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随笔2024年4月12日星期五
主课时,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简单说了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那就是“人民子弟兵,军民鱼水情”。周三晚上,组织孩子们看了一部老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孩子们有点感觉。
于是,想再找几部能充分体现军队红色传统的电影,结果一百度,发现当下被推崇的国产军事电影的颜色和气质悄悄发生了改变。譬如,一篇网文标题为《中国十部必看的军事电影,感受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坚韧》,作者列举的影片分别是:《战狼2》《红海行动》《九条命》《八佰》《空天猎》《金刚川》《悬崖之上》《百团大战》《南京!南京!》《湄公河行动》。简单而言,这些影片都有明显的好莱坞化的特点:一、崇尚暴力美学和个人英雄主义;二、淡化意识形态(其实美国标准和个人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啊);三、兜售苦难,重点放在追求票房收入,而非教化人心。
呜呼!尚武的目的,是为了崇义,而非一味斗狠、嗜血。曾几何时,香港的功夫片、武侠片大行其道,走的也是娱乐路线。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代人(包括我们),就是被这些电影悄悄洗了脑。所以,我们要对资本主义引导的方向,有足够的警觉。
将“红色传统”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这是《二十大报告》中最核心的理念),最好的桥梁就是“礼乐精神”,因为红歌就有令人振作的力量,优秀革命影片同样是把鼓舞人、把群性之美放在首位来讴歌,而不是突出个人。
礼,理也,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纪律和规矩;乐,和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何让一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气象?组织孩子唱红歌,观看优秀老电影,是很重要的学习途径。一定不要将“红色传统”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
下面,列举14部真正值得向孩子们推荐的老电影:
1、《南征北战》【导演: 成荫 / 汤晓丹;上映日期: 1952;片长: 122分钟】
剧情梗概:1947年初,解放军华东部队在苏北七战七捷后,进行战略性转移,一营高营长率领部队北撤,在山东桃村集结待命。不少战士和老乡都想不通,高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耐心给大家做工作。此时蒋军共出动25个师的兵力,企图造成南北夹击。我军在桃村大沙河阻击南线敌人六昼日,主力部队集中到风凰山围歼北线的国民党李军长率领的七个师。高营长接到师长命令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敌军张军长率领的增援部队,李军长率领的部队已被我军全歼并活捉李军长。高营长又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张军长率领的部队,赵村长也带领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切断敌人退路,又绞断敌人企图炸毁桥梁的炸药导火线,保住了大桥。一场大战开始了……
2、《智取华山》【导演: 郭维;上映日期: 1953;片长: 120分钟】
剧情梗概:三大战役以后,解放战争的战略重点转向西北。胡宗南率部南逃,其残部方子乔走投无路,逃往西岳华山。五岳之中,华山以险居首。方子乔在各山口要冲布下重兵,负隅顽抗。我军侦察参谋率小分队潜入山区,找到药农常生林,常带领小分队抄近路抵近华山主峰,并趁敌麻痹登上北峰,机智的切断了北峰敌人与方子乔的联系。随既开展政治攻势,促使华山咽喉要道千尺幢上的守敌投降,而后又控制了北峰与西峰之间的所有通道,给方子乔造成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决绝境地。方子乔如犹斗困兽,组织部队反扑。无奈,军心涣散,斗志全无;方子乔发出了绝望的哀叹……
3、《鸡毛信 》【导演: 石挥;上映日期: 1954;片长: 76分钟】
剧情梗概: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4、《渡江侦察记》【导演: 汤晓丹;上映日期: 1954;片长: 110分钟】
