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
昨天午餐前,整理了一篇关于国产老电影的随笔。很快收到昕炜老师的反馈意见,他是大美生生的“御用剪辑师”,每天都很认真地读学习日志。他结合自身经验,谈到对老电影的看法。这是来自电影业一线工作者的心得,很宝贵!故征得昕炜老师的同意,转载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看到这篇随笔,想跟您分享一下,之前看《地道战》和《地雷战》一些经历。
小时候,我在电视上看的《地道战》和《地雷战》,当时只是觉得这两部片子很有趣,特别是《地雷战》里塑造的日本军官都特别滑稽,特别蠢。随着年岁增长,我知道了战争很残酷,并不是电影描述的那般娱乐搞笑。特别是接触到美剧《太平洋战争》后,开始厌恶这两部电影。《太平洋战争》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与日本鬼子作战的故事。故事聚焦在几个普通的士兵身上,着重刻画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挣扎。在这部剧里,日本人被塑造得强大且疯狂,美军是经历了地狱般的战斗,才获得胜利。
在这个时期,我也刚好接触到外网的言论。“美国的电影是反战的,它刻画战争的残酷,看完之后让你厌恶战争,更加热爱和平。而中国的电影把战争游戏化,让观众觉得战争很好玩。日本鬼子被塑造得像蠢猪,你们跟蠢猪打了八年,还是靠美国人才胜利。”我记得当时在YouTube上看到一群在美国的国名党老兵集会的视频,里面就有上述这些言论。当时的我对这个言论深以为然,甚至为自己小时候很喜欢这两部电影感到羞耻。
这种心态,在重看《地道战》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差不多三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重新观看《地道战》。认真拉片之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部电影为何会显得很娱乐。因为电影上映的1965年,当时的观众是真正经历过抗战磨难的。创作者是为了化解他们痛苦的战争回忆,才将影片风格设计得如此诙谐。即使如此,细细分析每一场戏,依旧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苦。开场废墟中哭泣的老人孩子,故事中点游击队通过浪费粮食判断来人是汉奸,很多很多细节设计都在讲述1942年冀中平原上,那些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们曾经经历了何种的艰难困苦。
毛主席真的很伟大。片中多次出现《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故事的几个转折点都是受这本书的指引。粗看影片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书的出现就是媚上。但为了工作,特地找来了《论持久战》的全文看了一下,细看之后发现毛主席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提出《论持久战》 太伟大了。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根本自信。自己试着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在1938年那样的环境下,读到《论持久战》,内心是何等的振奋。片中主角高传宝挑灯夜读《论持久战》,再合理不过了。
1942年的冀中平原上,革命前辈们在毛主席《论持久战》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明出“地道战”这样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全国的敌后抗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反法西斯战争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能我自己比较愚笨,也可能是制作王镇华等各位老师的视频之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好电影,到现在才能慢慢体会到它的好。隐藏在电影中的那种感天动地的悲壮,那种发自肺腑的哀思,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为什么《地道战》能成为经典,一直高居红色电影推荐榜的榜首?我想这就是黄老师您说讲的每个老百姓心中的那份良知吧。
电影,是一种十分年轻的文艺形式。世界电影的历史,才一百多年。比起戏剧、戏曲等传统艺术要年轻得太多,但电影在今天的影响力巨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那些表演艺术。我们也可以说,电影是一种载体,它可以用来服务于商业诉求,“娱乐至死”;也可以承载“礼乐教化”的功能。我们研究电影,将来也一定会尝试创作电影,是出于后者的立场。
电影、电视剧是综合性艺术,采用声、光、电全方位的传播手段,今天借助移动互联的强大威力,真有摧枯拉朽之势。刘森老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多年,后来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组的创建,曾担任电视剧《唐明皇》《东周列国志》的音乐总监,对如何在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新载体上注入“礼乐精神”,很有心得。正好,昨日瑞芳老师和元毓老师去见刘老,刘老每每谈到“礼乐”,都要言不烦,句句到位,现从元毓老师的邮件里选摘如下:
见面聊到我会讲闽南语,刘老很高兴地说闽南语接近古语发音,经由此进入礼乐是多么自然幸福的事。圣人制礼作乐,礼有别,导民众收敛之效,而非效仿西方的法律或诉讼之日用;乐以亲和,和而不同,这是中国之“和谐”。刘老感慨时风日下,学校或庙堂早已弃之不论这一点真骨血了,看见你们孜孜不倦践行,了不起,满心欢喜。
“生命本来犹如春天里初生的嫩芽,生长不断地生长,就这么简单啊,一点本分事而已。”刘老淡淡一语中的,默契应和您与镇华老师近日的教导。“活着”便是生命的意义,学习成长尽己之本分,贞固足以干事。倾宇宙洪荒之力,活眼前一瞬,卑如尘土,终始贞明。
与您絮絮叨叨,我们已从北京往冀州的路上,归零又见玉泽园,别样的春天里。期待与大部队欢聚一堂:)
【孩子们日知录选编】
◎下午与老师一起去逛村子,看着小孩儿与爷爷奶奶们很是亲切!奶奶们坐在门前缝着衣服,很是可爱。爷爷打着牌,其乐融融。他们很朴实,生活很饱满,从一出生就准备的死后的棺材,一点都不怕。很佩服他们对生死的理解,很轻松。这可能就是天人生活吧!
