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4年4月26日星期五
昨天下午,李红育老师来到玉泽园。红育老师是成都华德福学校资深的主班老师,十五年前,我去成华接受培训,就结识了红育老师,那时候她还是小姑娘。
之后,断断续续与红育老师有联系,这次她为了朋友的孩子来。一坐下来,就谈到个人修行的事。我就从书架上取出《凡夫菩萨行》《重走道安路》和新出的《佛教中国化的始祖——释道安》,送给她。待谈话结束,众人离开后,我独自又将《凡夫菩萨行》翻了翻。
感恩疫情,非常特殊的因缘,来到冀州,结识道安法师,并在大半年之内,与五位小菩萨将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初学了一遍,并编辑出版《凡夫菩萨行》一书,这个过程,今日想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本书印出来之后,我就没再读了,平日也几乎不再用其中的名相。但昨日简单翻阅,还是非常感动!下面重温一二:
【编者前言】选摘
诚然,《瑜伽师地论》如《易经》一样,是一部“天书”,但它实际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您有一份孩子般的诚意,那么就能读进去。因为它的作者,就是一个有赤诚之心的人。他极有智慧,又平易近人,他的名字叫做弥勒菩萨。
如果您觉得自己智商很高,很爱哲学思辨,那么倒是要提醒您,不要带着以往的思维习惯来读,因为这部书不是哲学,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读者的智力。所有的圣人之言,无论中西,都是圣人的生命之书,是他体证之后的心得。所以,它是有温度的。而且,特别值得感恩的是,这部书的讲述者妙境法师,也是一位实修者,他尽他最大的可能,在帮助大家揭开这部名著的面纱。
如果你是一位少年,如夸父班同学一般的年龄,那我要特别恭喜你,在小小年纪,能接触到这部中印文明合璧的《“圣经”入门》,实在是非常殊胜的道缘!这部书揭示的智慧是人类文明最核心的,它不仅仅属于佛教,而且通于所有的圣人之学。由此,你可以认识真正的孔子、真正的老子,你也可以与耶稣和穆圣精神往来。
再交代一下这部书的缘起。2022年4月,编者和五位夸父班同学因避疫情,来到河北冀州,从而知道“中国佛教第一人”释道安的事迹。因道安法师信奉弥勒信仰,故生起了探究《瑜伽师地论》的兴趣。后在妙境法师的引导下,从5月2日开始学习《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每日两讲,一直到2023年1月5日,期间没有一天中断。这个过程不可思议。
当前,汉地佛教整体水平不高,许多人学佛学成了迷信。而这种状况其来有自,如果说北宋的文明曾达到一个高峰,那么之后的中华文明一路下滑,已近千年,无论是孔子之教、老子之教,还是佛教。不少汉地的佛教徒,对汉传佛教失去信心,纷纷转向藏传佛教,认为藏传佛教有严格的修行次第。宗咯巴大师当然是了不起的,不过,您若深入学习《瑜伽师地论》,您一定会赞叹不已,并且深信:复兴佛教,当从弥勒菩萨的教诲开始。
【编辑后记】选摘
通常而言,《瑜伽师地论》被视为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所依的根本经典,后被玄奘法师译介到中土,成为法相唯识宗的理论基础,“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非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奥妙”。
然而,就如梦参老和尚所言:“学佛,不是佛学。”许多学佛者皓首穷经,一辈子陷入文句名相,却不能解决切身的问题。当引以为戒也!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在《瑜伽师地论》里,当然也描述了地狱道、饿鬼道以及天神道等不同境界的面貌,这次编辑,则主要选取了人间道尤其是“菩萨地”的内容。因为,编者有个信心:凡能接触到《瑜伽师地论》并深入学习的读者,这辈子不会堕入三恶道;同时,中土与大乘佛法有缘,学习大乘佛法者应当都是菩萨根器。
妙境法师在美国法云寺佛学院开讲《瑜伽师地论》,对象都是出家众,故有些专门针对出家人的内容,此次也未选入。因为编者认为,当今时代,拨乱反正、扭转乾坤,以在家人面貌出现更为方便,更为契机。正如妙境法师所言:“精进勇猛而不懈怠的修学圣道,在家菩萨也是这样子,出家菩萨也是这样子。这个在家菩萨也可能是凡夫菩萨,也可能是圣位的菩萨;出家的菩萨也可能是凡夫,也可能是圣人,都是通于凡圣的。”
经文里也说:“若自能出离身中所有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真实出家。”意思是,凡是在世俗谛上取着、分别妄想者,就算身披袈裟,你也是在家人!你能在第一义谛那里相应了,那你就是出家人。所谓“在家”“出家”,与是否“爱着”有关。若你爱着世间的名闻利养,那你就会烦恼不断,就不可能做到像孔子那样“从心所欲不逾矩”。
佛法喜欢讲“因缘”,《易经》喜欢讲“时位”,今天我们学习弥勒菩萨的教诲,是要直面当今时代的一切难问题和硬问题。在“物质主义”和“科技至上”这两驾马车带动下,现代文明已陷入深重的危机,难以自拔。学佛者,应发菩提愿和大悲心,以坚定的行动,帮助人类文明回归正常。
不少学佛者比较悲观,认为末法时代了,人类要走向不归路,大概也无能为力。妙境法师说得好:“有人问:现在末法时代还可以得圣道吗?我的回答:没有正法、末法的分别,就在乎你自己努力不努力!”