剧情梗概: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砺兵秣马,准备横渡长江。大军渡江之前,特派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敌人的江防情况。接受命令后,他带领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迅速过江,并及时和游击队刘四姐取得了联系。他们混入江边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计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图,并及时汇报给上级。不久,他们得知敌人新增一个榴弹炮团,于是他们假扮敌人工兵混入敌炮阵地,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在返回的路上,周长喜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军事机密的再三泄露,令敌军长火冒三丈,他下令炮击我游击队根据地,正和上级通话的步话机被敌炮火击中,怎么办,吴老贵和小马临危受命……
5、《平原游击队》【导演: 苏里 / 武兆堤;上映日期: 1955;片长: 90分钟】
剧情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秋,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牵制日军驻守某县城的松井部队的任务,以达到粉碎日军“扫荡”华北某根据地的阴谋,并保住藏于李庄的粮食。行动时,李向阳与参谋长兵分两路并头进行。李向阳转移粮食时,被地主杨老宗窥见,后者赶去县城向松井告密,松井闻之大喜,率大部队赶到李庄,但粮食和乡亲已被李向阳安排转移到地道,然而地道终被松井发现。为引诱松井离开李庄,李向阳率队员进县城,炸毁日军弹药列车,并计划在松井撤退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李向阳低估了松井的狡猾,松井半路杀了个“回马枪”折回李庄,残杀了一些不肯说出粮食藏在哪里的乡亲。可是李向阳的神出鬼没松井终没招架住。
6、《铁道游击队》【导演: 赵明;上映日期:1956;片长: 80分钟】
抗战时期,鲁南地区有一支活跃在临枣支线和津浦干线铁道上的游击队,作家刘知侠根据他们的故事于1954年创作了小说《铁道游击队》。小说出版后获得了空前成功,而在两年后这个故事就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由赵明执导,曹会渠、秦怡主演。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其中的故事也都是真人真事,这就营造了一种难得的真实感。在50年代,那时候电影放映员都会带着投影机到乡村去放映,像《铁道游击队》这样优秀的电影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虽然是战争片,但电影以轻喜剧为基调,故事诙谐幽默,人物形象突出,像刘洪、芳林嫂、王强、李正、冈村这些人物形象都特别生动。虽然是一部黑白电影,今天拿出来重温仍然不会过时,动作场面也拍摄的紧张刺激。而由刘歌群演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为片中插曲曾经非常流行。其婉转动人的旋律和字里行间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曾经感动过无数国人,是革命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7、《上甘岭》【导演: 沙蒙 / 林杉;上映日期: 1956;片长: 124分钟】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的一场大战。在这场战争之后,朝鲜半岛的局势也渐渐明朗,参战双方在1953年7月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此后不久,上甘岭战役的故事拍摄成电影,电影改编自剧本《二十四天》,由曹欣、肖矛编剧,导演是沙蒙和林杉,主演包括高保成、徐林格和刘玉茹等人。电影真实的还原了志愿军战士们在上甘岭坑道中缺水少粮的情况下坚持了24天,与联合军顽强拼杀的经过。当时的拍摄条件非常艰苦,但电影中还是呈现了飞机、坦克、漫山遍野的军队这些宏大的战争场面,这在当时十分难得,因此该片上映后影响极大。
主题《我的祖国》,配合着新中国的新景观,在战争和优美健康的人性之间回荡,经久传唱。
8、《林海雪原 》【导演: 刘沛然;上映日期: 1960;片长: 116分钟】
剧情梗概:1946年冬,人民解放军派出一支剿匪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带领下,深入土匪出没的林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同时打击盘距在深山里的土匪。一天,小分队在河神庙发现匪徒一撮毛的踪迹,设巧计活捉了他,从他身上搜出一张先遣图,通过审讯得知,匪首座山雕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摆百鸡宴为自己庆寿。经研究决定,派侦察英雄杨子荣化装成土匪胡彪深入虎穴,将来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上山后,座山雕并不信任他,经过三番五次较量,最后又献上先遣图,这才打消座山雕的疑虑,他封杨子荣为上校团副和百鸡宴的大总管。杨子荣利用这有利身份对威虎山的军事布署做了全面侦察了解,并巧妙地将情报送了出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红色娘子军》【导演: 谢晋;上映日期: 1961;片长: 110分钟】
