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段时间,每天整理学习日志时,顺便将《王镇华老师讲解易经》梳理、学习了一遍,今天是最后一卦——《损卦》。其实,这次学习《易经讲记》的顺序,是先学该书的下卷,再回到上卷,最后一卦落在《损卦》,也是某种天意。

昨晚,与共学营的老师们开会,其中有王素娟老师的两位研究生。素娟老师问他们,什么是“生命成长”?两位年轻人摇头,有点茫然。

早上醒来,这一幕清晰的画面还在心头。是啊,万物自然生长,而人要学习成长。可在人生的前期,我们都是通过模仿他人,遵循约定俗成、社会集体的价值判断来“学习”的,而“自我意识”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被塑造出来。通常,“我是谁”,都是基于周遭他人的评价和认定而形成的一个似乎完整,但其实十分模糊的图景。

而通常,一个人的自信,也是以他人和社会的肯定为前提的。如果他人不理解、不赞成你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我们很容易对立或自我怀疑。当这种自我怀疑过于强烈,“我”甚至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因此,跳脱和超越集体意识的影响(或曰束缚),就成了特别关键的成长课题。

一个将“稳定”作为重要目标来追求的社会系统,是希望大家尽量安分守己,不要思想太活跃。所以,宗教教育、国民教育以及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就是这么被维护的。而真正的独立精神,一定是基于生命个体的自觉,突破所有集体意识的束缚,回到人类文明、人类意识的元点——司马迁称之为“天人之际”,从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是天的规矩,还不完全是人为的规矩)

昨晚观影会,给孩子们看了一部美国动画片《心灵奇旅》,今天主课,会让大家分组讨论。“生命成长”,不分内外、中西、古今,是全方位的,但相对于大家熟悉的思维模式,重点在于先内后外,由己及人。当前主流教育的偏差很明显,就是将“外学”(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专业成长、追求成功)当作全部,而忽略了“内明”(活出生命本身的丰富)的引导。“外王在内圣”,若不反观自身,将“我”这口井凿通,“我”这个生命之流,一定是无源之水,常常处于干涸、枯竭的状态。许多朋友呈现的无力感、无助感,其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要学会生命的“加减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尊重“我”,肯定“我”,同时要随时能跳脱“我”,做到“忘我”,才能虚己游世,才能飞翔,才能自由出入。看过影片《心灵奇旅》的朋友,对此可能会有点画面感。其实,回到真实的生活现场,你完全可以做到自由自在的状态,不难的。

所以,所以,少皱眉头,多些笑容,要有好玩之心,珍惜“我”在世间的每一天,在尘世也能逍遥游。

参阅【王镇华老师详解《损卦》选编】:

损卦: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我们继续,请看损卦。“有孚”,孚是信的意思。我们特别把“孚”说是在里面的信仰,不是人言为信,人言能够说到的都是人,那个很彻底。可是他能不能说到天?能不能说到大自然?未必!“元吉”,你还是要从整体的开始去看损。所以在《杂卦》里面:“损益,盛衰之始也。”特别注意,不是你现在几句话有没有损到我,不是这个意思,是任何一个大的天道、天命在运行的时候,盛衰之始。这个就是蝴蝶效应,也就是浑沌理论。我们没有时间,要不然这每一个地方都要停下来。

所以这个大,是一种大的开始,开始的大。“无咎,可贞”。从天道的损来看,“无咎,可贞”。比如说,生下来就是肢体有残障,你不要以为他们是不幸的,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用常人的心,去对待、照顾他不方便的地方,够了!你用可怜的眼睛,用过度的帮助,都是不必要的。最难改的,就是眼光。我觉得眼光里面就有价值判定,很不好。那个惯性太强。

