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4年4月3日星期三
昨天下午,慧安老师发来她关于第二届青少年礼乐共学营观察记,很赞叹!像诗一般流畅的文字,充满善意,没有任何掌控!经慧安老师同意,现隐去孩子的姓名,转载于此,供大小同学们参考。
教育,就是慧命相续。不见慧命,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THR同学】
他看似十八岁,但内心还是一个非常单纯又简单的男孩,其实换个角度,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实在是难得的,保有一份赤子之心。很记得第一周过后黄老师与他面谈,也感佩黄老师如此的纯粹,没有所谓固有的规矩,就是看到孩子,并在可能范围内尽力支持到,因此有了“同意你使用手机听有声书”的决定,那一刻,他几乎是从椅子上半跳起来,他那长长的刘海都挡不住眼里的光,真是一个纯良的孩子,要的实在不多,只是陷在了自我保护中。从那之后非常明显感受到他的开怀和友善,他间或会自己在篮球场打篮球出出汗,在凉亭那里安静地坐着听书(被告知不可以一直窝在宿舍),做公区值日的时候非常认真负责,厨房值日也主动到位,甚至在广播剧的第一节课他举手领了一个角色(尽管后面申请了自习,这都是允许的)。他是可以笃实做事的,对外界也并未隔绝。
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周边成年人的信心和清明非常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大人也要把自己的心量充分展开,天地间如此开阔,怎会容不下小小的你我他,拥抱生活中的种种发生,直面化解那些累积的过往,孩子自然会感到备受支持和鼓舞,总能找到他最自主且自在的位。
【2、LHX同学】
这是第三次见到HX,也是第一次较多的接触,之前的印象更多在妈妈身上,因为蛮明显,妈妈更为主动表达和更有掌舵意识。这次共学营能够独立地纯粹地让孩子与我们在集体中生活,特别好。鉴于HX已多次参加我们的活动,更为熟悉,这次她担任D组组长,总体来说,是一位负责任的主动担当的孩子,能够沉下心投入生活,乐意接触新事物,也很懂得自省自明,帮助他人,整个共学营,她适应得都不错。
她生性朴实,其中也有几分不自信,因此也容易让自己委曲求全。其实,无论大人小孩,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天的孩子,都可以做大人,都可以安四方。知道她有在学习戏曲等技艺方面,除此之外,更建议多磨炼心性,将精神挺立,正气长存,将来面对每个生命阶段的到来,才能从容不迫,进退自如。
祝福!
【3、LNR同学】
从第一次线上面试就对她有些印象,貌似温顺又透着一丝逃避散淡的青春面孔,屏幕的角落还有一位一直看着窗外站立着的父亲。这次父母一起来接她,面谈后让我对这个生命这个家庭有了更立体更亲切的认识。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蛮灵敏的,也有能力,然而表现出来的不敢和不愿,不可置否,有其先天及后天成长过程中的发生,但跳脱种种复杂意识丛林和现状下的无奈无力,我们回到个人生命的源头,首先要自问:“你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做好准备面对生命不同阶段的到来吗?”;终则有始,父母能够陪伴的旅程实在有限,孩子对这份毫无保留的善意当心怀感恩,要把刀刃向内对准自己。一个成熟的人就是“愿见,无由达。”相见不讲废话,不做多余的无谓的扭捏,就是冲着生命的成长,珍惜每一次机会,肯定内心的那份良知,肯定上天的护佑,“最聪明的人跟谁都能学到东西”,“真正聪明的人,看别人做错,自己就不会做错”。
回到家中,好好生活,慢慢沉淀这一个月的时光,希望有那么点滴对孩子有所触动,有所收获,能助她将心怀延申到足够大的天地间,勇敢地投入大生命的河流,挺立于世。
祝福!
【4、HLC同学】
对LC上次来访学没太大的印象,这次倒像是第一次接触,怎么形容呢,一种太像体制内女孩的感觉吧,没有多么原则性的犯过错,却也没有自主的意愿和自我约束的力道,对我们所提供的环境感触不大,难免有些可惜。我每天总能从日志摘录王镇华老师《易经的中道》里得到应证,今天也不例外——“不拯其随。其心不快。”就会想到一些孩子,跟着起起伏伏,救不了自己,自以为聪明,“心都会发狂的”。时间一天一天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萃,萃取,是蛮美的,把精华累积整合,很精准。LC上次访学加上这次共学营,已是挺难得了,要是有机缘,能够真正沉淀一下,真正向内思考“我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阶段我的关注点在哪里?我都是怎样做的呢?”,而不是轻飘飘说一句“我很想加入”。感恩你的父母,给你提供宽松的可能性,不过也得是真的愿意改变,我们才可能帮更多。
唯有祝福!
