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安随笔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主课,与同学们共读卓红老师关于潮阳笛套的随笔《大乐和天地安人心,笛套传礼乐光圣学》,大家都很受鼓舞!
真的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么?——我和同学们介绍这句话的背景,日本军国主义者常以这句话来证明他们才是华夏文明传承的正统,从而鼓吹和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背景资料】
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国”:位于广东江门的崖山海战是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战,此战之后南宋十万军民追随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海自尽,至此南宋王朝走到了尽头。这是汉人疆土第一次被草原民族完全占据,所以汉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论证基础便出自这里。
关于“明亡之后无华夏”:明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其被满清灭亡之后,国家进入到满人统治的时代。由于其剃发留辫、“易服令”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汉人传统又一次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满清在近代懦弱无能的沉沦表现更被视为丧失了华夏文明的风骨。故而“明亡之后无华夏”之说由此而来。

去过日本的朋友,可能会对日本人注重礼仪,以及唐代风格的古建筑印象深刻。确实,日本曾经有虚心全面向中国学习的一段历史,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唐朝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日本仅仅是“礼仪之邦”,而未习得“礼义之邦”的文化精髓,否则他们打着“王道乐土”旗号的部队,怎么会犯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

“礼仪”与“礼义”,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仪”,乃外在的形式;而“义”,才是内在的精神。有大仁,才有大义。惟有基于万物一体之仁的“天人观”,才中道一体,王道一贯。卓红老师通过对潮阳笛套音乐的探源,以及对潮阳人崇敬和祀奉忠勇义士之信俗的追忆,断言道:“崖山之后,华夏礼乐正声已然活在潮汕!”



朱元璋和孙中山都曾提出过“恢复中华”的号召,目的是“驱逐胡虏”,重建政权。当今中国,“恢复中华”之目的是致力于“人类文明新形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区别开来。“道大”(道安礼乐大学)配合的具体行动,同样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民间兴学,恢复中华!”
“道大”目前已经在冀州玉泽园、安徽查济修立书院、贵州地扪生态博物馆、福建西昆德成书院、福建东山岛-永春、广东潮阳等地建立了“非遗研习基地”,这些基地实质是“礼乐共学基地”,可以共同支持《小小奉元班 + 百家夸父班 + 留学中国计划》。具体措施有:
一、鼓励“道大”奉元班学员(包括之前辛庄师范“三一”同学)自发创办“小学堂”——“小小奉元班”计划,支持6-12岁的孩子说好中国话,识好中国字。从最基础的“习劳、习文、习乐”入手,成为健康发育的“小苗”。
具体有:(1)参与一日三餐、洒扫收纳等日常劳作;(2)除了学好普通话,还要学习古汉语(以潮汕话、闽南话为代表);(3)识字、写字;学习古诗词、经典片段;(4)学习古曲谱(集贤鼓乐燕乐谱,或二四谱,或工尺谱)。(5)有了前面的基础,进而开展乐器的学习,书画、武术的学习等。
二、支持社会各界创办“青少年礼乐共学营”,支持13-16岁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些以礼乐共学为核心内容的“班”,时间周期不限,最短的两周,最长的两三年,形式多样,八仙过海,百花齐放,故曰“百家夸父班”计划。
具体有:(1)手机等电子设备要适当管理;(2)加强身体锻炼;(3)养成一日三餐、洒扫应对等基本的生活能力;(4)学习与祭祀有关的礼乐文化(集贤鼓乐,潮州大锣鼓和潮阳英歌舞等)。(5)有了前面的基础,进而开展经典、历史等方面的学习。

潮阳英歌舞研学基地

潮州大锣鼓研学基地

潮州音乐研学基地
三、组织大学毕业生、国外留学毕业生深入民间,了解中国国情,体验礼乐生活,是谓“留学中国计划”。原则上以生活学习为主,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当然,以上民间兴学计划,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对体制内教育的补充而非替代;而是对体制内教育的帮忙而非竞争。切不可头脑发热,盲目发展。同时必须合乎非营利目的。
一定要向卓红老师文中那些民间传承人和潮汕百姓学习:“代代乐工,日为生计奔走,夜则寄情笛箫,固守着前人传续的笛套古乐,弦诗不辍。百姓祀天祭地、敬奉忠烈的日常拜拜,香火不息。礼乐不失,守的正是一片赤诚虔敬。”
如此,接天线,续祖德,老中青少,全社会共同努力,继往开来,恢复中华,不远矣!
本文图来自
中霖、舒馨、鍏泷等大美行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