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文字 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元毓
昨日主课,与同学们一起共读日志中【我要加入奉元班】的文案,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就是从“大”“学”二字入手。
惟天为大,首先要回到我们每个人够大的那个生命的开始——天人之际就在我们的心头,“明德”就是“元”,“明明德”就是“奉元”,基于此,就能化繁为简,穿越人类集体意识错综复杂的种种现象,是谓“德简”。
学者,觉也。真正的学习不离生命的觉醒,所有的外缘,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正面还是负面的经验,都是配合你的成长,都值得感恩!尤其是对你的生身父母,若放不下“依赖”和“怨怼”(这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因为无法依赖,所以有怨气;因为有怨怼,所以无法真正独立),不可能做到内在清明。当你成熟了,看到父母大人的不成熟,惟有同情和祝福。
晚上,与杜杰老师《山水画工作坊》的几位学员座谈,以《五月冀州英歌舞+大锣鼓共学营文案》为文本共读。其中,谈到“鬼神”。同学们的分享都很精彩,每个生命是那么独特,都是人类意识之海的一朵浪花。人生短暂,稍纵即逝,可刹那的呈现,有着生命全部的秘密,多么不可思议!
大家谈到以前在家里,跟着长辈清明祭祖、扫墓的经历,感受到与已往生的亲人的那份联结,这就是与鬼神合其吉凶。我们在世间的一切言行,他们都在默默地看着、听着,所以世间没有秘密,因此,人可以活得很坦然。
而隐匿、闪躲、逃避,与怨怼一样,都是人心的偏差,陷溺其中,当然心里乌云密布。别人说得再多,再怎么安慰,也替代不了你的自我承担——拨云见日、业力的转化这件事,只能靠你自己。“成长”这件事不简单,因为你的辛苦,不只是此生外在环境的影响,更有人类集体意识在你的意识底层的显现,自他不二。面对人类的共业,惟有承担,惟有从“奉元”、“德简”开始。
十一年前的4月5日,王镇华老师受邀第一次来到北京昌平的辛庄,记得是姥爷主祭,背后的石壁上刻着王林海老师手书的六个大字:“天德-地道-人和。”镇华老师讲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清明节祭祖,不是走过场,也不是情感依赖、祈求先人保佑,而是请天父地母列祖列宗作证,如何在人世间尽自己该尽的本分,清明在切身,此乃“如理作意”。







昨天下午,为“道大”官网补写文案,就【道安易俗社】写了如下文字,今日主课可以共读:
风者,天地之使也。圣人制礼作乐之用心,在于移风易俗,使天下安宁。经过千年文化之衰,尤其是百年世界震荡之后的我们,尽管粗鄙,但依然可以师圣人之心,重建礼乐,恢复中华。
如今,“大学”二字已经成为现代高等院校的专用名词,“道安礼乐大学”之大名,用起来不那么方便,没关系,不必怨天尤人,我们可以“道安易俗社”之名,行礼乐大学之实。
华夏礼乐文明,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故天人之学乃“礼乐”之体,移风易俗乃“礼乐”之用。“重建天人之学,回归礼乐生活”是“道大”的天命,也是“道安易俗社”的具体任务。“天人之学”即大人之学,不局限于书本,更不是少数学者的专利,而在明明德,在亲民。
一个“亲”字,生动刻画出了中国人的深情而文明。因此,我们不需要皈依某种宗教,而就在日用平常活出生命的神圣性。凡圣不二,天人一贯,每个普通家庭都可效法周公,设明堂,尽人事,达天命。感恩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故人人都可以坦坦荡荡地活出“天之子”的本来面目,而不必在皇权面前卑躬屈膝;感恩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前赴后继的努力,彻底实现土地公有,女性解放,富国强兵,消除了绝对贫困,才有了“文起千年之衰”之可能。
“道安易俗社”成立以来,汇聚了各地朋友满满的善意,在各地举办过形式不一的“大美成人礼”、“大美敬长礼”、“大美拜师礼”、“大美婚礼”等庆典,同时因地制宜,策划和组织了“道安礼乐生活节”、“孔子礼乐文化节”等,并将举办“冀州鼓·武文化节”、“郴州迎新礼乐文化节”以及“青年国际礼乐生活节”等大型活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祝福中国!感激不尽!