【5、ZGL同学】
她是一个蛮有灵气的孩子,刚来的时候蛮活跃,包括交朋友或者试探环境,这都是很主动的表现,在主课及话题观影讨论深入一段时间之后,又感受到她有所变化,回到自己,与自己工作,眼神也很让人放心。人一生可能都很难遇到一个按着自己喜好来的群体,如何在其中独善其身,又不至于孤独,甚至有所融合,GL跟WD这对好朋友应该都有所体会。
祝福GL,认出了天地万物的大生命,就用最普通的心,不自欺,不敷衍,跟觉知、德的心在一起,多磨炼心性,将精神挺立,脚踏实地迈开步吧。
【6、WD同学】
作为女性助理老师,对WD印象深刻,刚与父母分别就来初潮,她在共学营里年龄偏小,但我们也看到每个生命都是现在年龄加上无限长。确实如此,她身上就有股安定和正气,尽管面对初潮有些许慌张和无措,除此之外整个月下来,眼看着她愈发成熟和稳定,对安排的课程都充满兴趣,对他人抱着善意,分组讨论积极加入,很有活力,有向道之心,愿意去触碰意识底层和人类命运的问题。别小看了自己,小女子也是大人,她是有这样一份难能可贵的英气,勇敢投入大使命的河流,“把天下苍生的命运装进自己的心胸,你就走在大人之道上了!”祝好。
【7、ZHY同学】
A组组长,刚刚抵达便开始进入角色,第一周便经历了厨房值日,不容易的,所以整体来看,他适应得不错,乐意配合,亦有主动,就像他面谈时候提到:“在这里学习不是应付过去就算,而是主动学,想掌握。”这就是很好的开始,闻道即行。首先学习放松,感受到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某种乐趣,饶有兴致,如此便能自如游心。
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忧,成长这件事,简单又复杂,不能仅仅用世俗的价值观去引导,赤子之心难能可贵,不要太早就把孩子搁进大染缸;人生就像大草原,是可以很开阔的,“把天下苍生的命运装进自己的心胸,你就走在大人之道上了”,HY是有这个可能的。
【8、WDR同学】
现在回想起白白净净的DR,还是有几分不忍,孩子质地很纯良,对生活也有他的小确幸,可惜失了心气,丧了信心去面对自己,凡事就只落在了个人的觉受里,很是不容易。真正的自信得从生命里面长出来,真正实践,不假外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在大生命里中行独复,父母能够陪伴的旅程实在是很有限的呀。
这次在各种拉锯中,不知道他过后有没有去细细沉淀。成人有时候也只是在年龄上虚长几岁而已,心智的成熟或不成熟是不分年龄的,人世间永远是复杂的,但“我”可以不失赤子之心,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其实也不难的呀。无论是成人和孩子,都当有一杆子捅到底的勇,才可能突破意识丛林,来个大反转。
这些都得有个前提——自己愿意,我们才可能帮更多。有此缘分,十分难得,唯有祝福。
【9、LYC同学】
冯刚老师在玉泽园上摄影课那几天,是YC最欢喜的几天吧,看到他不断跟老师探讨,追问,思辨,这是他喜欢的方式,相信他也是有收获的;不过作为助理老师看到,他遇事懒洋洋甚至躲开,不知道跟家庭是否有关系,总之恰恰需要的是回到实践中,就在每天脚踏实地的劳作、身心投入的学习、与人为善的生活中,扎扎实实地在眼前的事情里磨炼心性,这需要他对自我有更多的觉察,自觉,觉他;真正的自信就是这样从生命中长出来的。
父母能够陪伴大男孩成长的日子实在是很有限的,大男孩终究要面对复杂的人世间,对自己负责,今天日志里提到一田学长的这段话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人害怕孤独,其实也是一种懒惰,总想找到一个特别懂你的人;其实,永远不存在那么懂你的人,你只有独自去面对无尽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成熟。”
祝福YC!
