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化成,其情可感

为期两周的“中国山水画工作坊”接近尾声了,这次有厦门青葵园的三位老师带领六七个孩子前来共学。除了跟着杜杰老师学习绘画,他们在玉泽园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晨练,徒步和跳绳;旁听主课;晚自习。

昨天下午,与三位老师交流,感受到一种厚积薄发的内劲儿。过去十几年,在各地的新教育探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孕育了一批可贵的人才。大家如何看清时代发展的大势,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更上台阶,就是今日之“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如上周末举办的第二届“生生论坛”,到了第三天下午,与会者都很有感,似乎现实再大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可见与那个够大的生命之流汇通,平凡的人生也会波澜壮阔,一个自觉的群体则随着“天时”而奔涌向前,大壮哉!勇美哉!

【第二届“生生论坛”与会代表的反馈】

◎参加了三天的生生论坛收获。第一个收获:

黄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回忆这十几年无论是陪伴孩子成长,还是做幼儿园的老师,你的收获?

过去在商业环境中,习惯性去看可衡量的价值,一直认为这十几年自己一事无成,也知道生命的成长和教育无法用世俗的成败价值来评价,但无法跳出惯性思维。第一次认真的想了想这些年的收获,很欣喜走在生命成长和探索的路上,认识到一个人来到人世间的意义,走进自己的内在,了解自己,不再是稀里糊涂的活着,很庆幸彻底放下商业游戏的束缚。遇到同修道友,相互砥砺,每次听主课或者是看日志,就让我对之前的所谓的光鲜少一点眷恋。有时候和原来的朋友见面,感受到他们的可怜,不敢停下来,像驴拉磨一样原地转;也知道自己没在道上,但又没有勇气离开,只为让自己有事可做,不失世俗的价值。不太思考自己做的事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对社会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但在他们眼里我们无病生吟,不务正业,之前还对他们的话语受影响,现在理解了真正生命的正业,就会坚定地想,我们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吧。

这些年最大突破的是自己的关系,不再在对错的关系里打转,不在无厘头的折磨他人伤害自己,慢下来了,没有脾气发了,相互珍惜了。还有自己的健康,年龄长了十几岁,但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很多了,特别睡眠比以前好了!过去失眠的痛苦不堪回首。体验到能吃能睡是福气。这次的回看梳理对这十几年走的路的肯定

第二个收获:

这些年学了不少,正如黄老师所言,说什么都知道,但行动太少,黄老师讲的都能理解, 但自己被过去世俗的认知和价值观牢牢的捆绑,过去的经历成为现在的障碍,难以突破。这次的生生论坛主题是向新婴幼儿学习真希望,感触比较深刻,婴幼儿一无所有但她们没有担忧,婴幼儿用整个身体来拥抱这个世界,毫无保留,每时每刻都在当下,不执着,不贪恋自己喜爱。不会因为困难停止探索,不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评价放弃自己的想法。自在放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其性。 

三天的探究和生发,自己有被松绑的感觉,轻松了,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之前看似的问题,现在都不是问题了,脚踏实地的去做应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放下妄想,不自我内耗,学会放松,那些不好的习气,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磨掉。练内功,放下固执,学会服他人,这是我的重要功课,我的“我”太大了,尽管自己学习了空性法门,我执还是很重,对事也很实执。老师讲只有无我的状态才可以和生命的源头接通,让自己先通了,再随缘做事,知止而有定,把长远的事想通了,就不那么焦虑了,这些对我的启发很大,总而言之,还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黄老师说到“大美需大勇,”我想大勇需要我们放下得失,建立大信,这个信不是拍脑的信,而是之前黄老师讲到的,生死观,男女观,成败观,这些都是需一一面对,一关一关的过,哪一关不过都会是卡点,都难以立信。真实感受到生命就是一场修行觉醒之路。自己的路还很漫长,但非有信心能走通。

◎此次生生论坛,不虚此行。很是如愿,概括几个词——生发、共生、生机盎然、重生……

过去大多忙于事情,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也参加各类学习,诸如营销管理、心理学、各类教育……当时觉得有些用,但总体还是拧巴,也不知哪里不对劲,反正不畅快。这次冀州易俗社“生生论坛”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黄明雨老师引领大家先人后事,由内而外,从局部到整体到合一,从俗人到大人,再回归天人本质。过往人生片段里痛有不通,惑有不解,通过化繁就简,让人听闻瞥见一瞬实相,一下放松许多,开阔起来,把过往东西串联起来,整合起来,通则不痛,通则不惑。

