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文字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贞元、中霖
昨天朝会,我请原“三一”项目的张玲同学分享她参加此次草原骑行的感受,她主要谈了谈孩子应如何面对父母之爱(详见下文)。
带夸父班孩子到草原骑马,已经六年了,近几次开放给不同学校的孩子,感觉我们的前期组织和配套工作准备很不足。有的孩子只是抱着好奇的心理,以为骑马好玩,没想到如此辛苦;有的孩子带来平日的一些习惯,开口就带脏话。说实话,孩子们能坚持骑下来,已经是蛮合作的了,因为是短暂的同行,所以我也没有太多批评。
读张玲同学的学习心得,有许多触动。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可似乎许多父母不懂得怎么去爱;孩子小时候天真可爱,对父母无限信赖,可渐渐长大后,与父母很少有话可聊,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爱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完全是一个实践问题。可通常学校没有这项教学内容。学校会强调爱国爱党,小学时期也教“讲文明,讲礼貌”,但渐渐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学科知识上了,如何待人处事讲得很少。
2007年立品图书出版《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我带读书会,每两周一次,与各种职业背景的读者面对面,共同学习如何去“爱”人,如何“爱”自己。细想起来,“爱”是最重要的功课,可我们在从小到大,比较缺失这么一门课。
家教比较严的家庭,从小会教孩子懂规矩,与人为善,待人处事要知礼,不能乱来——但这似乎也不完全等同于“爱”的学习。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什么都拿来娱乐和交易,包括性和爱情,年轻人更不懂得如何去“爱”了。
本想傍晚,组织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座谈,听听他们的感受和疑惑,但中午未到露营地就被疾风骤雨狙击,一下午就躲在帐篷里避雨,正好有时间好好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可以说,人人都需要爱,爱的感觉,就如阳光,如火焰,如春意满园,如水一般润物细无声……可以说,没有爱的滋润,生命很容易枯萎,我想那些得抑郁症的孩子,最重要一点就是把自己与爱隔绝了。
那么,爱从哪里来?难道,一个人只能渴求爱,不能给予爱么?许多亲人因爱反目,许多恋人因爱生恨,那么,有没有持久的延绵不绝的爱?
孔子四十不惑,我是五十读《瑜伽师地论》,了解了人的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才可以说对人世间的各种纠缠基本上无惑了。弥勒菩萨说“善”有十一种面貌,即: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不放逸,轻安乐,舍,不害。那么真正的“爱”,应当符合善的这十一种特征。那么,我们不妨将日常生活中的血缘之爱、两性之爱、朋友之爱,与此对照一下,不难发现,我们通常自以为的“爱”,其实是不善的,既容易伤害到别人(譬如,以爱的名义控制人,以爱的名义附加了许多交换条件),又容易伤害到自己(这种故事太多太多了,里面有太多贪、嗔、痴、放逸、不舍)。
学习“爱”,最好的榜样是“天”,祂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身退。所以华夏礼乐文明的核心是“爱”,在孔子那里,他习惯用“仁”来表达这种“大爱”。
各种正派宗教也在实践“大爱”,因为开创各门宗教的圣人们都悲天悯人,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只是宗教的共同特征是,把最终的出路都指向彼岸世界。惟有华夏文明,肯定此岸即彼岸,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周流六虚,生生不息,“我”出生入死,生灭无常,但生命的底色恒常不变,永远是澄明朗朗。——而这正是所有的“爱”的源头,只是因为“我”的局限将那份真爱、大爱窄化,甚至变异了。故,人世间,爱恨情仇,悲喜剧不断上演,无休无止。
呜呼!学习“爱”,也须奉元,德简。而道大(道安礼乐大学)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个“爱”来开展。从这份圆满的爱出发,才能成为和平勇士。
无限祝福!无限感恩!




