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地入世与历史的担当

今日的“教育沙龙”现场

昨晚宴请参加此次巍山研习营的各位导师,大家相聚甚欢。尤其是来自台湾的林明进老师、师母和丁亮老师,由于疫情的缘故,近四年没见面了。而这三年全球大瘟疫,使得许多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翻转,不得不感叹《阴符经》里的那句话: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2019年第三届研习营
丁亮老师与《说文解字》组学员们的合影

巍山天亮得比较迟。清晨只有18度,白天最高温度才26度,真是避暑的好地方。

醒来之前,做一个很特别的梦。梦中见了很有宿缘的人,她说了一些奇怪的话,梦里也是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场面很大,有繁华美貌,有凶狠污秽,整个过程我的意识一直很清醒。

做梦是挺有趣的。有些梦很简单,属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劳累了或兴奋了,夜里自我意识仍在工作。

而有的梦不平常,那个场景与日常生活距离很远,却那么真切、熟悉,这大概就是潜意识中某些业力的浮现。而这种业力的面貌,经由清醒的照见,就从根本上得以转化。

巍山古朴的街道

一年一度的暑期研习营之缘起,出于李辛老师和杜嚣老师的倡议: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找到某种合适的形式,帮助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是体制内的老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具体操盘由辛庄师范来执行。

这是第七届研习营了,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果,整体反映还不错,在疫情的三年也没有耽误。但同时,存在许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体制内的校长和老师参加人数比例太少。

我以前就和团队同仁以及关注我们的朋友说过,如果说辛庄师范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说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那也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不深入。

孔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做一个场面,自嗨,追求世外桃源,或在名利场中打滚,博得掌声和鲜花,这都不难;难得是像习先生那样,“我将无我,服务众生。”

2017年的首届研习营,林明进老师与全体学员大合影

这次研习营的主题是《与孔子对话》

孔子,圣人也,故中庸之道,即成圣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以天地为师,以往圣为学长,非要死心塌地不可——即有至诚之心,才能沟通天人。大道至简,如此而已。

研习营邀请来的导师都很质朴、真诚,全国各地来的学员也都很热忱、朴实,因缘难得,我们一定会善待这份道缘,帮助大家往意识深处去探究

明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未来的两周,在这个静静的山城古镇,将会呈现一道美丽的风景——研习营的师生们。我们不同于一般的游客,也不同于朝圣的信徒,而是走在大人之路上的同道。

巍山一景

昨天下午,江华老师在来巍山的大巴上,给我回邮件,写道:

来自江华老师的邮件

收到您的两封邮件。深深感同您说言:“而我从當年那個憂鬱的旁觀者,變成了歷史巨變的在場者。”

今年教育戏剧组将近三十名学员,过半以上是教育一线老师,年龄中年居多,全都是女同胞,大家对戏剧如何在生命教育上大派用场抱有浓厚的探索意愿

在党史资料里读到“真正地看到未来、看到历史大势的政治远见,在本源上非出自于初心不可。”我想这将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还有个小插曲,大家开玩笑:今年研习营的主题是《与孔子对话——教育、礼乐与我们全部的生活》,想起那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今年这群与时代同行的女子们将如何开展这场“对话”呢?

看到您邮件有提到“上午10点半-12点,我配合韦华院长主持‘教育沙龙’,可以和不同组的朋友面对面深入交流、探讨”,我太开心了,戏剧组热烈欢迎两位老师多多指导!如果方便,我想代表教育戏剧实践组邀请您和王院长第一天来做客,请您们帮助大家飞越迷雾:

一是请您们分享(解读)《谢茂松教授谈中国共产党史》

二是“与孔子对话”对教育戏剧在当下和未来的应用趋势的启迪

这一次的戏剧依然没有提前预设,交由生发的力量塑形成长。但又觉得与以往有不同,带着一份交托配天的松泰,有一种更加主动的意识在升腾。喜盼您和王院长做客教育戏剧实践组!

——江华

这样的交感、生发多有趣啊!

如何才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无非时时打扫心地,从无善无恶、无是无非心之本体出发,生长一切善根,生长一切善法。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啊。

今天,我和王韦长陪伴诸位的共学之旅,就从戏剧组开始。

“教育沙龙”现场,自左向右:黄明雨老师、江华老师、王韦华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