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3月18星期二
昨天下午,一直在拟4月初玉泽园为期一周的“共学营”文案,其中主要内容就是阐述如何接着“潮阳会议”继续生发。之后,在与同仁的邮件中,梳理总结近期的工作思路,现选摘部分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
关于李步进老师3月初在玉泽园的一周工作坊,与紧接着在潮阳的两日研讨会,这两者之间是有紧密的内在关联的。可惜的是,步进老师的课报名的人很少,差点被取消掉,但我坚持仍然鼓励步进开讲。步进以往只是在社会上教教古琴,没有正式讲过古诗词,更没有扩展到更整体的音韵学和文学的讲授,但通过我对他的逐步了解,我认为步进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应当鼓励他多教学,积累经验,二十年之后一定会比叶嘉莹更有影响力——其实不仅是影响力的问题,而是他比叶先生将来会更有实际的贡献;叶先生也很令人敬佩,但她的路子是受王国维、顾随一路下来的,看上去是对中国古诗词的鉴赏,其实受西方美学影响,以西格中,没有触及“天人之学”这条根脉。
相比之下,大家对去潮阳参加两日的研讨会更有热情,一方面是我们“煽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被丁亮老师等吸引,其中不少就是参加过1月东山岛丁亮老师课程的同学。我之所以将这个研讨会的地方放在潮阳,一是希望有更多人去潮阳感受一下,最好能参加双忠文化节,这种礼乐生活的现场感染力,比讲什么大道理都直接;二是考虑到广东各地新教育比较活跃,这些家长和教育同行(包括厦门的朋友)来比较方便。
至于“我们研讨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目的,尽力了没有,更好地服务人、鼓舞人了没有”,我自己觉得达到目的了,因为我的目的就是将大家搅动起来,“如何生发”是下一步的事情,要急于在两天之内得到什么具体的成果,我真的没这个期待。我也不认为前来参与研讨的学员,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和工作思路。
因为我过去十六年一直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对民间新教育的同行目前处于怎样的程度,心里是有数的,尤其是对华德福群体;而那些以“国学”自居的民间教育团体,迂腐自大的占绝大多数,其实,我对他们是保持距离的。
至于我与大美同仁离开潮阳前“复盘内容是什么”,具体而言,我们主要讨论了三个层面:一、当前的形势,“时间”在加速,大美生生配合当前教育的“触底反弹”,将更加活跃,大家要注意休息,善于自我调节,随时能保持松弛,因为我们随时就会行动。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不要觉得是为了黄某人而忙活,那就很辛苦了。应将遇见的一切人事物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不要害怕出事,出了问题,我来兜底;二、两日的研讨会,给了我很大启发和鼓舞,我们更加坚定要推动“小小奉元班”孵化项目,给大家信心,并加以引导,开创民间兴办“小学堂”的新局面。不依赖任何现有的教育体系,而只是从“学语文”入手,把基础教育的根扎牢;三、“英歌舞共学营展示 暨 大美谢师宴”办得很成功,为我们今后深耕潮汕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提醒大家,“道大”一定要对标当年延安的“抗大”,我们要奔着时代的难问题和硬问题去,而不能做成书斋里的学问。而当今时代的当务之急,就是普遍的精神信仰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靠西方的心理学不行,靠皈依宗教不行,靠党的政治理论宣传大概效果也不佳,还是要靠礼乐重建,即“接天线、续祖德”;而潮阳这两周的学习给了我们极大鼓舞。
因此,将“学语文”与“兴礼乐”紧密结合,就将“小学”(文字学、音韵学)与“大学”(立德树人)打通了。这也是我拟写4月初玉泽园共学营的基调。
一早读到文官同学整理的关于步进老师的听课笔记,很赞叹!也转发给大家,供参考。
【来自啟源老师的报道】
很有趣。今天上午贝壳老师刚离开我们家,我就接到春彤的刘老师打来电话,希望能邀请贝壳老师去他们学校分享与交流,关于航海版块的内容。惠州生生教育的汤小丰老师也打来电话,谈及此事。我告诉贝壳老师了,他们自己联系贝壳老师就好。
今天下午,在我们家开了第一场茶会,可好了!红学昨天拿出一张书法作品:仁和!成了我们今天茶会的主题。下午来的朋友们,以花婆婆学校的妈妈们为主,一共12人。其中,有2位妈妈们参加了在潮阳的关于自学语文和自修大学的研讨会。(她们回到广州之后,还在家长中组织了分享会呢。)
金晖老师的茶会很妙。场地的布置,准备,都很美,很静雅。她带来的茶,也都是她自己制作的,特别难得。我才体会到,她常说的亲力亲为,就是实践,就是深刻的、充分的体验。不然,我们常常表达的,都不是自己经验过的,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有可能是一些概念飞来飞去。
茶会的过程中,金晖老师也分享了她的生命故事。有位家长回去之后,特地发来消息,赞叹道:“金晖老师用那么平静的语气,讲出那么波澜起伏的故事,果然是活出来的。”
这两天,跟金晖老师近距离地相处,越来越感佩!也照见自己许多意识的盲区。很感恩有这样的机缘,跟这样的先生相遇!