◎主课读同学们的日志,感动不已。虽身在不同的地方,但心意相通,是一样的。大家都安守本分,各安其位,向同一个方向去。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便是要将其带入到生活中,以文化之,久了,大家相和,便是群性之美,美美与共,众乐乐。
如今我们夸父班要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向前,来一场“心灵的革命”,但这些改变要在生活中实践,一步步走稳;我们也是历史中人,开启一段新的历史。
今天上午最后一节写生课,画得很尽兴。看地扪这个泉涌之地的一山一水,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心旷神怡。静心与大自然在一起,多去体会,交感,而后配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出去放风,一同顺着门口的河走,看村里的人们都很可爱;走着走着,来到吴老师家门口,正好瞧见老师家门贴着易俗社印的春联,心中欢喜。门口还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孩子们用针仔细地缝缝补补,这幅景象在现代大都市已经不复存在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也是老一辈人对后辈的寄托与祝福吧。
晚上吃长桌宴,大家与地扪当地的老师一起唱“敬酒歌”,众乐乐,心中舒畅,十分感恩与他们结缘,来到这个泉涌之地。
◎侗寨的清晨特美,薄薄的云幕环绕着群山,偶有几间屋中亮着暖黄的灯光,零零星星,在天地的怀抱下宁静安逸。再过段时间,天光大亮,树梢上的绿意被露水浸透,润泽饱满,令人心旷神怡。
下午大扫除,在放抹布时,偶然又听见了田社长与师母在不远处的走廊上奏着鼓乐,好像是《正身》?心中感动无比,厚重悠扬的声音娓娓道来,述说着天地恒常的情义。向前望去,百姓们的房屋仿佛被群山环抱,人们在田间忙着这一天该做的事儿。天地人和,平和中又带着生命本有的刚健,天人生活莫过于此。
想到今天朝会,在当今的世界,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且便利,却非常危险。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一道“心墙”,出不去,进不来,人心涣散。而如今,我们正在推动、经历一场“心灵的革命”。人们的精神需要畅达,就要回到天父地母的怀抱中去,“继道德而兴礼乐”,天德,地道,两极撑开,再来看此生做人当如何,如何才能当得起“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把自己放在历史的横纵坐标上,行大孝。
晚上大家吃长桌宴,听田社长与杜老师唱歌,很动人,深情可爱。生命无始有终,做性情中人。
参阅【王镇华老师详解《节卦》选编】:
《节卦》:享。苦节不可贞。
好!请看,节、涣。其实每一卦,你只要记住一句,就对得起这个礼拜。节卦,我就记得“苦节不可贞”,就是装得苦哈哈的,没有用。中世纪,当教会动摇了以后,很多人缺乏宗教的信任,结果修道院一些人开始用“苦”取得信任。佛陀苦修多少年?最后皮包骨,还是一个养羊的女孩请他喝羊奶才活过来。苦是走不通的,苦修是走不通的。要有点苦,但是不要太苦。【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要求大家都用苦修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中道今来,一定是礼乐重建,普通人也能过上天人生活。没有天生的罪人。】
节,“亨”。要吃苦,是为了人生通达,要走通路。你太富裕了,怎么走通呢?不可能!因为引诱太多,每天排得密密麻麻的,真正排到属于内心的生命知识,他一定逃。能够听到现在的人,有可能坚持到最后,我不能说该走的都走了,“苦节不可贞”,就这一句,对不对?
