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无限责任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系辞上》

昨晚,丁亮老师的“线上恳谈会”,最后回应一位朋友关于如何纪念自己已故父母的问题,讲到有两个态度:一、不必在意别人(无论古今)既有的形式;二、对于自己的内心,要特别在意,不折不扣去落实。

通常,丁亮老师谈话是语速和缓、轻松幽默的,但有时也会十分郑重,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如果我们善于聆听的话,从丁亮老师的谈笑风生和神色凝重当中,都可以得到某种启发和触动。语言、文字总是有局限的,但生命的分享、智慧的传递,又不得不借助于有限的语言和文字,这大概是最不得已的事情。故老子先把这种尴尬挑明了,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佛陀也在离世之前,给出了最后的提醒: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而孔子则干脆避免坐而论道,他说:“不知生,焉知死?”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是全然地投入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去追问意义和形而上的问题;若有所悟,则可以与圣人之言相互印证。

与往常新学期9月1日开学不同,这个学期开学日延后了一周,是为了保证夸父班草原班孩子有四周的暑假(当然,寒假、暑假之类的制度安排,也是现代教育形态给我们造成的一种印象,而一个好学的人,随时都在学习,无所谓假期不假期)。也因此,有了前几日的广州-新郑-天水之行,有不少收获,简单概括,有如下三点:

一、对“文化”重要性的再认识。

各地经济形势都不乐观,但老百姓吃喝不成问题,死不了人。面对经济上行的瓶颈,如何突破惯有的思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真正重视文化本身?其实到了一个特别的时间拐点。从新中国以来,以三十年为一主题变奏,“政治建设”(1949-1979),到“经济建设”(1979-2009),再到“文化建设”(2009-2039),这个内在的旋律是很明显的,只是身处其中者,容易被集体意识的惯性裹挟,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念普遍滞后。

未来十五年至二十年,中国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不是房地产和金融,而是文化领域(而西方可悲的是,靠卖军火和用金融手段去坑蒙拐骗)。但受物质主义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经济才有感觉,而对与无形的精神生活领域相关的经济活动,通常无感,也没有信心。所以,“道大”不仅是一所传统文化的“补习所”,而是领风气之先的最活跃者,包括带动地方经济、激发民众信心。新郑市政协主席黄卫东先生水平很高,他说:“文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里送炭,在如今经济下行的困难时期,重视文化、建设文化适逢其时。”

所以,我想,今后的线上“恳谈会”,除了请“文化人”和大家聊聊,也可以请政界和商界有实践、有见地的朋友,与同学们聊聊。譬如,这次在广州第二次见面的韩军然先生,他军人出身,做过知青,没读过大学,曾经做过前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的秘书,42岁下海,现在是香港上市公司“新城市建设发展”(00456.HK)董事会主席。韩先生有家国情怀,但这个“家国情怀”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会落实在具体的待人处事、处理复杂问题的判断当中。英雄不问出处,无论男女,希望“道大”的同学都能往上走,成为当今时代的“士人”,敢为天下先!

写到这儿,我还想起一人,就是修立书院(位于安徽查济)的张应平老师。他是潮汕人,据他自己介绍,小学文化程度,很早就在贵州黎平地区做古建拆迁、倒卖木材之类的生意,后来也做字画、艺术品买卖等。近年来发心创办书院,一心想办一所中国最美的书院,而他靠自己亲自规划,一砖一瓦,真做到了。10月中旬,我们将在修立书院举办一个小型的内部研讨会,主题是《潮人潮乐》,意思是如何将潮州文化和潮州音乐在明年天水礼乐生活节期间充分显现。试想一下,如果全球潮汕人的代表汇聚天水,一起朝拜伏羲,来自世界各地潮汕会馆的英歌舞队伍,在伏羲庙前、在天水的大街小巷通宵达旦地跳起来,那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啊?

二、真正“接地气”的人是谁?

在天水最后一顿晚宴,与当地几位非遗传承人交流,氛围十分愉悦。由于从事出版工作的缘故,我算得上是阅人无数,但感觉最亲近的就是这些在民间默默耕耘的非遗传承人,如集贤鼓乐的田孝梨社长、泉州风雅斋南音社的李建瑜老师、潮州大锣鼓的王茂标老师等。他们的长处不在著书立说,不在口若悬河,而是他们有功夫,这个“功夫”不仅体现在“手艺”上,更在他们的生命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道大”将是一所“非遗文化大学”,与那些高高在上的著名高校不同,我们要广泛团结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包括世界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文化影响力,引领文化的新风尚。

这些草根的“非遗传承人”,其实就是优秀中国文化真正的实践者,就是重建礼乐文明的主力军和带头人。我们要给他们搭平台,让古老的又是最有生命力的“大地文艺”绽放光彩!

三、教育的“刚需”是什么?

大学一毕业,我就分配在教育出版社工作,深知人们普遍认识的“刚需”就是考大学。对于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个时代,能有机会考大学,山沟里出一个大学生,是了不得的事情!大学生,曾被称为“天之骄子”。但看看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眼神空洞,面目苍白,不会生活,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可悲可叹啊!

所以,“道大”要解决这个时代真正的教育“刚需”,那就是人要成为人的样子,而不是社会大生产的工具,更不是“经济动物”和“生活消费者”。昨晚线上,丁亮老师谈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困境,完全被某种意识形态所控制,生活、工作、学习被割裂,他不忍多谈。以前和王镇华老师讨论这类问题时,镇华老师每次也是神情凝重,悲不可抑。

我总觉得,这个时代的骗子太猖狂,他们营造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XX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表达,像“恒大”这样的惊天大骗局,他们需要别人背锅时,申请破产就行,因为从法律上来说,他们只需承担“有限责任”。真是欺天罔人,明目张胆到如此!

如果您还有热血,就应该挺身而出,就如当年奔赴延安的“抗大”学子,担起时代的重任,担起生命的无限责任,带着我们年迈的父母,领着年幼的儿女,脚踏实地,走出“现代文明的意识牢笼”,而不是坐以待毙。

奉元——德简——道安——惟正命!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