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春期”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搞”、“青春期必然叛逆”、“青春期就是人生必然经历的心理黑暗期”等等这些表达,是我们常常听见的。

我从不相信这些话。

从2009年担任华德福小学一年级主班老师至今,已有十五年教学经历,而过去的八年时间,我把我的工作对象锁定在青春期的孩子(13岁-15岁),其实后来有了草原班和各种共学活动,也常常与16-18岁的孩子工作。我从来不认为“青春期”是个麻烦,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做许多了不起的事情,比成年人更有勇气和创造力。所以,我赞成:青春万岁!

但的确有不少孩子和父母,陷入生命成长过程的黑洞当中,那么产生这些“麻烦”的背后是什么?我想,首先父母大人们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

我一直认为,父母“志于道”,孩子才真正能“志于学”。昨天随笔谈到,夸父班其实门槛不高,若说有门槛的话,那就是孩子的意愿和父母的成熟度。绝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格并没有建构成熟,所以很难对青春期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陪伴。

那么什么是成熟的人格?这也是我常说的,在成人之前,必须建立恰当的“生死观”、“男女观”与“成败观”。所以,成人朋友都可以扪心自问,你自己过了这三观么?

清明回老家,每日在餐桌上有各种聊天,听这些平日很少见面的亲戚、同学,聊起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各种议论,我们会发现,当今能对青少年人格引起正向影响的大人太少太少了。连那么优秀的国防部长、外交部长,高大的形象一夜之间就能坍塌,更别说那些本来就“不可一世”的企业家明星了,“恒大”也恒久不了,“万达”也飞黄腾达不了了,而那些演艺明星呢,更多是坏的生活风尚的榜样……

人心惟危,世风败坏,孩子们向谁学习?

这个假期,我对班上个别新生和老生,重重敲打。家长朋友可能很委屈,我们对夸父班挺尊重挺向往,怎么还要为一点小事做“自我检讨”,有那么严重么?

我希望所有夸父班、草原班的父母大人,都应当小题大做,结合自身经历,对“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我期待看到每位家长的回复)。不要以为将孩子往夸父班一送,就万事大吉;不要以为孩子们成天开开心心的,就意味着她的成长会一帆风顺。——这都是思想的懒惰!

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不仅仅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而是包括对所有还未长成“大人”的人,都有导正的必要。

正好,今天学习易经讲记,到了《讼卦》。对《讼卦》的解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打官司,而是所有的争执和冲突。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否常常天人交战?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当中,是否常常会争执不下?所以,我对《讼卦》有一些专门的评注,请详细阅读,并静待您的反馈。今天下午,我会到地扪,也期待送孩子来的家长,我们在侗寨相见时,可当面充分交流。就这篇日志,我们可以专门开一次读书会。

感谢孩子们给我们深入学习的机会!

感恩所有的因缘!无限祝福!

参阅【王镇华老师《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与详解《讼卦》选编】:

【编者注:《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这本书的书名,尽管是突出“幼儿教育”,但其内容涵盖一个生命成长的始终。请仔细阅读这位卓越的教育家关于青春期的洞见。】

蒙特梭利谈《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

生理上变成熟、具有生殖能力,所有生理能力具备了,但“从心理方面的观点来看,这时期也是一段危险时期,诸如猜忌困惑、犹豫不决、暴力倾向、沮丧气馁,以及突然发生的智力衰退等现象,都是此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期待创造性工作,有“加强自我信心”之需求。人格特质敏感期】

“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是,青少年对凡事都充满期待、喜欢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并有加强自我信心的需求。

但当他能在现实生活里真正去体验自己努力的结果,便能建立起他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这也就是说,他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到答案,这种体验对孩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重要的。

【正义感、自尊心强】

“此时期正是青少年为成为社会化之成人预做准备,而须发展若干人格特质的‘敏感时期’,换句话说,此时正是他们发展正义感和自尊心等人格特质的大好时机。”

