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很有希望!

 当书籍隆起山脉
( 作者拍摄于昨日2025春季北京图书市集)

昨天中午回到北京,然后乘10号线地铁到国贸,参观由“首创朗园”与《新京报·书评周刊》主办的“2025春季北京图书市集”。女儿在这里做志愿者,她告诉我这个信息。

这个图书市集,与我熟悉的由出版行业主办的书市不同,它是直接面对读者的。而我以往参加的各种书市规模较大,要么是订货会,要么是国际版权交易会,尽管也面向普通读者开放,但氛围不同。

很久没回北京了,尤其没有来北京的CBD,见到市集各种时尚的文创产品,来来往往打扮得很时髦的青年男女,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图书展销集中在两个大厅里,人头攒动,人气很旺。我没有仔细地一个摊位一个摊位逛,只是感受这里整体的氛围,同时参一个话头:“礼乐不是什么?”

晚上近十点,女儿回到家,我们聊各自在图书市集的感受和收获。女儿说,这期图书市集是从27号(周四)开始,一直到30日(周日),主办方起初并没有期待有这么多人参加,没想到年轻人有这么大的热情——的确,这个市集不同于地坛书市,它似乎定位就是青年读者。而且女儿说,看来大家对“文艺”还是充满期待的,尽管好的作品真的不多,但大家都很包容,很善意。

女儿的感觉很精准。在冀州或在国内的其他地方包括上海和广州,大概很难办这样一类图书市集,它合乎当前时尚青年品味,同时又有一定深度的人文关怀。从每天安排的沙龙和作者见面会的主题就能感受到,譬如:由磨铁公司主办的韩国作家崔恩荣分享会——“写作是我面对恐惧的方式”;由读库主办的沙龙——“趁春天,让我生鲜”;由时代华文书局主办的“叶锦添的东方美学与当代创作对话”;还有“发光的女性”春日限时快闪。

为精神寻找“出口”

看着展厅门口排着长龙的队伍,四处溜达的孩子们(对我这个年过百半的老男人而言,这些时尚青年的确是孩子),我不禁会想:这些年轻的灵魂在寻找什么?

立品没有参展。立品这些年很少参加各种书展,但立品出版的图书一直在默默地服务社会,它针对的是30岁-45岁的人群,以女性为主。这是从2006-2009年集中出版“身心灵”图书时,似乎就有了这个烙印。尽管后来我们也想努力突破这个自我设限,出版过一些关于历史、传统文化和关切政治的图书,但立品仍然被定位是一家与“生命教育和灵性成长”有关的图书公司。——这就是立品的命。

为何大家需要小说、需要音乐、需要美术、需要所谓“文艺”?——因为情感需要流动,精神需要有一个出口。但受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深刻影响,今天的青年大多“生活在别处”。尽管他们阅世不深,但似乎他们被“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压得有些困顿。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成天逃课,躺在宿舍里没完没了地读村上春树的小说。用一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作愁”,已经无法概括今日青年的心境了,因为他们尽管没有经历战争和饥荒,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见到人类精神世界无尽的荒芜。

女儿用的两个词——“善意”和“包容”,很好!年轻人的冷酷和不屑,是表面的,他们内在仍然有足够的善意,对这个不堪的世界仍然有一份包容和期待。决绝厌世,转身离去的永远是极少数。掌握权力和资源的那些人,对不起我们的孩子啊!