“利有攸往”,但是呢,“曷之用”。这个损,到底有什么用处呢?“二簋[guǐ]可用享”,簋就是一种圆形的礼器,日常生活也有,一般都是指两个把手。也有一种簋,没有把手。有把手的,装得多一点。没有把手的、圆的,装豆子。等于是最薄的礼,是用两盅豆子,“可用享”,祭天祭地祭祖宗,都够了。换句话,不在形式,祭典在态度,你的虔诚才可能引来祖先的灵。原住民他们在祭拜的时候,酋长最大的责任就是唱歌,真的要把祖灵唱回来的啊!我听了,寒毛都出来了。要出去跟人打仗,到瀑布前面练战歌,要把战斗意识唱出来。那个在西方就是战神啰,都不必讲太神,做到精神出来就够了。所以他特别强调,薄祭,天地祖先的灵都会来享用的,就看你虔不虔诚。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我们一读到祭礼,都在讲心够不够诚。这次呢,“损下益上”,如果你从上一卦过来,不是刚好相反吗?不然!这次他的角度看法不同,下兑上艮。从卦性讲,止悦,我们刚好在震艮兑巽讲过了。你开错窍,终身不救啊!起心动念、心心念念,就是要取乐自我,糟了!开错窍了!这个地方,正在讲那四卦的关系,损下益上,是就那个人本身来说。老天爷给我们这么不容易活的一生,多少考验?吃一顿饭都不容易,是不是?所以给我们这么多的损。但是呢,我们不能不振奋,不能偷懒。我看到最偷懒的一个电影,就是三十岁赚一百万美金,然后双重国籍,那就有美妻美好的一生。这是资本主义教我们的。我们都低估了这个电影、媒体对我们的污染,我最近打算把第四台停掉,我们报纸已经停掉了,现在要停第四台。我没有鼓励你们哦,要不然我出去就很麻烦了。真的,我自己的行为,我可以决定。

《彖》:“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这个时候,你没钱嘛。应,相应于你这个时段、这个时间。“损刚益柔有时”,这是注解。“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这次他说得清楚了。损益与时偕行,要懂得盈虚中道。这个地方,我们对于虚实,要知道是哪里跟哪里的虚实。德跟道,主跟体,德是阴阳合德,体是阴阳消长,两个一定都。独独人心,阳就喜欢放肆,阴就喜欢阴霾,或者是隐抑。这都是很坏的东西。一个人世故到最后,放屁都要斟酌。真的,他就是不吭气,永远保持自己的主控权,这人生怎么活啊?相反的,我就常常鼓励大家,你听到真善美,要反应啊!懂不懂?不要说:“嗯,你境界还太低。”

我们的心需要真善美的呼吸,肚子要吃营养的,心灵需要真善美的沟通、流动。你就说:“你刚刚讲得真好。”但是人不一定哦。尤其台面,阴阳是割裂,所有事情二分,太粗了,全部割裂。心呢,阴阳也是割裂,所以在人心跟人为的社会叫物极必反。而这个反呢,是要让你“返”。“反者道之动”,重点在这个“反(返)”,请回到主体中道的场域。当你的“位”够成熟的时候,不是自己享用。我真的觉得聪明人很现实,他就是怕面对社会现实的痛、麻烦、不成熟,其实不成熟的是他自己。

这个文,叫阴阳相济。这个主,是阴阳合德。这个体,是消长,两个都有,就是消息嘛。所以,主体文这三个区块,不一样。台这个地方,像钟摆一样,物极必反。很久没出去了,要出去跑跑;跑很多了,又想在家里面静一静。他就合乎中道吗?观光也是一种流浪症,当然宅男也是。

现在你们应该学会一种语言,就是老子常常讲的一种语言的句法:“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就从“知”来讲,有没有?然后“为”呢,“为无为”,肯定就是主体这边是无为,心台这边是为。那话要不要讲?“言无言”,这个中间地带才是最珍贵的。所以我常常讲课讲到一半,下面一句讲什么,尤其晚上上课,我一定愣住了。因为那个中肯的那一点,出不来!但勉强乱讲,能上课吗?好,我这边特别要说,懂盈虚中道是天包人,人顺道。独独人,阴阳是割裂的。每一个人都想放肆自己的心,可是又知道别人不知道他阴霾的心。其实你骗到别人,不可能;你骗到自己,是真的。放肆一定是取乐自我,这个时候人跟人就没有意思了。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象》曰:“山下有泽。”这个是泽,我们刚刚好像有个地方有问题,最后再来澄清。损,止中有惠,这个是卦性。止泽水益山林,因为湖泊蒸发上去,下了雨,益山林。“君子以惩忿窒欲”,损是因为生命阳用,如动怒、逐欲、好作主,就损他;益呢,柔顺的知错、知谦,是有益的。所以这两个,都特指一个人自主心的使用,没别的。益,是指天给我们的,我们这颗心面对天的生命本身,一定要知道我们知道的很少,很无知的,认错是最经常的事。但是又不能策略性的认错,要真的认错。马上就认错,最简单。所以一个团体如果死不认错,又不互相学习,很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大官不认错,家里面家长也不认错,自以为成熟的人也不认错。我到了最近几年,我会认太多的错。认完错,再打电话说:“我刚刚好像认了太多的错。”还要再稍微界定清楚一点。真的,我是说真的,认错是一种像食物一样的需求,再自然不过。我这个观念,是被任修女训练出来的。她上课第一天:“你可以错啦!”是啊,我们家长老师都说不可以错,而修女说可以错。我很欣赏她这种耿直,承认可以错。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损之”。一件事情已经做完了,要赶快继续往前做另外一件事情。不难找,因为一件事情做完的时候,你更知道很多事情要做。不做事的人,他越来越找不到事情的切入点在哪里。“无咎”,这样子是不会有内咎的。但是人呢,做完事情就很得意,他会太重视那个满足感。这个时候,“酌损之”。酌,我后面的注解:学“损刚益悔”之道。一件事情做完,其实你非常清楚,做完的这件事情里面,哪里塞的草包,哪里塞的棉花,不扎实。我们在学建筑设计的时候,常常就是把一个事情的过程做完来认识这个题目,所以做完事情是做更好的下一件事的充分条件。哪里做对,哪里做错,很清楚。