振聋发聩的一问:“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会如何展开”?说实话,当时有点蒙,人生被一个个困惑问题缠绕,作茧自缚,不自觉落入假设中的解答:不再做成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不会挤到“高考”独木桥,不当好人……好似悔恨过去,羡慕他人。其实,当下就可以改变。以天人之心俯瞰世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核心是那个大信——信不信自己的那个根本自性,自己就是乾坤之子。

人之初,本与世界合一。随着长大,一个人身上除了自身累积习气,还有社会刻入的主流集体意识,犹如穿上层层铠甲,戴上付付脚镣,重负不堪地走进浓雾笼罩的深林,前后左右都不是,找不到出路。令后天意识的我惊恐不已,在期待、证明、担忧、怀疑、失望、患得患失……痛苦中周而复始,就地打转,远离本真的自己,忘却天人实相……这一切被瞥见瞬间,犹如一道霞光划破云端,穿过迷雾与深林,照亮全身,久违的暖阳打满在头顶与脸颊,一阵阵莫名的难过与感动混杂一起,涌上心头,眼眶湿润,悲悯之心照见自己,照见众生……上天把自己的心分身,放到所有众生心头,从未遗弃,无始无终,无有孤独,无有增减、无有恐惧、生死无碍……梦中醒来,误会消散,本自具足,充满力量!!!

◎三天的共修真的收获满满的,也是沉甸甸的。

17号晚上,有幸参加了黄老师带领的读书会。从那个时刻,我的转折之路开始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配天,最起码要具备:不害之心。看似很低的要求,其实是对我们灵魂的拷问。

三天的学习,更多的是倾听、分享和碰撞。最喜欢分组读书环节,也很感谢许多老学员的引领,可以把许多问题引到根上,从我们自身的现状出发,自肯而不妄自菲薄。黄老师提醒我们:不要被现实框住,从老师们自身的发展找出口,这就是回到了教育的根本:老师的修为(内在饱满,不怨外)。

三天中,黄老师不止一次提到大美生生的学习目标:放松、长大、服务他人。这何尝不是我们一生的目标啊。我们生活在如此卷的时代,我们的内心想放松都很难啊。就像现在的华园/校老师,为了招生,为了生存,多么努力啊。我们的卷和传统的不一样的相而已

智慧的老师,不是给我们方法解决问题,而是带领我们更好的去破除我们的执着,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感谢大美生生的各位老师,感谢黄老师的无用之用。

【夸父班草原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天主课再讲“善终”,人活着不是贱命一条,普通人也可以活得很安心,重要的是有没有接上“天命”,就是有没有顺着上天给的指引活。并不是唯一一条路,反而是无限的开展,无限的生机,去将接来的“天命”延续下去,服务人,成就人,既活得安心,走得便也安心。

这几天晚上对于同学、老师玩南音,有些感觉了,不知为何,就是开心,与他人和,坦荡。

◎朝会,谈到了当今时代之“机”,从清末开始,六十一甲子,三十年翻天覆地,从“政治建设”到“经济建设”,再到如今的“文化建设”,一步一步,一群一群的人,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力量不只是人为的推动,背后更有“时”的运转,无比敬佩与感恩!

当今我们到了文化复性的时刻,看似信仰崩塌的背后,却有股生机在破土而出。从民间而来,是要如群星般的闪烁,文化复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正命”的事,是一个个活出来的人。就从“我”开始,不避重就轻。走上天希望我们走的路。如何郑重地活?从当下开始。又想起之前面谈时老师与我所讲,感到更加郑重,笃定,“这辈子,做文化的事儿”。

吾辈当自强。

——“奉元在德简,德简在道安,道安在正命。”

◎早晨读到贞元老师的日志,很欢喜。志于道,学习赤子的那份生机,凿通生命的源泉,生机就是无限。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如此道场,面对时代的共业,回到个体生命的觉醒,历史的大流奔腾不已,选择郑重人生,做接天命的人,祝福!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现在所谓为了兴趣而活,心物二分的割裂,以及一切似是而非,都不是生命的实质;“生活”即是本分事,人生道路曲折,“乘马莫班如”,就是不断回到自己,承担,斯文在兹,当对“天德”的确信,精神的生活就是直道而行。