从唯识的角度来看:“一切众生就是这一切法。众生毕竟空,无众生可度。”你就是众生,你愿不愿超拔猛醒?这才是真问题。
【夸父班草原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这几天在准备年画展的解说,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愈发能体会到年画中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很贴近生活,接地气。今天用了好多时间去改翻译,虽然有点头大,但却很欢喜。
◎朝会上看了一年前我们徒步的视频,惊叹于我们上一次徒步已是一年前,时间过得好快!看完了千里徒步的视频,又看了一集镇华老师《易经的中道》,很感动。看恒卦,万变中一定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人间只有“感”是恒常不变的。人者,天地之心也。本来我们都有灵性的,但随着时间,灵性被一点点磨灭,所以失去了感的能力。人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每个人本质具足,你敢认吗?我们可以读经典,借古圣先贤的智慧来开启我们的智慧,唤醒更多的人,认肯自性光明。
◎朝会上看了三个视频。一个是愚公班的第二次千里徒步,从兰州到敦煌。很震撼!在苍茫大地,人行走,总感觉十分渺小,但又像融为一体一样,便想到“人者,天地之性最贵在也”。其实是上次徒步从冀州到西安,因为我也参与了,所以看到的是几个场景,但它在脑海一直延续下去了,珍贵且美好的经历!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住的每一个酒店,看到的每一处风景,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在重播。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感恩不尽!
最后就是王镇华老师的《易经的中道》,讲的是咸卦、恒卦、损卦和益卦,都是“德的提出”。其中有几个部分印象深刻:“‘人生是不是虚无的?’盯着他的眼睛,不是!”“是好的福报,还是坏的业力,要小心这张嘴!”“以不变应万变。”“直接告诉你怎么活!农村不识字的都很明白,都在过礼乐生活。”……瞬间被触动。
十分喜欢“退一步海阔天空”和“和光同尘”。
——君子的德,独立不依。那道呢?方向是有位的,所以“方”包括向、方向,也包括位。生命大方向,就是安身立命,就是走中道。
——可以共乐,未可以共忧;可以共忧,未可与共乐。吾未见可与共忧乐者也。
◎今天讲到恒心,恒心与信仰相关联,它不是意志力的坚持。而从生命的源头出发,汩汩而来的动力,就在于对天地万物一点一滴、大大小小的认肯,最终笃定。
“真正触动心灵,不管是童年经验,少年的认同,还是青年的实践心得,都可以带你走一生的。这个续航力,靠的是正确的知识,谦卑的信仰,小心骄傲的信仰。”老师讲得多透彻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人活在匆忙、紧张之中,早已不再从容地活在天地里。少年立志,就是志于道,投身红尘,却不忘来时的路,就在平时的触动中不断的确认。不论在哪个人生的阶段,都是如此。等不起了,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作数啊。
晚间与老师们一起玩起南音,乐声如流水般流淌,显万般景色,其情可感,天下化成。天恩朗现,就在心头眼前。
参阅【王镇华老师详解《益卦》选编】:
德简曰
易经全书,重阳重中,人生得之。阳:一念振奋,虚心敞开;丢掉优势,丢掉习态。
中:损上益下,自上下下。关键在惪;至诚自明,感应;道交;感通天道,是大考验。
就凡心言:敬信——诚实——觉中——专注入道。
内卦刚而中,外卦虚而中。人类,虚内惊外,舍本逐末;
自主心刚过(阳肆/中露);柔不及(阴霾/泥中)。故内有中天,康庄大道——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十章)“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孟子)