益悔,要懂得认错后悔。但是不要追悔,就一直在后悔,那不太好。而且不要“重乐”,一再的满足,其德不回。德跟道有两个特性,天道好还。《诗经》说“厥德不回”,一共有三个地方,你去找出来,看看那几首诗到底在讲什么。道有常态,但是瞬息万变。德呢,你不能说这个人老是捧着心口,很美啊,有美感,我也去捧着心口,这不是东施效颦吗?所以生命的心得,一定要经过转化。别人的经验是他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效法,但要有一点——不同状况的改变转化。

《小象》又来了:“尚合志也。”高尚的尚,带有价值的性质在内。这个志,我们已经知道,一定是中道、德跟道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又是一件事,最讨厌就一而二、二而一的这种关系。所以你以后看到德,解释不过去,就去想他就是道;而道,解释不过去,他是指德。他是可以真的是一而二的关系,天心跟天的身体呼应默契,一定的。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九二,内刚中,我们讲很多次了。充实自己的阶段,阳刚一点,但是中道,不要过犹不及。所以,人基本上,当阳刚放肆、阴柔阴霾的时候,这两个都是懒惰。真的,我们懒惰到想要一次就一生搞定。“冲啊!只要冲过去,够了!”这种观念是错的。你最好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够吃,有一点点储蓄,就够了。要不然哦,坦白说,有很多有钱人真的是只会赚钱,而且是死会赚钱。我不是在咒诅他们,我是希望他们懂得换换跑道,看看能不能来听听奉元的课。你相不相信,真正该来的都还没来啊!下面那一句,不是我的意思,是你们自己在笑哦。

