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昨天上午写完《知天与事天》一文(下文),就约冯刚老师进帐篷喝酒。酒足饭饱,把冯刚老师送走之后,就一觉睡到天黑。
半夜起来,坐在车上读孩子们的《日知录》,很欢喜。“孩子”——“子亥子”,你以为年少的他们真的是懵懂无知么?都是来来回回无数次的老灵魂啊!
天南地北,相聚大草原,正是久别之后的重逢。这次来参加草原勇士营的孩子有点特别,有些特别有慧根,大概是前世的师兄弟。
所谓教育,必须触碰先天。若只是后天的努力,忙着不停地做加法,而不懂得尊重人的天性,转化累世的习性,是徒劳的呀。
感恩!因缘不可思议!祝福孩子们!
——中霖

学习日志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之2)
文字 | 中霖
早上五点半,在叫孩子们起床前,已有不少孩子醒了,开始动手收拾帐篷行李。六点,丁爱刚老师照常带孩子们晨练。远处,后勤部队早已在默默忙碌,埋锅造饭。
这几天,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天气预报是下雨。今日温度比昨天下降六度,甚至可能有暴雨和冰雹。于是,和马队队长商议,迅速作出决定:重新安营扎寨,就地休整。
果然,帐篷搭好以后,小雨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用过早餐(美味的小米粥、干馍片和饼)之后,就待在帐篷里休息。孩子们挺开心,没有任何抱怨,他们似乎更喜欢待在帐篷里聊天、唱歌,而不是骑马。
有孩子在吹笛子,集贤鼓乐的曲调在茫茫大草原响起。我美美地睡了一觉,醒了发现冯刚老师还在旁边吉普车里上摄影课,诲人不倦。

《易经》里有“需卦”,水天需,遇雨不进,适合“饮食宴乐”。
你看,圣人孔子很轻松的,他可不是那个被后人塑造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孔子不较劲儿的,随遇而安,懂得随机应变。
有朋友关注我们在草原的每日行程,发邮件给我,建议我晨读材料不要用《尧典》和《孟子》,觉得外来的孩子可能接不住、一脸懵。她建议读韩愈的《原道》和《马说》。
此刻,我待在帐篷里闲着没事儿,就用手机码字,说说这个问题——圣者与贤者(大儒)的差别。
后世学者之所以认不得孔子真面目,就在于把孔子和儒家混为一谈。
当然,孔子之后,所有的儒者都把孔子视为祖师爷,甘愿做孔门走狗。我的朋友余东海先生就是如此,他从一个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返回儒家,自称“孔门走狗”,对孔夫子赞叹不已:“孔子找到了永远的家,并把祂指点给千秋万代。这个家就是仁宅,是每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内宅。”

孩子们在帐篷里待久了,有些躁动。
有的跑出来玩飞盘,有的开始喧闹不已,
把各自学校老师的糗事拿出来开涮。
若你不能安静地独处,内修的工夫下足,你是难以体会孔子和儒家之别的。
许多朋友不喜欢孔子,其实是因为不喜欢儒家。孔子替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替程朱理学背了太多的骂名。
反过来,你若认不得真正的孔子,那你也不可能体会到老子和佛陀之教的密意。

孩子们只能回到各自帐篷。
草原安静了下来,唯有雨滴敲打帐篷的声响。
儒家喜欢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很容易被自己的“高尚”情操感动——这就是有漏法。
诚然,对年轻人适当的赞扬和激励,有鼓舞作用;但引人修学圣道,是要从一个“破”字入手的。只立不破,只能栽培你的骄傲和固执。顺便提一句,学佛学道,只破不立,则容易陷入虚无主义,落入顽空。
阳明之所以能直追孔子,成为圣人,与他早年深入修习佛道有关。龙场驿阳明大悟,实际上就是突破了所有儒者的障碍,扫除了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而且阳明指出,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啊,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只须反身而诚,反求诸己,此乃真正的“大学问”。