【10、ZJY同学】
你们都不知道ZJY说起话来跟看起来多么不一样?!我太喜欢听她交谈了,尽管只言片语也特别让人欢喜,还挺响,有力量,友善宽厚得很。尽管整个共学营期间,她都尽可能让自己表现得足够不主动足够抽离,但就冲着第二次前来,她对这种“宽松”是有向往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她的优点,在每周高频出现的面点制作现场,总是会有呼唤她“救场”的画面出现,她义无反顾,很自然地就化在集体里,这种画面特别让我感到温暖。没人是完全孤立的,亲民不需要太多的证明,就是那一刻的灵光耀动,备受鼓舞。
不知道她到底是经历了哪些,有时候也是会好奇的。引用黄老师曾经鼓励同学的一句话:“一个如此普通、卑微的“我”,其实并不那么平凡;那个活在我们心头,与生俱来,不生不灭的‘不平凡’是什么?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参悟!”祝好。
【11、FQY同学】
作为第二次参加共学营的老学员,他薄弱的环节明显,却也可圈可点,感受到他对成长有份渴望,尽管现在可能还不太清楚到底夸父班在做什么,对每天所接触的感悟不太多,但难得有此缘分,青少年就该如此,有此活力,无限可能。要感恩你有开明的父母,愿意支持你向道而行,希望你能够收获刚健的精神,生活学习不离“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有了对明德的笃行,心量打开,就放开了活。
【12、LZA同学】
LZA第二周之后勇担组长一职,很有共学营老学长的姿态呢;很记得在广播剧课堂上,他演一位大娘,领着孩子来找咱阿宝家算账,举手投足的流露,让我都惊艳了,生命的背后是什么?每颗心都是漂泊的灵魂,必须要像万物的生长,每天向阳而生,长成它该有的样子。生命的教育就是这么直接。孩子很孝顺,有着非常难得的体贴入微的灵敏,内心有着很柔软的和解气质,自然能够引动他的良知义行,相信他定可好好活成他自己。
【13、DKJ同学】
很不客气地说,他身上是有客家人那部分的朴厚品质呢,看得出来他成长的条件不错,受到颇多的照顾,家务不甚擅长,却也保有一颗纯粹的好奇,向阳而长,这个月的共处很是愉快,“生命的法则不是可以立竿见影”,这句话送给KJ的家长,也为孩子高兴能够拥有如此开明的父母。生命是多元立体的,正如今天日志里“田获三品”黄老师点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发奋好学,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如此笃定地投身大生命的河流,尽性而活,KJ是有这样的可能的。无限祝福。
【14、WZH同学】
刚刚去查了“晗”的寓意:晗,欲明也。还是蛮贴切他名字的状态,他很内敛朴实,在人群中不声不响,也有主动补位,尽管很多时候有些不确定,不自信,可贵的是他是贴近生活的,很乐意在人群中美美与共。其实,立了信,信人人都可以接天接地做大人,便可安四方,活出精彩的人生,而不是生怕落后,生怕被淘汰,受尽委屈的弱态。祝福ZH!