剧情梗概:海南贫家女吴琼花被残暴的恶霸南霸天活活打个半死昏倒在地,幸得装扮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和他手下的及时相救,她才保全性命。伤好后,吴琼花立志投身革命,如愿以偿成为一员娘子军战士。南霸天的寿辰日,洪常青混在众人中来到南府向他贺寿,见来者一身华侨富商打扮并奉上贵重寿礼,南霸天没对洪常青起任何疑心。夜深,吴琼花带领一名女战士化装成丫头潜入南府,准备见机和洪常青以及外面的同志配合一举拿下南霸天,但关键时刻,对南霸天恨之入骨的吴琼花贸然采取了行动。
10、《洪湖赤卫队》【导演: 谢添 / 陈方千 / 徐枫;上映日期: 1961;片长: 112分钟】
剧情梗概:1930年夏,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根据战略需要率赤卫队主动撤退——用韩英的话讲就是把拳头缩回来为了更猛烈地打击敌人。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勾结保安团冯团长乘势卷土重来,韩英根据打入敌保安团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张副官提供的情报,组织力量重创犯敌。敌人伪装撤退,意欲阴谋偷袭。韩英识破诡计,便和刘闯率员狙击。在掩护乡亲时,她不幸身陷敌手。彭霸天抓来韩母,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韩英大义凛然地表达了自己献出生命都不会投降的高尚情操。但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络的险恶环境中,开始有些急躁频频出击。这时,敌人派遣特务王金标作内线,妄图伏击赤卫队,同时又欲处死韩英,张副官闻讯后,冒险救出韩英,自己不幸殉难。韩英脱险返队后当即处决叛徒,并配合红军主力,一举消灭白极会与保安……
11、《突破乌江》【导演: 李舒田 / 李昂;上映日期: 1961;片长: 89分钟】
《突破乌江》是朱欣导演,李久芳主演的战争片,于1961年上映。讲述了红军强渡乌江迫使敌人缴枪投降,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的故事。
剧情梗概:长征途中,红军先头部队摆脱身后追赶的强敌,在张团长和秦政委率领下,来到自古称为“天险”的乌江南岸。江边的黄家村已被敌人糟蹋的不成样子,所有房屋被烧成砖头瓦砾,牲畜也被抢劫一空,江边只剩下几条冒着烟的破木船。部队一边组织战士救火救人,一边派出小 分队侦察敌情,伺机强渡乌江。江北的敌旅长接到行辕电报,要他死守乌江,他以大烟土为犒赏命令部下组织敢死队,抵挡红军进攻。先头部队第一次强渡失败后,笫二天夜里又组织偷渡,但因风疾浪高,只有陈连长等少数人侥幸过江。这时,敌援军已距南岸数公里,张团长心急如焚……
12、《野火春风斗古城》【导演: 严寄洲;上映日期: 1963;片长: 106分钟】
剧情梗概:1943年,抗战局势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张牙舞爪的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捉襟见肘,于是从中国大陆调集大量兵力奔赴太平洋。原本在日寇严密掌控下的省城,则交给下面的伪军指挥。我党侦知到这一变化,秘密派遣某游击队政委杨晓冬潜入省城。他伪装成无业人员,落脚在地下党员韩燕家中。一方面加紧团结一切爱国儿女组成抗日武装力量,一方面谋划从内心烦恼重重的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处突破。但是这一行动危机重重,日寇掀起疯狂的搜捕反击,内部叛徒的出现更成为威胁革命果实的定时炸弹。黎明前的黑暗,苏醒的儿女竭力奔向阳光……本片根据李英儒的同名小说改编。
13、《地雷战》【导演: 唐英奇 / 徐达 / 吴健海;上映日期: 1963;片长: 74分钟】
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曾推出过2部军事教学片,就是1963年的《地雷战》和1965年的《地道战》。但八一厂的主创不愿意局限于教学片,为了令其生动有趣,这两部电影最终被加入了众多人物,拍成了两部电影。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山东省民兵发明的一种对敌作战方式,电影的故事则发生在山东胶东的抗日根据地。军区为了抗日的需要,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了一批干部下放农村,去指导农民们用自制地雷与日军作斗争。片中主角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赵虎、 雷主任、玉兰、石大爷、中野、龟田等人物都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汉》,更是观众喜爱的60年代经典红歌。
14、《苦菜花 》【导演: 李昂;上映日期: 1965;片长: 100分钟】
