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3年11月17日星期五
昨日主课,和同学们汇报了一下这几日来访客人的情况,以及“道安礼乐大学”的缘起和生发的过程。其中,谈到从“太学”(对应当今的“大学”),到“公学”(对应“私学”);谈到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以及“抗大”(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的优秀传统。
“易”的思维,与“时”紧密相关,时过境迁,因时而变。若对“时”不敏感,就会常常做刻舟求剑的事,总是被动地被时代的大潮裹挟;若能感受自然时节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动,就能主动做时代的主人。天无绝人之路,把我们困住的是我们自身。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上午,姚越老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统文化基金会的和老师(她是纳西族,姓“和”,而非“何”,在如此“大争之世”,承担“和为贵”的使者,是她的天命啊)等朋友,继续讨论昨日的几个议题:文明论坛与公祭,“生命和平”与行动。大家都有“道安天下”的发心,面对巴以冲突、俄乌战争以及人类因宗教观念、种族观念等一切意识形态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和迫害,我们能做些什么?——此时,对内在的观照非常重要。
对一个内在清明度和成熟度不够的人而言,很容易奋不顾身地投身“革命”,急于拯救世界,但正因为不是从“生命和平”的原点出发,故更容易被“纠缠的力量”带跑,不仅不能帮这个世界的忙,反而会添乱。从天真宝宝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成人社会的大多数行为是错乱的。故我们要随时回到生命的起点以及“有形的肉身”之前,来观照一切。
午餐前,有人提到“雄安”,这是习主席的一个大愿,开千年新局的一项行动。没有“道安”,恐怕“雄安”也不容易。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现在就去雄安看看。从冀州开车到雄安,两个半小时。在当地朋友的协助下,我们参观了雄安规划中心,对雄安的城市布局、建设情况有个整体了解。果然,习主席比我们要难多了。
在白洋淀湖畔,廖松强博士和我谈到沙漠、绿洲和荒地的野草,如何将“否卦”转为“泰卦”?我说,要引进“天水”,天一生水,唯有从天道出发,才能化解人道的困境。习先生也是人啊,居九五之尊,似乎有无限的权力,但没人配合,只靠个人意志力,再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回到“天真”,不仅是勇气,而且是无形的智慧——圆满。
从雄安开往北京的路上,收到啟源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习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宣布,未来五年内,愿邀请五万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这是对的!唯有回到孩子的立场,面对未来,才能放下所有的恩怨。
“爱地球,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生命和平”的行动。
【孩子们日知录选编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
◎这段时间天气变化特别大,白天越来越短,气温时降时升。早上是晴天,中午突然来了一片云,能明显看到蓝天和乌云的分界线。日落,太阳硬是在云里挤开个口,天空瞬间不一样了,精彩。
上午唱侗歌,就像天气一样变得太快,嗓子打不开。吴老师总是说侗歌会让你身心放松。嗓子一开,感觉背后的阳光一下照透了身体,舒服极了。关键整个身体好像都被放空了,全然融入在天地间。
◎连续好多天都看到的极美的晚霞,恍惚间以为自己掉进了莫奈的油画中,很治愈。
发现自己有在慢慢改变,很欢喜!感觉“心”打开了很多,更加脚踏实地了,在一天天的劳动与练武中,慢慢的清洗掉心中的杂念,时时看着自己,安住在集体中。
◎今天早上5:20就起来了,天越来越冷了。共学营走了几位同学,有一位和我关系甚好,不知他在家过得怎样,思念。
现在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作息以及北方的天气,早上看到成群的大雁往南飞,真想让它们帮我带封信去南方,告诉我的家人我过得很好。
◎如今的世界抬头低头多少会看到电子产品,时代的进步让媒介传播更快更简单同样成本更低。“文字魔术向电子魔术转换的巨大的变化”(引用《娱乐至死》片段)。对于“电视文化”之前的铅字为中心的文化(美国)会更有理性和思考。但也有成山的“垃圾”。媒介是定义智力的标准,智力与“电视文化”的关系是把人拉到镜头前的东西的水准。换句话说就是“电视文化”里的人比前者的智力更低下。
有趣的人和面相好看的人在镜头前更有“引力”。所以很多真实的新闻可能不会出现也没有机会出现,那些站在镜头前的记者、演员等更能上视,他们的年薪也会超百万美元。如果播放了电视前的人不想看的,将占用或说是浪费资本的资源,他们不希望你失望,他们不想让你看到他们不想让你看到的。
◎“道安天下,礼乐大学”。大爱!我们都具有佛性,每个人都是未来佛。回想到听师父讲法时常讲的一句话:“我们对过去佛很恭敬,对未来佛却不尊重。”
戴上什么样的眼镜,看到的就是怎样的世界。或许摘下眼镜(换个角度)会看到更辽阔的世界。共勉。
◎“深情而文明,就从亲民二字中体会。”
人要活成礼乐,像王老师、田老师他们,是在礼乐文明下蕴育的中国人的模样,所以每每见到老师们时,都会特别的感动。但是其实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觉,去主动承担,还不单单只是某个形式,而是说成为一个文明的承载者,精神传统的承续者,面对时代,面对天下,要正“脉”清源。今天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教育的问题,背后却是信仰的迷失。当人们没有了一个精神的方向,教育是不会有出路的,表现出来就是“世俗主义”教育与宗教教育,其实都只是一种对今天这个时代的回应,但却没有直触根本。时代要回溯天边,文明之始,其实不远,就在每个人的心头,故时代的天命,即是我的天命,天下归心,同志们加油!