有的时候,彖跟象,我是不解释的,除非他里面有很重要的观念在。这里面,我们比较不熟悉的,就是“节以制度”这四个字。旁边注解:节,不止消极的节制。一节一情境,情境就是说好的,你每一次在收敛自己的时候,是为了那个正面的生命目的在收敛,不是吗?如果只是被动的,没有用。要有正面的情境,有正面的生境。生命是一种境界,因为他是个大生命,甚至是万物里面唯一的一件事情。尧传舜,舜传禹,“唯精唯一,允执其中”。“人心唯危”,是心台;“道心唯微”,是主体。所以心灵的宁静、精微,是为了接近主体;收敛,为了正面的一个东西。干嘛我们钻牛角尖啊?而是万物这么博大,居然都在你觉知的觉照中,你怎么可能不精微。【评!哇!讲得多棒!每天一睁开眼,又是明朗的开始,干嘛有那么多忧愁和负担呢?其实,都不怨别人,是你困在“心牢”里了。】我看到古代有一个印章,“始信真放在精微”。如果我去选民意代表,我一定刻一大堆这个印章,每个选民一人一个,全台湾都发。(生:选总统。)
这个碰到我的隐痛。我到台东去,讲《天人宣言》,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是唐宝宝,可画画画得很棒,他三个小时坐在那边,从头到尾。我一讲完,站起来,他就过来,用他的头、后脑,磨我的胸膛。唉唷,我说是谁这么……很敏感嘛,是他哦,在说话。后来到停车场,他说:“王老师,你应该去选总统。”我说:“我不当总统,我只当老师。”“那就是总统。”你看,他转得多快。【评:“唐氏儿”、“自闭症”的孩子,良知发露出来,更直接,所以要善于倾听他们的话,千万不要敷衍他们。他们很真诚的。而通常的孩子喜欢玩小聪明,闪躲和隐匿,反而不容易听到他们说良心话。】
《大象》:“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议,就是商量、讨论、讲习。制,是数度。数,不是数学的数。我们的数,你心里有数,指的是你的良知,对一件事情的好坏是有数的。三个缺点,只有一个优点,可是那一个优点,大过三个缺点,还是要走那个优点,这个叫作数。数里面,已经包含了分寸、意义的大小、轻重,所以“制数度”。这个度,也不是量化,度就是斟酌。每一个字,你回到文言文里面的意思,就比较接近上古造这个字的本义,而不是我们今天的意思。【评:所以,中国人讲究“分寸感”,通情达理,因地制宜,随乡入俗,随顺众生,他不会简单地去拷贝别人的。一定会用心去化,审时度势,心中有数。】
初九:不出户牖。无咎。
户,是单扇的门。牖,是墙上的窗。窗这个字,是指顶上的天窗。牖,是墙上的窗户,所以都有道理。我的注解反而有点像翻译:潜龙勿用,都不出门,刚好做自己,不往外冲也可以学到东西。有没有人教你面对自己啊?都是越教越厉害越骄傲,赢人越快。小心!离自已越远,就是知识。我是很喜欢知识,弄了老半天才发现,读太多不太好,我是讲真的。多读经典,一两本就够了。【评:故年轻的时候,要学会独处,练内功,充实自己。不要喜欢去凑热闹、逗乐子。有人喜欢扮演这种角色,说风趣、搞笑的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自己为此洋洋得意。不要学成这样,那是小丑。】
九二:不出门庭。凶。
九二,“不出门庭,凶”。唉,怎么又相反呢?因为第二爻是中爻,你太过死守房间,当宅男,错!因为你要走出去,体认天下苍生怎么活。失时务,你就得不到时机,是最大的失。这是毓老师的话。所以自命清高,说我不看电视,我都住在山里,你越说我越心寒。人真的没有办法用方法把自己凸出化,还是普通一点比较近人情。
“‘现实’活机中得,体证就洗练。”这个是我的话。你在现实中,你所学到的生命知识,正反一起来的,所以他是活的。这个“机(機)”,其实是右边的“幾”,可能有人已经记得了。幾,是指道幾。道,就是万物的大化。生命最小的单位,就是生命变化的这个化,就是幾。你要懂得化,你必须懂得心灵的自明,灵明、觉明要很充分。懂得幾的人,他如果不懂现实,没有用。毓老师一直说,要注意“时”,是在当代,你要讲生命的学问,你要讲出来,两面都触动到,别人才点头。否则你讲太多,他会轻轻的丢一句话给你:“老师,什么时代啦,你还讲文王。”就这样。但你也不能说他的话不对啊!所以在现实中,人跟人的冲撞是很剧烈的。你说:“不会啊,我觉得都没问题啊!”我不敢看你,太世故了。