易经上半部分,今天是最后一堂。对我来讲,平凡的夜晚,是中道之夜。借着中孚卦的系统,咸恒益损四卦,足以充分说明中国文化的系统,天人之际、古今之变,都在里面。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以为中道已经掌握了,没想到,一边上课,一边还在成长。所以一位知交的朋友说我常常有了体悟,就跟他打电话。他说:“看几通电话下来,上课的卦跟你自己文化的成长,是交互重叠的。”如果是在开始做中国学问,那就糟糕了。主要是走到快老成的阶段,人的年老应该跟文化的成熟一致的,你才是个文化人。对我来讲有点特别,我特别把我研究所时期,对于我们国人失去文化的自信,甚至连主体都迷失,我看到一首诗说:“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很足以说明我们的主体迷失了。
到现在,主体是不是回来了?我看还没有。我想听过这十六堂课的朋友,应该都慢慢的知道,德跟道就是我们的主跟体。而且,他就是中道,也就是人类的存在状态。这是个整体的肯定,因为天地间只有这件是大事,得来不易。今天晚上除了要把益跟损介绍,下半部分,我还是要回到中道。
我特别把这三四个月的心得,就在上个礼拜之内全部串起来,印了一份资料,我要特别亲手送给你。你把他当春节的礼物也可以,他就是中道的心得。我也谢谢各位,能够十六堂课持续不断的听完。因为现在一个人,中国文化最怕的是到一半就信教去了。恕我这样子讲,是有原因的。我们德简书院,一向是信了教,再到德简来的。我并不是说他改变信仰,我对宗教尊重,但是直接让天心、造化者的心,每天带领我们。直接阅读的,不是通过人类的概念,而是直接用天心、觉知、灵性,阅读天的身体、大自然。
天道就是天的身体,能够随时都活在天心、天身的怀抱,这是一个主体人的标准。说是一句话,其实没这么简单,很容易滑出来,很容易又落入台面的名利得失、人际关系,到现在已经完全不顾上天的存在。时间也非常珍贵,我希望今天晚上我们能够……其实每一卦你充分了解,中道就浮现。六十四卦背后,在解释六十四种人生的状态,也都清楚了。所以有些聪明的学员,听着听着,好像有些东西在重复,就觉得我懂啦,我不必再那个,老师的斤两我已经知道了。我对这样子而停止听课的同学……你看我下面的话,好像吐不太出来。也不知道他是聪明,还是太笨。
不要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都沁润一遍,看看真的是不是稳定的掌握中道,还不知道。因为我们眼睛前面的生命现象,从负面从正面,随时在提醒我们中道,有感觉吗?你只要碰到良心有刺痛,只要碰到当场很尴尬,就表示中道在呼唤。如果有痛苦,他是一种深度的呼唤。如果活不下去了,卡死了,那更是彻底的等待你超拔猛醒,没有别的事。
益卦: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好,请看益卦。我这两卦的注解有点特别,很少一个字做什么解释,反而是用几句话把那个字带出来的问题呈现。益,大家都知道,就是对我有益,益生、有益生命。生命本身是有益的,人的心把他弄成有生命负担,就很重。那个是人为,是习气。所以益从根源讲,当然是上天对人给出了最大的……我不太喜欢讲礼物,祂把祂自己的心给了人类,就是德、天心。光讲这个,才是一半。他还把他亿万年演化出来的大自然、道,让我们的心,活在道里面,这是另外一半。
有了这两半,最重要的是,你现在要干什么?我常常说:“人来了,心来了没有?心来了,有没有在听呢?”这一步就难说了。“有啊!我有在听啊!”如果你都用你已经相信的东西在听,事实上你一直在打是非题。真正的听,怎么听?最公平的说法,用心灵听;严重一点,拿命来听。除非你已经完成了自我,否则我们对命,不知道有多少的困惑。大人的社会,就是会装我成熟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成熟的人,非常的温暖、柔软,有益生命。他不会害你的,你只要交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就有幸福感,所以益一定是从天赋本有的说起。我们现在谈益,就是你对我怎么样,你对我的评估,我的得失利害是什么。那个层次就太低了。所以损益,不是你的话,对我是损还是加。不是!你等一下就知道,易经每一个字是立体的,所以他才能掌握大生命的大立体。
“利有攸往”,我们都知道,用到征伐的征,就是积极。“利有攸往”,这个“往”字,就不简单了。“往者屈也,来者信也”。来的都是中道,只要过去的,反省起来,委屈了良心,委屈了上天。要不然我们今天对生命的感觉,不会这么的扭曲,这么灰暗,这么多痛苦困惑,不可能。“利涉大川”,我们一再的说古代过大河就像过一生,因为很容易稍有失误,就中断、淹死。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这一卦,上面是巽,下面是震。震就是雷动,巽就是木头,或者是风,都可以。你记住上下卦,因为在《彖》里面,经常会用卦性跟卦象对整个卦说明一下。损上之至刚,益下之百姓心。损上益下,这是古代一个成熟者,尤其王者的行径。“民说无疆”,当然老百姓很开心。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骂骂在上者,然后捧捧老百姓?如果这样子,你是滑头,压宝压在多数。当面还不敢骂王者,是背后骂,然后当面肯定老百姓,这个讨好没有用的。你要知道你肯定什么,你要损什么,是重点。