参阅【王镇华老师《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与讲解《井卦》《困卦》选编】:
【编者注:玛利娅·蒙特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罗马大学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请仔细阅读近百年前,这位优秀女性关于现代主流教育问题的评论。然后,我们就可以体会为何王镇华老师如此重视她。古与今,中与外,男性与女性,在“慧命”这个连接点上,从来就是可以会通的。】
蒙特梭利谈《学校制式教育的问题》:
“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活着却是能够读书的必要条件。”
“他们能够‘自我控制’,也因此而能够免于别人的控制。”
“被服侍的人其行为是缺乏自制力的。缺乏自制力与无助的状态是并行发展的。愤怒往往伴随怠惰而生。”
“无法服从自己的内在引导的孩子,就不是一个开始迈向遥远而狭窄的完美之路的自由人。他仍然只是个屈服于表面感官,任环境摆布的奴隶。”
“在今天都市化的结果,大家坐车的机会多于走路的机会,人变得懒惰。生命被截成两段,运动的时候运用肢体,而读书的时候运用头脑;生命必须是整体的,尤其是早期孩子在建构他人格的时候。”
“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拓广而非限制教育的范围。因此,我们所谓的革新,正是对文化的扩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良。……专业训练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应该被列入严谨的考虑之中,但是它应该只是成为社会一分子的实际方法和手段,而不应该牺牲个人的价值观和对整体社会的责任感。”
“人的个性应该被教育成能面对不可测的未来,而不只是能应付可预期的状况。”【镇华老师点评:君子之道,费而隐(《中庸》)。1、德则简;2、台最累。】
“人类必须汇聚所有生命价值与能量,尽量发挥它们,以作为自身解放的准备。互相争斗,企图压倒对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人’为唯一目的,提升人的价值,解除他自作孽的枷锁,使他免于陷入疯狂的深渊。彼此仇恨、敌对是指人类在自己产品前的无能,是指人性发展的停顿。要战胜它们,人类需要采取行动,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本应带来财富与幸福的环境。——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变革,人类必须提升自身价值,不再沦为自己所创造环境的牺牲品,而应成为它的主人。”例:户外游戏、韵律体操……“这一切的方法都只是对一个被曲解的生命的反应,对于生命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它们就像娱乐一样,并不属于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从事这项重建工作的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为动力,它远比某些政治抱负宏伟,因为后者只是以某些人类群体的物质生活为目标,以改善他们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与贫困的社会条件为动力。而我们所谈的理想涉及全球:其目标是全人类的解放。再次说,在这条解放全人类、提升人性价值的道路上,需要人们付出极大的耐心。”
《井卦》《困卦》德简曰:
挖井过程:一、选对点,挖到底。二、取用不尽。三、分享不估有。四、自养养人。道也一样,人生的生命过程,一如挖井,得之也自育育人,那是无失无得,“善意满人间”的一种成就、正果。
今天要讲井卦。井卦,可以说就是王道的事情,最具体的一件人为的事物,但他直接就可以呈现具体的王道。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情境。前面四卦,主要是谈人这颗心不简单。怎样化简单,必须自己去勘破他,否则人生自己就会把自己搞到不堪承受。目前的处境,就是堪忍,结果自己还乱用心,后果就是受不了,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在这个之前,我们说了很多次,易经就是中道看人生六十四种状态,而中道就是要一次全部面对生命的现象,不能分期付款,不谈次第,整个就在你的心头跟眼前。
