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破,就不懂得立

草原勇士们在朝霞中醒来

编者按

前天上午,在包头共同见证了一场大美的“成人礼”后,三辆大巴车载着草原勇士营、舞者营、鼓乐营的师生们,抵达了希拉穆仁草原。下午的开营式,为此次为期两周的草原营拉开了帷幕。

昨天是草原营首日,天未亮,勇士营的少年们就已经学习了五步拳,在“草原朝会”后,纷纷跨上马背,向草原深处进发。舞者营和鼓乐营的师生们,则留在大本营,各自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学习。

今年是首次三个草原营同时进行,夸父班、草原班的孩子们,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们(也有部分成人参加舞者营和鼓乐营),将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在广阔的天地中,各尽其兴、美其美!我们会将黄明雨老师每日的学习日志以及孩子们的日知录选编发布于此,与君共勉,欢迎关注!

昨天上午陪马队离开大本营之前,带领孩子们读了《尧典》和《孟子》选文。尽管《论语》里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我还是把这个文明的命脉拉到中华文明之始,伏羲“一画开天”。

有了天地,才有万物包括人。在传统语境中,没有“人”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人,不是仅比猴子厉害一点的高级动物,而是天地之心,阴阳之和,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和“阳”只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的显相,非固定的概念,故两者不对立,阴阳相克又相生,有无不二。

现代人受科学理性思维的影响太深,于是“主观-客观,感性-理性,唯物-唯心”二分,容易陷入某种局部立场(即困于边见),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利己主义,皆非中道

即便看似姿态很包容,企图做所谓“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工作,实际上早已落入某种灵性知识谱系而不自知。唯有边破边立,边立边破,通过“我”深深地入世,才能锲入圣道。

成人,准备好积极、清醒地入世

王韦华院长发来《四於书院学规》,将圣人之用心,进行了现代化的表述,可供同学诸君参考:

四於之名,出自《论语》,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只此四端,钱穆先生谓之为孔门教学之条目,亦即孔子一生教育思想之总结,立己达人之总纲。

“四於”内涵四观,即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外显四式,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方式。四观四式,内外交彻,体用全该,由此而入,勤而行之,如此则日进于高明光大之域,必可期也!

今分述如下:

一曰志于道。

“志”者,心之存向。“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立志为人生第一要事,志当高远,“取乎上者仅得其中,取乎中者仅得其下。”孔子十五志于学,所学道也。船山先生曰,不为圣贤,则为豪杰。圣贤豪杰,求道之人也,取义之人也。苟志于道,则恒心自起,和乐自生;苟志于道,则敬心常存,义理常著。

二曰据于德。

“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依天道而为人德。船山言: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求道而有所得,斯为德,日有所得,则气质自化,循循而入圣人之域。

三曰依于仁。

“依”者,不违之谓。“仁”者,人与人相处之道。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内存仁心,外显仁义,即成人之日常行为习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四曰游于艺。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者,非专指琴棋书画之类,礼乐射御书数集称六艺,即其至理所寓,则人常日用之间无所不包。其核心在“游”,非“依于仁”,廓然无私者,不能“游于艺”;非“游于艺”者,不能通达于道。其实,一为四,四为一,一以贯之。

四于合一心,良知变良能。

四於书院的孔子像

面对百年以来的“现代化”(即“西方化”),我们的头脑里充塞着各种“美学”、“艺术哲学”以及“灵性”等人为概念,唯有回到传统语境,在“天-地-人”三才这个整全的生命大图景里,找到“我”的位,学问才是真切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啊,说得多么究竟!)

不懂得破,就不懂得立。反过来,亦是。你若只停留在书斋里做学问,只是在文字、名相上做辨明的工夫,而不能与众生同呼吸共命运、死心塌地打成一片(真的“亲民”,而非“新民”),那么,你此生只不过是幻梦而已——无比认真地在编织着白日梦。

“中国式的现代艺术教育”,是回答“中国式现代教育”的最佳入口处。因为,在孔子那里,没有专业主义的艺术教育,而全部基于大人之学。人是一切教育、人文之根本,而人本于天。不重建天人关系,就会迷失在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意识之流中,四处漂泊。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无非求放心而已。把时时外求、放逸出去的心,找回来,安安稳稳放在腔子里,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中国式的现代艺术教育”

日知录整理 | 中霖、新页

■ 01

今天跳舞了,不知道自己跳得怎么样,但很开心。因为我很用心地学,身和心配合在一起,专注地做事,所以形神合一了。

现在大家围在一起学习、写日志。在圆桌上,让我想到小学的时候游学去也是这样。像现代舞练习室里此起彼伏,每个人都不同,但看起来整体都有一种奇妙的和谐,炅然坐在我身边,可以感觉到她很专心,从来不用怕会受到干扰(扰动)。有一种轻盈灵活的氛围。

