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今来分队读书会摘录、心得汇总
2024年11月12日 读书会心得
黄老师又在敲打孩子了,“新时代”妈妈们在西方思维下长大,心大都被追求外在各种成就、力量带偏掉,而没注重最朴素的“交感”的建立与培养,与孩子没法以心印心,往往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意感、不安全感,继而导致内在匮乏,表现在外在的行为走偏已是最后一步了。
今天日志中提到,我们这“迷茫的一代”势必带出“垮掉的一代”,如何恢复主体,使自己觉醒、清醒,继而母代天职,把孩子导之以正,捞回孩子的慧命,已然成为了我们这一代父母最重要最迫切的使命。
“设明堂、立五尊”,直接面对上天和先祖,是“礼乐文明”第一步,黄老师多次倡导此事,各地大美人也都纷纷落实,我更是其中妥妥的受益者,感恩。
今天日志又提此举,黄老师更是直接带一位为孩子焦头烂额的母亲去上香,接通天地圣亲师,向先祖忏悔自己有失母职,没把孩子带好,以后会刀刃向内,成长自己,把孩子带回来
纵向的关系(父子)永远高于横向的关系(男女),中国古代圣贤奠基的文化真的是可以救命的。
2024年11月15日 读书会心得
今晚读书会分享中,明芳老师简直炸裂宣言,这个“弱女子”自信满满,思路清晰有力,精神极度饱满,真是我等学习之楷模、人格成长之典范也!
读书会期间有位书友生活中被灵修朋友一顿输出,各种很重很难听的负向评价,甚至人身攻击、诅咒,她深深纠缠其中,感觉虽然朋友有过分之处,但自己的确有些混乱焦虑,陷在朋友近乎“恶毒”的评价中无法自拔。
明芳老师直指重心,“你已经读了易经了,不该让那些言论出现在你现在的生活里,更不该让这些言论纠缠你呀。”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最根本的成长之路,而且确定易经就是世间最高法,我们就要高度确信自信,一定在易经接引下长大成熟,而不是一直表达自己多么无明混乱,让朋友‘歪门邪道’的灵修一度攻击,说到底她是‘趁虚而入’,你的意识让她有机可乘。”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从她的评价里解脱,而是用易经的思维更加强大自己,确信自己足够坚信已走上真正的成长之路,每天充实自己,愿力勇气爆棚,当你足够坚定,自然会‘百毒不侵’。”
一万个赞,所以烦恼都是自己引来的,这次面谈黄老师也指点我说“当烦恼升起时,一定要问自己,是谁在烦恼,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别人惹你不高兴或者社会不公等外界原因,那路子一定是走错了,一切唯有回到自己才有解;而且要会自嘲,‘哎,谁又上当了?又小鼻子小眼了?’要一次次的训练自己,大其心则万事通,小其心则万事病,这是我们的先贤体证过的呀,要立信立大!”
感恩。
2025年1月8日 学习日志读后有感
黄老师说,来夸父班养志没什么秘诀,无非“诚”“敬”二字。
现在孩子在大环境下出现的问题根源无非是“无法诚”“无所敬”,大人们更是迷糊,没法帮孩子建立生命脉络,不能引领孩子清醒的入世。
文峰老师说,先别研究怎么让孩子长成一个人,先让家长们重新长成个人吧。
资本在精明的藏镜人的严密布局运作下,80一代普遍被“物化”,少了“人味儿”,人和人不亲不敬,更不懂敬天地、圣贤、父母、师长,自以为财富是靠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是自己应得的,不懂敬人,也必不被人敬,孩子不敬父母自然成为难以扭转的趋势,投射出去,孩子也势必不会与人正常打交道,行走江湖就有苦头吃了。
破局之法有很多,其中回归传统的一些做法,“设明堂、立五尊”是一项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每天上香与天地圣亲师重接命脉,养诚敬家风,父母诚敬接续,孩子身处其中得到熏染,不用多久,即会有强大的“扶正”效果。
而作为每个人,更要有意识修习,日常行住坐卧,觉察自我,让天心须臾不可离,厉修平等心,终身蓄养诚敬心。
2025年2月16日 学习日志读后有感
今天的日志特别值得关心教育的朋友们认真研读一番哦~
黄老师从解绑教育的集体意识出发,提出教育“返本出新”的重心:“从容面对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慢下来,十年磨一剑,沉潜下来,才有可能活成一条龙,活出生命的本来面目。”
并且落实到与贝壳、金晖老师的两件事上,让人备受鼓舞,比如准备物色招募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福建永春办一个高中特色班,请不同行业的顶尖高手(今天日志提到贝壳老师准备请做民宿的雪冬、米其林餐厅大厨等),带领孩子们过“慢生活”,学真本领。
我们不一定送孩子来这个特色班,但看到“道安礼乐大学”的这种贴紧中道而发用的办学举措,看到了民间帮助主流教育解困的一条光明路子,着实为孩子们长舒一口气,为教育长舒一口气。
2025年2月17日 学习日志读后有感
黄老师在日志中先提到啟源和红学老师夫妇,在老家通过改造老宅、为老人办传统丧礼、鼓励大家读书、设茶席、谈心,为当地移风易俗、文化溯源所落实的做法。