为了讲这个,我们必须温习一下。上面是人(心/台),下面是天(主/体);这个是内(心/主),这个是外(台/体)。这个文化,好像大家一天到晚在用,其实僵化的,跟几千年来一线香仍然是活的,不一样。传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可能是历史上最低的时刻,因为老百姓自己都不向往,没有比这个时代对文化这么没有信心了。位,就是你知道主体以后,你的生命定位,主要是看实践,而不是看知识脑袋。【评: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困境,也是现代文明人的困境,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契机。不是商机,不是国运,而是生命的大消息。】
我们怎么一次就把这个都看清楚?大家都知道这两个的关系,你跟你内心的天赋的天心、圣灵、佛性,都是祂,必须大分大合。祂就在你心头,一用,就是你自己。你敢把祂释放,有可能就是觉知浮现。这个搞不定,外面就复杂了,因为一到台面的现实,他什么都会用的。换句话说,都被他异化了。而整个大自然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经异化到他是我们获取资源、获取力量的一个对象,而忘了他已经走上不归路。所以大破大立,要肯定的是大自然是上天的身体,这个没有妥协的余地。【评:讲得多透彻!】
文化跟位,这个合起来,就是我们的慧命。最主要人的改变,就是靠文化的教养,跟自己的生命定位。这个要大开大阖,不能拘拘谨谨,必须整个敞开来。临终你就知道,每个时刻,上天的心就在现场。然后,整个大自然,你虽然用看的眼睛是异化的,但他还是他,不因人类而改变。所以这三个(心台文)要谈清楚,你必须懂得天命,懂得人类自己执着的命运,然后还懂得文化的慧命。【评:根本智和后得智,都应重视,不能偷懒。依法也依人,依义也依文,依智也依识,依了义也依不了义。只是个本-末、内圣-外王、究竟-方便的问题,不可对立,不可偏废。】
我们今天要看的,首先就是老子。老子并不是跟儒家所谓的互补,不只是这样“相反相成”,这样子讲太概念化。我越来越觉得老子,完全跟孔子是同一个方向,你读易经就知道,他们两个都从这边出来。老子他真的是传道人,孔子是传德行的人,这两个缺一不可。
中道,就是指主体。这个是德(主),这个是道(体),两个合起来就是中道,我们用一个“中”字来代表。中间这根棍子,就是德,祂是唯一恒定,跟觉知一样。整个自然万物,不是个别的存在,虽然各自得独立活,但他是一个大生命体、和谐。我们知道现在法国的社会非常重视协和,但是协和“和谐”吗?一大堆的妥协,一大堆的勉强,而不是那么自然。
心、主:知、不知
我们下面通通用老子的语言,把天人两层看清楚。首先,他说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知、不知),这是高尚的。台面上,都是不知假装知,有病。知、不知,已经把这两个讲清楚。人真的有时候会把自己搞昏头,我到底懂不懂?不要客气,绝对不懂。但是更不要不敢坐进那个位子,就是你有觉知,你当然知道。人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又是糊糊涂涂的不知道,有矛盾吗?用理性想,矛盾;用普通的心想,不可能。但实际上,就是用觉看自己的心,你就知道自己不知道。苏格拉底的伟大,跟老子一模一样,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他是最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怎么敢讲这种话?一点也没错。【评:真正的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台、道:欲、不欲
有关台面跟大自然,牵涉到“欲”、“不欲”。欲望,通通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爱好,但是人会选择、会局部膨胀,其他的通通不管。就他要的是欲,而真正你该面对整个生命不能割裂,他不要。我们这堂课之后,很快就知道要不要再来。欲不欲嘛,每个人都抱着一个目的来听易经,学到那个能够勘破命运的。其实我们都在教哦,但不是你要的,那就请便,不用客气。真正告诉你天命是什么,你反而觉得这个不是我要的。德是自明,在内心;道是自然,在外面。自明自然,所有的人,一切都有,就觉得太没趣了。如果你入心,真的到心里面,就发现这个是从亘古一直到现在射出来的心光,祂是一定恒在,所以搞清楚“欲”、“不欲”。【评:多么直接的提问:此生你到底要什么?】
文、位:学、不学;教、不教
到了“位”这边,他讲了“学”、“不学”,也讲了“教”、“不教”。我们现在的教育政策真的很惨,弄到最后,用了国家这么多钱,该学的没有学,不该学的学很多。小学四年级就要学四种语言,国语、闽南语、英语,还有计算机,一共四种,怎么吃得消啊?这个不用学,这个环境有,他自然就会。所以教育的执行,关键就这两个(主、体),这两个一不谈,你谈再多,无法定位自己。这就是老子,他能够把上下、天人对照起来,事情才是真正的清楚。