“自上下下”,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话,心都跳出来了,他的意思是明明德在亲民。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讲“在亲民”,就说“新民”。不然!直接就是肯定老百姓的良心最多。在上者,台面充满了权力得失,你已经拥有很大的权力,你能不能低下头来,肯定老百姓的心,良心比较多,痛苦也比较大。这个是在亲民的深入的意见,我记得课程里面,我也讲了三点,你仔细去想。
“其道大光”,讲到光,都是指德、光明、自明。大光,你自己完成了你的德行,你可以肯定别人的德行,甚至把你的德影响到老百姓身上。“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中正,我旁边的注解:“行介石,德中正。”一想,不对!这不就是他的名字吗?赶快写后面那一句:“老蒋若得之,不会败。”不要笑哦,我可不是在完全否定他。在这么多政治人物里面,他的日记,他的行径,他所杀的人,他也杀人啊,他愿意肯定中国文化,还可能是比较多的。而坏事……我只肯定他的儿子经国先生。我不知道那个军阀要杀多少人,我不知道。
六二,阴居阴位。九五,阳居阳位,既中且当位、正位,所以叫中正。“利涉大川”,这一生,你能够像六二、九五这样,一定可以完成你主体的。“木道乃行”,这个是从卦象来讲。巽是木,震是雷动,木浮水上。下面“益动而巽”,这是从卦性来讲。震是动,巽是顺,所以“益动而巽,日进无疆”,不管从卦象、卦性,都说得通的。
后面“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天地是普世的,整个大地万物,都接受这个大原则。“其益无方”,不讲方位,都如此。“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第一次觉得大陆在流行这四个字,是帮少林寺做一点建筑史业务的事务所,动不动就“与时偕行”,我赶快把易经有关这四个字的,全部找出来,发现没有一个是他用的意思。一个人像变色龙,像阿咪巴,变来变去,那个是“与时偕行”吗?人是变化莫测,人心叵测,你说不准的。整个自然的变化有常,道法自然,里面有常态、常道、常轨。所以“凡益之道”,你真的要有益生命,对别人有益,要合乎常道。“与时偕行”在很高的层次,只是为了时代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有所权变。整个大自然其实都在变,他也会适应环境,适应特殊状况。《礼记·表记》里面有句话:“不废日月,不违龟筮。”我们已经几次碰到日月在古人心中,“日有学,月有将”。现代呢,“不废日月”。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每天、每个月,你在干什么?有没有生命的学习?有没有生命的收种、成长?龟筮也不违背,这碰到龟筮的顺位是第几顺位,我们在损卦会看到《尚书·洪范》里面的次序。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大象》:“风雷,益。”风行雷隆,大作之益。基本上,作就是人心起心动念,包括创作,可是一般都是不好的。到了益卦,大作,因为你已经掌握中道了,中孚系统。所以这个益,是从德跟道来有益天下,那不是“大作”,是什么?【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换句话说,从善如流,知非便舍。能够做到这个的,请举手,不要客气。为什么知道错还不认错,还要合理化,睡在错的床上过一辈子,为什么?很复杂哦。从善如流,照理说,对就对啊!为什么会忌妒?毓老师说:“一个人看别人好,想想也应该高兴。嫉妒绝对没出息。”我看了很痛快。骄傲是自己骄傲,嫉妒是看不得别人的好。我可以告诉你,这两条只要有一条,直通圣人地位。从善如流,可以;有过就改,也可以达到圣人的地位。那你该多想想为什么不改?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个老人都困在自己的房间,他被自己的合理化包得死死。