近期看到“三年制”同学为月底的第七届研习营十分操劳,而且常用阳明的一句话“要在事上磨”给自己给别人打气,心里很不忍。
每天一睁眼,吃饭喝水,屙屎屙尿,无一不是事啊。研习营的工作,并不比这些平常事更伟大,你完全不必觉得欠了辛庄师范的情,而去奋不顾身做奉献。
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首先做到孝敬父母大人,栽培好自己的儿女,此乃你的天职。然后,老老实实善待周遭的有缘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尽自己的本分,足矣!
不落入两边,不为情所困,能时时看管住内在各种面貌的“心中贼”。做一个管理好自己六根的圣明之君,即圣人之道也!
最后,重温一下孟子的话: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日知录整理 | 中霖、新页
■ 01
“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个幻觉。”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心理,是因为觉着自己“不够好”,所以要像某些“成功人士”(如朗朗)一样,“奋发图强”,来活出那样的“价值”与“意义”。就算是现代的部分佛教徒也会执着于“我”要成佛。但其实,这个“我”就算再怎样修饰,外表显得再有光辉,终究还是有漏,总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当中,恨铁不成钢。
“明明是明珠在怀,却总把自己做乞丐。”要相信、要认肯。“我”永远不可能成佛,但“我”的意识底层无限光明,本来面目,只要回到良知本位,以祂做量天尺,生命就如这大草原般开阔了。
质朴的锣鼓在大草原上,就像是在呼唤着什么。是生命的礼赞,如此饱满,如此磊落。感动!无数前人的心音,过化存神而凝聚于此,绽放祂!融在乐当中,化在生命当中,光明,不朽,安心。
——生命的大梦、真梦。


■ 02
今天日志,黄老师说今年这批草原营的同学很不错,心里很高兴。阳明“不信人间耳尽聋”,圣人之道离我们并不远啊。在草原上做一个大美行者,与天地同在。
冰雹、大雨,壮哉美哉!
勇士营的同学们应在无常中见恒心,而我们则要于平常中见新意。都是在里面下工夫。在这个单纯的环境里练好内明的功夫,入世才能外王。
今天学了柔臂舞,手臂曲折伸展,手指指向天际。游于艺,融于舞。明天继续学习!


■ 03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贵生。
天地茫茫,发自心中最根处的生机。
学跳舞,被说像在打鼓。柔与钢,怎相相融互通。每个音间细节无穷。
《六国封相》,讲述秦统六国后各国衣绵还乡。一位一位将出,重复的点中略体情感不同。浩浩荡荡,在人间其乐的感慨,在敬天敬神。
“每件乐器都要用心待它,都有它的美。”无论拿的是什么,都要将它发挥极致。一场锣鼓,是众人俱神,共打出的情。
广阔中,越发细腻。


■ 04
今天早晨晨练后,老师通知原地安营扎寨,因为极可能有暴雨。
于是上午待在帐篷里看书,读日志,很是清静。
听着雨点落在帐篷上滴滴答答,外边时常有同学们冒雨游戏的叫喊声。读到王院长的《四於书院学规》,非常佩服!仅十二个字就将学习的根本要领讲得如此透彻,十分精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者皆为心之功夫。
“一为四,四为一”,“四於合于一心,良知变良能”,事事不离用心之道。有感才能得,否则不过是虚相。
难得在如此广阔的草原上有机会静下来,思绪仿佛如同大草原般开阔,忽觉生命豁达了许多,静下来时更欢喜,心放开了。
“人生不是独木桥,而是广阔的大草原”,真切无比。

■ 05
今天很特别,因为天气变幻的原因,没有骑马,所有人在帐篷中待了一上午。
在帐篷里躺着,静静地听着外面同学们在玩南音和集贤鼓乐,心情很愉悦。同学们奏得特别悦耳动听,不知不觉中伴随着乐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进入了梦乡。
中午吃完午饭,再次回到帐篷里。听到旁边帐篷的同学聊我们组组长和副组长相互打趣的事,心里想着隔墙有耳,副组长也正在听着呢!我们组长的确很能干,尽责尽职,比我这个没有经验的副组长厉害很多,日后也要向组长多多学习啊!
起床后雨停了,大家便与往常一样习武,几排人,在四周辽阔的大草原上打拳,十分尽兴。站无极桩,也可以心无旁骛,静静地看着前方在悠闲吃草的马群,一切都如此美好。
下午看新发的日志,感叹人就应该找准自己的“位”,做好自己该做的本分事。
就如日志上所说,孝敬长辈父母,善待身边的人,对他们要“诚”,对自己也是如此。此乃人之天职啊!不必为别人卖命,活在当下就足够了。