晚上,大家就电影《三天的休假》,分组讨论起父辈与下一代的纠缠,亦人之常情也,独立不依,不只是经济,“大地之子”,唯有回到自身,做“祂”想让你做的事。对于控制和依赖,跳脱,世界之变,大有可为,要活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前日主课,黄老师讲到了日志中关于蒙特梭利幼教成见的部分,挺受启发。很多东西都是成年人强加于小孩子的,因为过于世俗化而产生的错误的认知,导致小朋友本有的那份天真没有得到好的开发,且被磨灭了。所以我们后天的学习就是要找回那种天真,这里面就包含了所有的修身。先让自己的内在变得有秩序感,子女才能不做乱糟糟的人

晚上,正和老师们一起玩着南音,窗外突然暴雨倾盆,我们则更起劲了。天地无情,但无情又似有情。因为这是大情大义,对万事万物都能有充分的肯定与包容。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潮阳小分队日知录选编】:

对待生命要敬重。

人无信,不立。主课再次提到了现代人信仰的崩塌与精神的空虚。同样是一个一个平凡的人,现代人活得可谓平庸,早已没有百年前中国人坚定信仰与挺立的精神了。这源于我们近百年来片面的西方化,被坚船利炮与所谓“现代文明”冲昏了头脑,从而生命的天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然而——就如黄老师在日志中所写——“天地间不仅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更有性情与道义。”我们居住的这颗原本众生和谐相处、生机勃勃的绿色星球,或多或少已经被现代人“黑化”,因为我们脱离了恒常的道义。所以现在各地各种灾难的暴发(巴以战争、俄乌战争、大疫情……),抑郁症的存在也就不难解释了。可见我们现在活得并不美好啊!必要扭转!即是重建非人为理想的、从生命里长出来的信仰,让人们活出对天地神明的敬重,和对自己生命的郑重。这,其实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做的。我想,地球这么大,一定有许多像镇华老师这样的先生教化着一方。信仰重建,也就从这些活出来的人和我们这些有幸听过“道”的平凡之人开始,让我们一个个的也活出生命本来的刚健、健(法天)康(象地),复见其天地之心,即可“重见天日”!

昨天软线课和今天下午跟老师们聊天,肖老师一再强调“用心”,深受启发。我们演奏音乐,玩音乐,重点不是个人的技艺有多么高超,而在于是否用心去和大家合奏。乐者,众乐乐。礼乐是我的心(可言天心)通过乐器、曲谱去和大家的心和,合上了,才是一首美好的乐曲。故“合礼乐”,根本就是“感应道交”。无论你是搞打击乐的,还是搞吹奏乐的,或是搞软线的,技艺再高超,但不懂得“用心”“感应道交”,那你演奏的音乐终究是无聊乏味的。而今天音乐教育的病也是这个,只知其末而不知其本,又怎能陶冶其性灵、变化其气质呢?

◎最近黄老师常讲到“善终”与“正命”。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只有面对自己。而活着,肯定不是随意的事。没有精神,就如行尸走肉。如何将生命这条路走得明明白白、善始善终,唯有正命,走上天让我们走的路。不依赖任何外物,无论如何,喜怒哀乐,只面对自己,做独立的大人,精神面对天地,不依、无执。愿为这样的本分事,躬身行之。郑重活此生。

晚上的课都结束了以后,有幸听了两位潮阳笛套老师的演奏,唯赞叹不已!一首曲子吹得那样入微,是游于艺了。自认不难,却怎么也吹不出,是技巧吗?是对文化传承的敬重,是生命的饱满啊!

参阅【王镇华老师详解《恒卦》选编】:

恒卦: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与咸卦相综的一卦,恒卦。只有心灵是超越时空,比较恒定。我们不讲永恒,我们讲恒定,也是亨。其实这两卦,在传统的说法,是属于易经的下篇,讲男女成家的,所以我们刚刚讲了多一点男女,是合乎传统的对易经的解释。

这个恒定,觉知、天良、灵性,像镜子一样,来什么照什么。现象变了,镜子不变。要通啊!整个中国文化对于“通”这个字,一再的重复。元亨利贞,大是开始,大始。整个过程,我们不懂没有关系,要受教,蒙卦第一个字还是“亨”。不通,不能教人的。你教专业,没有意见;你教做人,不行!