【强大到整体、历史:一种抽象的爱。“大地之子”,不求回报的“社会新生儿”】

“前一个阶段走出去面对四周广大的人、事、物,亲眼看见它们各有所司、各尽其责,所产生的社会情操,现在已转成对‘人’的普遍情操。他们可能同情且为受压迫的人示威游行。但一般来说,他们想了解整体世界人类的行为,包括过去的人。一种异样的心理使得他与众不同。他从探索他周围人的感受,过渡到那些未曾谋面之人的感受。这是一种抽象的爱。这种爱是无法报答的,因为它是指向看不见的一群人,而且他们的人数是无法想象的。”【评:其实,就是“天下观”。一个没有“天下观”的人,只会陷溺于自我的需求,是体会不到真正的“独立而一体”的。】

“从6岁开始,孩子才能接受德育的教学,因为6至12岁的孩子良心开始觉醒,他们有兴趣讨论‘对与错’的问题。如果在孩子12至18岁时激发他们宗教或爱国的情操,效果会更好。

【希望自己漂亮、美丽吸引异性,外表受社会影响;行为模范来自社会,运动员、明星】

“这个阶段也是产生尚武精神与使命感的时期。这些孩子很想直接地为社会效力,为社会认可。

【环境的适应力,经济独立/工作与学习,自助】

“文明的理想典型是:从自然环境中开展出来的文明,应该能提升这些‘社会新鲜人’的品质。”

“能够鼓励当今社会上因机器普及和大量生产而日趋式微的小型乡村工业。这种交易形态,对于保存旧时代的若干特质(譬如以简单事物即可充分流露个性),自有其特殊的效果。”

“我认为青少年可以打工赚钱。这话听起来可很俗气,因为‘钱’被认为是肮脏的。但是认真工作应该获得自尊,而且应该正确理解工作与金钱的意义。因为努力工作的酬劳是代表做了很有用的事情,否则只仰赖家人给钱,就如同寄生虫一样。追求自尊的他岂甘愿做寄生虫?在劳动阶级的家庭中,许多青少年都去打工的。你可以解释为他们是不得不打工的,因为有经济上压力。但我有其他例子说明另一种身份的孩子为了追求经济上的独立,他们是如何珍惜劳力得到的报酬。在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的儿子,离开家庭去自谋生活。最终人家发现他在爵士乐团工作。在这之前,他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他有汽车,想要多少钱就可拿到多少钱。但是每天只赚八美元的生活费却带给他更大的快乐和满足。为什么呢?因为他感受到自己人格的价值。他会持续留在乐团吗?不。但是在这个阶段,他需要社会历练的实验,以奠定人生的基础。 

但是‘工作’这个字在此应有特定的解释。所谓‘为五斗米折腰’,似可视为一种蕴含职业训练和竞争等要素的‘交易’。但事实上,工作应当是学习某些‘实用价值观’的过程;而工作技能的获得也不该只在个人的特殊专长上下功夫——这个道理不管在过去或未来都适用。”

“此一工作观念隐含着一个基本原则:工作本身远比工作种类来得重要。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唯一令人鄙夷的事,就是没有工作。我们必须了解,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其存在价值,不管是凭劳力或脑力的工作,能成为别人的工作伙伴,并且对工作性质有透彻的了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青少年的两大需求:一是在此一艰困的过渡时期寻求生理方面的保护。二是对自我即将进入社会扮演成人的角色做好心理建设。这两大需求也正是对这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课题。”

《讼卦》: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有孚”,这个“有孚”,是一定有一个发生的真相,懂了没有?我们已经学会了大自然是已经发生的事,那人做的事,电视的广告说:眼见为凭。小心!还是假的。是已经发生过的,是事实,他也许永远不能呈现,但他是真实。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打官司,打到头发都白了,还要打,一口气下不来。我希望你读完易经的讼卦,下来比较好。

“窒,惕”,两个字。窒息,就是一启动、打官司,劳民伤财,随时提心吊胆,怕输。输,还不只是钱、身体,主要是面子。惕,警惕不要陷进去,他会像窒息一样的感觉。“中,吉”,什么意思?还是中道,就像我们刚刚讲的,不管你们两个斗得再厉害,两个都有主体。为什么可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怎么退一步?退到哪里去啊?搞不好一退,后面是悬崖,当然我让你先死。如果退一步是中道,你有主体,我有主体,退的人让人更感动,不是吗?这就是易经的用字,你能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吗?我连翻译都翻不出来,我告诉你。

