内卦第一爻就险了,就等于一个婴儿生出来,被不会带的妈妈神经质的对待,不管打还是凶。那个糟糕了,他将来的不安全感,拔不出来。前面三个月,你最好全部不管,他比打禅七还厉害。因为你会放下一切,一切都没用,你要贴紧他的心,知道他的需求。这个对母亲来讲,就是最标准的禅七,你会学到真正生命的体会。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给孩子一个生命非常温暖、非常灵活、智慧的气氛响应,他对生命的大无畏,就在这个时候形成。如果在这个开始的时候,你就让他处于险……我觉得孩子最动人的,就是深夜,妈妈要睡,你乱叫又发神经质的大喊,他是被你吓到,可是等一下带着泪水,还来抱你。那个时候,是我们人类的导师,你能做到吗?就这一边给他打,换另外一边再给他打,这个我不会。但是有一天,伤你的人,你还要过去抱抱他。这个就要学学婴幼儿,这不是盖的哦。所以幼儿教育,母亲带婴儿,等于事奉上天,一模一样。儿教,如事天。

坑洞的低洼处、底处,指的是什么?就是内险。内卦的险,就是你自己的心是危险的。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你怕你内心的恐惧,是最可怕的。恐惧是什么还不知道啊,又来了!又来了!就是法兰克说的:“人会被自己吓死。”一个自卑的人,那个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说自卑与权力,权力来自于自卑,相信吗?荣格也这样认为。当那个内在的欠缺、内在的空虚一浮上来的时候,自己很怕,这个时候就凶起来,因为是隐藏自卑最好的地方,所以内险是自己内心造成的危机感。

还有一个,就是二度的危险。你知道真理,没有去做,却把真理当成工具、当成武器,往社会“外用”,这个造成第二度的伤害。以后这句真理,在你面前没用,你只知道怎么当工具用,却不是真的去做。这个,都是属于内卦第一爻的险。我已经讲了两三种,儿童、自己的内心、二度执着。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内在的险,有外面的因素,主要是你内心在怕。这个时候,你往外求,“小得”,顶多帮一半,排除外在的危险,内在的还没解决。人类的烦恼,也属于这一类。去烦恼,你要把烦恼的根源处解决,要不然他会一再的来到。你很熟悉,却排除不了。【评:拔本塞源,要彻底,玩真的!】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来之坎坎”。内卦是来,外卦是往,到了四五六爻,就用“往”这个字。来,就是从内来,而且“坎坎”,就是一再的来。第三爻,有点像大学毕业,或者是硕士班博士班要结束了,要真正跨入社会,就是这种感觉。我在建筑系就想到,我能不能设计一栋房子?那蛮恐怖的啊!“钢结构”我被当掉过,我们老师实在是有够意思,他把“铆钉”念成“柳丁”,我们也不敢讲他,反正最后我就被当掉了。我这样一讲,大家都知道是哪一位教授。

这个时候,“险且枕”,很生动的一个比喻。这三个字,你都认得。危险,而且那个危险像枕头,什么意思?本来危险,自然的,心就会有警惕啊,怎么让你的警惕消除,还让你觉得睡得很安稳?第一个,就是没有人看到。第二个,就是万一被看到,你有退路。所有的送红包,都是这样子送的。你千万不要跟他说:“我送你的红包,是刚换来的新钞,都是连续号码。”谁敢拿?对不对?而且说:“万一你拿了,没有问题,我们这边没有任何帐。”谁知道?所以险且枕,就把人心对于自然的险,对于人性的犯过错,他还可以一层两层的包裹、包装,让你的心防、你的警惕全部松懈。到社会之前,你就会遇到。所以不要随便签合同,背书更不行,就算父母命令也不行。

“入于坎窞,勿用”。因为到了六三,面对社会才警觉,不像学校,学校顶多被占便宜,到了社会可不是这样,是他犯法你去关啊!所以这个枕头,你看我的翻译,不太像字跟字的翻译,我直接翻译他背后的意思,要不然讲太多不必要的。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到了社会,“樽酒簋贰”。簋[guǐ],就是一种祭典的礼器,装豆子的。樽,一定是酒杯。就是小小的一杯酒,一点点豆子,两簋的豆子。“用缶”,缶是一种陶制的敲击乐器。最有名的,就是有一位敲缶的大师,秦始皇说:“听说你很棒,敲一首我听听。”那位缶乐大师说:“我活着,不是为皇帝演奏的。”秦始皇可是会砍人的,所以下面一句:“你要听我演奏可以,你先演奏给我听,拍一下都可以。”秦始皇被将一军,很不甘愿的敲了一下,他才开始演奏。我们现在有这种节操吗?我活着,不是表演给你听的,我的音乐就是我的生命。这个很厉害哦,我们听到,心里面点头,就恢复他,复兴文化是这样子复兴的。哦,那个古代啊,现在有比皇帝更凶的吗?这招我学会了,但不一定做得到。要有格,就做到。