如何大分大合?在佛教,就是理跟事要二分,事无碍、理无碍,要分得清清楚楚。他的理,当然不是人讲的道理,而是冥冥中的天理。我们的文化一样,“理”一定是指道之理,而不是人的客观、建构主义的知识,所以我们是喜欢分天人。【评:故教育的头等大事,就是文中子主张的,要明天人之事。】我校了很多年了,最近大陆楚地挖出来的竹简,上面有一篇,就是天人之分。你不分,你合不起来,你搞不清楚哪一句是天呈现的,哪一句是人类自己掌握的。所以我们是这样子分,在我们来看,这两个(理、事)都是人。天从来没讲话,祂就是呈现生命,里面有德,里面有道。有了道以后,道法自然,那个法是从道出来的。你根据道跟法,整理整理,那个理才会浮现。所以我觉得理,是在很后面的层次,事情就是落到台面现实。以后你要特别注意,一落到现实,都很无奈。本来生命很简单,一落到现实,开始复杂。这个(主)是觉,这个(心)是心,但他是自主的心。要分不难,但是使事情复杂的,就是心用觉,开始复杂。
第二个,到了这边(台),人的事情盘根错节,有历史的厚度,又有社会利益的纠葛,盘根错节,让人动弹不得。虽然大家都从不同的方面来听这个课,其实每一个人的历史背景都非常不同。我有提醒,听易经不要打是非题,他都是从德跟道的中道状态,在讲人心跟现实的六十四种状况。我们曾经讲过艮卦,止、不止,该停止的停不下来,不该停止的,慢慢那个格不见了。这一百年的变化,就一个字,人格、格局不见了,好像越来越不在乎他。不然!有一天你就知道,人无格、事情没有格局,都白做了。我什么都不怕,只怕浪费时间、人才、生命,这三个一浪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没有用了。历史从来不眷顾追随者,尤其寄生、附庸是没有地位的。
但反过来也不成立,一天到晚就是我要、我要作主,你能作主吗?你不懂中道,怎么作主?一天到晚,就我我我、你你你,我最怕你你我我、琐碎碎的对立起来。本来讲到这边也就完了,我上次回家有反省,觉得不要多谈自己。我喜欢把自己放到易经里面来,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所有易经这么好的道理,如果有独特的人的经验介入,这个是最生动。但他有一个危险——吹牛,而且很容易吹错。在中道面前,你能不吹错?不可能!所以我已经下定决心好好上课,其他少谈。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就在我已经下定决心之后,看到《一代宗师》。现在讲话要很清醒,我觉得这个片子,王家卫,值得提提他的名字。那位宫先生,就是章子怡的父亲,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武学有三个境界,见地不同。第一个是“见自己”,一句中国话就到位——为己之学。第二句,“见天地”,这就是格局啊!哪一个拳,不面对天地?你光是外露、外家拳,还没碰到先天气的启动,半调子。内家才能启动先天的等长运动。最后,“见众生”。本来也很简单、很清楚,但是叶问说:天下武功千家百拳,两个字。我就喜欢这种,马上见真章,“一横一竖”,说完了。我马上想到《易经·系辞》里面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你不要对号入座哦,生命不是连连看,哦,横就是阴,竖就是阳。也不能说错,但完全空洞,回家好好想,这边说不完。马上又想到一句,这一阴一阳对一横一竖,是可以慢慢想的。可是下面一句,“生生之谓易”。这句厉害,因为一阴一阳谈的就是生命,是这个字(“生生”的第二个“生”字),也就是这个○。○,就是生命,圆融的大生命、万物、生命共同体。麻烦的是这个生(“生生”的第一个“生”字),你能生出生命的,就是易经(“生生之谓易”的“易”)。现在讲起来,变得开口很难。你开口就要有生命力,能激发出别人对生命的热爱,要不然少开口。【评:不禁想起十六年前,在一位老先生家看到一本书《九九转化图录》,老先生说,这部书的作者名字叫“老人”,他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位是周文王,一位是邵康节。老先生把我说得目瞪口呆,但老先生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他在体制内是很有身份的人,而且他讲得特别郑重。老先生指给我看作者的落款,就是两个○○。】这标准有点高。生出生命的那个,是什么?我讲这个,就是要你们注意听易经啦。