最后,“终凶”,打官司打到最后,一定是坏事一件。有没有例外呢?唯一的例外,“利见大人”,因为大人才把事实打得开。注意包青天,是中国老百姓最渴望碰到的人。我不知道你们看的包青天,是看哪一出?演得实在是刻刻板板的,就是等平反以后。但是“不利涉大川”,你不可能用打官司的动力去做一件大事。古时候就把跨越大河,比喻成人生大事。这里面,内卦第二爻,就是最标准的“刚来得中”,他是阳爻,又在中的第二个位。我们已经读了很多卦,都在赞美内卦要阳刚一点,外卦要阴柔、要顺一点,因为外卦已经走入现实社会。【评:常言道:“外柔内刚”,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不利涉大川?因为“入于渊也”,就是陷到深渊里面去,还不只是一个洞,这个洞想办法爬出来,深渊啊!庄子说,两个人吵架,各是己是,各非人非。最让人生气的,就这八个字。反正一吵架,都有问题。事实有一个吗?那一个已经不见了,到最后都是意气之争。是非合不拢,指的就是讼事。讲自己对的地方,隐藏不对的地方;讲别人不对的地方,根本不提他对的地方。这个架,吵不完。在《大象》里面说,“作事谋始”,尤其打官司,跟别人结怨的事情,一定是一个不好的开始。不要开始,这种事,就不要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第一次就警告你“不永所事”,就这种事情没有结果,结果都是不好的。“小有言”,你才启动打官司,刚开始争执,有口角了。“终吉”,因为你马上警觉,马上停止,还容易。我后面讲的三种讲话,要注意了。“表达而不说服”,说服别人,太狂妄。谁说服谁啊?我这一生想想,没有。每一个人都认为我里面有神,我有我的自主心,你怎么可能说服我。我就一直点头,心里面在想才怪,你要说服我。第二个,我也做不到,“校而不辩”。别人讲错了一个话,纠正一下,但是绝不再纠正,因为再纠正,就开始辩论了。这个是真正讨论会的精神。我只要看到讨论会在耍嘴皮,用孙子兵法斗来斗去,我就不耐烦。第三个,“更不用兴讼”。下面的<古>,就是古时候制礼作乐,目的就是无讼。【评:这句话特别值得重视!圣王制礼作乐,其目的不是为了莺歌燕舞,营造和平的氛围,而是转化对立,呈现群性之美,不同而和,将矛盾化为无形。实在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也。过上礼乐生活,用在针对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就意味着是用来转化一种生命能量,从短暂的性冲动、满足下半身的生理快感,上升到一种持久的创造力和精神愉悦感。】