“无咎”,我一直记得很清楚,我们建筑界的经典,是瑞士的一个历史学家基提恩写的,他是研究艺术史的,全球都在读这个经典。等到第五版的序里面,因为他看到现代、后现代,到老年,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性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我们现在什么都在变,会不会侵扰了人性,把不该变的也变了?”好像伙,我很欣赏他这个反省力。可是现在连这本经典,建筑系都不读了。大陆有翻译,台湾也有翻译,这么厚,我仔细读过一遍。他对现代建筑的每一个大师,讲真正的重点,用艺术史的眼光。你读得很痛快,但蛮辛苦的。但是谈到后现代,不足观也,轻轻的几句带过。因为他觉得后现代建筑像浪子一样,就在玩刺激,等到回到自己,一无所有,后悔!所以我在写《空间母语》的时候,我就用他这个比喻跟问题的提出,当序言。

我们现在太强调变了,到底有没有不变的呢?就是咸卦跟恒卦正在讲的。你把心灵都丢掉了,你变得再厉害,变成变色龙,变成阿咪巴,就是《小王子》里面的欧罗巴,地球上的癌细胞。有了咸恒无咎,又再一次“利贞”,跟恒一样。“利有攸往”,真正触动心灵,不管是童年经验,少年的认同,还有青年的实践心得,都可以带你走一生的。这个续航力,靠的是正确的知识、谦卑的信仰,小心骄傲的信仰

其实彖辞仔细看看,他的哲学性很高。前面那一卦跟这一卦,他都讲了你想不到的大尺度的感动,天地万物的感动。我在这边特别引了《易经·文言》专门讲乾坤两卦,对于“大人”的一段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话,再跟彖辞对照起来,你就可以悟——德明久照,时化序成。这个时,就是春夏秋冬四时,是天的节奏,一年的变迁阶段。圣人得道得明,跟四季万物的变化,也就是道。这个序,是生命的秩序,不是人定的。人定的,有真有假。假的就是教条,真的就是真理。圣人得道、德跟道,圣人得能够长久的中道。鬼神合吉凶,你看不到的无形界,都会来认同走上中道的人,在佛教就是龙天护法。这个,我不用那个无形界,我们讲明朗的。“天下化成”,上天造化者让天地万物演化生成,其情可感,天恩朗现,在心头眼前,德之道也,也就是中道。对不起,我就直接念了,你回去可以做最严格的审查,看看《文言》这段话,跟《彖辞》的话合起来,是不是可以说后面那几句话。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大象》:“雷风,恒。”雷,四季有定时;风,四时有定向。而且呢,风在前,雷在风雨之后。恒应,就是讲天气,在地形上的风,经常他们是有秩序的。“君子以立不易方”,我们讲过方,就是位,地球上温带,我们在北半球的温带,面积最大。我们的风水讲的都是北半球温带,所以到了台湾还是盖大陆那种民居的话,他总要变一点的,要不然那个红砖其实蛮热的,客家的白墙就比较好。

君子的德,独立不依。那个道呢,方向是有位的,所以“方”包括向、方向,也包括位。生命的大方向,就是安身立命,就是走中道。位呢,是这个中道落实在一块土地上,那块土地有当地的气候、风向、阳光、雷雨,是一定的。不过现在不太一定了,温室之后,这个天气、风雨,甚至连新增加的土石流,欧洲都有。我所知道的龙卷风、蝗虫、沙尘暴,都是上个世纪跟这个世纪的新产品。至于物种的消失,最近五年,每一年四千种物种消失,就不要再讲基改了。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初六,你看看他从什么角度去掌握永恒,很特别哦。“浚恒,贞凶”。浚就是疏浚的时候,你要挖井、挖河床,都是深挖。浅浅的挖,过几年又没有了,所以在生命做事的时候,要找到大的开始,就是深挖。可是偏偏在童年,就要求小孩有恒,“凶”。你要求的很对,但是小孩他的注意力、专注力是一定的。我记得我们德简书院儿童文化班,我招的是上厕所能够自理,幼儿园、小学都可以,那是我最累的书院课程。你稍微概念化,他就不理你了,然后他们在下面玩,很高兴。我就必须把上课变成游戏,比如我要他们背书,我就说火车接龙,每个人两句,然后还可以互相帮助,他念不下去,别人可以告诉他。这个时候,火车开始跑……哦,想这个点子很累。我现在跟你们大人直接说,你们已经跟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心头自明又自然,有经验,轻松很多。居然,易经灵活得不得了,儿童教育不能要求恒定【评:尊重孩子的天性,对年幼的孩子,教学反而要活泼,不能呆板】,很深的要求不可以,“无攸利”,一点好处都没有。

