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3月7星期五
昨天主课后,与江华老师等一道去汕头,参观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民国时期,尽管蒙受国难,但文艺繁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那时的电影人,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是很有水准的。可叹的是,经历了“文革”,接着是市场经济的冲刷,如今的电影人真的没文化。
下午,与瑞芳老师飞郑州,然后与红学、刘铁汇合,驱车到淮阳,晚上见到雷蒙和安徽阜阳南塘合作社的杨云标先生。云标兄带着二十多位青年,徒步一周,已从南塘走到太昊陵附近。约好了今天上午共同祭拜先祖伏羲。
而此时,在冀州玉泽园,李步进老师的《语文课》也接近尾声。现场的学员反映热烈,纷纷将听课笔记整理出来发给我。现选编如下,供同学们参阅:
◎昨日我们学《木兰辞》:
1、真正的分段是以“韵”来分。“章”这个字,并不是像大家说的“立,早,章”,而是“音+✝”,“✝”是指在这里可以分成段了。韵产生了气,有章才有节。
2、步进老师问:为什么是木兰自己去买马?是呀,不应该官府配么?
步进老师:因为隋唐魏晋南北朝都是“府兵制”,就是自己买装备,如果家里穷买不起买,拿着锄头也就上了。
百度了一下“府兵制”:是以府为单位,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意在富国强民。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到后来还有“募兵制”,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老师带着我们这一叩问,就像个线头,拔出来后面的一条脉络。)
3、咱们的女英雄和神奇女侠可不一样,前一天还在织布呢,但要为家为国出征时,一下子就成了大人,大人的气概。看这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多么的有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步进老师:看到没?女孩子恋家,跟男性的思维不一样,男孩子可能这时候要耀武扬威了,但女孩子却要回家。有时候也问自己:还能回来么?还能回到以前那个每日读书弹琴的步进么?其实很多人出去了,回不来,而回不来,就容易“上九,亢龙有悔”。
大家再注意看:开始是“可汗大点兵”,然后是“天子坐明堂”,从“可汗”这个称谓怎么到了“天子”?
我们猜想,木兰参与的战役很可能是北朝与柔然之间的战斗,我们不能跟被我们打败的人一样的称呼吧,不如学汉人,叫“天子”吧。
5、我们读《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山寂寂,水殇殇。/ 纵横奔突显锋芒。
(原来上学时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前几句,真正豪迈的在后面。)
6、我们再读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步进老师:这还是少女时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么?当精神振奋起来后,就是大人!国家需要我们时候,拿起刀就是文化!男人有温柔的一面,女人也有阳刚的一面。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源是阴阳,阴向下,阳向上。提振精神就是贯穿,天地贯穿,你是中间那个大人。
7、文字背后藏着深深的密码,我的学习方法:探寻,因探寻而叩问。
学习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明白。不然学习会成为负担。文化,化,是要化开呀。不然文化就成了知识点。明了就会有明明白白的快乐,因清楚而明白。
8、学文化不能学成一个穷酸的生命,要成为真正的大人。
9、坤德不是一味柔弱之意,地势坤之后还是走向天,是配天德的。坤背后是乾,乾坤交泰。
10、阳刚其实很消耗,太嗲也消耗,都是太用劲,松、活,而自然,光而不耀。
11、读进去还不够,要活出来。
12、不逃避,不粘着,放不开和回不来都是损耗。(比如对于家长,你看我把你培养的这么优秀,你必须……,这就是粘着了。)
13、如果懂得文化的脉络,以游走的方式可以学,以居家的方式,以学校的方式都可以学。在文化脉络里,比如喜欢南北朝,那就进到南北朝里去学,还愁不成个专家?