《论语》里面,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聪别人是非、公不公平,我跟别人一样。“必也使无讼乎”,就是我要的是制礼作乐、文化。文化的目的,打官司都不去了,就给人家占点便宜,又有什么关系。进一步,“内自讼”,倒是要的。要跟自己打官司,但是自己会假装没事,你知道吗?最好回家,自己哪里不对的时候,马上追究到底。如果你已经养成对自己特别善良的话,自我感觉一定很好。毓老师讲这点,也讲得很彻底,内自讼。真正知道事情,“事知是非”,你真的知道事情的是非,在中。有一个现象,不在攻防厉害,也就是你跟别人,甚至争吵、甚至打官司,你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你相信对方也是好人,他也是善意,那你去打官司。你做得到吗?你做到,已经不必打了嘛。这就是文化的逻辑,跟我们一般人想象的意气之争,不一样。如果你打官司,心里面已经没有别人了,非要你死不可,那你就完了,“终凶”等着你。一开始要争吵,可以。出于善意,出于生命的“伸展”的那个“伸”的意思。结果两个人口水都用干了,是非还没摆平,那还不如不开始,留点口水,彼此喝茶,还加深感情。我这样讲,逻辑通不通?不是我讲啊,是古人讲的。我们早知道,已经省很多时间了。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九二,“不克讼”,打官司,你是办不到的。“归而逋”,逋[bū]就是逃亡。“其邑人三百户”,因为这个地方多少牵涉到有利益,甚至政治性。你不要随便跟公家打官司,你要回到自己的村子。换句话说,自己的村庄是熟人关系,他没有人祸。只有在陌生人的都市,才有偶发的人为的灾难。比如说你在金门,出租车如果做坏事,大家马上知道。台北三万辆出租车,做一个坏事,就没事啊,你也不认得我。小心!这个内外之际,你在陌生的环境,尤其跟利益、政治性相关的,那个是人祸。如果有冲突,回到自己的村子里面,就免去了人祸。“无眚”的眚,就是人祸。所以九二强调,“中”不能忘记。整个生命的生,就是善意,怎么吵,就是人心对人心,不要忘记天然的生命、善意。你可以说,看在老天的份上,人少纠缠折磨。【评:讲得多恳切啊!不过,善意也不要被践踏,所以不能做滥好人。要贞且明。“天水讼”的这个象,用在描述青春期的危险,十分贴近。青春的活力,意味着刚健的精神,但由于孩子的人格不完善,很容易将这种活力用在危险的方向(性与暴力)上,而孩子内在的天人交战,比如手淫、看色情图片和电影等,孩子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但又停不下来。】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室。无成。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室,无成”。旧德,就是你这个俸禄是世袭的,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很正,国家制度如此,但是依赖性一养成,很危险。又骄傲又懒惰,危不危险?这种人,“或从王事”,“或”就是你可能会碰到真正该做的王道的事,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他做不成。因为比起他得到这种俸禄的老祖宗,他差太多了。别人是真正有德行,而他是祖先有德,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遗绪而已。反过来说,我们要吃世袭的俸禄,你的自我要求该如何?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古人,虽然世袭制度很有间题,但是他还是有一个公平的要求。【评:对应青春期的孩子,用传统道德进行引导,有严格的管束,是必要但不充分的。传统道德引导带来的好处是孩子安分守己,不会胡作非为,但由于不是孩子内在生起的自觉,所以,并不稳定。孩子将来并不能真正做到“中孚”,反而容易成为刻板的、失去活力的人。】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二已经“不克讼”,九四还是“不克讼”,因为九四通常打官司,都跟他上面的主管打。“复即命”,这个话很干脆。复,就是回来。即,就是救自己的命,你一定要回到自己,才能保命。“渝安”,你要变。换句话说,第四爻刚跨入社会,学校学的跟社会做的,落差太大,所以要注意适应现实。但这边,我就很紧张,因为我的笔记上面写着“变德”,变化的德性。我找不到一个不危险的字来用,所以我把“变德”打括号。是要变,但绝不是把自己的主体都改变去适应现实,几年事情做下来,自己也变成红尘中人。【评:所以“主体”的建立,多么重要!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必须将外在灌输的道德,转化为内在的信仰,不是信念和认同,而是慧命里面长出来的信仰,真正的本分。有了这份诚,只要看她的眼神,我们就能知道是真成了。六位女性大人“大美成人礼”上,这六位大人就是真正“成人”的典范。】要怎么适应呢?我很注意这件事情,就你可以用体制内的办法做通,也可以啊。但这样子,是不是一定牢靠?不见得!因为关说,因为利益的压迫下,整个台面都是我犯罪、你去关,不是吗?我请教过一位斗六镇、三任镇长的秘书,我劝他写《政治论语》。因为谈着谈着,我发现他公务员的苦处跟他的智慧,很够。比如说,镇长交待他做违法的事,他说这个于法不合。镇长说没办法,议员来委托的。他就跟镇长说:“你叫那个议员给我一个合法的根据,我可以做我就做。”就推回去了,你知道吗?结果那个议员呢,利益很大,就一直压,他就一直过不去。没有那个道理啊,到时候是他去关。很简单,你给我一个合法的根据,甚至你要改一条法律,也可以啊,是不是?你让我不会被关嘛。做了三任镇长的秘书,他就这个原则。我现在只能讲出一条,他懂得行政系统作业的合理跟不合理,我就劝他写《政治论语》。我觉得经验,尤其是干练的公务员的经验,是很珍贵的。很多公务员,他只是一个 routine 的过程,一再重复,他讲不出理来。因为讲道理,是另外一番工夫。可是这位秘书长,他很能讲,他现在就是到处去讲《论语》,到处去讲传统的经典,很棒的一个人。