九二:悔亡。

但是到了九二,“悔亡”。为什么内卦阳刚的中爻,“内刚中”来啰,我们已经遇到很多次了。就是在充实自己的阶段,要往内找,而且要阳刚,而且要中,连后悔都没有。易经最高的评语,就是吉,元吉是最好的。但你负面能够悔亡,不得了!我们常常人是会后悔,有没有?说错一句话,后悔。稍微轻一点的,内咎。台语的“碍谁”,心里面过不去。这两个,哪一个比较浅?悔亡,对不对?内咎,还有一点点后悔,所以《小象》说:“能久中也。”三个字,当然前面你要常常练习“虚而中”,自己的心随时要放空的。为什么孔子这么喜欢颜回?他说颜回始终保持虚中,这是大才。胸膛里面塞满了知识经验要讲出来的人,自信还不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到了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刚好《论语·子路篇》就引了这段话,所以孔子跟我们一样,读过这一句:“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就是你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进社会之前,问问自己:“这套专业跟生命有没有关系?”建筑跟生命有没有关系?有啊!一塌下来,死很多人。我最怕豪宅,我大学三年级到台北参观敦化南路跟仁爱路的交叉口,当时有一栋大厦,一户七十坪。我们一进去,里面的小孩,两只脚翘在茶几上:“哦,你们来啦!”然后继续看报吃水果。一看,没有神龛。这是台北第一栋十一楼以上的大厦,我那时候强烈的感觉到家没有精神空间,而这个小孩一点教养都没有。我们一群人,三十几个人进来,他还是继续看报,两只脚翘在茶几上。

到了九三,充实阶段之前问问自己:“有没有绝活,学在身上?”有绝活,那是稳定的。以前的父母很喜欢你开米店,因为不管什么时代总要吃米。经过日据时代,做医生。通常都会告诉小孩,政治不要参与。所以台湾有很明显的父母对小孩的警告,因为清末杀怕了。日据时代,警察条例处罚很重的,他虽然法治,但是那个警察条例,不得了!我研究古迹,读过这些东西。我觉得日本人表面上尊敬你的孔子、文开书院啊什么,可是背地里拆掉,不准教汉语。所以上一代台湾日据时代住过的人,对日本人就是有一种好感,又有一种伤痕。

九三,我一再强调,要有稳定的感动,真知、操守在身。而这个,只要你学一套传统的功夫,传统的一个专业也好,都要下工夫的。如果没有下工天,就靠嘴皮啰讨好啰,那个都是低自尊。有一套功夫在身,是真正的自尊。

顾颉刚从卜辞卜卦的句子里面,找了二三十条。都是经书里面,他找了二三十条都是卜卦的句子,所以他说易经是卜卦的书。钱穆到了晚年,还是这样子说。因为学史学的人,信而可征啊!“史料如此,我找到二三十个不够吗?”不够!整本易经脱胎换骨,就算是引用了卜辞,他的意思是孔子的解释、是文王的意思。要注意!脱胎换骨。

九三强调的是下工夫,有恒心的下工夫,有真正的感动。你的人格独立,主体就来了,站得住了,所以《论语》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古代史官,有三种身分。一个,就是跟天沟通的解释者,卜卦的人。第二个,巫师,他要能够振奋群体的精神状态。有点忧郁,有点走不出来了,他做一个法,大家跟着跳。甚至要战争了,一个巫师开始跳战歌,我看到台湾原住民他要把战神都叫出来。怎么练战神之歌呢?到瀑布前面练。祭祖,迎神,真的神的精神要下来。我发现我们现在讲易经,多少要恢复一点这个,巫师的精神振奋。医,就是巫医,治病的,这个就好好处理。

九四:田无禽。

九四,“田无禽”。古代这个禽包括兽,田指田猎,郊野田野打猎,还不是到深山原始林。“无禽”,就是如果你没有恒德,没有真正的实践心得,没有真正的感动,你到社会能得到什么?所以这个禽,是到社会收种什么,成就什么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六五,“恒其德贞”,看到没有?到了外卦中爻,反而是要坤比较好,阴的比较好。就是在现实社会,多少要注意现实,顺着一点。可是后面两句话:“妇人吉,夫子凶。”君王面对天下不同的家,要做到整体而适当,是很难的。换句话说,在家里面,甚至你个人的内在,你恒,用德要求,可以。到了现实社会,坚持德,这个标准高了一点。所以妇道人家主家可以,但是先生在外面打拼,凶。我特别把恒德注解,主内可以,主家可以,主天下贞凶,你要求得再对,还是凶。尤其易经说乱世,“不中”就是“中”。只要对方态度对,多少往这边改动、调整,你就要肯定。我最欣赏这种。乱世的中,可不是真正的既中且正,不是!是看他的态度,有这个动向,你马上要肯定。这多感人!