最棒的一爻,阳刚内在充实的第二爻。“利贞”,也就是不要偏。过阳、过阴,都是因为偏,而偏久了更麻烦。如果你懂得中,则“弗损,益之”。明明很苦的事,他不是损,你用中道去面对他。面对那个损,就是益。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孙女儿,现在学校实在管太多了,不准在走廊乱跑,她只是稍微走快一点,没有跑,她自己说没有跑,就被抓到。老师的处罚很妙,四、五楼啊上上下下,走十分钟。第一个,剥夺了下课时间。第二个,这个处罚根据什么条例啊?她很不平衡,因为她认为没跑,名字被记去了。你作为父母老师,要给她什么意见?不能阿Q哦。因为我们这辈子这种经验很多,我就告诉她:“你去争取,你没跑。完了以后,还争取不到,高高兴兴,就面对它,当成磨练。”走楼梯并不坏,只要不要伤到关节。走完了,还跟老师谢谢。还有些老师很高明,被记了名字,不处罚,所以老师还是有一点空间,但现在大部分的老师只懂得喜欢掌握判定秩序的方法。记笔记的那些学生也有一种权力的欲望,我记你啊!现在学生就变成住在哪里啊?好像不是在学校。这个要特别小心,没有主体会做的事,就是权力的控制。“弗损,益之”,是损卦的主要精神。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个是人心的损益之理,是天然的。可是《论语》里面讲了益友三种,损友也有三种。见贤思齐,见不肖内自省,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我觉得后面这种跟前面那种,并不矛盾。前面的三人行,是自然如此。你看到他很孤独,就想陪陪他。人太孤独会生病的,但是太多人,他并不高兴。我在娱乐公司做过事,那些影歌星背后讲起影迷、歌迷,很烦的。一出现在麦克风前面:“我爱死你啦!”我觉得这种,很奇怪的一种。很自然,若两个人,不是我错就是你错;但三个人,就有推托的空间。我说你,你说他,他又说他,弄了半天弄不清楚,好!算打平。小心!人心就有这么聪明。三人成众,众则多疑。而我始终觉得,必有我师的那个三人行,是最棒的生命学习,比读经都重要。最聪明的人,看到别人错,自己就不错,不是吗?看到别人对,从善如流。教我这个的,是写《汤姆流浪记》的那一位。他说你跟任何人都可以学习,是真的。看到好,就学啊!看到不好,警惕啊!这个叫生命的学习。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第四爻,才走出充实的内卦,刚到社会,一错,马上知道。久了就不一定了哦,尤其当主管以后。如果积久成为老毛病,尤其合理化,那你就睡在心理习气的病床上了。合理化越严密的,睡得越稳,别人攻都攻不破,拉你下来还不肯。这个时候,损要来都不容易,通常都是中年危机。两个崩盘,第一个身体崩盘,我就是糖尿病;心理呢,当上主管,小孩都成年了,突然间失去兴致。吃也吃过,玩也玩过,生命没有兴致了。内在生命的热诚、生命力,崩盘。这个时候,中年人最可怕的,就是那个脸我不知道怎么说。钱有钱嘛,权力我也不是没玩过,但是谈到真诚,谈到热诚,谈到兴致勃勃,什么绿油油啊,兀腾腾啊,喜滋滋啊,活泼泼啊……你在讲谁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主体的这些特征,身体绿油油,那股气兀腾腾。你看那个得道高僧,他眼睛不看你,里面全部是完整的饱满的气,等到他眼睛一抬起来一瞪,就跟婴儿一模一样。我现在觉得看人越来越美,我跟我第二个孙女儿学的。她看你,你会看到化掉,她就非常专注的看你,而且不动。小时候我们玩过,看哪一个先笑,有没有?她不是,她非常专心的看着你,她可以把你的生命都叫出来。注意哦,瞪着眼睛看别人,是不礼貌的;看都不看,更不礼貌。这就是中道。所有的事情,你用这个句法,就会找到中道。不看,不礼貌;看太久,小心,太保就打过来了。什么意思啊?去学学孙子的看、婴儿的看,你就学到了。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又来了哦,看到卜筮祭典都在谈人心的虔诚、真诚,他一直在讲这个东西。还是一样,“弗克违,元吉”。有没有发现,损跟益是相呼应的。益六二跟这边的六五,都在讲这件事,这就是相综的关系。原来的二,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周而复返,就跑到第五爻了。《小象》说破了,原来损益都是指天。天赋予我们德跟道,但是对你的心、平凡的心而言,有损益。祂这么大的肯定——益,益生无害,你有感觉到吗?没感觉到没关系,你的私心自用,对于生命而言,一定有错。履错然,就改啊!所以真正损益,等于是老天爷用生命本身逼你慢慢跟生命本身合一,是非常高的一种“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以《小象》就点破了:“自上佑也。”上祐,以德循道,乃上天要人走的中道,是为大好元吉。【评:都讲得这么明显了,大家还不震动么?真有感,一要敬畏,二要感恩!】

上九:弗损益之。无智。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到了损之极,“弗损益之”。看到没有?一般第六爻都是不太好的,可是损之极,是天的损益,他还是说“弗损益之”。因为你身上有德跟道,你就可以把所有的损,尤其天的考验,面对,那个损就变成益。【评:一损一益,即阴阳互生,完全是行道的切身体会。】我现在听到越来越多意见,就是人生各阶段不一定要按照那个阶段走啊,我们人类自己有对于五伦的看法。小心!小心!你还不知道到老会有什么感受。

