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中庸》
昨天,从厦门飞抵大连。下午座谈会,主持人高强兄问,这一路每日换一个城市的频率走过来,有何感受?——我回答:从云贵高原,到厦门的大海边,再到大连的大海边,就是感觉华夏之大,祖国之美,特别感恩!
《易经·随卦》的彖辞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面对国际形势的惊涛骇浪,惟有“随时”。的确像唐德刚教授所言,我们处在两百年历史三峡的最后阶段,急流险滩过后,就是宽阔平静的水面。十年之后,回望今天,就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一方面,受主流学科细分、专业主义学习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个人解放、个性至上的现代价值观之染污,我们很容易陷入“瞎人摸象”的困境,谈的问题都很真实,给出的理由都值得同情和理解,可就是无法超拔。怎么办?——惟有各正性命。
大连的朋友很热情,今天上午还有一个更大范围的交流活动,主题为《如何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百年以来,我们在跟随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甘落后,但“魂”给丢了。大连的朋友很好学,从早年的各种身心灵体系,到传统国学的各个流派——某法师的《弟子规》、王凤仪善人的说病、佛学、中医等等,知道得很多,可是对政治时局的敏感和关切不够。这是普遍的现象,因为主流政治宣传手段的单一,大家对“政治”很容易无感或反感。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政治乃众人之事。”我们都是众生的一份子,所谓“觉者”,不是躲在深山老林里做旁观者,而是清明在躬,不舍众生,不舍昼夜。众者,多也;君者,群也。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众生,一体也,永远无法分割。同体大悲,天下一人,故惟有自明,自信,自立,自道。
之所以四处奔走、呼告,就是衷心祝愿大家能在慧命上过生活,而不要继续昏睡。尽管“大声以色”的效果是最差的,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算尽一点自己的本分吧。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这几天干值日都很累,每天一沾床就睡着了,但睡醒后精神也很充沛,可能是我们在干的、在学习的和我们身边的环境,在给我们“无线快充”吧!
◎今天主课上,老师分享了一个方法——吃水喝饭。于是自己在喝水和吃饭的时候尝试了一下,发现白开水咽下去的时候有回甘,食物也越发淳熟。饮自家泉是很具体的养生之道——津津有味。上午继续韵曲,大家越来越熟练,所以午餐前的一遍,有的同学开始上乐器了,很和谐。学古乐不能着急,先把曲韵好,律(笙)和韵(笛箫)才能和,还有打击乐贯穿。古谱当中有群性之美,有飞扬的精神,有岁月的沉淀,光辉古今,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活的!
晚上再次观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很是赞叹。琴棋书画,文武医艺,再大的分别,再大的历史仇恨,都可以转化。故大同不是理想,此心同,此理同。
——“鼓乐之道无他。笃志虚心,反复详玩。”
◎今晚看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两国的战争,家庭的拉扯,父辈的期望,民族来自根脉的召唤,是多么厚重的生命背景,全都汇集在一个人身上。看完很有感触,从民族、国家、家庭到个人,都相互交错纠缠于一起。站在这样的矛盾处,可见中日两国的交战不是非黑即白的两相分明。
其中的对比蛮有意思,一边是江南风光的古村镇,一边是日式的庭院屋舍;一边是军阀当道的中国,一边是明治维新后快速现代化的日本。如抛开人为之物,四时之变,自然之景,则中国或日本并无不同。可到一个个人这里,以民族为单位形成了一股股意识之流,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乃至欧洲历史,透过事件之现象,集体意识,乃左右社会的本质。
自然变化无常,人心亦是如此,过与不及都可能走向另一个反面。无数人的意念聚合在一块,力量之大,能让你深深吸引并套牢其中。看历史的变迁,从盛世到乱世,就一代人的刹那间,时代的发展很快,小心墨守成规于旧意识的惯性中,对此需要敏感的洞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看到日志中“毕竟空,宛然有”,与《中庸》节选中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莫名特别相应,无事便格一格,有些感触。
缘起性空,完全在内在,便是空空如也的无缘。故反其天真,所谓诚己,所谓内圣,那个出发点都是在“缘起”之前,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没有“我”,而是天地间最朴素的“赤子”,直接从天边来的“诚”,毕竟空之性,这一点乃是毕竟不变。从本真的赤子出发,有了“我”,可以与万物众生交感,这便是“缘”。只不过这些都是现象,缘分已了,性空便又显现出来。如海面浪花,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大海的底色不变,穿越这些所有的“象”,最终还是会落回毕竟空中,真空妙有,同在的。时时在这个背景当中,即是明诚,与“赤子”交感,内外打通,性空之德,教也,故所有因缘都是如在的,需要认真应对,可缘落才是实相,回到天下之至诚,尽其性。
晚上观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再看之下,还是有许多新的感触。在那个天下无道的时代,什么才能都出不了头。一个只会拿棋子的人,上了战场又有什么用?不过拳头小,便是弱者吗?一样是有其光辉的啊。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国无道,至死不变。可能与这世间的缘分很浅,但依然可以择善而固执之。只要心量放开,不被世间所限制住。也许身处其中跳不出棋盘,但依旧可以活得很大。自己之前也下围棋,总想着每颗子只要在它的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那么自己便很厉害了吧……现在想来,棋道就是如此,不止是意根的敏锐,更重要的是去尽每一颗子的性,尽自己的性,那就是强手。我们既是棋子,亦是执棋者,都可以去尽其性。走好每一步,经纬天地,做自己棋盘的大人,天地间的王者。小小一颗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有自己的天命,尽情去开展,活得像整局棋那么大。
(慧安、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