草原舞者们在天地间练舞

■ 02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人生不是独木桥,而是辽阔的大草原。”尽情去贴近草原。

这次在大本营,静下来感受草原人的生活。茫茫天与地,锣鼓响起,心中有份浩然,如此开阔,人也是自然与简单的。来的路上,险山两峰,细看竟有一庭。望着夕阳下的羊群,突然有些明白身而为人在天地中的重要性。因为人可以合,这份性接续,又去创造,无穷无尽。

锣鼓营的第一节课是“理论”课。难得系统地了解了大锣鼓的基本功,以及它背后为潮汕人民带来的那份“神”。“文以载道,乐以传神”,对手中的槌更有份敬重,“大锣鼓不是装模作样,每一槌都要坚定地打下去。”

今天尝试了不同的铜器,才体会到其中的合。鼓也不再是心里反复的鼓点那回事了。

草原鼓乐营课堂

■ 03

今天正式开营。上午黄老师带领三营同学朝会,提振精神。几篇经典下去与新阶段的学习颇有呼应。由衷佩服黄老师,“所到处生根”的教化,化一方水土的内蕴为生根发芽、教化学生顶立的大能量。

看到德成十五年建校成书的计划,是饱满的。以一片这样的力量造福,推动整体国人教化的格局与途径。真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入世,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前人和尊敬的师长为我们打通道路,而所谓立时代潮流,显然不能只停留在“中道文”里的模糊概念。

舞者营开营,第一天的感受颇深。朝会是黄老师解孟子的一句:“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行。”与我们非常相应。舞蹈便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尤其是现在蒙古舞这般深根于草原之上生发出的舞,以形会意,能够以大草原之博辽大美践身之形,非常畅快。每念在兹,因为稍有飘忽身体便走了样。真正立在草原上跳舞时,能否配合头顶的天和足下的辽原,舞出内韵,全然是在以圣心践行。

回到现阶段文化教育也是如此,仪和义之差,更需要精神的重建,是绽放像真实的草原一样纯朴。空口号没有意义。

舞出内韵,需要功夫

■ 04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早上云淡淡的,宽广、无垠的草原上远远的点缀着如朵朵白花般的羊群,这就是我心知所向的地方,宁静而美好。

朝会上黄老师就晨读材料讲从尧舜禹圣王之治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至现今中华政府有章法的民主(亲民)的统治,中国在和平中崛起。我们少年应不负时代的责任,展现出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阳刚、诚恳的精神。不仅有大才干和涵养,还有德,有绝地成圣,修学圣道的心,不骄不躁。

勇士营的同学翻身上马,非常潇洒。

舞者营课上老师们动作舒展打开,很大气。虽然我还在初步学习,但也难以掩住心中的激动,尽力用肢体表达情感!

今天学的是蒙古筷子舞

■ 05

马背上生活的第一日,整体感觉还不错,就是骑完后屁股有点疼。

骑马与徒步不一样,它不是用自己的脚走,而是通过马往前走。所以这里面就需要人心与马心高度的默契。而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前几天就是要去找这个默契。今天下午我就有一点这个感觉了,能感觉到人心和马心的呼应,慢慢的,“我想干什么”的这种想法就变淡了,再骑马时就顺了很多。

所以我突然感到,真正的大和,便是与天地的无形之和,由此而万心同频,做事自然也定是处处到位。

今晨的草原朝会

■ 06

傍晚歇下,看到了草原上隐隐的彩云。草原上空空荡荡,简简单单,什么都没有,但又像什么都有了。

世界自古自在,里头的“生”是无限长,赞叹!生命有此“生生不息”,足矣,无形的恒在。人的天命,最精彩的就在这无形处。想想生命——真正的恒常的“大生”,活这无形的就够了!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晨练中的少年

 ■ 07

入草原的第一天。

朝会,感觉与世界又近了一点,多了份感恩。全世界能独立自主的国家有几个?因为有世界霸主的存在,所以一个国家要独立自主,可想而知有多么不易,而中国是其中之一。我生在这个国家,要配得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无非要做个可独立自主的“明白人”。

今日自早上九点开始骑马,直骑到晚上六点多。一路慢慢走在草原上,许多记忆慢慢浮现,想起去年的自己。我进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也发现,惭愧越来越多,因为有太多没有做到位。

下了点雨,傍晚看着远方乌云空隙中透出的光柱,照在大地上,很开心。奔腾策马在草原,好质朴啊。不禁感慨,心中本有的透亮,是极光明的。

  最精彩的,就在这无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