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自赏 与 和光同尘

有同学拿来一本书《大道相通》,副标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2月第1版】。结合刚才主课上提到的“周而不比”和“周而比”,再来体会一下。

近年来,民间兴起“国学热”,许多书院强调背经典和学古琴,为何整体效果不佳?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过于“文人气”,脱离了群众生活,也脱离了现实社会的核心问题——即政治关切的一切难问题和硬问题。而潮州大锣鼓为何有力量?因为它是“广场艺术”,植根于有丰厚传统的民间社会,而不属于书院和青楼文化【注:关于“青楼”,最早是指帝王的宫殿或门阀豪贵的楼阁,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自唐宋以来,成为妓院的代称】。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给当时的知识分子最大的启发是要团结底层民众,将“阶级学说”作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闹革命。“毛泽东的革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因为它面对现实难题性质有根本区别,这在谢茂松教授《文明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文明意义》一文中【注:作为《大道相通》一书的第九章】有深刻的阐述:

中国共产党对于文明困境、国家困境、社会困境三重困境的克服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及其背后的西方文明的侵略,面临着文明困境、国家困境、社会困境的三重困境,这也就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遇到的三重困境。解决文明困境的问题要先解决最大的国家困境的问题,然后是解决社会困境的问题,最终文明困境才能得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反对内外敌人的双重革命性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国家统一,解决了国家困境。中国的革命、人民解放战争也是通过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动员的方式,同时进行了一场社会革命,解放了当时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其中的关键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所发挥的高度组织力、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深深地融入于社会。

新中国成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国家就要解决社会问题,以解决社会困境,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解决了社会困境,解决了旧中国社会结构没解决的问题。包括工人、农民等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中国之后不再具有旧中国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等压迫性的阶级。

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有富人与穷人,但再也没有旧中国具有剥削、压迫性质的强固的资产阶级力量。中国虽然开放金融,但也不会放任资本的野蛮生长,因为这样的话,最后必然会走向美国式的社会,走向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也不会让国内资本成为跨国资本的买办,因为这样的话,中国就可能在实质上、结构上回到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必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为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结构,所以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形成过程中,始终有马克思主义逻辑的存在,但在实践中具有中国化的品格。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平地而起,是对中国文明史往上的节节接续与全体贯通,要把握四个历史阶段的接续、贯通:首先是把握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与改革开放时期的连续性;其次是把握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连续性;其三是中国道路与中国近代史的贯通,中华民族在近代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才能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复兴,才能使人民得解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主轴;其四是中国道路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贯通。这一贯通既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文化价值上,也在制度的“精神”“精意”上。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明史四个历史阶段的贯通,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所在,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化”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上下五千多年节节贯通的中国文明的历史的与逻辑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最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完成现代化,同时也将以此解决现代化所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结合为一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将形塑新文明,这就是对于近代以来文明困境的克服。中国近代文明困境、国家困境、社会困境的三大困境至此彻底克服,成功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这一新文明,在长时段而言将取代西方过去五百年文明,而开创未来五百年的文明想象,甚至是千年的新的文明想象

学文化,很容易形成“高人一等”的坏习气;求道者,也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所谓境界。诚然,求道、行道的过程是孤独的,中行独复,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落入平常。在这里,孔子和老子是相通的。故两位圣人的话可以相互印证:

孔子说:大学之道,在亲民。

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

毛泽东则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亲民”这一点上(其实质是同体大悲),大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