所以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人,比较麻烦。我们现在正常的人,都有一点病。中的相反,就是辟。辟的程度,过、错、罪、恶。罪,就是犯法的也要执行。恶,你就是告诉别人一条走不通的路。资本主义的消费生活,我觉得是恶路。我的女儿就不一定认同,她觉得挺好的啊!我到法国去也觉得很好啊,连吃蚂蚁餐都买得到,就不要说生力麺。我六十九年去环球,到了巴黎,就想吃生力麺。我在台湾不吃,一吃两包,就很奇怪。那个超商,非洲的蚂蚁餐也有,我不敢吃。这个选择多样有什么不好?你以为他只是做点买卖?吃喝玩乐这一套,是最厉害的意识形态,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抵抗得了,但是又非抵抗不可。

下面,我写了一个<古>周制:妇从夫,夫从一,故夫即一也。“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相应我刚刚讲的,女的要找一个有理想的男人,要找一个懂得一中、一而终、中道的男人,这样可以吗?那女人自己要不要虚而中、一而终?你如果真的相信感通,是一样的。原来“从一而终”,他的本意是以中道主体为标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接着,下面,《左传.宣公十五年》:“君能制命为义。”<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日度。”这个时候,我们就把礼乐生活找到脉络了。“天命之谓性”,自性就是德,种子里面的天性就是道。主跟体一下来的位,就看义行。但是你真的立,而后能权,权变。因为时代变了,稍微权变。然后制跟度,我们上面都提到了,是从义出来的。只有跟读书人、士大夫、谋道不谋食的人,才直接讲德道义。对老百姓制礼作乐,让他们懂得生活的方式,直接就去做,然后有了空余的时间,演奏南音南管。【评:再次提到圣人制礼作乐之用心,须细细体会。】其他的看戏,稍微保留一点。

你们可能对南音没有太多印象,我第一次在汉唐乐府听到南音,每个礼拜六都不回家,持续了至少三五个礼拜。我不知道太太有没有怀疑,每次十二点就想回来了,欸,陈大哥就带我们去吃宵夜,宵夜一回来,就看到吴素霞女士一个人清唱,跳那个南管的舞,非常的曼妙。接下来就开始磨牙,从一点到三点,甚至四点,还不放你走。现场我还看到一对老夫妻,听着听着就打瞌睡,我说:“你怎么不回家睡觉?”“有病。”“有病怎么听南管?”“舌下生津啊!”我说:“我也有啊!”碰到有一个南管的老仙,高雄三义庙,就是高雄有个庙的主持人,他连吹奏萧都打瞌睡。我说:“你刚刚玩音乐玩到睡觉。”

传统社会很容易出这种奇才,他吹箫吹到打瞌睡。“你不要以为我睡觉,就不会吹啊!”没有办法,看到那个老仙,他们就叫他仙哪!我很喜欢这些老人。我们讲到哪里?制礼作乐,成家立业,是一件天大事,记住!中国文化的生活方式,可不是一种实验品。只有王者,接天命的人,可以造字,可以制礼作乐,可以传道。

上六:振恒。凶。

到了上六,“振恒,凶”。蒙卦的最后一爻,“击蒙”。就是你一直该受教育都不接受教育,到了最后阶段,用生命的打击来教育。老年可不是普通的打击,见真章,全部都报应在身。那这个“振恒”是什么?你到了老年还动摇。少年时候的感动,青年的实践,到了老年变节,晚节不保。最具体的例子,就是老蒋第三任当总统,修改宪法,胡适之反对,老总统非常生气,从此再也不走进中央研究院。受到刺激的是谁啊?老蒋。这个例子,再生动不过。而小蒋呢,还政于民。我们到现在还在感念他,我看到有电台开始制作,今年他百年冥诞,听他们讲那些话,觉得小蒋毕竟做了点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