好,“贞吉”,他一再讲来讲去,就是贞吉,就你的心要正。走上道,也要正,正道。“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臣仆两个字,是古代常用的一个词。王国维的考证,都是指贱者之称。臣,是有家的仆人,也是奴。奴呢,是没家。像《尚书·微子》:“我罔为臣仆。”就是我不至于落到臣仆。注意这个臣,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大官。《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辜就是罪,老百姓没有罪。并,就是吞并的并,也就是使你当别人的臣仆、为奴。考证了半天,得臣无家。臣应该是有他服务的大夫家、诸侯家、天子家,可是无家。而奴呢,可以得到他为你服务。这个时候,毓老师说:“无家,大同也,不分内外。”他讲的层次,够高了。原来,损益到了极处,就是天道,不必再分你家我家,内外之分不必了。【评:妙极!唯有充分肯定普天大同的明德,才能超越内外你我之隔,不落两边,中肯到位。】

你再看右边翻译的最下面,《老子》七十七章。这章也曾经把我困住,因为《老子》讲的损益,就是比较近我们现在一般的意思了。“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就刚刚三个人会减少一人,一个人会增加另外一个人,因为天知道。就像那个水,一定把一个窟窿注满了,才会到下面一个去。“就下”是天性,人也是一样。所以我觉得不要急着找朋友,更不要急着找异性朋友,让自己成熟了以后,你本来就有很多朋友。这点最重要,因为很多感情债,还不了。尤其别人伤害你,你记仇更惨。因为做的人,他早就忘记了,而记的牢牢的就是你,以后你看每一个男人每一个女人都有问题,这个不好。“人之道”不是这样子的,“损不足而奉有余”,就是锦上添花,落井下石。那谁能“有余而有以奉天下,此唯有道者乎”?就是雪中送炭,乐与人同。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专门教我们要敢跟别人不一样,有没有?结果呢?还是一样。你穿最高档的衫,还会撞衫。

这个同跟异、损跟益,很难谈。老子这段话,透。乐与人同,哪一位要解释一下?于右任常写这四个字,到底同什么?现代人有个性的,你要跟他同哦,他还不要,你这是讨好,有没有?你故意跟他异,完了!他马上就知道你不知道在固执什么。(师母:我想这个“同”,应该是跟主体有关。)

还真的是这个意思。主体是普同的,不只是平等,是一体的,对吧?你的主体跟我的主体,是一样的。位,是独特的。你怎么对待主体,你的这颗心怎么对待主体,每一个都不一样。而自己的现在跟等一下,就不一样,有没有?早一点知道这个,就不会“同异”两难。其实同跟异,都是最美的事情,不是吗?你就是我的兄弟姊妹,但不要靠得太近哦,因为你还是你。只要你起心动念带有私心,别人受不了。【评:多么细微、清晰的提醒!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如何“亲”,肯定主体的同,尊重各自的异,才能到位。过与不及,都有问题。】

所以我在翻译的时候,有说一句话,一个不断取乐自我的人,他心里面没有别人,他看什么都不顺眼,最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手中握有权力、地位是没有用的。所以同异,乐与人同。我在裱画店看到的,于右任写的。我也很想这样子,但我太太就说:“你太严格。”我说我没有啊!来不及了,因为太太说了嘛。到现在,被我逮到机会了,因为我把主体弄清楚了,我们都活在相同的中道中。这个一旦动摇,各活各的,每个人都是孤绝的。不需要!不需要!我们恢复中道。

德简曰

好,请再看益卦右边下面。《德简曰》,前面一半,是十五年前翻译的时候写的;后面一半,是昨天写的。我这一次的翻译,就是在十五年前翻译的基础上,翻出来。那次翻译是为给妈妈们看,所以写的时候轻松愉快。我不翻书的,我觉得口语比较直接。一卖弄学问,你学问很大,读者没有耐性读完,这是我很痛苦的事。

看《德简曰》前面:“易经全书,重阳重中,人生得之。”阳,就是那个阳刚,不要用到放肆去,要用到面对生命,面对自己的心本身跟生命本身,就得力了。我发现很多人的聪明都满出来了,他随便一个眼光撇到别人那边,你就快受不了了。是啊,你眼光会判定的。不要!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眼睛放哪里,我不忍心用那么高的姿态去对待别人,我可耻,我觉得不公平。当然,我也被更聪明的人这样子看。

“阳,一念振奋,虚心敞开,丢掉优势,丢掉习态”。业力原罪,你真要面对它改,的确,累世改不掉。可是不要忘记,中道在旁边等你,建立新的人生体会,上天不会判你多少代改不掉啊!我常常觉得我的坏习惯不见了,都是在于我非常热心想要拥抱生命,几天下来,那个多年的坏习惯好像没有作用,这个时候再回去看清楚它,一次就把它踢掉。但是不要踢太干净哦,它可能会回来。【评:镇华老师的这段表达,耐人回味。有温度,不刻板。】