(自左、自上:瑜雯老师、黄明雨老师、冯刚老师、丁爱刚老师、雯雯老师、淑珍老师)
附:张玲老师及各个营的孩子们日知录选编:
■ “三一”项目张玲老师日知录选摘
今天,上马晚一些,有时间和同学们闲聊。很感动,也有些感慨。每个孩子成长背后是各自家庭深深的烙印。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有个孩子聊到自己压力很大,完全无法和父母沟通、交流。因一聊就会吵起来,所以干脆就不聊了。母亲身体不好,在生她之前流产了好几个孩子,很大年龄才生了她。对她十分关心,特别身体方面。父母对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但对她的身体格外关注,平时要求她参加额外的身体锻炼项目,经常带她看各种中医。不过她自己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身体很好。她觉得自己一点儿也不比天天被家长要求学习成绩的孩子压力小。经常睡不着,精神状态很差,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做事,而是没有力气做。
听了她的描述,很理解,也很心疼她。
其实也理解她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希望病痛永远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比自己健康平安!往往这样,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没有的、想要的,也是忧虑的东西,给强加到自己最亲的人。这一点,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格外小心。 作为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曾是个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打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但这并没有不好。而且每个出生的家庭,我们无法选择,这是上天的安排。如果家庭中存在一些不和谐,这恰巧是我们的使命、天命。需要我们去突破、承担的。感恩父母,不要对抗,接受父母这份好意与他们的局限性,承担起来,并且突破它,成为成熟的大人。
活出来,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是每位父母最终最希望看见的。感恩他们!
另外一个孩子,目前上高中,一直在体制内上学,状态不错。看上去性情温厚,柔和。在聊到她家里时,很喜悦。说父母从小尊重她,父母偶尔相互生气,吵吵自己就吵笑了。她也觉得很搞逗。家人们十分融洽、和睦。
我经常想,中国礼乐文明是非常美好的。圣人制礼作乐,明乎郊社之礼,谛尝之义,自然是很好的。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也很好,就足够了。 乐者,悦也(我自己觉得的)。在家庭生活中,“和颜悦色”就是最美的“乐”教。
今天上马前有时间,冯刚老师和黄老师分别给孩子们排队剃头!当老师竟变成了父亲。想孔夫子当年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一游就是14年。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为师为父。黄老师也经常说,教育无非就是带着孩子们生活。感动不已!


“草原上风沙大,十天下来,个个灰头土脸,
把头剃个精光,真清爽!”
■ 【草原勇士营】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昨日夜里,与室友一同起来看星空。漫天繁星璀璨,夜下细语交流。明月隐匿星辰,却不曾走远。这满天星辰,在我的生命中添了一笔彩色。
今日上午出发后,心情莫名地好。近中午时,老天爷又下了一场雨。来时,也是在这里淋了一场雨,来时是洗礼;去时,是洗礼后的考验。虽说有怨言,但都在雨中被冲刷干净了。躲雨时,大家依旧有欢声笑语。与组员越来越熟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一种家人的感觉。虽说常常“不正经”,很皮,但总能有欢乐。
节目在晚饭后又练了许久,好了很多,小小夸父营的日知录看了又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今日上天的考验,似乎是勇气营结束前的“考试”。晚上又有了星月,雨后的风景常是美好的。希望结营那日留下的是美好。



■ 02
在来草原的第三次骤雨狂飙之后,一觉醒来,天亮了。阴云背后,亮得有些刺目的阳光倾洒向万物,直直地照在我们身上。最后才慢慢地把红晕染在了天边,沉进了云里。
今天又是一场狂风暴雨,在暴雨中的纵马奔腾,很热血澎湃,但一下马湿冷和僵硬随之而来。其实来到这里,才是最考验人的,大家缩在棚布里,一起避雨,准备打饭、搭帐篷。然后冲出去钉地钉。
在共患难的时刻,能让所有人穿越出来的便是这样相互的配合、关照。这是在主动地面对。而此时又湿又冷,浑身僵硬的自己个人可谓“自身难保”,但是若在此“一无所有”时,仍能去行动、配合,给予他人哪怕一点点尽己所能的温暖、关心,遂知这份爱无需任何条件。
老天爷给我们上的课,在教室里是学不到的。这是真切的体会、经历,会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 【草原大本营】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今天早上,在被窝中,朦胧之中就听到:“7号包起床啦!”我一轱辘爬起身,抬头,看到屋外刚刚升起的太阳冲我微笑!就感觉今天很有活力!上午的英歌非常流利,感觉今天是练英歌最有气势也最带劲的一天。
站在广阔的天地间,不知为何,会很感动,那不是悲伤,而是归属于自然的喜悦。草原营很快就结束了,珍惜最后的时光,继续学习、成长。