从善如流呢?因为已经包在房间里了。我们有很积极的去听听别人讲什么吗?有没有认错?有没有跟同门互相学习?我想是毓老师书院里面最重要的考验。服善不嫉妒,改过不文饰,真益。合理化,是最笨的。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大,就是道。作,顺着道,你能够把整个道的内涵都顾到,举发出来,我想只有德这条路。凭着德,顺着道。你真有道,那个德的感觉就大了。“元吉,无咎”。元,就是一个大的开始。人类就是找不到这个大的开始,总是半吊子,尤其近视眼,急着要收种,你永远会活在一个瞬息万变而没有活过的人生,因为你要跟着所谓的趋势潮流取得优势,糟了!很快你就落伍了。毓老师也讲过这个,他说:“我守着经,守着常,被人家认为很保守。哪一天,说不定我是最先进的。”我的体会,就是最旧的,还可能是最新的;最新的,很可能当时就是旧的了,拾人牙慧而已。
大,道大有益于天下。作,是突破的震作,地震的震。我特别把“帝出乎震”,放在这里。帝,是上天、天帝。震,这个震卦的震,在这个脉络,是正面肯定的。连革命都未必是震,你能提出中道、德跟道,那个是震,大作。是大的开始,但是可能呼应的人很少,所以《小象》注得好:“下不厚事也。”乾知大始,是元吉;坤作成物,是厚事。对于带动的人,你要知道“道幾”,知幾成务。要知道整个大生命、万物的生,最细微变化的“化”是什么,你才能够把事情做成。一般人呢,可与乐成,未可与虑始。你说我们来面对德跟道,我们成立一个新的宗教,我看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真正讲佛法,大雄宝殿前面的阶梯都会长青苔。谁愿意真修啊?都是给你一大堆的支票,尤其业力原罪的开脱。趋吉避凶,就不是人生。请问,那个凶,谁要受啊?你捐钱比较多,消业比较大,有这种消业法吗?哪一个法师说的?总之,大作也要酝酿,要有时间空间,用你的生命去推动,没有别的方法,一个一个来。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到了六二,充实自己的阶段,中爻最正确的做法——或,还不是一定的哦。“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中孚、中道,他的信心是直接跟造化者的心、跟造化者的身体沟通,而那个心就真正在你的内心,不在别的地方。所以你应该活得没有疑问的啊!如果有大疑、困惑,可以卜卦。
你内心的良知判断已经有了,连卜卦都不会违背。“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经的“大人”,就是这个人。他能够让相信连卜卦都不会违背你,因为连鬼神都不会违背你,但是又提醒你“永贞吉”。你可以看一下那个注解,右边“至诚王享”:不违天德自明,永行正道。因为我们讲过“格来正应”。以后对“正”,不要有反感,指的就是你跟自然相应的那个正心、诚意。
“王用享于帝,吉”。大龟,表示你用很多钱,表示你的虔诚。其实不见得,因为到了下面一卦,二簋就可以了。很薄的祭品,只要有虔诚之心,上天就接纳。不是在拼阵啦!不可以的。我们有说过,就是那个难陀,是一位女众,她捐献的油灯,风一吹,所有华贵的灯熄掉,只有她那一盏不熄。
第二爻王者就出来了,所以这个益,根本是从天赋下来的益。第二爻,王者内在已经充实了,行中道的大人。可是还要提醒你,即便龟筮不可为,你还是要永贞吉。对于最后一句:王者享祭上天,谛祭之原义也。你把《中庸》跟《论语》谈禘祭的那三章提出来,孔子说你懂得禘祭,就是这一个朝代,他的初祖之所出,叫作禘祭。我们上一次有提过,文王之所出,应该是他父母啊!不!那个父亲变成上天。文王之主,就是天,所以王者是天子,而我们是君子。这个君,是特指文王。我们上一次在讲那个禘祭、禅让的时候,你只要稍微再改一个观点,讲这些话的人应该是武王。文王会称自己是文王吗?王父不会称。称王父的,肯定是武王。武王之后,通通称后,王后的后,不是王妃哦。所以,后,原来是指文王之后,而传道的人是君子。我想,我已经回到周朝用这些字的本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三,“益之,用凶事”。有益,不见得都要碰到好康A,碰到灾难也可以,干旱水涝也可以善用。只要你把他治理好,非但无咎,而且还增加你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无咎有孚”就这个意思。但是后面来了,“中行告公,用圭”。我们先看古代的习俗,圭是一种信物,它有两个意思,信跟节。平常的事情用符,朝廷里面用圭,诸侯之间用琮,那个节呢?你上朝廷拿了那个圭,是不是?
