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昨日一天过得十分饱满。晨练后,在刘鹤翔道长陪同下,参观了浙江道教学院。上午又参访桐柏宫,下午参访鸣鹤古观。
孩子们对“道学院”都很有感,这里每日有早晚课,与世俗的大学不同。这就对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些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学术成就再厉害,也是本末倒置。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些年国内民间书院兴起,虽重视读经,内修的功夫却没有,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将来我们的礼乐高中和礼乐大学,要向道学院学习,性命双修,悟真求实。


国清寺离这儿不远,姚越老师中午专程去了一趟,参拜了智者大师。天台的小止观,是非常有效的修行法门。同修们不可不重视。
此次来天台山参访,主要是与道教学院交流,探讨今后合作的各种可能。事先知道张会长不在,没想到昨晚竟然见到了,并畅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从“古恒山文化重建项目”、“冀州全球文明论坛”,谈到礼乐教化、文化重建等广泛议题,十分相应。
呜呼!与天同心,与道同身,妙不可言!

(右一、)
# 夸父班草原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 01
早晨绕金庭湖走路,刘道长带我们去浙江道教学院参观了一圈。正门横批“惟道是从”。学校内院右墙上写着“德行,躬行,道行,苦行,戒行”,听刘道长讲他们每天或阶段性的课程,很惊叹,都是常人难行之事。校内也是戒律严明。
晚上再去道教学院“音乐交流”,道长们都非常亲和、朴素,道乐声起,瞬时间像是充满了整个房间,很庄重。道乐与我听过的佛乐、鼓乐、基督教音乐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的东西,似乎与世俗有距离,有“向上”的部分,但不离人间,道长们也是既郑重又放松。
我们不善言辞,但今晚的侗歌、《梅花操》很动人,许是被氛围所影响吧。道长们都很年轻,就“向内”一路,我们应算是同道中人,但他们的郑重、认真、精进是我远远不及的。对道教学院的学习氛围有一丝好奇和向往。


■ 02
今天晚上,我们去道教学院与那里的学长交流礼乐。
与早上的感觉一样,一进入大门就有了一种清净的感觉,有别于我去过清华、南大之类的高校。来这里不只是为了一个便于找工作的文凭,而更重要的是切切实实的为己之学,是通过修道接通天人,最终为众生服务,与我们所学“大人之学”是相通的。
道教学院的学长为我们演奏了两首道乐。与基督教音乐,或西方交响乐不同,道乐虽然有出离的感觉,但很符合中国人的性情,听着很亲切。
道教里也有士的精神,自己修成了仙之后,也要关切红尘世界的众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用儒释道三种形式化育众生,最终都回到那个最根本的“一”,究天人之际,乾坤朗朗。

■ 03
围绕金庭湖走了一圈,算是风水宝地。从大坝望下去,仙云飘飘,似看渺渺人间,三两灯光显。
道教一直觉得有些神秘,抱着一份好奇去参访道教学院,晚上和师兄们交流,发现都是回到修身的功夫。每派侧重点不同,而全真派重点就在内明。听他们律唱、演奏道乐,非常震撼!唱声有力,像是一团光明,干净轻盈。庄重,但是和人很亲。在神性中又能感受到人的自性,听起来在唱天地,也在道人世。他们很庄重,又很可爱、平和,彼此气场影响着,都很喜悦、自信。
夜路,头顶繁星。很是高兴,同道中人很多啊!都在实践着,一步步走着。万物并育,大道同行!

■ 04
早就听道长谈起道教学院,今日终于一睹真容。清晨到学院大门外,学院如庙堂一般,庄严肃穆。大门横匾上方丈书“大道文明”。
早餐后去了桐柏宫。感觉“道教”与前几日提及的宗教大不相同,很熟悉,在平常中有一份庄重。他们不信唯一真神,他们所供,亦神亦师亦友,是同道中的先觉者,福佑一方。这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对天道的大信,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与鬼神和其吉凶,这是每个人都应活出的样子。
晚上又去道教学院交流、学习音乐。道乐一响起,教室中就有一片安泰,仿佛回到礼乐文明的时代。那种诗性的自由,如万邦和睦,如鲲鹏翱翔。每一位道长都对生命郑重,奏乐如乐,时时都“在”(“祭神如神在”之意)。他们平日学习都是明心见性,越来越合道,以致不二。同学们晚上演奏的侗歌和《梅花操》也是如奏仙乐,真正活成乐了。
当代就需要一所礼乐大学,帮助人走出自己的困境,转化人类的共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呀!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 若得超凡脱俗真趣味,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 05
晚上和同学们一起去浙江道教学院交流,听到道乐时非常震撼,特别平和的音乐,这就是福音啊!我在道乐中感受到了一种与西方宗教背后同样的力量,里头将精神拔得极高,让人觉得不像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很有神性。它非常直接地触碰到了天心,好像在“人”看来,特别不可思议。
道教学院的风水真是好得不得了,一片祥瑞大象,的确很有修内功的凝聚。
关注巴以冲突,巴勒斯坦民意上,希望两个民族不再分裂,转化分歧,了结这长达几百年的仇恨恩怨,虽然是官方化的语言,但我仍会被这段文字所打动。引用其中一句话:“够了,够了,血和泪已经够了,给和平一次机会吧!”
礼记曰:“同则相亲,异者相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