剧情梗概:抗日战争初期,胶东某山区王官庄。地主王唯一勾结日寇,横行乡里,打死冯大娘的丈夫,逼走儿子。大女儿娟子暗中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带领下,组织了武装暴动。冯大娘在暴动中提高了思想觉悟,非但不埋怨娟子瞒着她闹革命,还把二儿子德强也送去参加八路军。王唯一被镇压后,他兄弟日寇特务王柬芝来到村里,以小学校长身份从事特务破坏活动。区妇救会长赵星梅被派到王官庄协助村里工作,偶然知道冯大娘竟是自己未婚夫的妈妈。由于敌人告密,鬼子突然包围了村子,赵星梅牺牲,冯大娘也被捕,敌人妄想知道八路军兵工厂埋在哪儿,冯大娘把敌人带进了地雷阵……
参阅【王镇华老师谈“青少年期人格特质”】:
我们来看青少年,她/他的身体成熟,具有生殖力,她/他的心理,下面第四点再来看。这是人格特质的敏感期,前面都讲性格,为什么这个时候叫人格特质呢?原来,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她/他期待创造性的工作,以能力增强自我信心。这个要注意喔!很多家里面低估了青少年自尊心强,她/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经验,去磨练自己的能力,那就是她/他的人格特质。
追求独特的生命经验
前面都还在天赋的,文化学习的,这个时候,是靠她/他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有很多家长搞不通,你要学艺术,我老师帮你请好了,但是她/他不要,她/他一定要自己乱逛,逛到一条街,说这一家不错;或逛到书里头去了,连带着那个人不错;甚至逛到非洲去,说这个巫师不错。你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这书本就有这个现象。因为,她/他要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爱,他们要用独立的方式,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找到生命的答案;还不是知识上的,是能力上的。所以,这一点非常珍贵,而我们呢,每天让她/他上学,让她/他补习,让她/他考试?嘿,这么壮观的一个能力磨练的阶段,却被简化为考试制度。
小学生迷恋运动,中学生她/他更严格,她/他是尚武精神,她/他要通过身体的锻炼认识生命,这个时候,她/他会认真地去学一个拳,喔,就是学一个从身体切入,了解生命的技能。
第二个道德,他们的正义感、使命感最强。要建立国家观念、宗教信仰是在这个阶段。
强烈的社会意识
第三个社会意识,到了中学生啊,是最强烈的,她/他有很多称号,“社会新生儿”“大地之子”“宇宙之子”,因为她/他要的是自由的爱,甚至,历史上的精神人物,她/他毫无阻隔,超越时空,就可以跟那些人对话,她/他绝对不要有目的性、刻板性的东西或爱,她/他不要!你跟中学生谈说:你给我读书,考取的话,我给你一部摩托车,她/他如果点头的话,她/他违背了自己的本性,她/他已经被资本主义腐化得差不多了,否则,她/他的那种血性、本性喔,一定会抗拒这个东西。
这个时候,社会意识有三个特征;通通被资本主义利用了。
第一个,吸引异性。因为她/他具有生殖能力,她/他当然要打扮自己,吸引异性;资本主义就利用这个,你要打扮自己,好!产品就来了。而现在的导向呢,实在是不太雅观,裤子怎么穿一穿,裤裆低过膝盖,是不是?那么,上面(乳沟)越来越低,下面(股沟)也越来越低;怎么动,就怎么露。以前的美感,跟一个人格的美感,不是这样子的。我最生气的就是那个球鞋,她/他全身有的时候还蛮酷的,可是,那双球鞋很呆啊!鞋子,美的这么多,一定要穿那夯头夯脑的鞋子吗?当然,你还是可以选择你爱穿的啦,但是你的选择,不要被资本主义帮你选择;独立你的美学,自我选择,大家都穿,那个是依附群体。所以这个吸引异性,资本主义利用的就是装扮自己,通通是产品。
第二个,行为楷模。我记得我们的行为楷模:丁文江、蒋廷黻、潘光旦、傅斯年,很多啊!胡适之,这些都已经名气太大了,现在的偶像只有两种:运动员、影歌星。这个偶像是人格典范,你是跟她/他模仿,然后将来你要变成这样子;现在典范心理被利用,然后,引导到集中的两类人:运动员、影歌星。你真的要变成影歌星那样的生活吗?水银灯下,以为是色彩灿烂,如果从精神生活来看,如果从意志力来看,我倒希望影艺圈的人,有人站出来写写这种文章,把他们生命的真相写出来。
其实她/他不写,我们也看到了,影歌星她/他周围都是俊男美女,照理说,应该找得到很多好的终身伴侣啊!为什么他们的分合、离婚这么多,还要玩一大堆的游戏,然后,完了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跟观众道歉。嘿,道歉我们就原谅他了,谁来原谅我们?我们学着他们的行为模式,谁来原谅我们?生命不会降低标准,每一个人内心有主体,你真知道你里面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我比较紧张的就是,将来大家都要当运动员跟歌星啊,这个社会会变成怎么样,难以想象(小歌星的跑场;运动员的转业……辛苦谁人知)。
第三个,适应环境的能力。她/他前面的人格配备,到这边都差不多具备了,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所以她/他要了解现实社会。蒙特梭利就建议,高中生到城市的边缘、郊区,最好就是杂货店、手工艺店,因为在那里面,你可以接触到现实的语言、习惯、法令种种。然后,你也可以部分的经济独立,这个就是美国的打工。到我们今天呢,打工纯粹为了经济性,而又是为了她/他自己心爱的产品,而不是真的要了解现实社会的各个面向,我想大家都已经体会到那种误导是什么了。这三点是关键,已经全盘地被资本主义渗透、利用。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