在朝廷里的话,你讲错,脑袋就不见了,所以他上面那个小抄不够,身上还要配一个知了、寒蝉,提醒把你知道的讲完就了了,多讲两句,灾难就罹身。所以身上配个知了,在今天可能都很有需要,我都想去弄一个。我有很大的,别人送我一个,石膏做的,玉的也有。所以自己有的,有的时候都不知道。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为什么六三“中行告公”,六四再来一次“中行告公”?关键就在这个公。公,是公益、公众。《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这个公,界定得太清楚了。常,就是道。你懂得道,你才有力气、观点、立足点,包容别人。而真正包容诸多不同意见,你就是公了。所以一个公的立场,多难为!各色人等都有,他必须容公的意见,然后再出来一个真正公益、正义的意见。这个一进一出,大开大阖,不是普通的判断力。虞翻说:“众之师。”就是王下面的三公,所以这个公,一共享了四个定义,自己整理一下。告公,总之在益卦里面,中道的脉络里面,“中行告公,用圭”。这个信物,当然你做出去的事情,要有信,值得别人信赖。中行,告诉公众,公益在哪里。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家都有德跟道,最公、最彻底的平等肯定,这是天本来给我们的。
到了六四,你能够“告公”,我再说一次,这个“公”,用的分量太重了。我们今天公务员不公,假公济私,还以为是合理的。谁教的啊?日据时代还有公务员公的立场,小蒋还带出一批人来,到现在呢?谁破坏了诚信,谁就破坏了公道。从,老百姓就会从内心顺从你认同你。“利用为依迁国”,你可以利用,因为迁都大家都会很累,在那个渔猎农牧的时代,过一阵子就要迁都。军事上的理由不用说,主要是泥土贫瘠了。或者是落脚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些不可抗拒的气候因素、地质因素。但是呢,“利用为依迁国”。我特别把“依”,因为每一个都在解释,我觉得很多解释都是次要的,这个依就是依赖。你可以借着迁都,让你的中行告公,稳稳的达到取信于百姓的目的。
所以《小象》说:“以益志也。”我们很久不谈立志的志,古时候的立志,只有一个——志于道,孔子的。但是专业呢,只要跟道不违背的都是好的专业,违背的,还“道”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的专业都整合不起来,常常变成欺负老百姓的工具。我对于专业要钱的方法,最生气了。我看到一个报纸,台北有一条巷子里面,他也学会了植头发。你就好好说一根多少钱,不!分部位,不同价格,因为危险度跟技术不一样。你傻掉了吧!你就是被宰的人。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教我们怎么要钱,巧立名目,层层剥削,他不给你一次包的啊!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所以益志,这不是普通的志,是真正的心志。那心志在哪里呢?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今天所有地方执政、中央执政的,可以掌控公款的人,都要注意了!你说你值得我们信赖,你只要有益于我的心。惠、有益,一样的意思。“勿问”,这个“问”,就是遗人以物,《左传》有这句话。你送别人东西叫作问,不要送我东西都大好。换句话说,九五专门做“有孚惠我德”的事,我不替代你的德,但是我告诉你,本来就有天心在你的心。【评:“三一项目”之“有孚班”,出处在此。】其实佛教原罪的业力说,至少我读《阿弥陀经》,最清楚的就是业力不可以消除啊!那个目健连孝心太大了,感动上天,特许他到地狱去救妈妈。我就在我太太父母的法事上,因为晚上要念很晚,我就把那个经看了几遍,唉哟!原来业力不是随便可以承诺取消的,更不要说绝不能取消的四种。一般业力谁帮你消?还有价码哦?我不知道。我就不相信捐了钱,你身上业力的习气已经改过来了,我不相信。说:“没有关系,再捐啊!”这跟赎罪券有什么不同?贩卖只有属于上天的事,就是僭越上天。