五月冀州英歌舞+大锣鼓共学营火热报名中~
(详情请点击海报)
对外招募30位队员,组建近百人的英歌队。
刚健硬朗的英歌舞,
将于5月17日在清华大学国际文化节跳起来!
敬请关注!
附一.【《寻找中国帆》小分队日知录选摘(3月21日-23日)】
■ 01
今天早上,没有晨练,而是去为这个环境,我们所生活在这里的村子,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捡垃圾。依夸父班的惯例,来到一个地方,不仅是不给这个地方添麻烦,来到一处便让这个地方更美好,如播种机、宣传队。借着清晨的阳光,我们踏着露水,一行人便顺着田埂一路捡垃圾。捡的过程中贝壳老师谈到农药,其中最恐怖的是除草剂。
万物中生命最强的是小草破土而生的力量,而它能让土地上寸草不生,放到我们人身上,那更是不敢想象。我们每天吃的蔬菜里就有各种各样的农药,很感恩有这样的机会到田园里走走,在帮助这个环境的同时,也去认识这个世界背后的人心,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如果我们没有走到田间,捡到不同的农药瓶,我们也不会认识到。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才会明白,更加坚信该回到人该有的生活,法天地自然去活。
上午跟着张院长从祭祖一路转场到小茶楼,聊到了很多,从院长的成长经历,结合这个海洋城市的变化,看到一个时代整体的变迁。你想做的事情,感觉冥冥之中有这样的安排,想做便成了,不是计划出来的。在过程中就长出来了。回到黄老师所说的,有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你用一辈子去做?只要你愿意,专心去做,不用管外在主流的走向,去做就好。采访下来,感触最深的便是要有历史感。看到上一代人,他们所经历的又与我们现在不同。时代在变,便去应这个时代的“机”,将眼光放长远。感恩这个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真的要珍惜,因“时”而为,因“时”而变,去配合这个时代。



■ 02
今天早上重返平北文化广场,来到熟悉的后溪大楼,与留在潮阳的三位同学碰面,便跟着游神队伍,绕着后溪的社区走了一圈。虽然没有双忠文化节那么盛大,但对神明的那份敬畏之心,一点也没少。迎袍抬架子的人走在中间,英歌舞便在两旁开道。每当队伍走过,人们都会停下来手中的活儿,起身面向游神的队伍,等队伍离开,再落回手上的活儿。
想起昨日采访张院长时,老师们分享的一个点,谈到小时候,从小就会被母亲拉着,经常去拜拜。虽然也不知道为何要拜,但慢慢的就会感觉到有一根线拉着你,在你要乱做事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母亲就如同神明一般,心中有神明在,就不会乱做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应了王镇华老师说的那句话:“违反习俗比违反法律,在我们文化的脉络里更严重。”因为那些习俗是与我们的心最直接的沟通,祭神如神在。
下午没有特殊的安排,大家午休过后就一起回望这几天下来的学习,由三个点——“面对、解决、放下”来看,从中看到自己的不成熟,面对真实的生活场景,还有很多可以去长进的。刚开始一个宏大的“目标”,落回到平常的生活里。与平时在夸父班的学习不同,更真实的直接面对生活,大胆地去做了,才会反省,才会成长。就如“鼎卦”,找到三只脚,就是天、地、人,才能确定自己生命的定位,给自己在天地间定位,尽情地去开展,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那片天地间的王者。
■ 03
今天上午给了我们自我修整的时间,大家都各自安排,在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调整。下午便走入天地间,大家坐在后山的树林里喝茶。潮阳小分队、潮州小分队也来到生态园,相聚一齐分享各自近来的收获,感觉大家在这段时间又各有长进,这便是学习,哪怕不在一处,但也同样向着一个大方向。
围绕着这次《寻找中国帆》的主题,海洋信仰也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采访林芳武老师也是了解海洋信仰的重要课题。聊到很多,从英歌舞感受,在这个新时代,在潮汕地区依旧能将这样的文化脉络传下来,一代接一代,一直传承至今,其中就有代代传承的那份信仰,受父辈的影响,这不是去配合政府,而是配天,配合民间的信仰。