所以《小象》说:“失时极也。”太极端的不跟现实来往,也是凶。【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你不懂得收敛生命、面对成长,是会嗟叹。就是人常常蹉跎一辈子,甚至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都有醒的时刻,但是很快又被现实抓回去。这个时候,一再的叹:“唉,我那个时候有去奉元就好了。”已经来到的人还会走掉,这个我很在乎啊!所以你们看到旁边谁走掉,最好把他抓回来,我会很开心。我这个翻译很特别:你怪别人有用吗?只能感叹自己。
六四:安节亨。
六四,“安节亨”,注意这个“安”字,我有解释过他在生命的位置在哪里。定、静、安、虑、得。往外冲,行为停止,定。定下来胡思乱想,心念还没有停,把心念静下来,安。安最妙的就是,你要安的时候偏偏不安,可是这个时候的不安,不就正教你内心不安的是什么吗?所以要反省自己,面对问题,就从“不安”入手啊!不要抓住一个大的不安,说这个不是,就面对小的不安,那完蛋了!自己自动过滤,跟自己捉迷藏。所以不安,一定是哪里最痛,去面对那个最不安的。说不定一面对,不可遏抑,波涛汹涌。这个时候,要给自己一点时间空间,全部面对,从最必要面对的开始。【评:要玩真的!就从心中的“不安”入手。】
居里夫人讲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她的女儿写她的传,很厚,我只记得那一句:“一个人,每天做了你应该做的事,全世界都不能对你做分外的要求,而这个是幸福唯一的道路。”我觉得太棒了!这跟我们讲德行,刚好德行讲正面,她是从反面讲回来,更准。所以千万不要逃避自己的老毛病,那个是折磨自己的方法,就是:“我没什么毛病,我这个人就是懒了一点。”我的老天爷,他敢承认懒,我不敢听。贪嗔痴都从懒出来,相信吗?(生:有人说,因为想偷懒,所以推动了人类的科技文明。)
可是他们设计这个东西哦,累到生病,就是为了懒,是为了别人的生病,有道理。安,就是你在收敛自己的时候,有一个正面的生命情境,有一个意义的在那边等你,这就亨通嘛!对不对?当你真的有正面的意义的时候,你就会安节,就自己收敛的心甘情愿。我现在越来越鼓励大家,往内观光。往内观光不花钱,而且是通天的功夫。你往外观光,漂泊的灵魂。我在民国六十九年就去环球了,我被刺激最严重的,就是看到那些各国的老人看观光客的眼睛,意思就是你在看什么,我在看你看的眼睛就知道你看什么。那我呢,被他一看以后,马上想到为什么不是你到台湾来看我?这种存在感非常美,所以你最好就是把他当家人,坐下来聊两句,很过瘾,“安节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到了九五,“甘节吉”。你收敛的那个正面的意义、目的达到,回甘,苦尽甘来。“往有尚”,九五刚好是既中且正,是中道的最高境界。往,就是积极。不要怕,因为人心的放肆,一积极就会过,只有在这种状态,既中且正,要鼓励你积极。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上六,“苦节贞凶”。我就记得那个儿女很容易装读书很苦给父母看,一回来了,“好累哦!”妈妈就冰箱打开,米浆、豆浆……很多啊!你会吗?你会这样装?欸,怎么都没有表情,这个让我很孤独啊!但是我有一种经验,就是当学生也会装。我刚好当完兵回去学校,我发现大家都很急着上课,那我没事啊别人当助教,我什么事都没有,我发现我无法表示我的身分,所以不知不觉的就把一些书,夹这样子(把书抱在胸前),假装也是大学生。所以身分的认同,很有意思。你知道你是谁,你就不装了。要不然,什么都要装得跟你认同的那个人一样,连戴眼镜都要学人家,结果还不是你,只是很像他的你,这个是不好的。
“苦节贞凶”,但是为什么“悔亡”?已经到了最后,你再收敛,就结束了。“道穷”,这个穷我们已经讲过了,没有钱是贫,没有方法、无计可施是穷。还有一个病,要记得:知道德行该怎么做,而没有去做,心里有病。我们新增加的,教我们的是子思(原宪)。
讲完了,翻译要仔细看,因为有时候我发现生命非常立体,从不同的面相都可以谈,谈不完的。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