面对精神世界的“荒芜”

镇华老师喜欢用“藏镜人”这个表达,很形象,总有人在窥视和掌控着我们的生活,总有这样的聪明人觉得自己能永远宰制这个世界。其实,他们活得一点也不幸福,因为他们总藏在阴暗处,那是蟑螂、老鼠般的生活方式。他们举着香槟、肆意狂妄,永远活在极小的圈子里,他们不敢分享他们的快乐,不敢分享他们的孤独和无助。他们恰恰是被深度套牢的灵魂。

忽然,我对心里一直在参的那个话头——“礼乐不是什么”,感觉明朗了许多。

“礼乐”不是“春晚”,它不是临时的文化拼盘、尽量讨好观众。

“礼乐”不是“村超”,它不是为了聚人气、拉动经济,而拼命打造的一个文旅项目;当然,“礼乐”更不是淄博烧烤,不是天水麻辣烫,不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礼乐”也不是周末的辛庄市集,尽管这类市集里也流淌着善意和包容。

礼乐生活,恰恰是当前人们精神的渴求,只是我们天人两隔太久了。人们有美好的愿望,有奋发的冲动,但不知道怎么开始。

女儿下半年将去剑桥再读一年研究生,而没有选择港大——我说很好!“文科”大有希望!如果人们越来越实用主义,天天啃那些冷冰冰的科学书籍,成天琢磨如何用机器人来替代人,人类的精神世界将会更加昏暗、凄凉。只是目前,各国高校的“文科”,太脱离生活,脱离了人最基本的情感,更与上天失联太久了。要重新接通天线,那么,我们的小说、音乐、美术等所有的文艺,将变得熠熠生辉,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个青春活力是真的,而不是被包装出来的时尚。

祝福女儿!祝福这一代年轻人!

风行天下,礼乐文明的春天到了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3月29日)】

■ 01

早上一起床,便有两三位同学从玉泽园出发回家了,心里其实是平静但又很高兴的。早早吃完早饭,便回宿舍的储物间将行李拿到了老师办公室的门口,正好遇上第二批黃老师带领的队伍出发,与他们挥手告别,满满的不舍。在“道大”与夸父班,我们不只是同学,我们更是共同成长的道友,很感恩上天安排的机缘。

下午把雷蒙老师送回家之后,与父亲聊起了在潮汕地区游学的感动和收获,我们俩都很高兴,父亲也很受启发与触动,对精神与信仰有了更多的正确的了解,很喜欢与敬佩潮汕地区的人事物。学习很平常,不就是万事万物对我的那么一点很真实的影响吗?

生之,活之–春暖花开的玉泽园

■ 02

一早便启程,踏上回家的路。

坐上高铁,时不时抬头看看窗外风景,穿越大半个中国,从北向南,先是一望无际的田地、平屋,空气中弥漫着土色、朴厚,过了许久,逐渐有了江河,再往后就是数次进进出出的隧道,在一次次冲进漆黑的片刻,又见层层青山,远近的层次,如一幅泼墨,山水清澈。一觉醒来,天色渐暗,绿水青山成了夕阳西下中的高楼大厦,折射出耀眼金光。远眺,月亮升起,不远处隐约能看到楼房上亮灯的广告牌。

坐着极速飞奔的高铁,穿梭中国,千里路程变得轻松惬意,更有窗外美不胜收的景色陪伴,因此常放下手机,盯着窗外,目不转睛。甚至可以用手机点餐,选择途中经过站点的外卖,方便极了,皆为美好,无限感恩。

期间,以前的学长见我们放假便来问候,正好都有空,就聊了起来,相互分享了近日的生活学习,都收获满满。她回到体制内备考,适应得很快。临近中考虽有压力,但心态很好,都是为自己负责,那便走好自己的路。我也问了最近一些自己的问题,她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很受鼓舞,帮助很大。都一步步走过来的,有相同的路,相似的事,但终是自己的命,都在各自努力的途中,又都为道友,学而时习之,相互砥砺,同归而殊途。

有夸父班的同学真幸福,有这世间百态真好,唯有感恩,无限祝福!

与学长交流摘录:

——这就是夸父班。你慢慢体会,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嘛。

——我觉得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然后好好写日记录,慢慢你就会感觉你的世界天清地宁,真的。

——千载难逢,磨练自己。

出得去,回得来!
–昨日一早孩子们纷纷离开玉泽园,踏上回家路,祝福夸父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