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3年8月8日星期二
昨天上午,陪林明进老师和师母在衡水湖坐船游览。上岸后正准备回石家庄,杜风雁大夫专门来到玉泽园见面。由于时间仓促,我并没有事先打电话给杜大夫,其他人也没和杜大夫说,杜大夫说早上做梦,心有感应,所以就来了。好吧,正好林师母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就请杜大夫给看看。生命的相遇,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下午乘高铁回到北京,晚上与谢茂松教授共进晚餐,在座的还有吕晓杰老师和谢教授的夫人。大家聊了两个半小时,很尽兴。在中美贸易战之后,谢教授发表的文章就比较频繁了;之前,他比较少接受媒体的约稿和访谈。我说,这是“天时”到了。
关于时局,关于经学,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佛教中国化和藏传佛教,关于中国和梵蒂冈,关于“历史政治学”和“文明型政党”等新概念的提出,我们广泛交换意见。谢教授近年来非常活跃,对时局的预测和大势的判断很精准,这是他经学功底深厚的缘故。所以,明年暑期共学,必须有一个“经学营”,届时可请谢教授和大家当面交流。今后“道安艺术大学”,也应当有“经学院”或“经学中心”,没有“大六艺”为根基,只学习“小六艺”或“新六艺”,会流于“术”,而偏离“道”。
那么,“经学”为何这么重要?这个经学,严格意义上是指以孔子之教为代表的“四书五经”,它承载的是圣王之道。经者,常也,故承载的是常道,即不易之道。以“不易”,应对时代的“变易”,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化繁为简,乃简易之道也。
若经学功底不扎实,就做不到真正的“通权达变”。但要十分小心:我们不是培养经学家,而是通过学习经典,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故佛陀入灭之前的“四依法”,是修学圣道最重要的参照,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古往今来,无数人努力学习经典,为何无法获益反而将经典变成了思想的包袱?
——因为大家思维的底层逻辑的起点错了。从苏秦张仪,到历代的政客文士,到现代知识分子和谋士们,他们学习经典,和学习其他世间法的目的一样,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我”要飞黄腾达,“我”要改变命运,“我”要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他们的“自信”都是不牢靠的,都是建立在外在的成就上。
而“根本自信”是建立在天赋的“明德”基础上。因此,善于学习者,无论是学习经典,还是学习各种世间法,都是从“明德”出发。信有一个“明德”(良知)在,然后发愿(志于道,即听从良知的指引),从而落实在全部的生活行动当中(游于艺,是指广泛的生活艺术,包括治国理政,如烹小鲜也)。
经典不是作为成功学指南或攻略,经典只是拿来印证的。圣人之心,人人本有;你的生命体会有多深,你就和孔子有多近,仅此而已。“明德”其实是一个超越的存在,祂可以照亮这个世界,但无法用世间的价值去衡量(祂是无价的)。王镇华老师喜欢讲“要避免心用觉”,意思就是避免良知的误用,明明知道有个良知在,却用祂去为个人谋好处。有些开悟者,二度执着,走上歧路,都属于这一类。
在石家庄,看到仕翰同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有一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会”,致二○二三级本科新生的信。其中介绍了该校的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具体行文如下:
笃信好学,要有探寻知识的广闻与博观,也要有追求卓越的严谨与耐心。相信在每个理论知识与学术信念同频共振的时刻,你都能感受到智慧在指尖翕动的美好。
【相对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审慎思考,社科人的思考承载着勇气。是追求真理的勇气,面对学术权威,你仍须保持思辨、敢于质疑,坚信于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方能洞见真理;也是追求自我的勇气,须以他人之辞鉴己,以自我之思革心,在自剖内省中建立一个能独立思考、有思想、有见解的自我。
【相对照:子绝四:毋意,毋固,毋必,毋我。】
明辨事理,是希望你培养理性判断的锐度,但也不忘人文关怀的温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只有懂得事理,辨得是非,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行稳致远、中正自持。
【相对照: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崇尚实行,“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站在小院校园生活的开端,你的脚下埋藏着无限的可能——一切遥远的征途都从此刻出发,所有的梦想和未来都将一步步抵达。请铭记知行合一、笃行不怠的实干作风,让我们一同砥砺前行,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时代的华章。
【相对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请注意,尽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当于古时的翰林院,但它受现代意识的影响太深,无论是八个字的校训还是相应的解释,都有点似是而非。原因在哪儿?
——还是逻辑起点的问题。你看看前者的表达:我要追求卓越,我要追求真理,追求自我;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要知行合一,笃行不怠……而孔子超越了所有的执着,虚己而游世,上达于天,不亦说乎!
大家细细体会,能感觉到两者的微妙差异么?
还是镇华老师赠给我们的六个字校训:“自明,自然,中肯”明了、透彻!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