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内卷”的方便道与究竟道

精神矍铄的李元庆老师

学习日志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李元庆老师的课很受欢迎!课间,孩子们还品尝了李老师带来的沙特椰枣。更重要的是,一辈子外交生涯和担当经济参赞的丰富阅历,以及退休后为中央电视台和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做特约评论员的广阔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在大连与当地朋友交流时,座谈会主题为《如何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其实内外不二。若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探究的兴趣,而不止于阶段性的小小成就,或片面寻求感官刺激,满足肤浅的快乐,那说明他的内驱力充足,他走得也一定够远,够深。同样的,一个人对众生的疾苦有着深切的同情,也会使得他深入生命内在的奥秘,一直穿越意识底层,探到先天之本。

无论是为人类文明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艺术家等等,还是那些如佛陀、耶稣、穆圣、孔子、老子等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心量足够大,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生无悔,真正做到了“尽其性”。

要解决当前“经济内卷”和“教育内卷”的难题,其实很简单。所有的困局,都是受人的意识局限。我们对“经济”、对“文化”、对“教育”,存在许多误读。回到传统语境,“经济”乃经世济民,以美利利天下,而不简单地等同于赚钱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文化”乃人文法天文,顺天应人,化成天下,而非概念的堆砌和符合所谓学术标准的知识体系;“教育”乃尊重人的天性,开启民智,醒世觉民,而不是竞争和牟利的工具。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要想不活得那样局促,让孩子们精神奋发,青春洋溢,一方面要扩展视野,见多识广,了解到突破所谓“困局”有无数种可能性,此乃方便道;另一方面,往内在探究,消除根本恐惧,建立根本自信,也可以做到独立行走天下,此乃究竟道。

义勇自信,刚健中正(图片来自后溪英歌队)

李元庆老师谈到“中-阿”合作,有广阔的前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受到阿拉伯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赞扬。尤其是“建设一个和平、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受到阿拉伯民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对未来共同的美好愿景。阿拉伯国家昔日被殖民,近代被干涉、被侵略,现在又面临动乱、分裂,他们需要和平、安全、稳定、发展。

因此,沙特等国越来越重视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除了能源、实体经济、航空技术等,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也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沙特政府在推动中文教育上采取了多项举措。2019年,沙特正式将中文纳入中小学和高校教学大纲,并于2024年9月开始在全国初中阶段推广中文课程。同时,沙特在机场增设中文标识,并在“中沙之夜”活动中正式推出了沙特百科的中文版本,这也是沙特推出的首个外语版本,彰显了沙特加强中沙文化与语言交流的决心。

夸父班同学的黑板画

我们除了要感谢“全球疫情”,还必须感谢特朗普的“关税战”,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和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所言:“我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延续了2020年以来撼动全球的经济断裂和政治动荡——最初源于疫情,随后是俄乌战争。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生‘供给休克’的时代。现在谁不进行战略性思考,谁就会沉沦。

治国需要远见和胸襟;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远见和胸襟!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上了两天李元庆老师的课,《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与现状》,老师讲得很生动。李老师作为中阿外交大使,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一线,以设身处地的角度,为大家取下了被狭隘的主流观念影响许久的滤镜,从而了解到一个真实的阿拉伯世界。

据介绍,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北非与中东地区,可能许多国人受单一色彩的新闻报导影响,对阿拉伯国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石油容易滋生霉菌(美军)”之类,从中也反映出我们对阿拉伯国家的认识,其中对立意识好像非常强烈。然而,22个阿拉伯国家全是伊斯兰教国家,如今完全与我国建交,全是“一带一路”涵盖国,而且双方在外交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合作共赢,互为增上,为世界外交工作做出了很好的典范。一切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国与国的交往就会变得很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就很容易找到越来越多利益互补之处。

感叹中国文化的智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人人生来平等。正命之路各不相同,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成见,透过外相,总会发现背后的勃勃生机。很受鼓舞!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当勇于跳出主流观念,下学上达,尽性地活。

万物一体,和谐共生

■ 02

《时事报道及评论》里读到加沙地区正在发生的暴行。“我们留下来不是因为我们勇敢,而是我们无处可去。”无关任何政客口中的道义,就是一个生命最直接的呐喊。就像那个百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更能够理解为何“建设和平,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能够得到阿拉伯世界民众的普遍拥护。这样朴素的愿望,本自心头的天良。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纯粹得动人。尽管国际形势仍然严峻,但地底的一声春雷,就能够成为翻转的力量。一阳来复,万象更新,无限的生机还在。人心未丧的一点光明,仿佛晨雾中初升的太阳,终将换回晴朗的天空。唯有祝福!小小的我,也是历史中人。愿为一个更清明的世界,尽一点应尽的本分。

■ 03

今天继续了解和关切阿拉伯世界,李元庆老师的讲述真的很生动。可见任何领域都要去关心,而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学科知识上。见多识广,珍惜机会,向真正有心得体会的长者请教!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昔日被殖民,近代被干涉,需要和平、安全、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经过了前辈的努力和智慧,已经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中国长期和平稳定地发展,故有今天如此开阔的局面。“中阿”深层的合作,不仅是两国利益之交,更是面对全球的发展,每一项交流,都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令人备受鼓舞!做“学生”,就要见到生机,大国之大不只是国土面积之大,科技力量之大,政治力量之大,而是可以率众以正,协和万邦之国,可以化育一方,有能力带来和平的国家。顺义,则前程阔,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够豁达。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赞天地之化育


欢迎来河北,相聚希望之州!
本次共学营内容丰富,一静一动,文武兼修,老少皆宜,
鼓励三代同行,
共同感受精神自足、其乐融融的天人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雨麦、董鍏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