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奶奶读书会分享
01
流水不腐,刹刹生新!我们的心念、我们的生命之流也应当如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2
我分享一下我对柔和的理解:就象一颗洋葱,外面的皮很老,很硬,很难看。内芯很脆,不辣,有点甜。人也一样,外在的傲慢,执着,嗔恨等形成了坚硬的外壳,很难与人相处,当把这些外壳去掉后,内在的心露出来,柔和就出来了!柔和出来了,就与万物和了,所以我们学习就时时觉察自己的心!
03
最好的催眠方法,躺到床上,满面笑容地想象——明天我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哪些与众不同的美好创造?带着这样的问题入睡,你一定会有一个平静愉悦的睡眠,清早醒来,会觉得整个人都像被充满了电,活力满满,心情格外清爽。——毕竟,想着为个世界谋福祉的人,世界也会馈赠她大礼。而当你站在窗前,你又会蓦然发现,这个世界,树木、城市、花朵,一切都已然如此美好……
04
上周读了,后续也会想这个故事,想貌丑的更夫也是圣人,不然怎么这么无我?
不管别人怎样欺负更夫,他都乐呵呵的,不起烦恼,都在示现一切都是缘起性空。
而他开始不愿意,后来二人结婚后,两人都随顺因缘,有夫妻之实,孕育孩子。
——这是一位朋友的感受,不同的角度看这位更夫。
蛮有启发的。和大家分享
•是啊,看到更夫去世那段,他知道自己啥时候走,走得那样清净,以前听佛法说这样的人至少已修到阿罗汉了,是大境界,已出六道轮回了。
•是。即使不用这些轮回等字眼,用世俗的语言,也是善终了、心无挂碍圆满无憾了
•今天守輝的點提很關鍵,「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關於正名,也深受啟發。感恩
•是的,提醒的很精微,一不小心就落入二分
•关于“正名”,我今天读书也有感,就是为“责任”正名,许多时候,我们把管教当作为你好,为你负责,然而,在郑玄注里,关于责任,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这就是说你所谓的“为你负责”已不在其位了。
•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心、五行之秀、天地之镇…最根本的正名,立其大,尽人达天
05
俊兴分享的我特别有感触!
我们是无法改变别人的,只能自己改变!
还有就是什么呢,我们怎么能做到别人如何,我们自己能平心静气不去着那个相,我的感觉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不会去着相。文章里三奶奶骂人,如果对象是我,我肯定会对骂,而奶奶却听到的是高一声低一声的声音,为什么呢?
因为我没做到自己的本分事,我心虚,所以会着相,也容易着相。
我也有一个感触就是,你所有的怨也好,恨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归根结底根源是自己,追溯一下,是不是因为自己没做好才会产生了矛盾,才会产生了怨恨?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自身下功夫,修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当然我觉得也不必妄自菲薄,很多的道理也是需要经历和阅历才能够大彻大悟的。我们暂时做不到奶奶那样也不必太看轻自己。人生在世就是来受苦的,这个“苦”就是修自己的路,没有修好,所以才会一世一世的轮回来修。所以我们过好每一天,认真活在当下,活好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修好了自己,我们也会成为“奶奶”。
06
对今天早上共读的内容,其实还有挺多感受的。
第二十一章 “送德来了”,单单就这一个标题,就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这样的兄弟,谁来给你送德?”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最近,我也有这样的困扰,就很赞叹红玉的智慧,那么圆融地就化开了她父亲和表哥之间的矛盾。
如果换作我,我还是首先会对父亲生起嫌弃,心眼那么小,格局那么低,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
带着这样的嫌弃心,怎么可能去解决问题呢?
惭愧!
同感。
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是我要转换频道,要和“父亲”同频。
红玉对父亲的那几句,看似轻巧,却又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道。
今天黄老师主课讲成语,我晨读也读到一个成语:心悦诚服。王镇华老师说,心与心交感,心神带动心神,心流畅达,老老实实贴紧生命,躬行、贴服。这与黄晶说的“同”应上了。
你今天分享的都有许多的启发
很精微,生活中快惯了,都奔着解决事情而去,常生嫌弃心是老习性呀!
看着奶奶的柔声细语,句句要找人心入,处处要看别人好,同感相应,本分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