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高铁上的工作

昨天乘高铁,一共十个小时,从苏州到潮州。孩子们日知录里有描述:

◎今日从苏州出发,经过十个小时的动车,又回到了潮州。

不知是不是巧合,在车上读《百年前的中国》(一位美国记者在中国的游记),动车边开着,书中的旅途也从苏州一路到了福州。书中那些描写得如此鲜活、饱经苦难的天朝子民,就是我们的先辈啊。虽在苦中,但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怨,依旧在努力地生活,这让这位外国人感到十分神奇。

路上经过福州,下车呼吸一口家乡的空气,那样的熟悉,又见到宽阔的闽江,与曾经那个兵匪横行的时代相比,如今江上行的是巨大的捞沙船与游艇,但似乎又少了些什么,是那些“温良”的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就如同卜桦作品《天使》中的一段场景,被妖风吹得面目全非。好在中国各地仍有一群群的人在努力着。不破不立,我们“革”去了那些陈旧和腐朽,修剪枝叶,这棵大树又将长出新的枝芽。

◎今天一早离开苏州,前往潮州。早晨的朝霞很美,布满天空。看着满负行囊的同学们,想起数个转场出发的早晨,夸父班就是这样,勇往直前,但在其中总要保持一份自觉。不然也容易迷失。

车上读起经典,旁边有小孩哭闹,而其父母只会打骂,持续半个小时都无效,周围人都很烦,只好给孩子玩平板。心中默默哀叹,现在的环境教育已经不能使人安心了。一代一代,父母孩子,如此发展,飘摇浮外。读手中的经典,越读越觉得最好的宝藏还是往圣先贤的智慧,是向内的,根本清静的。

晚上回到了潮州,亲切。住在韩江边,吃一碗热乎粿条。悠悠江水,凉风拂面,荡来了这里的深情。似有锣鼓声入耳,心悦之。

◎今天早上从苏州站出发,坐了十个小时动车,抵达夜幕中的潮州。

车上人很多,有人有些蛮不讲理,有的人又和蔼可亲。日常的学习不是动脑,是己立立他的实学。学者觉也,首先要自觉,不给世界添乱,再为世界做一点贡献。自己今天也因说话大声被乘客敲打,通人情,体物情,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路经过杭州、天台、福州、福鼎、宁德、泉州等地,感觉各地有各地气象。杭州、福州已看不太出曾经文明辉煌,虽然高楼林立,但都有些空洞而无力。而临近泉州、潮州时,常在一个小村里,就出现十几座庙宇。林简说,在福建,这样的庙里包罗万象,可能是佛、道、天主教,也可能是妈祖、三清或宗祠。动车停在潮州,韩江边万家灯火,不高的房子很接地气,夜色仿佛从未隐没人正大光明的心,一派祥和,家人般的亲切。这是文明该有的样子啊!感恩还有这样的地方,让人可以归家。

——迷,佛即众生。悟,众生即佛。

高铁上时间这么长,浪费了可惜,正好办公,于是在瑜雯老师、君群老师的陪同下,一路与草原班夸父班的部分同学个别约谈。瑜雯老师带领六位同学前段时间在潮州研学,都挺有收获;冀州有四位学长,参与了礼乐共学营的工作,也正好可以听听他们的反馈。

夸父班是一个混龄班,每学年都有新同学来,也有老同学“毕业”,像个流水席。这个学期参与的共学活动明显增加,面对各种“变动”,如何培养静定的功夫,对孩子,对随行的老师,都是考验。我们的心,被外境吸引,一粘黏就会身不由己,容易“掉举”(即心浮躁不静)。所以,要提醒自己,时时处于“常惺惺”的状态,随时返观自心,随时“知止”,不可得意忘形。

“禅堂打七”只是类似实验室的理想环境,而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场。世间无数版本的“成功学”都是研究外求的各种指导手册,而“大人之学”时时保任的是“明德”,无论外境如何变化,心神要定得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乐教化”是以“大学之道”为根本的,若失去这个根本,就只会停留在表层的或曰肤浅的快乐。从眼耳鼻舌身这五门的感动出发,要逐步深入体会,需长久的训练,才能体会到游刃有余的从容自在。故《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谈自己的心得:“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在“长三角新材料研究院”,有同学问了一个问题:“如何观测质子?”解说的曹老师讲得很清晰,要想清晰地观察一个物体,观测工具的尺度必须比观测物要小。故治学欲尽精微,必须把粗糙的“我心”,训练得极细微且稳定。“游于艺”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真功夫。

这次参与礼乐共学营的同学收获很大,他们体会到懂得“与人交往”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你不仅不能被别人带跑,而且要用你稳定、开放、充满善意的精神品质,才能帮助别人也安定下来。“致中和”完全是心性的训练,而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守中,不是守着一种死寂的状态,而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至静至动。所以,要深入体会何谓“学会放松”。通常,人们都想放松,但不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很难做到真正的放松。譬如夸父班一些新同学,很“活泼”,在高铁过道里走来走去,停不下来,都属于“妄动”;而有的同学比较内向,与人交往不够主动,一说话就脸红,表达不畅,则属于过度紧张。——这两者都不是放松的状态。而借助某一门手艺,比如弹琴,比如击鼓,比如手工,比如书道,比如画画,比如烹饪,都可以帮助自己精神专注,内心平和,逐步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礼乐”二字,其义大矣哉!夸父班草原班在潮州学习弦诗乐的期间,道安礼乐大学预备指导员队伍也同时在此集结,一起研讨“礼乐”之深意。礼乐包含艺术,又不止于艺术;礼乐能带来欢乐,又不只是自娱自乐;礼乐能促进和谐,但“和为贵”仅仅是“礼之用”,而非“礼之本”。那么,“礼之本”是什么?“乐之本”又是什么?

——参!

(中霖整理)