今天的茶会结束之后,我才发布明天下午茶会的消息,请大家接龙。没几分钟的工夫,报名就满员了。哎呀呀,看到,在广州,我们需要开辟一个大的场地才好!哈哈哈!
还有,昨天,贝壳老师在海容学校分享时谈到:“不是我们去玩大海,而是大海让我们玩”。很妙!今天喝茶时,才明白这句话,是对“放松”二字最妙的诠释!哈哈哈!很好很好!
先报个行程啊。不可言传的部分还很多。
【潮州大锣鼓小组同学日知录选摘(3月17日)】
今天一天没有人来学鼓,王老师带着我们打了好多条锣鼓并且还录了视频,郑老师则带着我们练习基本功且纠正我们的动作。每次跟着老师打鼓都有些收获,郑老师说练鼓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就是这份枯燥过程中,我们的技艺和功夫也在慢慢积累与长进,同时也是修静心的功夫。在枯燥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乐趣,就如《乡下的奶奶》中“茶道人心”一章所说一般,用心去感受,与当下的事去相合。面对镜子看着自己的动作,用心与鼓相合,也与祂相应,做任何事就有意思有劲儿了。
【潮阳英歌舞小组同学日知录选摘(3月17日)】
◎今天上午,坐公交去汕头采购,顺带去了一下学长推荐的龙眼街。龙眼街不是现在所说的古文化街,但它是可以真正配得上“古文化街”这个称号。这条街在老城区中间,非常有生活气,虽然不像小吃街那样漂亮,但这才是生活,与百姓们走在一起。
下午我们去林老师家帮忙做饭,我们一人一道,最后奶奶还特意加了一道生蚝,八方菜系汇聚一桌,就像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道,胃不一样,但心中都有同一个山峰,这座山是我们相聚,相互学习助力。
◎今天下午我们去了林老师家,在路上买了点菜,准备给老师做一顿晚餐。林老师家不大,但很温馨,一进门就能看到神龛,这好像是每个潮汕人家中的必备。
王子楚做排骨汤,我来做辣椒炒肉,贺嘉昊则是做了凉拌菜与西红柿炒鸡蛋。饭上桌,大家吃得很开心,老师连说我们做得好吃,心里格外的开心。之前看《乡下的奶奶》说做饭时心里是开心的,开心就会做到饭里;如果不开心,饭也会不开心。于是就试了试,没想到还挺灵。做什么事心念很重要,你开心做什么都是好的,因为你是主动去做,顺着心意去做,上天都会帮你;但你要是违背了本心,就算你完成了这件事,你也不会开心。
饭后,林老师告诉我们开光仪式的准备工作这两天就开始了,可以去帮忙。听了这句话,我们很开心,又有学习的机会了,学习就在每天的做事当中。
【梓由日知录选摘(3月17日)】
小姨带她的朋友去附近的岛上玩,于是留我一个人,便来步进老师家寄宿一天。
上午弹琴,《春晓吟》,老师一句一句细致地带我过了一遍。很受益!发现每次步进老师带着我们弹曲子时,都会一句一句地辨明句子的意境——即弹出来的声音一听就知道在讲什么,有个图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样的声音就不只是琴声了,而是心声。心象即琴声之意,一听就知道。步进老师说,曲子学会了的那种快乐、得到所带来的那种快乐是很肤浅的,而在曲中与古人会上,与自然会上,与自己会上,互相交感,那个是弹琴很自在的快乐,自得其乐。我很赞同。
当我听到指下好似真有春回大地的惊雷声,虫鸣鸟叫之声,整个人、整个身体都是快乐的,法喜充满。一直弹到中午吃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琴桌。
师母的厨艺真是一顶一的棒!午餐过后,小睡了一会儿,老师师母便开车跨省到温州一个小村——“碗窑村”,旁边有数道从山顶溪涧淌下汇成的瀑布,很壮观。在山上走了一圈,还在瀑布底端两岸的浅滩上,寻了许多村中明窑的碎片。大多是碗底,上面用釉写着字,觉得好看的便用溪水冲净带走。我们三个蹲在溪边,在沙土中翻找着,这就是最朴素的欢乐吧。除了弹好琴,更要过好生活啊,这样与自然无隔地玩耍,也许也算是天人生活了吧。
下午回家吃饭,步进老师热了一些藏了二十多年的女儿红来喝。酒一下肚,整个人都暖暖的,心也暖暖的。老师还真是不把我当外人看呐,非常感动。如此师恩,切不可辜负了。感激不尽!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