深度剖析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本质不同。
随后列举多条国家教育文件条目,并一条条做了点评,帮我们看清国家教育风向,非常刚健正面,条条都是“中道”的落实。
最后一条直接定位到“超越西方教育体系”。
落回民间办学定位:补充而非替代,帮忙而非竞争。并感恩目前的国家形势,使得我们有了这样重建精神家园的可能。
包括最后一篇夸父班孩子的日知录,从非遗音乐的习练中体味到精神的精粹,而不是现代流行乐中寻求刺激的苍白。并体会到不要太过看重文凭学籍,人生在于主动,不在求安稳,首先把眼界打开。
2025年2月20日 学习日志读后有感
今天的日志和随笔都能感觉到黄老师意识中那种精神的挺拔和发用到生活中又活泼灵动,时时处处都在尽性而活,我们且多在这些通达的“明师”的思维里多熏熏多泡泡,可以帮我们对当前的生活大大松绑,“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看?”“原来生活的表层之下是这样的根本?”经常BingGo一声,豁然开朗!孩子们的文字更是在明心见性处,读来欢喜不已。
2025年2月22日 学习日志读后有感
今天看孩子们的日志,非常相应,孩子们写的挺拔有力把现场那种华彩纷呈落诸笔端,描绘生动。
并且有孩子日志中辨明两事,一是当地年轻人对庙会的热爱,虽然也染头发喝酒抽烟,但一拿起鼓槌,立马一身浩然正气,哇,太棒了,礼乐的“教化”“化育”之功啊,比给孩子报跆拳道、武术班来得自然有力;
二是很多地方传统文化死在了形式上,子孙离传统精神远了,接不上“祖”,也就没有了“气”,反过来觉得传统文化是迷信,实在是太对不起先人啊。
所以特别感恩黄老师和各位大德先生们,引领孩子们更是引领我们重新接续祖德,回归家族、民族、文化的脉络,不再做漂泊的灵魂。
2025年3月12日读书心得
日志有言
【从《易经》的角度来看,错综复杂,都是那个“一体”的阴阳刹那呈现。不要被“现象”左右,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而这所有的“变易”背后有“不易”,基于这个“不易”,我们就能化繁为简,绝处逢生,回到“简易”之道。】
最近越来越感受到简易之道的大用,尤其读《乡下的奶奶》,凡事一用心,做事存心为人,时时生着感恩心、恭敬心,与人相处以心印心,多提着别人的好处,想着别人的难处,从原来比较计较的心念惯性里一脱离、一翻转就不容易被困住了。
2025年3月13日 读书心得群对话
桔子:
跳脱色情与暴力。不被动吸引,不主动勾引。不强迫别人,不逼迫自己。长长路,慢慢走。
丽娟:
是啊,最主要要修自己保持走在中道上,很多时候被吸引了、主动勾引了,强迫自己了,也强迫别人了,自己都不自知呢。
很多人可能因为痛到极点还能扭转一下,但大多数人连扭都懒得扭,早上读书会有天启源老师说“大多数人宁可舍命,不舍习气”,惊的我一身冷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肯定是这样,在习气里伤人伤己不自知而已。
没别的办法,修吧,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已有觉醒,还有这些先生大德的接引,还有这么好的团队共学共进,一起“长长路,慢慢走”啊,感恩大家。
2025年3月18日读书心得
今天的日志又是非常饱满的一篇“当前的形势,“时间”在加速,大美生生配合当前教育的“触底反弹”,将更加活跃”,我们也要更敏感一些,对教育“触底反弹”的时机有所感应哈;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老思维里,盲目地卷自己卷孩子,最后可能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是选择“卷”也不是现在主流意识的“被动的卷”。
2025年3月21日 读书心得
晚上共读和分享很饱满,大家分享的集中点摘录如下:
【原来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除了被自己的家庭、社会、历史有很多的纠缠,甚至扭曲,但是,你的主体一定在。
关键就在:一定要很清楚地掌握那个觉,觉就是主,然后这个觉,觉照万物,那个体就出来了。
有了主体,你生命的定位也一定出来,所以觉在,主体在,主体位在,这三者贴得很紧,毫无间隔。】
【觉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光明”的。】
【心太硬,也就是衰老、固执、死亡的前兆。
真实使人轻松,并不可怕,当我们什么都面对的时候,并不那么可怕。社会还是社会,乱还是乱,但至少我自己对于生命还是有一种喜悦之感。】
心得:
老师的话语给人希望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境,我们的“主体”一定在!柔软的去“觉”出来,在“光明”中实践出自己的位。
所以这个“觉”很关键,不妨现在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觉”一下 比如简单的觉察一下当下的十个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