为什么到了外面的险,他反而显示快乐?我确定这一卦就是文王,你等着看。被关了,一天到晚苦哈哈的,一脸仇恨的样子,他最后就杀掉你。还是自在,好像有一点酒喝就满足了。不然,“纳约自牖[yǒu],终无咎”。牖,就是墙壁上的窗户。我们现在的窗,在古代是指天花板上的洞、天窗,墙壁上的叫牖。约,就是绳子。从窗户接受别人帮助你的绳子,“终无咎”。你看他唱着歌,心很放松,满足于眼前的一点食物,你的良心还是要逃出去啊!你的中、中心、很中肯的心,不能装这个装那个。这边有一点策略、战略,很高的战略。我也不能苦哈哈的,我也不能说没有关系、我更乐,不行!你不随着他的指挥棒起舞,你做恰如其分的一点点。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

注意看,到了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这个祇,另外一个版本,下面可能有一点(祗),这是两个意思哦。祇,在这边,应该是指注解里面第一行所写的但、适当,白话就是恰恰、仅仅。坎,自然人生的危险不会全部是满的,不会一辈子都在危险中,没有这种道理,关你的人也会死掉啊!我记得经国先生过世的时候,陈映真写了他在新店政治监狱的事情。经国先生大年三十的中午,会到政治监狱陪大家吃饭。吃完饭,他不急着走,就在中间走廊一直走一直走。陈映真把它写出来,我看到了。“我老爸关你,我不能放你,至少最重要的一天,我来陪你。晚上年夜饭,我中午来。”所以经国先生是有他自己的思想,他自己独立的分寸。但他太高估他父亲的权力的老关系,这个是很遗憾的事情。不会一辈子都是危险,“祇既平”,恰恰,你就做那一点平平常常的事。我特别引了《诗经》“祇搅我心”,搅乱了我的心。《史记》说“祇取辱耳”,恰恰这个事情让我自取其辱。他做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意思是有的时候会碰到,明明是王者的文王,却被关起来。没有关系,我们就做那一点点恰当的行为。

上六:系用徵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可是危险也不能推到极处。上六,“系用徵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徵纆,在古代有“纆徵”两个字,指的就是井索,比较粗的麻绳。寘就是置,放在有荆刺的树丛里,古代这个就是关人。上古,最早的时候关人,第一个就是有刺的树丛里。像台湾的那个刺竹,作为家的围墙,也经常看到。新竹那一带、苗栗,当时都很凶悍,但是那个刺竹很难穿透。当然也有关在石片做的牢房里,那个比较严重。最严重的,就丢到井里面,你出不来,很可能就死掉了。我去参观故宫,那个专员就带我去看珍妃被丢下的那个井。我走到那边毛毛的,还没有开放,没有修,旧的。当时那口气,说不定还在那里。我不知道有没有想太多,我对历史的真实感,有我自己的判断,但绝不要浪漫,免得吓死自己。

你再看一下翻译,也有几个重点。为什么在危险中,你还是可以德行呢?因为德的心可以悟通,德的行为可以做自己、不空待,所以下面的彖辞可以悟通。反过来,你不要失信偏执,失去对人间的法则、外界的信任而自己偏执,就是孤愤、偏颇、偏激。还是很积极的面对他,一个就是阳刚精神的振奋,第二个就是你心神的挺立,终究可以走出这个险境。换句话说,任何时机,不妨害你的躬行,就是做自己。这个,法兰克在集中营里面有提到,要不然他的心理学出不来。他就是面对这么多惊慌的人、每天被烧媒气的人,他发现有人从容赴义,把最后一餐交给要饿死的人,高高兴兴的进去。这个不是装的哦,我们现在讲的轻松,最好不要遇到。你去看法兰克的书,他有提到,在绝境修炼更彻底,对生命的解悟,至少那时候非常得力,所以绝处逢生不是空话。至少你还有一颗自主的心,可以回应绝境,到底要惊慌而死?或者从容而死?还可以决定。【评:视死而归,从容就义,这是真坦荡,真洒脱!】