–感恩一路上的“先生带后生”
■ 04
下午潮阳小分队、潮州小分队的同学都来到我们的基地。于是夸父班四分之一的同学就都聚在一起。这段时间大家各自有学习的重心,通过日志彼此看见心始终在一起,既独立又一体。以前大家朝夕相伴,互为增上;现在虽然不在一起学习,但仍然是从不同的路径打进去,配合同一桩大事因缘。大家一起去爬村子的后山,分享学习中的趣事。之前读日志偷着笑,现在可以大声地笑出来。潮阳的同学听说我们要去采访林老师,热心地为我们分享经验。特别高兴能与这样一群生动活泼的人成为同学。
采访林老师的时候,老师讲到他当年学习英歌舞也想过要放弃,每当看到父亲为英歌舞付出的一切,就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特别感动!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有一份生命的接续。为什么潮汕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就像林老师说的没有任何秘诀,靠的是无数位真正活出来的“先生”。他们挺立在文明的脉络上,中流砥柱,继往开来。感恩能够有机缘向这样的大人学习成人。




–血气方刚的后溪英歌舞
附二.【潮阳留学同学日知录选摘(3月24日)】
■ 01
今天再一次去到莲花峰,上次玩海没有去到莲花峰上。这次去到了望帝石面前,海天一色,朗朗乾坤。这次来到潮阳,了解了文天祥,敬佩先生的爱国之情,朗月海心,内有乾坤。
■ 02
今天我们去莲花峰看海了,本来打算下去游两圈,但今天的风浪有点大,没敢往深处走,冲了冲便上岸了,躺在沙滩上,沙子暖暖的,闭上眼睛,听着浪花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人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只有真正经历了大风大浪才知道生命的珍贵。
大家总是把眼前的事看得很重,但当你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再大的事也只不过是生命大海的一滴水。终究还是要回归大海,有时候你很讨厌一个人,很想远离他,但其实你真正远离的是你自己。我们都是生命洪流中的一分子,为何要相互猜忌,相互伤害?有时候也是感到孤独迷茫,就看看大海吧,回到大海的怀抱。



附三.【玉泽园同学日知录选摘(3月24日)】
■ 01
书画课,开始临摹石涛的画作,老师说我们把上周学的都用了上去,还夸奖我们。感觉一周下来,我的收获真不少啊!
晚上在武学馆练习南音,让同学带我练了一遍《起手板》,四、五、六节,和《梅花操》,还是需要多加练习啊。感觉这几天过得很充实,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

■ 02
今日,过得很好,没有大喜大悲,浅浅的开心。话突然不多了,不想说太多,自在地干自己的事,光看书都满满的喜悦,嘴角一直上扬着。这种感觉好舒服,仔细回看,只闪过一句话:“以爱自己代替怨外。”
朝会,格外精彩,从各个点切入,像是在替祂传道(替天行道)。只觉天恩浩瀚,如那璀璨星河,星星点点,星汉灿烂;又像无垠草原般广阔、美好、包容;宁静而暗藏波涛的海洋也是祂。“天道不远人,天德在人心。”更与每个人的心一样。
——唯有感恩和同情。
——没有速成,没有停止。
——可以走得很远,但不要忘了回家。

( 乾坤的孩子不忘本,感念王镇华老师!!)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元毓、雨麦、后溪英歌队及冯刚老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