“有孚惠我德”这五个字,就是中国文化的信仰。关键在德,考验在道。益卦的主爻,就是这五个字。中孚信仰,非宗教信仰,乃天心天身直接引示。因为上天不露脸,上天也不说话,只要用文字,就是人类自己的意思。或许来源有先知,他懂得接上天的灵,但用文字思考并不能直接阅读生命,只能阅读到人的心怎么用生命。生命不是语言,生命就是上天的心意。你有了德,直接阅读生命,整个天意、天心、天情、天志,全部在里面。【评:多么饱满的话!直接就跨越了宗教的迷思,跨越了知识分子的骄傲,德者,得也。每日生命心得的累积,功夫深了,即时间久了,就成大德了。大道,如此简易可行!】这是我第一行要讲的。
第二行,中道启德,你打开你的德,了解那个道,合起来就是中道。有德还须有道,直接读懂生命。不是知,懂比知,进一步。说“我懂了!”至少你可以管理自己;“我会了!”表示你做得到。所以益卦第五爻,响彻千古。
今天晚上我们说了,文化该恢复的就是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不反对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不能排斥天赋的德的信仰、道的信仰、中道的信仰,根本我们就活在里面啊!不管人类多么的末法,多么的末世,你能说中道不在吗?如果你说了,就信徒这一边是对的;就上天那一边,请看下面《德简曰》第二行:咸恒虽有损益,但必有综,就是周而复返,故人不自杀,天无末法、末世观。因为中道每天来啊!虽然温度、圣婴现象、气候变了,他只是在寻求新的平衡,甚至连反扑、天谴都不是。这就是我个人,或者我体会到我们的文化对上天五体投地。你只要直接接引,就会有这种信念。因为我们整个都是祂给的嘛,是妈妈生的,上帝造的,而且天心要带我们直接阅读生命,中间不能有阻隔、替代。
我再说一次哦,我没有想动摇别人的宗教信仰,我只是作为一个乾坤的孩子,我要肯定全人类生都是祂的孩子,直接的。至于你信不起,需要很多正派宗教的帮助,那个不在我们讲文化的范围。【评:再透彻不过了!这就是王道。王道坦坦,王道平平,可以承载所有的人类。】
《小象》:“惠我德,大得志也。”大是道,在这边是形容万物。一心一德,一体一道,大得中道之志也。换句话说,不管人类多复杂,中道是唯一的大事,其他都是小事。我觉得大陆有一句话挺经典的:“欸,你讲的很重要,但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经济如何活存的问题。”你能抗拒吗?我们今天晚上就要谈这件事情。明明是天时、时势、时代的趋势,后来变成趋势,天不见了!进一步,又变成形格势禁,你不得不顺从。你只要把你的眼光,狭隘到我要活下去,哦,对!对!对!我们先做这个。这个是值得深入讨论的事情。【评: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人们不关心“惪”与“道”已经太久了。剥极必复,否极泰来,滥到底了,就会反弹。我们要顺应这个最大的“恢复”,恢复自性光明,复自道。】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到了益的极致,“莫益之,或击之”,看到没有?你不要再给我东西啦!我们台湾的消费者,最惨的就是喜欢别人送小东西。听说美国有法律,你送的东西不能超过你买的东西。我觉得这条有点道理,我们家也有很多赠品。用,不会用;丢,舍不得。我记得最清楚,就是订报纸,他送一个泡脚的,他说这个好,两次就坏掉。坏掉要不要丢?按照我们过去传统社会的习惯,不可以丢,修一修再用啊!去哪里找人修呢?最后放好久,十几年哦才丢掉,所以王大闳先生说:“穷人没有资格买便宜货。”我听进去了。我已经够穷了,还要买那些用不用、丢可惜的东西吗?