晚上有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看书,就两百三十台都跑一遍,我要知道第四台到底在做什么、播什么?《剑客生涯》里面也有东西,但更像日本人的欲望。那些老师父说,以前的人这样子讲,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剑士,第一步、第一个十年,下功夫。第二个十年,云游天下练剑,在练剑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这个是广见识,你可以说活用,在活用里面,面对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最后十年,关起来,改自己的缺点。嗯,这个不错。
原来面对自己,前面就这三步。我是听得有点道理,所以顺便就记下来。你可以检查检查,功夫有没有?云游天下,不是到处去英雄救美,没这个本事,几条命都不够用。是在真正剑对剑的时候,你知道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还要花十年面对自己的缺点。我不太知道他是接我们这个(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还是怎么接,我没有意见,你自己接接看,这是有趣的事情。可是我并没有真的说多少人间的混淆,如何澄清,我上课最喜欢攻坚,哪里混淆哪里颠倒,我就喜欢把他扶正,我就很舒服。这是我很小的一个动机,但这个动机,跟天下有关。【评:赞!刚中!没有一点含混!】
内外错求,天人颠倒
一个对子:“内外错求,天人颠倒”、“理德道位,内中天爵”。我通常写这种句子,文学的天分不够,所以有一点拗口。可是几经斟酌,还是值得写出来。你想真的看清天下,天下正就是正,反就是反,而不混淆,关键在哪?内外错求,阴阳相反,我不讲现实的错,可能现实的错是对的,反而对的被关进去了,而我们以为天经地义的是错的。现在过度开发大自然,毫无道理。错求,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向外向内,方向弄错。注意内外,内外错,天人就颠倒。所以在这里,你的心,到底要往社会去追求?还是往内在去发现自己的主体、德跟道?这个是往外(心→台),这个是往内(心→主)。为己之学,也不是什么都为自己,而是往内,看到没有?原来内外决定天人,往内是天,往外是人。人的一套,慢慢不管天。注意!内外,就是天人。【评:到位!简洁明了!】
理德道位,内中天爵
下联呢,就是中西文化的问题,每一个都要打顿号(理、德、道、位)。理性,他该面对德的自明。欧洲上个世纪的灵魂人物——布伦塔诺( Franz Brentano ),不得了的人!胡赛尔的老师,马克思、佛洛伊德等几位大师级的人物、改变历史的人物,不是他的学生,就是他学生的学生。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海德格,就是胡塞尔的学生。布伦塔诺热爱“自明”,比他早期的迪卡儿,也是热爱“自明”。奇怪的是,这种人物一出来,学生们只偏取老师一个面向,再也不面对“自明”,注意这点。我找到三个,第一个是迪卡儿,第二个塞尚,第三个胡赛尔,他们都有相同的现象。他知道“自明”,可是之后的人,只强调建构主义的客观知识。客观知识还是主观的,是比较客观,还是当时那一群人认为的客观,没有绝对的客观。绝对的客观就是他(体),他只有用自明(主)才看得到。塞尚更特别的,他到死,都强调写生。他艺术系毕业的,先冲到博物馆,把经典作品临摹技巧全部学好,接着马上不理会所有当代的大师,直接面对自然,写生。好厉害哦,这跟罗丹讲的一模一样。偏偏大家都向他致敬,他是现代艺术之父。可是他后面那一群人,通通不强调自然,甚至公开宣示不要理会自然,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观点,产生一个新的艺术的派别。
胡赛尔也是一样,现象学是他讲的,他是现象学之父,又引出了诠释学,到了伽达默尔( Hans – Georg Gadamer ),他居然产生效果历史。对不起,我现在讲这些,你听起来会有点头大,因为我们东方人不容易契合西方的理性思维,但是我们都遭受到强而有力的压力。总之,你记得,老师都是跟我们东方契合的,后面的影响,通通都是相反的。道,当然就是自然。位,你现在知道了,就是德跟道、主跟体、中道,才知道自己生命的定位。真正懂中道的人,一点不骄傲,他知道一个生命体太卑微,他更知道自己从哪里走过来,学了多少知识,有多少生命的经验,见过世面没有。每一个问题都会被影响,没有什么骄傲可谈。所以这四个字(理、德、道、位),是说明中国文化跟西方。