中呢,“损上益下,自上下下。关键在息;至诚自明,感应道交”。你用德进入中道,中道的特性——感应道交,四个字。这个天网,真正免费,连睡觉的时候,它都打开。我常常邀请各位加入老天爷架设的这个网站,可是大家都不当真啊!我当真到现在,我晚上都上网。我的心睡着了,然后无意识的觉知,它总共就处理两件事情。你心里有很害怕的恐惧,它帮你纾解,那个梦是相反。还有,就是你心里面很无聊,很想要找到新的出路,它会给你一点启发,那个是正面。只有这两类。我看心理学家都写的八种、十五种、一本书,那糟了!我们德简就直接教两句话,真的。

至诚自明,德就是自明哦。感应道交,从德跨入道,用感跟应的,或者用感跟觉的,都可以。这两个字一合起来,就没有力量,都感觉、感觉。我最近又碰到一句话:“感觉很主观。”什么意思?这是西方的观念,他们讲感觉是指感官,被外在的感官欺骗而没碰到里面的本质。可是感觉这两个字,一拆开来,都是最好的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咸卦,咸恒损益啊!觉呢,更不用说了,就是德,直心为德,自明,觉知自明。这两个字,一分开来,清清楚楚。【评:请注意传统语境与现代语境的落差。】

“应”更棒!内卦外卦,充实自己,服务社会。这两个,一四、二五、三六要相应,我们有相应吗?这一次,算是对上下弄清楚了,还不是西方理性的上下、现实社会的上下,不是!你先要弄清楚,人先面对自我的充实,再面对社会的服务。你没有充实,你在服什么务啊?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各位的托付!”我们选民最怕的,就是又失望一次,考验都在当选以后。后面的感通天道,是大考验。我觉得背书给别人听,不太好。尤其一个宗教用他的圣典,跟另外一个宗教不沟通,就是卡死在经典上。自己可以受用哦,我们每个人的心没有这么厉害,通过经典,我们更多的更深的了解经典,尤其对人心会洞察透彻。对于天呢,直接来,让天心、天的身体直接来引示我们,带领跟用这么清楚的生命现象,显示给我们学习。我最怕读了经,高人一等,就看不起人。我讲的不是宗教,是指中国经典,后面可以再加一句“尤其名门”。到底是你靠着师门?还是老师要靠各位?生命要接续,是大生命要接续。靠,就没有用。那是依赖,不是阳刚的接棒。【评:非常重要的提醒!小心国学圈的酱缸文化。】

对凡心来说,下面这一行是十五年前写的,我之所以没有把他取代掉,他有他的脉络价值。敬信,对事情要敬业,对别人要有敬意,而自己要信、诚信。第二步,诚实。我觉得诚实不能说,我从来不敢说自己诚实,真的。你跟谁说?跟祂说,因为临终只有祂说。更进一步,觉中。这个灵性,是要进入中道的钥匙。中道、大自然这么活泼,说:“不行啊!我现实还有很多事情啊!”好吧,你放不掉现实,就叠在一起活,面对现实,努力做人,可以吗?因为那个现实里面的糟糕的事,会有反面的力量,不是拿来开脱自己,不是拿来说我为什么不能不理他,不是啊!你就面对他,那个负面的能量开始转成正面。到这个地方,你才只是把德跟道面对好了,都是从我们卑微的个人的心、自我意识,慢慢一步一步讲过来。

第四个,专注入道,就是专气致柔。《老子》这四个字的意思,一个人过度的刚、过度的压制别人是有问题的,他还没有面对自己。只要面对自己,一定柔下来。你看那个婴儿这么专注的看着你,你没有压力,反而最后你也必须完全真诚的面对他。所以最近我们家被那个孙女小艾,第一堂课我有抱她来,我慢慢在训练这个,她这样看,看到我们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真的。后来就讲大人的话:“你在看什么?”到后来不能讲话,看就让她看吧!唉,暴殄天物。最后呢,你能不能专注的看着别人,别人没有压力?也没事啊,她也没讲任何事情,就这样看。