■ 06
天公作美,阴雨连绵,加上冰雹预警,今日只得留守营地。
两天的劳顿,各种问题开始浮现,腰酸背疼且不谈,雨天,营帐虽说防水,但难逃遍地的泥泞。这次征程的艰苦,开始露出了真面目。
虽然一向乐观,但此时难免也会有些沮丧和无奈。大好暑假,却来此“自讨苦吃”,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在帐中无事,正好看书度日。不料,一本书看完,身边条件艰苦等烦恼竟烟消云散。
这本书是《长征》,三十多章读下来,自觉惭愧。我们百余里的行程尚可骑马完成,也能免除风餐露宿之苦,而八十多年前的红军战士们,却仅凭双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征程。更何况当年战士们周边强敌环伺,而我放眼周围,都是团结、包容的老师和伙伴们。
正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时再看向将来,十天的路程变得无比轻松。
开弓没有回头箭,此去无悔。


■ 07
今天一天没骑马,在营地休整。
上午莫名觉得很累,睡了几小时,起来之后看了一会儿书。下午吃完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笑得肚子疼,感觉很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
晨练时学的短兵,打起来很爽!
今天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开始想家了。我之前军训和几次独立营时也有这种情况。但这次这种感觉淡了很多,有几点原因:一是经历过几次,内心里的“我”也淡了。二是大环境很简朴,有豪迈的天地,有欢快的同学,有“圣人”,有“贤者”!

■ 08
温暖的家。
以前我只要生病,我的爸爸就会给我煮一碗热的粥,妈妈会帮我熬一锅热热的汤。但现在身在内蒙古的我即使生病了,也只能用想象才能得到这些东西。虽然芮阿姨有给我鼓励,但当我想到“家”这个字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出来了。
回到帐篷后,我开始大哭,或许这些眼泪是因为头痛而流的,但我觉得更多是因为我真的太想喝到热的汤和粥了。
这时有一个声音,我不知道是真的有人跟我说,还是我自己想象的,他说:“如果你真的太想回家了,就去写日志给黄老师吧,他会帮你的。”听到后,我立马打开了本子,写下了这些话。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让我回台湾吧,让我回到我的家乡吧。”虽然这非常对不起阿姨,也非常对不起爸妈和各位老师,但此刻我真的忍不下去了。我有很大的私心,就是我要回台湾。真的对阿姨非常抱歉,当初我的那些誓言现在都变成了笑话,真的很抱歉,但是我真的太想回家了。
最后我真的非常感谢阿姨带我来,让我了解到我没办法一个人出来生活,我也非常抱歉,我这么快就忍不下去了。我想要回家,真的非常抱歉。

■ 09
今日不宜行军。
虽然今天没有上马,但是在这片草原收获了和台湾同学宝贵的交流机会。想想平时只能通过书本、影视、新闻时事去了解台湾,远不如直接和生活在台湾的本地人交谈鲜活。
我们谈了不少两岸的历史,最大的感受是要促进两岸关系,重要的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要有渠道让真正的民心民意发声,两岸互相能听见。而“小粉红”、“台湾名嘴”这类“高级黑”,在历史大流中终究激不起一点浪花。
下午继续下雨。看了带来的《中国的担当》,正好有《台湾的经验和贡献》这一章,看到“虽然两岸有分歧,但是两岸现在社会一体化进程是挡不住的”,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三通”打开,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多,人民都是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所以两岸文化大一统是必然的。
感觉还是很奇妙。两岸之人,在广阔大草原相遇,如此辽阔明亮,冲破了各种意识形态、“我”的限制,把心量打开,就看到了求同存异的“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