“内中天爵”,往内,不是往外。中天,我到安徽南部竹山这个地方,有一个竹山书院,台湾也有这个名字啊!竹山书院,我走在走廊上,看到颜真卿的一个石碑——山中天,怔了一下,一直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就留下很深的印象。中天,就是天的中道,往外是找不到的;要往内,通过觉知,才真正的看到自明跟自然,饱满。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人的位,不是别人给你的职,台面的都是职称。位,是自己充实成长的心得,他是由祂决定的,是天爵,不是人爵。【评:这是最大的肯定,即最大的自肯。如此,才能真正独立不依。】我最后讲这个的意思,就是内外、天人,然后到了体的位置,就是形而上跟形而下——上下。我觉得真正抽象的理论,最难体会的,就这三个词(内外、天人、上下)。由“内外”,知道“天人”。你真的知道“天”,请问,天的形而上、形而下,有分别吗?那为什么台面上,一天到晚形而上、懂哲学,较高贵?而最高贵的,就是强调究竟空、当下圣灵一定在,讲完了没有?我不是反对,我只是觉得你还没讲完。
内外、天人、上下
看起来是一堂课开头的介绍,事实上,我要解决的就是天人。前面先谈内外。你懂得向内,来读中国文化,还在外求,我们明明讲内,你听完,往外一用,就变掉了,说:“王先生你很笨,还不知道怎么用中国文化,人家毓老师从第一堂讲到最后,通通都在强调用。”我不能反对,这是真的。但毓老师的用,可能你的误会会很大。他说过:“你要是没有真我,绝对没出息,做不出事情来。”这句,你知道他在讲什么吗?什么叫真我?就是位上的我。没有人格,你做什么?不做还好,做了就影响别人,要担负业力。为什么最后上下呢?上下,抽象有很多意思,我们这边特指形而上、形而下,甚至在上位、在下位。因为贲卦跟噬嗑卦,就碰到三种状况,就是这个装饰也没有用。
总之,这两个(心、主),内心就混淆,所以现实跟大自然一定混淆(台、体),然后文化慢慢式微,然后“位”,还是搞不清楚。从装饰来看,因为我们现在生活里面充满了装饰,要出门了,香水喷一喷,像样吗?我不能忍受这件事情。我弟弟到美国去,哥哥的小孩才小学,就跟他要一瓶香水。他这么小,要香水干嘛?同学喜欢。我们那个时代快来临了,我们那个时代就觉得,男人还搞修指甲、太注意外表,是有问题的。现在好像男性美容也慢慢开始了,对不对?我快要受不了。男的就是男的嘛,注意那些细节,人格之美,还在不在乎?我现在要讲的,就是这三层要注意。
第一种状态,主体。他的形式跟内涵是一件事,没有二分,是不是?到了台面,绝对二分,一大堆的事物跟本质无关,所以西方的形而上学,要求本质弄清楚,有道理啊!为什么他们自己反本质主义,还不许别人研究本质?我们本质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实上他们的口号,牛肉在哪里,就是要求你实在的内容。到了这边(心台),两个分开,不只分开,他会混淆,把形式跟本质作一种异化的处理。
我想不用多说了,你就记得,以后我们后面这么多卦,都在谈这三种状态,就是内外、天人、上下,都是一致,没有两件事,就是唯一的一件事,整个大自然就是这样,不二分。但是又可以分两个,因为这二而一、一而二,就是中道的特性。所以我称自己是不二,就跟佛教一样。可是我更强调“不一”,这就是中国文化。德跟道,不二,没错!可也不一啊!因为大自然是上天落实的榜样,你不要以为人没有榜样在眼前,还有一个自然,是上天的榜样,也是我们的生存体,也是我们的参照体、引导体,都是祂。【评:读到镇华老师这些话,都会让人流泪的,如此恳切的呼唤!这不仅代表中华文明的良心,同时是人类的良心,中道今来!道之理,如此简明,直接去做、去活就行了!感恩不尽!】到这边(心台)分了,分了就麻烦了,因为他拼命想要合。左派加右派,就等于中道吗?不等于。但总比一意孤行好,会混淆,到现在更麻烦,异化、内外颠倒,我们的痛苦就在这边。
这段话,应该不属于课外的话,我们要一次全部面对黑板上这六个区块。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说完了。我的心得就是,掌握内外,了解天人,然后才分上下。这个很低估为什么中国人把父母叫大人,现实的大官也叫大人,然后真正的君子成德也是大人。有没有搞错啊?没有搞错,很高明的一种分类法,不是理性的水平分类法,不是!立体的,因为父母在我们上面,他一定跟你有关。父母即便自私,他还是有天性的母爱父爱,那个很大。可为什么现实的大官也叫大人?他影响你的生命,我们叫大一点,他才会慎重、自重,不是吗?而偏偏皇帝叫孤,这也很弔诡,但很正确。据说唐太宗的父亲,就告诉唐太宗,你想当皇帝,准备绝子绝孙,因为你影响了太多人的生命,业力难计啊!可是我不太愿意这样子讲事情,我倒愿意直接强调责任。他怎么报?我明明也看到有些太监,命活得挺好。注意,康德也同意,三不朽里面的业报存在。
回去好好把上面这一段,自己消化,做个决定,我到底要不要面对生命整体?那个大生命体、主体确定了,就是文化的同志。现在讲同志有点怪,就是真正志同道合。《一代宗师》电影里面有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口气很大。而要开口,生生之谓易,这是易经课,我们开一个可以产生生命的话,不要你你我我,没什么好比较的,都非常卑微。【评:这就叫做“为慧命负责”,己立,而立人。】
(慧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