右边:“内卦刚而中,外卦虚而中。人类,虚内惊外,舍本逐末”。原因:“自主心刚过,柔不及”。刚得太放肆,阴得太阴霾,这就是《诗经》里面进一步讲“中露”跟“泥中”。我们当然对德自明有点了解,对于道自然也有点把握,我们也很羡慕内真外实的中道,但是一听以后,糟糕了!二度执着。中露,就是强调我体会到的中道;泥中,他知道中道不是用嘴巴讲的,是非常博大在精微,所以他就会很注意精微的部分。你必须两个一起来,不能二选一,所以《诗经》读到中露、泥中,刚好是刚放肆、阴阴霾,都已经不是中道了。

“故内有中天”,你往外求的,哪怕别人是讲真的,你拿来就当概念掌握,已经不是了。所以往内,不会错,你本有德跟道。这个康庄大道,上面人不多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两句话。《老子》第十章“专气致柔”,这个是用精气神的气,讲心使用的刚柔。中国的文字,常常用不同的两个向度,交合起来,准确地谈一个东西。因为你单独的一个向度,讲不定那个活的东西。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什么是大人? 

你们觉得横批应该怎么说?这个对联(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人家)直接真问的,就是你恢复中国文化自己人格的主体了没有?那就是中道啊!我就是要问这个,要不然很麻烦啊!我们现在新一代的思维的模式已经西化很严重,你怎么读中国的东西?

我很想说:“还我中道。”可又觉得不对,没有人抢你啊!那就是“复我中道”,恢复的复。也不对啊!中道是你的哦?大家都有啊!我一想到这边,就改“每天中道”。话是对的,但是太没有文学感。有没有人对这两个字给点意见?(生:往来。)

往来?这个有学到东西,因为他“往来”两个字用得很好。(生:同在中道。)

同在?好,明天很多街友会到你家。“往来”很好,因为他有读到孔子那一句:“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这个是真正中道最准的把握。回想过往,我们都对不起良心,对不起老天爷给我们这个生命本身,这个不能动摇。已经委屈了怎么办?不要一天到晚都活在业力跟原罪里面,赶快重新面对生命本身。那个东西是真的,但老天的慈悲是什么?当你真的直接让天心带你阅读天的身体、生命,欸,奇怪!你多年的业力原罪,你没动哦,他会慢慢降低。我大概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懂一个道理,针对坏习惯很难改,而好习惯比较容易建立。这里面很弔诡的,就是你建立的好习惯,回头,祂很慈悲啊,坏习惯好像松动。针对性的改缺点,我从小到大,暑假寒假的计划没有一次执行的,就这样。做老师的痛苦,就是要说自己的不堪。所以这个(往者屈,来者信)给我们的鼓舞很大,因为每天来的就是中道啊!是你自己看不到,信不起,就没了。读易经的目的,就是加强我们自己的主体性,他容易把握主体是真的。说:“什么时代了,还要回到三千年前这本经,教我们的德跟道。”不然!整本易经的位,就是主体性;而今天整个人类都一样,主体性不高。我到现在才知道,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主体性,而现代建筑的本质——自发性。我们上一代被称为大师的,好多年轻人上山求道,他给的是美国建筑。在正式的一个新书发表会,建筑界新一代的学者已经讲出真话来了,我都吓一跳,连现代建筑都不是。还有吗?(生:回眸中道。)

你用的是文学的字,眸子的眸,是不是?还有没有?我也应该写在下面——“活出”。实践,重点常常在外在成就,很少真的是活出主体,对不对?所以你看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我觉得这个是最厉害的,自在、回眸都有它的角度,而这个角度——为己之学,我觉得最深刻。当讲出这个字,我一定承认大家的主体,没有疑问。

最后,我要讲的,就是真梦。德跟道,不容易讲。讲不出来,没有关系,你后面的最后面,唯一可靠的,就是大事一件,大生命的一体感,不能动摇。这是我的信仰,也就是文化的中道信仰。至于中间这个,每个人自己去填自己的就可以了。我往往觉得,之所以明明德在亲民,我还真觉得老百姓,往坏讲,有怎样的政府,就有怎样的刁民;但是往好讲,老百姓没有退路,我也没有啊!【评:都是灵魂拷问。尤其是对真正的文化人。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同时就是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台湾多少人有双重身分?你看现在这空气就是真实,被问到真的。我对于募兵制也不赞成,他讨好谁啊?你可以用高价请人来为国家打仗,相对的一方可以用更高价的来收买,中间的那一个就看哪一边钱多。自己的国家自己保护嘛!很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