■ 02
虽然我跳舞的动作还是像一只大青蛙,但后天就要结营了,这两天我们排了阵型,跳起来也稍微有点“模样”了。英歌和锣鼓都是许多人一起造就的,这也是我喜欢它们的原因之一。所有的配合、默契不只是动作上怎样一板一眼的“标准”,更是心齐。先是浅浅的,与他人有所相应感,时常目光一触就“知道了”。那些稍慢一点、容易跑神的小同学们,在其中也会被带动起来。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编者注:昨晚大本营观影会看了这部影片】,其中有一段让我动容:主角安迪用扩音器将唱片机中的声音传递到监狱的每一个角落,当意大利语的女声二重唱回荡在围墙内时,所有人都停了下来,静静聆听着、仰望着。身处监狱的人多是杀、盗、淫,甚至无恶不作的人,但仍被乐声,短暂地唤醒了心底的美好,那样一个罪恶如何深重都无法被磨灭的东西啊!安迪说那是希望(Hope),我却觉得不止如此。


■ 03
“记住,希望是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就不该被埋没。” 晚上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前看过,这次对“希望”与“自由”有感。也许在监狱里,安稳的生活就是一种自由,反而到社会上不能适应。
自由的边界也难界定,关键在自己觉得是否自由,是否富足,是否快乐。若是,则不论再贫苦,再艰难,精神都是自由的;反之,再富有,去过再多地方,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精神都是受缚的,都是觉得自己不够,不自由的表现。而所有人底色都是光明圆满的,都是自由的人、自由的灵魂,只要与这个圆满会上,不论谁的定义,都是自由的人,充满希望的生命。



■ 玉泽园【小小夸父营】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昨天我们看完父母的来信,很多人都哭了,我也一样。我又看了我旁边同学的信,也非常感人,尤其是她爸爸写的,我都被感动得哭了。
■ 02
昨天我收到了妈妈给我的信,我打开后看见了一个叶子形状的信纸,看到后,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冲了上来,妈妈真用心啊。看了一半后,我又激动得落泪了,妈妈信中写的就跟她日常对我说的一样。晚上看了后半段信后又掉泪了。泷学长安慰了我,我感觉好多了,谢谢学长。



■ 03
听了黄老师朝课的录音有很多感受。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指我们要“允执厥中”。
■ 04
很开心,我的书法作品再次上了展板。不过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又开心,又伤心。开心的是马上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伤心的是马上要和我的朋友告别了。
■ 05
今天已经是7月19日了,我们总算是在结营前把最后两招剑道学完了。早餐前老师说我们这个营快要结束了,我们有可能再也不能见面了,我都哭出来了,舍不得那些朋友。


■ 06
今天早上我在小池塘边看到一群蜻蜓在一起跳舞,还看到了一只青蛙从水里露出了头。
■ 07
今天我看到阳光照在湖面上,一闪一闪的,就像湖在对我眨眼睛。
■ 08
今天写作课上,我们读了小小夸父营阅读材料(2)的第2则,我很喜欢。这则古文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的“山川颂”选,里面很细地讲了“水”,当然,里面的“水”其实是做人的道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到《春秋繁露》(部分),而且向水学习。
晚饭后,我们组去干活,董家两兄弟主动来帮我们,我真感动。后来活干得差不多了,我说“你们可以回去了”,他们还继续帮忙。我在此感谢他们的帮助。在这里,我学到了一个道理,帮忙一定要帮到底,事情都要干完。






突然想起小小夸父营的初心——
两周的时间,
在风光宜人的衡水湖畔,
和大地链接,
和真实的生活链接,
向天真打开感官,
于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圆满,
于承担中长养内在的力量,
于平常中参见不寻常,
让孩子回归一个澄明朗朗的本来模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