这堂课下来,心里真是豁亮的感觉。上课的基本都是女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个心结:“从小爸妈就让我温柔些,女孩子当如何如何,可我心里明明有个男孩子,喜欢信天游”;“我太阳刚了,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温柔点,又做不到”;我是谁?我要往哪儿走?别人告诉我的方向适合我么?他们期待的我是我所想要成为的样子么?看花木兰,前一天织布,后一天出征;看李清照,年轻时闲愁,到国破时的“生当作人杰”,她们是女性,却有男性的气概,而林觉民这样有气概的男子,竟能写出如此柔情的《与妻书》。究竟该是柔情似水还是侠肝义胆?看大的局势,看大的环境,再回到我们生活里:
男人在家,那我就是坤,承载,包容;男人没在家,需要搬家装修,那我就是乾,可以立起来,干起来。不娇柔造作,真正的做自己。也通过学习,进修,让自己成为可以顶天也可以立地的大人。
学进去,活出来~
◎【回到自己】
别人的故事听完了,该回到自己这儿了。喜欢秦罗敷的狡慧与轻盈,有本事自我赋能,源于骨子里的根本自信。欣赏花木兰的担当和爽利,不逃避、不黏着,进得去、出得来,能自己做主,是因为立住了。还有李清照的柔中带刚,地势坤是要向天配德的。回到自己,生命化开了,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中道今来,要随时回得来,回到自己的心上来。来去自由,才神仙自在。不要辜负了老天的心意,来这世上走一遭。
【时势造英雄】
“所有世间的事情,是在等一个人来。”
【当精神提振起来时,是不分男女的。】
【在梦里】【松活而自然】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几天,感觉在梦里,似梦非梦,似醒非醒。感谢老天爷的安排,感谢步进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似乎理解了那份心意。人生前半辈子活得太用力,一直在跟自己较劲。看似阳刚地端着,时间久了会累的,真的会伤到自己。后半生,要放松、自然地活,慢慢柔下来。不急,慢慢来。昔日的至诚已化作一缕青烟,融入了骨子里。人要不断蜕变。重新归零。感恩元贞自此诞生。“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经由一位一位的“先生”,感受到了,见识过了,该轮到自己上场了。活出来,好好活!真的活明白了,才有底气。祝福自己!感恩同行的陪伴者!感恩老天爷见证!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上午阿灿老师又教了《小雅·庭燎》用潮州话的唱法。唱最后一遍时真的有一种庄严又舒松的感觉,心境完全不一样。晚上回想起来都很有感。礼乐对心的触动是真真切切的。
下午与学长继续互相学习对打二十八槌,明显感觉比昨天打得更流畅,相应且相合。我们既是对手在对打,但又心心相印,“和”在一起。相生相克,外表背后是“大和”的内在心境的紧密融合,生机无限!要学习英歌对打的“既抗又和”,把自己变得安在与和平。
◎——人生即剧场,人生即道场。
——不要有理想主义,要真实地接纳所有世间万法,知道自己的位在哪儿,尽己本分。(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将人与天地、自然分隔开,从源头上就非常肯定人人有天心,可以自觉自主。或许长路漫漫,上下求索,但是不远复。宇宙中唯一的那个,我们不以思想求之,或以为高不可攀。就是随各人不同的因缘,通过所有真实的生活,实践证之。这也是本分事啊,本立而后道生。)
今天英歌学完了二十八槌,虽然我和高悦航一直在互殴对方的手,但很感谢悦航兄,他学习非常认真。我们对视很久也不会笑,练“定式”也不懈怠。这样学起来感受很不一样,能渐渐体会到一点其中的“郑重”了。英歌是武舞、祀舞,学习时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对内在本有的那份光明、刚健的唤醒,来荡除习性中那不明朗的东西。真是越学越开心啊!
面对世间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看破,但不以批评纠正,而是自己活出那样一份美好,做给他们看,永远不能失了自己的本位。(第一届礼乐共学营时,面对营员,其实应该更多是这样的态度,但当时没意识到,反而加了许多要求与管束,虽然发心都一样,但效果真是事倍功半。)
◎读到昨天晚上的时事报道,就是在世界另一端真实发生的——在自由主义的幌子之下,身体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它是上天的恩赐啊!父精母血,十月怀胎,才有我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加上心头的一点光明,是来赞天地之化育,来帮这个世界的忙的。最基本的,尽到自己做人的本分,不要作践自己的生命。看看忽悠年轻女孩入行的三大套路理由:“来钱快”“不算卖”“有真爱”,知道身不能卖,知道渴望真爱,都还是良心未泯。只不过没有接上天线,才会失魂落魄,在人世间走得一脚深一脚浅。今天我们推动“华夏礼乐回原乡”,就是要为还在无明中沉沦的同胞“招魂”!
拍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以及背后资本的推手,也都是自欺欺人的可怜人啊!表面光鲜亮丽的他们,实际上都身不由己地卷入集体意识的漩涡。之所以不断生产这样的烂片,是因为要强化自我设定的面具,一遍又一遍自我麻醉。原本描绘出来愚弄观众的世界观,是否也成为他们相信的真实?总以为自己是操盘手,谁知竟也成为剧中的木偶人。但良知是不能被蒙蔽的,它会总是站出来提醒你。为什么如此多艺术家走上不归路?都是不敢直视心头的光明啊!一念振奋,其实也很简单,祂始终等你回头。
◎学者,觉也。这本是每个人的天命,但真正能建立根本自信,而能弘道的总是少部分人。不过何谓“凡夫”,何谓“觉者”?故政治、文化的事一定不能退而求其次,更不能助长邪风。中国文化就是破除一切迷信,破除一切执着,让每个人化育自己。中国文化的复兴,不是因为美国的衰微,而是因为中道今来,各干各的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朝会时不知为何,想起《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就是发心,止于至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天上午去参观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没想到中国电影的几位宗师,竟都是在潮汕这么文化浓厚的地方长出来的。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这几位电影人,不是文人墨客,而是最与时代接壤的一批人。像陈波儿1937年即于南京加入共产党,抗战时一同前往延安并拍摄文献记录,以及指导创作反法西斯话剧等。我们的文艺、电影,需要契合时代的主题,更要创作有一种历史观、天人观。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慧安、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