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昨天上午,“道大”官网正式启动。发布会上,请王韦华校长、穆培华老师和金晖老师对谈,主题为《民间兴学,恢复中华》。
我们正在参与中国历史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期,从百年来“全盘西化”,转向“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导向上重新认祖归宗;这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折期,西方现代文明五百年,从“黎明”到“衰落”,而华夏文明又一次开始为人类做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总是曲折前行的,就如下午《道安文库》编辑工作会议第一次共学,有同学说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根深叶茂,尽管百年来枝叶凋零了,但追根溯源,仍然可以从老根上发新芽。我们都是历史中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论是从民族、国家,还是到个人、家庭,都有来龙去脉,不是生命的孤岛。
上午发布会结束后,李步进老师开讲《音韵与文学之美》,从“清明”二字说开去。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清明”是自然节气,也是人的自觉。步进老师讲得很好,诗乐教化,就是化人之愚,化人之顽,化人之嚣,化人之傲。一个“化”字,很美妙!
礼乐教化,一定要法天地造化,自然而然,而非刻意的造作。我们活在天地的怀抱里,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多么感恩啊!
附上姜夔之《诗说》,配合步进老师的《语文课》。祝福所有的同学!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4月5日)】
■ 01
上午,道安礼乐大学官网发布会。大家都很欢喜与激动。
下午,丁老师的武学课。新教了双节棍,有许多槌法,变幻莫测,有趣极了。
晚上,《寻找中国帆》小分队和贝壳老师分享他们这两周的学习收获。最后,贝壳老师的祝福:“从需要别人的鼓舞和服务,到被别人需要去服务和鼓舞他人。”——这就是贝壳老师对成长为“大人”的过程的看法。
■ 02
今天上午,道安礼乐大学官网全球发布会,大家相聚武学馆,见证“道大”宫网正式启动,正逢春日,生意盎然,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草根的力量,生生不息。看到从最初的共生小书院,几个家庭互助办学,到辛庄师范,再到今天这么大的开放平台,无比鼓舞人心。民间兴学,便是敬天法祖,这条文化的脉络一直没断,重新兴学,就是接续文化的脉络。如毓老所说,奉元,回到人类文明的源头活水,波澜自阔,生命向下扎得够深,才能充分地去长。我们到了一个大开大阖的时代,只要我们参与进来,尽到一株小草的生命内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晚上,《寻找中国帆》的分享会,通过分享会看到我们的成长,鼓舞自己,同时,鼓舞他人,清晰地去辨明。贝壳老师讲到对我们的祝福,从需要别人的鼓舞,到被别人需要,去服务和鼓舞他人。人生就是加减,没有那么复杂,行动多一点,脑子少用一点,每个人都有天赋的那个。首先自肯,肯定自己,便会自信,信任自己,如同信任天地,悠哉地和自己在一起,如海棠花一般,与天地相配。



–昨晚,《寻找中国帆》小分队分享会
■ 03
心“正”很简单
上午在武学馆,举行了隆重的“道大”官网全球发布会。中途有一段还播放了毓老的一段视频。毓老说:“心头有一点脏乱的念头,就不配做奉元书院的学生!”听了这一句话,心头马上就被震惊到了。原来“奉元”二字如此简洁明了,人人都可以回到“奉元”的原点上!最后我们还吹了《圣寿乐》与《接圣旨》,发现吹笙时比以前多了一股莫名的感动,而且可以一呼一吸连贯起来吹了,非常的感动,与鼓乐的连接心里又更紧密了一点。
学习就是实践,实践得自然与顺畅了,就学通了。就像下午练三弦与晚上唱《梅花操》,在学习南音的过程中,好好按指法弹与好好跟着琵琶的每一声唱,虽然有一些别扭,但是更顺畅了,唱与弹得更尽兴了,感觉就该这么唱。心的顺畅与通达,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一直在“正道”上走就可以吗,不愧对天,不愧对地!




【附录】姜夔之《诗说》
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
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多见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极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
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为?
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花必用柳对,是儿曹语。若其不切,亦病也。
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切,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小诗精深,短章蕴藉,大篇有开阖,乃妙。
喜词锐,怒词戾,哀词伤,乐词荒,爱词结,恶词绝,欲词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惟《关雎》乎!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善措辞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
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
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螿[qióng jiāng]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
诗有出于《风》者,出于《雅》者,出于《颂》者。屈、宋之文,《风》出也;韩、柳之诗,《雅》出也;杜子美独能兼之。
《三百篇》美刺箴怨皆无迹,当以心会心。
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体物不欲寒乞。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思有窒碍,涵养未至也,当益以学。
岁寒知松柏,难处见作者。
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无妙,胜处要自悟。
意出于格,先得格也;格出于意,先得意也。吟咏情性,如印印泥,止乎礼义,贵涵养也。
沈着痛快,天也。自然学到,其为天一也。
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是已;意尽词不尽,如抟扶摇是已;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词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彷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
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是归宿处。模仿者语虽似之,韵亦无矣。鸡林其可欺哉!
《诗说》之作,非为能诗者作也,为不能诗者作,而使之能诗;能诗而后能尽我之说,是亦为能诗者作也。虽然,以我之说为尽,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为能诗哉?后之贤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蹄者乎?噫!我之说已得罪于古之诗人,后之人其勿重罪余乎!

本文图片来自
王煦、贞常、雨麦、艾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