“或击之”,如果你一直买东西给你的小孩,他还不听话,说不定要给他一点“击之”。不是你去打击他哦,他要什么自己去,他遇到挫折才知道他要什么,包括离家出走。【评:敢不敢?看儿女脸色过日子的父母,很惨啊!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你好好的告诉他,家不是可以随便离的,最后伤的是互相啊!现在翘家变成有勇气,我反对。连绝交都不要。他出去闯了以后才发现,在外面租个房子,自己吃东西,都不方便。
“立心勿恒,凶”。到益的极致,注解的第二行:至上,没有益的对象,如果只知道益己则不恒。这是毓老师的注解。就我已经当了皇帝,然后退休成为太上皇,手中没有权力,也不知道要管谁,这个时候他就容易“益之”。他又要想增加自己,他已经到了最高了,这个时候说不定他就动摇他一辈子坚持的有益于生命的原则。这一动摇,糟了!凶。
《小象》就干脆点出来,“偏辞”,口惠而实不至,说不定会僭越了他的孩子。他虽然是父亲,但不能够随便开支票,承诺别人。所以我觉得台湾有一批女性,专门围绕老兵,甜言蜜语。有一个人,三次改嫁,每一个死掉她就拿遗产。我不敢说都是坏事,但是我更要告诉这些人:“你的罪业之深啊!”不可以欺负小孩跟老人,你欺负常人,有种。去欺负老人家,反应不过来。孤独到没有人跟他讲话,你还甜言蜜语,他怎么受得了?
德简曰
下面《德简曰》这段话,我想念一念。天命,凝命,受命。凝命就是德行,《中庸》里面“以德凝命”。受命就是你的德,高到一定程度,知道天命,甚至知道你就在天命中道里面。我说,如果要我说一句话,人人都活在中道上,也就是上天的心跟怀抱里。咸恒虽有益损,但必有综。德道,虽曰天命;位行,岂非人事。所以不要以为做人是做给天看的,临终那一刹那,回顾一辈子,原来天在现场。现在也在,我每次讲到这个,就不知道怎么讲。因为在祂面前有点紧张,有点严肃,可是祂不紧张。祂不是让我们自主心,可以做主一辈子吗?同意上天的心,在任何当下现场的,请举手。我记得前面有举过,相关的问题,现在人数比较多。但是没有举的,未必是反对哦。举的,也未必是……我下面的话,很可能要说错,还是不说了。我觉得天命在人事,是真的。人必须面对天做事,毓老师解释那个诚意正心,诚意勿自欺,也就是不要欺心,因为欺心就是欺天。正心,也就是不要不正心的使用心,跟诚意的意思是通的。因为那个意,起心动念,细微;用心,已经有目的,再加重的使用。不管轻微还是具体,你很专注的有目的的在用心,都一样。
可是下面一行:损上益下,厚基固本,扎根民心之教化也。注意了!给老百姓不是钱啊,是他的心。也不是给一点点法,道法自然,你干脆了解道的德心,告诉他。我觉得一个人说慷慨哦,我不太相信。比如说我们捐钱给乞丐,是他慷慨,还是你慷慨?难说哦!欧洲人到东方来旅游,我在泰国看到一男一女,都是白色的西装,原来他们消费的是第三世界的朴素,那么诚恳的服务观光客。这个时候,我就想到我在台湾所感受到的,满身不舒服。我从小在高雄,我看到美国大兵怎么欺负我们的兄弟姊妹,那个印象在脑海里面,跑不掉。到了非洲才发现,我们台湾人又去欺负非洲小姐。Holiday Inn,在Lucas,我亲眼看到,只要他们的小姐陪人家进房间,安全人员看到,就用皮带抽起来抽,他不打那个观光客。睁开眼睛,看看人间的公平,看看苍生需要的是什么,那个读书才有用。
后面两句:原始自明德,朴素自然道也。所以以上下下,损上益下,不是一个逆反的动作,而是一个根本的肯定。国家的根基,在人人懂得自己的主体。这个对执政者、权力者,都是安全的、最稳定的基础。《老子》一书,全都是心境达中道境界的至言,出自易经,对照出中孚信仰。我已经确定《老子》每一章、每句话,都是他的心境,而距离中道唯一大生命的境界,贴得紧紧的。《论语》告诉我们怎么实践,《老子》告诉我们怎么提升你自己的心境,活在中道里。最后一句,如果各位要当一个传道的人,君子谋道不谋食。《礼记》里面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这个不是虚言、秘语、秘思,不是神秘的思想、神秘的语言,因为中道明然。
我们要不要休息一下?刚刚几度很紧张的气氛,因为讲这些话要极到分寸,不容易的。但是今天晚上不是中道之夜吗?就是要帮上天给我们的天心以及祂的身体,拨乱反正。【评:这就是大美行者的天命,愿接此天命者,跟我来!】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