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昨天上午主课,安排同学们分组讨论:关于父母的信仰,个人对于信仰的立场,以及电影《皈依》对我们的启发。
一个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是从小不知不觉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的。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就是我们成长的背景,我们首先要接纳和感恩这个背景,同时要超越它——这就是一个人独立人格形成的必由之路。
代际之间的关系若处理不好,青春期对父母叛逆、对抗,看上去有个性,不顺从,其实卡在这个关系纠缠当中,算不得真正的独立。当然,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安排,自己完全没有主见,也谈不上自立。唯有接续经由血缘之亲,从人类共同的生命源头(天人之际)传递下来的文明命脉,才有真正精神的挺立,是谓“自强不息”,是谓“独立不依”。
这就是“孝”之大义,继志述事,源源不绝。

白天,孩子们跟着南音老师学习,傍晚练习潮州大锣鼓。昨晚八点,潮州会馆的乡亲前来交流,气氛热烈。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不仅是中国大陆人,而且也是台湾人和海外华人的必修课。
遍布海外的华人,早期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尝尽了苦难与艰辛。无论是在北美、欧洲,还是日韩、东南亚,由于晚清以来,祖国尚且被西方列强欺辱、侵略、围堵和排挤,自身难保,故根本没有能力为海外华人伸张正义。华侨们只能自力更生,筚路蓝缕,自己闯出一条生路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力增强了,但由于意识形态的隔阂,这个“新中国”与海外华人心目中的那个祖国,或多或少还存在落差。
我想,昨晚现场的所有人,都会为震天吼的锣鼓声鼓舞!夸父班草原班的孩子、潮州会馆和福建会馆的乡亲们,一定能感受到华夏正声在当今时代发出的最强音!超越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回到我们共同的文化血脉,海内外所有华人的心一下就贴紧了。
惟乐不可以为伪。大乐的力量,就是如此直接!


我和同事们讲,我们的大美礼乐团,尽管在各个单项上(无论是南音、潮州音乐、集贤鼓乐还是侗族大歌),目前只是初级水平,但将这几门特别有生命力的“非遗”传承集于一身,已经能传递出饱满的礼乐精神了!因此,我们应当特别有信心,这是一支当代中国独一无二的队伍,它将一直走在“服务人,鼓舞人,成就人”的大道上。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不是一支专业的“国乐团”,代表所谓“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平也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有的是“义勇”的精神,我们将来鼓舞的不仅是华人,而是全人类——失联的上天的孩子。
唯有超越人类所有的意识形态对立,从圆满的自性光明出发,才能道安天下。
瑞芳老师给我写邮件,介绍我们回国后第二天(即1月7日)北京“新年音乐会”的准备情况,希望我拟一幅对联。我随即回复:“禮樂春秋道安天下,華夏正聲情歸原鄉。”

# 孩子们日知录选编 #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 01
乐以和人,经过今天,礼乐生活在我心中更清晰了。晚上往回走时,看着月亮,感觉老天爷在用无限慈悲怀抱着我们。

■ 02
今天主课,我们讨论了有关信仰。信仰,是人心所向,若信仰有所偏差,那将会引发一系列斗争。宗教、各种“主义”若脱离天道,陷溺外在,便会对立,纷争不止,冲突不断。那就不叫信仰了。有一个超越一切对立,无需任何条件的“信仰”,就是礼乐。称之为生活,因为它肯定每个人内在的天性,在日常中活出,不需要通过所谓“神”,而有群性之美,求大同,存小异。
晚上与潮州会馆的前辈交流。我们虽打法不同,却也能以心印心。很尽兴。回住处的路上,蝉鸣阵阵,月色相随,宁静,安心。

■ 03
上午就昨晚看的电影《皈依》分组讨论,三个层次:原生家庭的信仰,自己对于信仰的立场,昨晚电影的启发。自己负责记录,很感动。这并非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以自己的经历相印证。虽然是一个极为“宗教色彩”的讨论,但同学们却能跳脱宗教,明白其背后的原因。正派宗教信仰之本意,也不过是让人能够“正常化”。但因为一些特性,导致人们渐渐忽略了其本意,变成宗教甚至是迷信,反倒成为一份苦,实不应该。
晚上再与潮州会馆交流,在乐中更能体会当地人的热情。不带目的,仅因为我们是乡亲,虽浑身酸痛,但很感恩。九时近半,收拾完毕,化一条长龙,沿村边田野回到住处。中间经过几家饭店,尚有人坐着喝酒、聊天,见我们经过,便与我们打招呼,也回应几句。经过一桌,有人喊了一句“中马友谊万岁”,一时竟不知如何答复,只有微笑,招手经过。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04
今天主课继续在“信仰”上辨明,并分组讨论。在这个地方,好像大家都还比较模糊,但同学们的发言也很令人受启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这句话好像更清晰了,不是所谓单单一个“信用”。人总有所信,是一个方向,当发现方向不对时,还需转向。宗教,民间信仰,唯物,唯心,都是一样。最为根本的还是会在切身的“中孚”信仰,或说“天道”信仰,不断突破“我”的局限。一位同学的发言很有意思,相信“头顶上的星空”,与天的连接,把心安放在此处,确乎其不可拔,诚实对待每一天,最为妥当。
晚上再与潮州会馆的老师们交流大锣鼓,今天也是老天爷开恩,没给来上一场倾盆大雨。一晚上锣鼓喧天,与天地同和的凝聚力,如此的真实,极其超拔而又落入平常。天大地大人亦大。要破除一切迷信,礼乐生活不是概念,而是切实活出来的,人人皆能活出自性的光辉,本自具足。

■ 05
十五,大圆月在晨练时挂在枝头,树影发光。而锣鼓后的晚间,月亮则和云相伴,云被映出不同图案。国外的月亮一样很圆。老乡们炽热的心融化了陌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入天地间,到哪儿都有一份亲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再苦再难,精神依然挺立。
进保安宫里,仔细看了一圈,正好有人上香,也跟着拜了拜。想是每日乐于此奏响,格外相应。“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长存之物,通过礼乐化入生活中。在祠堂学习,结合“信仰”二字,似更明了些。通达之路,定不离常道。礼乐之高明,在于不依附任何名相,自然而然与人和上,同天地应上。与宗教不同在此,本身却都接着人的自明。建立根本自信,才不会迷信。而此与宗教并非对立,宗教的形式有个偏差,但面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应鼓励他对生命的认肯,在不同路径中,升大信,回家。
想到“诚”一字,跳脱了信仰等条条框框,极简易却极到位。回到这上来,万事万物都无碍,通天。

■ 06
今天主课大家一起讨论了昨天的电影和“信仰”。信什么教不重要,这只是圣人的方便法门。真正的大信,不过是对自己良心毋自欺也。有位同学讲:“生命的美好都来自自心的态度”,“吾心光明!”生命的自觉,即是礼乐之根本,这个用心很切实,化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却又如此高明。“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这几天每天练习南音,感觉熟练一点,总能从曲的韵味中咀嚼出一点新东西。今天的大锣鼓尤其精彩,号头一吹,便如推动千军万马一般,与当地锣鼓队一起演奏,虽然没一起合过,但大家很快就融在一块,彩带飞舞,朝气磅礴。
中国人的艺术要体会其中的“神意”,一把号头的浩荡,“游于艺”就在里头,是心的自由,通天彻地。
吃着阿婆们包的包子,感到一份无隔的亲情,以及看到锣鼓队一位阿公与我们合奏时,眼里放出的光彩。
千古之前的礼乐精神,还切实地化在一个民族的血液中,水乳交融,藏大道于民。
感恩不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