所以九四,就是下级公务员要注意的,“渝安”,变才能安。但我刚刚一直盯住个变,不是失去更大的主体,而是针对制度,或者改制度,或者这个制度融通的空间有,你去变。当然最高明的人,是把主管的价值观改变。但你要想想,能不能说服主管。我这一辈子看到的例子很多,脑袋好的人,他还真好,他借钱给别人,别人还不出来,他要想办法让对方赚钱,然后赚的钱还他。就是我哥哥,台大法律系。我说:“你怎么这么苦啊?”他就是读通韩非,做得到,真的。我不干这个事情,钱就是我的命。你口袋的,跟我无关;我口袋的,就是我的命。我如果没有这个钱,我就没有时间,我就没有我的生命。钱的主观性很重要,要不然,人比人气死人。钱怎么比?

九五:讼。元吉。

九五,“讼,元吉”。这就是易经,他肯定中,连讼的时候还是大吉。注意我后面的解释:大才能吉。大,就是拉得开。而且大以后的那个开始,我刚刚有引用到这个解释,有善意、有生意,当然结果是吉。“元者,善之长也”。易经《文言》里面讲的很清楚,以后看到善,都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慈善事业,是指整个天道、大自然。止于至善,善,一定要从整体大生命来谈善。单纯的一个行为,你就说那个行为是善,而不见得对整体生命是善,这个分别很重要。尤其不要因为别人做的两三件善事,就说他是善人,这个称呼太过分。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可以制作形象,那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也不太习惯把别人叫菩萨,但我习惯肯定人人有主体,主体不比菩萨低吧?是老天爷的心跟老天爷的身体,构成你的人格主体,这样的肯定,我看是份量更重。【评:唯有经过真正的生命实践,体验各种沟沟坎坎,苦辣辛酸,尤其在情感方面实现超越,“下学上达”,那才是真正的独立而一体,元吉,无惑。】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到了打官司的极致,上九,“或锡之鞶[pán]带,终朝三褫之”。或,就是有这样的情况。别人送给你的鞶带,就是穿的朝服,腰部的那个大带,那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终朝三褫之”,褫就是夺。我查字典,还有一个解释更有意思,就是拕。鲁国人把衣服拿掉,就是拕。不是脱衣服的脱,是提手旁的拕总之,你这一个鞶带、朝服,是靠吵架争来的,没有荣誉可言。等待别人有不平之心,在一次朝会上,又举发你不公的事,一来一往,三次。真正的荣誉,会患得患失吗?不需要。所以讼卦,给我们的警惕很深,连结怨都不要。我觉得很多事情,不要单方面作认定,还不如直接问本人:你有没有这个意思?痛快一点,错就道歉。不要每个人肚子里面,自有自主心,这个最惨,他会认定,而且可能对方早就忘光了。【评:面对过往所有的相遇,唯有感恩,不怨天,不尤人,这是真正的成熟。只是尽其性,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多么健美的灵魂!青春万岁!】

后面两卦很重要,文明是什么?文明受伤了,你怎么办?要有马壮精神。课后的心得报告,就是主体位在道家,用的名词都不一样,都叫魂。这个(体),万物的生命体,有生命的魂,但是又有物质的魄。你就记住,道家把这个(主)叫作灵的魂,这个(体)叫作生命的魂,会让他生命长出来、活下去的那个,叫生魂。然后位呢,精神的魂,是你自己活出来的。我觉得太复杂了,我讲的都是直接了当,从老天爷赋予我们的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