在彖辞里面,他讲了三种涉险:天地的险,山川的险,还有王者、一个有公职在身的重要的公,他怎样利用这些险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初爻,自己内在的二度之险,我举了三个。惧怒,因为一恐惧,会爆发愤怒:“为什么让我受到这个?”第二个,侥幸:“应该就过去了吧?”不见得!台湾的过渡时期也未免太久了吧!一个权力的拥有者不会自己释放权力。在这一点上,国父说要靠民权争取,所以当我看到经国先生真的还政于民,他本来可以安排他的舅叔或弟弟,没有,他真的没有。这个,是我们会在心头感念他,但是我们辜负了解严。“信仰飘零,自由无声”,就是开放后的写照。

第三爻,快要跨入社会,你看第三行,充实求学的时候,不要进入“用世”的危险、社会的习染。我记得很清楚,有些大学生提早跟社会挂勾,在学生运动中去串连记者。记者是谁啊?他以为可以玩记者,结果被记者玩。这个都要小心。比如说,我们是要常常去看看老人院、孤儿院、病院,但是大学生不能够天天做慈善事业,要把自己锻炼成更有用的人,不要提早用世。所以我看到现在大学就像社会,连迎新办活动都像社会晚会一样。听说现在宗教团体很会办晚会,这个都要小心。因为社会那个世故,尤其历史的世故,不是你能够想象的。可能在用这些世故的人,他自己都不知道。

第五爻,天然之险,不会一辈子全是险,但人意气用事,却会。一旦爆发,你看,现在一点点小事都可以杀人,就是因为人的心是自主心,这个自主心一旦爆发,他什么都不管。整个文化要教的,就是这颗最厉害的自主心,怎么面对生命。别人气你,结果你伤了自己整个生命,这个就是没有教育。王船山特别提到,不要跟铁窗拚。我不太清楚这句是王船山的本文,还是毓老师的白话解释。总之,用心不要险上加险,适当中节的平平反应,才无咎。这个里面,牵涉到要不要跟别人打官司?要不要跟别人结仇?你最好对于人为的一套少管它,你要去管它,自己的命都没有了。当然也不是随便让人家欺负,是不是?有底线。有没有违法?有没有违反习俗?甚至伤我一点,觉得可以过去就过去,要不然气半天,他都忘记了。被伤到的人在生气,天下最不公平的,就是这个。谁造成的?自己这颗奇怪的心。

险卦,就在处理这个自己内在的反应,很强烈的,千万不要一发不可收拾。好,先看下面的《德简日》。老子说“心使气日强”,也就是意气用事,所以气有先天的气跟后天的气。庄子所谓“听之以气”,是最高境界,那个气是先天的。只要看你的呼吸变化,还有看你现场的气氛,大概就知道有没有进入状况。太强的话,“不道早已”。所以现在逞强,很不好的习惯。一拼,这一身伤,别人也伤。不懂得道,就会斗气;耍聪明,就会发狂。这就是老子讲的“不知常,妄作凶。”妄作,自主心好像是正确的反应,其实是妄。说起来有点奇怪,就不要跟人生气,相信吗?这个结论很奇怪,一个不讲话的人,别人不敢欺负他;开始扯,你就完蛋了。你一句,我一句,越来越激动,最后就动手。既然已经动了手,就拿椅子了。一点一点陷进去,自己控制不了,老子就在讲这个,所以这一卦是文王出险的心得。“处险的精神在:人不自乱自毁,难!”毓老师讲的。我当时看到这一句,心都跳起来了。【评:现在的人普遍戾气重,怕吃亏,不示弱,时时要维护自己,争强好胜,可怜!】

自毁,我再跟进一句:“内不怨外,外不激愤,二五之位中德也。”所以中爻、中道、良知,是有这个度量。要吵去跟上天吵,人(大家)都是口头上的,不要太计较。我是建议——回一句话就好,不要回三句。三句,就是一句比一句重,只要讲到最关口的那个,比如说:“我看你现在心情不好,我不跟你吵。”自己都没有曝露哦。是真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真的很怕讲话,更怕吵架。吵了半天,他都忘记了,我还在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