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3月3星期一
前几回来潮阳,都是住在潮州,开车当天来回,有些匆忙。此次要在潮阳待两周时间,可以慢慢感受。
第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潮阳人的松弛感。他们很难做到守时。受现代工业生产的生活方式影响,我们从小被教导,“守时”是美德,上课、上班、约会都不要迟到,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潮阳,对此,他们却不太在意。一开始,你或许有点不习惯,但转念一想,也很好的,要那么刻板么?
想起当年带孩子们住在北京郊区的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有同事习惯性地希望农场主人帮着制订一份日常作息和工作流程,主人说,我随时叫你们就好,每天干着的活儿不一样,看着地里有什么需要,随时安排就好,我们又不是守着机器。
“法自然”,不是什么玄学,就是守四时之序、昼夜之序,很简单的。现代人讲“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著名口号,把我们都捆得死死的,放松不下来。潮阳人以前务农、经商、下海,很勤劳,同时也很松弛,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就是你自己当家做主人,不是被别人雇佣,更不是被机器和一个严密的体系或体制套牢。
在这里,停车很自由。前天晚上去看望当地朋友,以及昨天下午去看林芳武老师,开车到他们跟前,问哪里停车方便,都回答说,路边随便停就好,警察不管;除非上面来领导,警察会提醒你们将车开走,也不会抄罚单。
真是天高皇帝远,多自在!现代人大多习惯于住在都市里,其实是作茧自缚;远离城市,做个新农人,或者来到小县城,生活品质陡然提升!
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潮阳人的硬朗。他们做生意,不是一见到你来了,就脸上堆笑,将你当作消费者或曰“上帝”来对待,只是淡淡的,当然也不是怠慢。但习惯了被人“服务”的我们,会觉得有点不舒服:这边的人怎么不灵活,有生意也不做呢?——转眼一想,做生意乃平常事,干嘛要把正常的人际往来,当作伺候人的活儿呢?还要像训练保险推销员、空姐那样,训练如何微笑,如何有礼貌,将客户当作上帝——这个“上帝”其实就是被算计的对象,一点也不高贵。
生活中的事,经不起琢磨。许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只是从小被训练出来的某种习惯,换个地方,换个年代,就容易有一种荒诞感。所谓“历史感”,也是如此。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学习习惯,只是时代的产物,受这个时空集体意识的影响,其实,都是可以突破的。如此,无可无不可,不就很放松么?
松弛与硬朗,也是阴阳一体的。就如他们在练习英歌舞时,节奏有快有慢,起伏变化,十分流畅自然。今年央视春晚为谭维维“配舞”的英歌,太委屈了,动作也太机械了,这就是身不由己啊。所以,千万不要被设计、被套牢——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生活。真诚爱自己!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今天晚上,去看了后溪英歌队的排练,非常震撼!一群与我们年龄差不多的人,但他们的精气神是常人无法比的。
◎今天晚上有后溪英歌队的排练,老师带我们去观看。在鼓点还没响起时,学长们的状态都很轻松随意,鼓点一响,大家立马进入状态,挥起英歌槌,他们整整打了三十多分钟,好厉害!气场很大,英歌槌挥得也巨高,一趟打下来,浑身是汗。
从明天起,我也要学习英歌舞了,争取也能打出学长们的气质!
◎转眼又到潮汕了。昨天龙抬头,把头发剪掉了。前天晚上看七星连珠,星河浩瀚,不舍昼夜。
早上从书院出发,久违地看到如此明澈的朝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光洒春山,小桥流水,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见龙在田。
一路上在读前两天王院长提到的甘泉(湛若水)先生,还有查铎(毅斋)先生兴办水西书院的生平、事迹。去车站的公交,正好路过水西书院和紧挨着的宝胜禅寺,极有气格,以后可多来参访。甘泉先生一生致力心学,与阳明齐名。曾任礼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兴办四十余座书院,九十五高寿仙逝。读到其治学生平,非常鼓舞。人能弘道,有如此圣贤为学长,读天地之化育,何愁道不能行!吾辈当继天人之学,开万世太平!
每次游学“利涉大川”,都很感动。一方水士养一方人,体会一方风俗,就要踏上这片土地,人文都是法自然之文,唯有回到天人之际,才能继圣志而无限开展。就像移风易俗,一定要深深扎根民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记得第二次来潮州时,看见万家灯火,流了眼泪。今天又路过老厝田园,万顷平房,不禁又热泪盈眶。韩文公来此三月而和乐千年,这就是德行的力量啊!可长可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能造就一片净土。
晚上去看了后溪英歌队的排练,赞叹其中的一股英武之气,这是中国人的骨气,变化气质。中国人可以救亡图存,全民皆兵,靠的不是严刑峻法和军事化管理,而是忠义之精神,可以启人立强之性,养人浩然正气。期待明天的学习!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