◎主课前看《易经的中道》,讲到《井》、《困》、《贲》、《噬嗑》四卦。天地于人是一颗心,如何回归自然,变易不失其正,这是《易经》的智慧。入象而不着相。咬碎生命的一切魔障,通天彻地,接通生命的源头活水,“改邑不改井”,天命无私欲。明王道,兴王教。修道就是一竿子插到底,不留坏习气,诚,不怨天不尤人,不骗自己。骗,就一无所有。
主课又讲到道安礼乐大学,此乃“公学”,我们要解决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然而帮这个世界的忙也不容易的,不得其法反而是添乱。是以我们要纠己心之偏,在中道的土壤上深深的扎根。“建立根本自信,发挥历史主动”,祝福!愿众生同行!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今天看了一集《易经的中道》教学片,讲了四个卦——井、困、贲、噬嗑。
镇华老师先讲“井卦”。井里面是水,是大家共同的生命之源,没有谁能独自拥有它,因此一定是去分享,利益到更多人,而不是“吃独食”。这其实就是从“万物一体之仁”出发,体贴众生,服务众生,超越“我”的。
但“井”也会因为没有护理到位而井壁坍塌。这时候就要去修井。但光有想法不行,要去行动。王镇华老师说“生命的第一步要去实践”,不能被小我困住,要去做通天的行者(困卦)。
而修井也不能只修表面不修根本。有一句话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不要用这些外在的表象来装扮自己,这是形式主义,欺骗自己,欺骗他人,欺骗良心。回到生命的源头活水,放下这些外在的负担,用诚心来做,一步到位(贲卦)。
最后“噬嗑卦”,我想是对人做事的最高原则的总结——把生命路上的一切障碍绞碎(所谓障碍也就是对一切假象的执着),反身而诚,走通生命这条大道。
◎学经学要有刨根问底之精神,学然后思。今天讲了六经的演变。经,常道也。什么是常道呢?恒常不变的。为什么会不变呢?不是我们随口一句就是不变的了,因经典是源于自然,观天地得出来的。
不久又要举行成人礼了,在古代叫冠礼,是不可轻易举办的。成人不光是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任,还要具备“智、不欲、勇、艺、文之的礼乐”。这样一看成人真不是有点难呀!是一个成熟的人要有的,不是天生,而是在事情中磨练。
道安礼乐大学,一点点辨明,随之有了眉目。很喜欢这个名字,清晰点明主题,到位,也很耐嚼。有道才能安,行道的结果就是德,帮助大家成人具备“智、不欲、勇、艺、文之的礼乐”,然后解决当今的大问题。
今天在辨明上格外有收获,法喜满满。
勇,天真,赤子之心,天地之心,也是我的心。
【来自潮州小分队的分享】
◎今天回到正常节奏,大家早上浩浩荡荡去菜市场买菜,上午下午开始上锣鼓课。锣鼓课上得很开心,都忘了疲倦。休息时王老师便会给我们看以前的一些视频,问我们想学什么,告诉我们大锣鼓精彩的曲目,一下感觉就像爷爷一样,很自然的亲。油然感叹礼乐之用,通过锣鼓我们学到的不只是技术,也更是一份流通,就很美好呀。同时感谢中午、晚上同学们和老师做的美味饭菜,吃饭时大家其乐融融,好像慢慢成为一家人了,此时每个人可爱的一面都显露出来了。而主课时讲到,现代形式化的大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与人情脱离得久了,而明明德落实下来,就是平常生活中与父母亲朋之间的关系相处,是现在的,也是这条生命长河中已过去的。而基于这个事实的呈现,我们由这份“亲”感恩致敬。上通下达,才不会堵塞。
看了王镇华老师的课,对“井卦”很有触动,选对地点,坚持不懈,用之不竭,最后众人共享,不论是“道安礼乐公学”还是我们个人走的路,都应是如此,这样的“井”是和自然万物同在同生的,如保赤子,诚心求之。
◎十二楼的窗外能看见一片无遮挡的天空,晨练出发前隐隐光芒,连在一起。一同买菜、做饭,很快就安定了下来。走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吃饭、学习,都很安然。望向镜子里的一排司鼓,几个人同时敲响,和徒步时的感觉竟有点相似。一同,在一起。
“金石之声,日月同辉。”每个锣都历经千锤百炼才打造出来。这些创造时承载。天,地,由人活出,乐出。
大乐与天地相合,如水一般流淌。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